老祖父的奋斗与荣光
记忆里,祖父像一个久远的词,在岁月的洇湿下模糊了容貌。时光如久远的幕布,尘霜浸染后渐渐凝成一滴岁月的琥珀。流转之间,折射出旧日的繁华与记忆,鲜活依旧。祖父严信厚1828年出生于浙江省宁波郊外的慈溪一个普通的农人家里。家贫读不起书,长成半大的年纪家人就把他送到了宁波一家钱庄做学徒。
在那个年代,送去做学徒是贫穷农家孩子们的一个出路。学一门手艺,以后也能有一个去处。做学徒的那几年,生死都由师傅掌管。唯一的好处是包了吃住,钱自然是一分也没有的。那时的他,小小的个头,就跟着师傅们开始打杂,先从清洁打扫开始,然后再慢慢学习记账、识字。学徒生涯考验的是悟性,也考验着一个人的毅力。在那个年代,师傅就相当于生身父母,徒弟的命都是师傅的,招一个学徒,师傅相当于多了一个使唤的长工。钱庄,每日接触的都是钱,对于学徒更是从根子上要求家世清白,为人正直,不贪不偷。
在那个年代,能谋得一份钱庄学徒的机会可是相当不易,这种封闭而门槛较高的行业,是学徒们的首选。门槛越高,要求自然也越高。每年进钱庄的学徒那么多,真正能熬出来独当一面的并不多。祖父早年的奋斗是艰辛而充实的,他从一介学徒,成长为一名可以拿得出手的钱庄伙计。放到今天来看,就是一个实习生在华尔街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职业经理人。严幼韵的祖父很少谈他在学徒时的经历,其中的过往已经不为人所悉知,只知道,这个来自慈溪的小小少年,过了十七岁的生日就得到了一次去往上海工作的机会。
钱庄是一个熟人社会,经营钱庄的圈子里更是信奉着相互举荐,只推荐彼此信得过的人选。由此可知,祖父严信厚必然也是相当出色,才能经历层层的推荐,得到供职于上海银楼的机会。上海相比于浙江更为繁华,更为昌盛。
有才华的人从四面八方而来,想在这里谋得一片天地,这里的机会遍地都是,每天都上演着成王败寇的真实故事。在这个新新世界里,祖父严信厚没有让推荐他的人失望,做事勤勉,为人正直。
钱庄做的就是钱的生意,灵敏的金融嗅觉,再加上机警而灵活的性格,严信厚很快进入了更多人的视线。人生的机会历来如是,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需要过多地关注花花世界,当你的能力达到了,世界自然会为你敞开怀抱。羡慕他人生活不如沉下心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祖父严信厚脚踏实地,因为出身在小地方,没钱没人脉,没背景没支持,因此每走一步虽然缓慢,却扎实如铁,天道酬勤,他在上海得到了想也想不到的机会。
19世纪70年代后期,祖父严信厚经人引荐拜访一位官员。这位官员年轻有为,眼光如炬,这一次的见面,让严信厚成功进入了他的视野。这位官员姓李,名鸿章,这位大清朝著名的权臣时任直隶总督,府中人才济济,幕僚众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却不多。严信厚为人实诚,处事精干,得到了李鸿章的赏识,成为了他的幕僚。
李府中幕僚很多,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十几年的学徒生涯让严信厚从一个懵懂的小地方伙计,变成了一个见多识广,有胆有识的职业经理人。浙江自此成为了他的祖籍,上海成为了他大展拳脚,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在他之后,他的子孙把上海视作故乡,浙江反而成为了遥远的词汇。
李鸿章对待人才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严信厚在李鸿章的推荐下,担任了政府要职。做事干练,处事圆滑的他经过短暂的适应期后,李鸿章给了他一个更大的机会。1885年,他作为海关税务司被委派到政府所垄断的长芦盐业。
在清朝时盐业是由国家一手掌握,市面上只准流通官盐。盐的垄断地位,再加上安全性极高的官家身份,历朝历代的盐商都成为了大富之家。从朝廷来看,不可能在如此大的国土上真正地做到缴杀私盐的所有生存空间。因此在盐业的管理上选拔出商业方面的人才,授权进行盐业生产与运输。国家则通过控制盐的商贸流程,用官盐的绝对优势来抹杀私盐的生存空间,以此来达到控制盐业的目标。
在这样的管理政策下,盐业的家族都是权贵之家,并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国家支持,朝廷授权,严信厚此次得到的机会是多少人翘首以盼一生都梦寐以求的事业。自此,严信厚迈进了盐业的大门,也打开了财富的大门。P7-9
在严幼韵的一生里,看到最多的是那一双永远的高跟鞋和一袭旗袍。人人都向往过精致的生活,百年之前,就有这样一位传奇女性用公主的心态过着女神一般的人生。岁月并不曾特别厚待她,生活对她也曾恶颜相向。但即使这样,也阻拦不了一位真正的生活家过好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我们总说生命只有一次,却一边感慨着生命无常,一边在每日的庸常生活里耗费着一去不复返的生命时间。我们总说要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却不愿意为此付出改变和努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成了他人生活的参加者,成了他人生活的旁观者。对于生命,我们真的重视过吗?
在书中,我们看到的严幼韵,称得上是一位真正重视生命的女性,一个世纪以来对自己的讲究,无论何种状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优雅与从容。
这一切并非是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种因热爱生命而造就的生活热情。因为对自己的人生从不马虎,所以每一天的日子都过得积极而阳光。因为向前看,所以不会把过往当成重担每日背负。轻装上阵的人生,每日只想如何过好现在和未来,哪怕遇到失败也从不退缩。
这样的心态才是公主的心态,这样的情绪才是女神的专属。百年之后,她依然在世上优雅而美丽地活着,而我们回首自己乱糟糟的人生,想想自己遇到挫折之后患得患失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就在于此。在这本书里,看见的是严幼韵,看不见的是属于她的那份华贵。总是默默猜想,有这样性格的女子,哪怕出身非大户,哪怕遭受再多的打击,也一样有本事活成自己世界里的传奇。
不羡慕雍容华贵,不羡慕青春永驻,不嫉妒娇颜如花,只愿我心似严幼韵,独立强大,不念过往,不惧未来,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哪怕老去之后皱纹横生,也有着长年善良心境留下的祥和与慈爱。有一种善良,可以点亮平凡的面容;有一种高贵,叫严幼韵小姐:有一种优雅,悄然之间,已然凝练出了一个世纪的传奇。
我们无法拒绝时间的魔力,所有的经历,最终都会雕刻在气质里。
正如这位上海滩最后的大小姐,一百一十余岁的严幼韵女士。
关于她,在此之前,你可能并不熟悉,但看过之后,会比那些见惯的传奇,更让你着迷。
一百余岁的老人,穿高跟鞋,擦香水,讲吃穿,喜珠宝,如此高龄,却活得如此优雅美丽。
这些小细节已经让我忍不住提起兴趣,一团团的迷雾,在心底层层浮起。让人迫不及待地想探访她的过去。
无论再多风雨,成为了回忆之后,便柔和了许多。岁月磨去了故事的棱角,过滤了残酷,向我们平静地舒展着精彩的传奇。
回放历史的镜头,是光影交织的十里洋场。她出身富贵,家世显赫,当时严家在上海的豪宅延伸整个街区。她自幼生活在一个温馨和谐且富有文化氛围的大家庭里,她本来人就长得漂亮,父亲所开老九章绸布庄内的各种衣料随她挑选,因此每天更换的衣服总是最时髦的。并且每天驾着车牌号为84号的私家车进出复旦大学的校门,因此成为上海滩有名的“84号小姐”。
而这,不过是旧时代的“白富美”的日常生活,算不得传奇。
她的精彩和璀璨,恰是从苦难和离别开始。
曾经她深爱一人,和她同等出身,郎才女貌,有着一场轰动上海滩的世纪婚礼,婚后的光阴里,是相爱相随,相符相依。而这所有的一切,却在一声枪响后,戛然而止。
所有华贵与美好匆匆谢幕,换成了生活43年的风霜雪雨。她成了孤苦的孀妇,在炮火硝烟的阴影之下,拉扯三个孤女和一大家人。可对于柴米油盐的生活,她也只是个孩童。卸下曾经的华彩,她快速地投入了生活,学会了种菜、做饭……最终她成为了职业女性。
马尼拉的艰苦岁月里,充满了生活的凄苦和担惊受怕,却也历练了她生活的智慧。她渐渐成长为一位独立的女性。严幼韵在联合国工作了十三年,可以说是如鱼得水。她待人真诚亲切、友善大方。她的优雅和美丽,也让她遇到了新的感情,她同外交家顾维钧走到了一起。那一年,她54岁,他71岁。一场温馨的婚礼,从此她们成为了世间最普通的夫妻,矢志不渝。
时间让缘分碰撞出火花,让岁月有了独特的温度,却也同样带来了痛苦离别。1985年11月14日,顾维钧无疾而终,带走一世风华,以及严幼韵的无尽思念。1992年,她的小女儿杨茜恩,也因病撒手离去。
妻子,母亲,这样的角色,给了她最大的幸福,也给了她最大的伤痛。
而对于严幼韵来说,“摆脱痛苦的最好方式,便是带着它继续生活。”当她穿越了百年时光,又在手术台上经历过生死,更是看透了生命。今后的每一天,都是最好的日子,纵然岁月带走了她娇美的容颜,但是,她举手投足间,依然流露出了优雅的气韵。
阅读她的人生,并不会告诉你很多大道理,你却可以在她起起伏伏的百年人生中,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智慧。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如何精彩地活下去。
她被誉为“复旦女神”、上海滩最后的大小姐,是十里洋场的名门闺秀,是风姿绰约的外交官夫人,更是优雅得体的联合国礼宾官。在其百年跌宕起伏的人生中,亲历了时代巨变、战争创伤等一个世纪的沉浮沧桑。
她更是一个纯粹的女人,永远保持着一种豁达、温暖和坚忍的力量,一路优雅,一世风华。在她的故事里,我们可以读懂“名媛”的真正内涵。
翻开夏墨著的《严幼韵传(一路优雅一世风华)》,阅读她的人生,收获一份沉甸甸的智慧。
她们,是能激起你情感共鸣的女子,穿越历史风尘而来,历经世事变迁,始终明媚从容。
《严幼韵传(一路优雅一世风华)》作者夏墨以温暖的笔触续写了名门闺秀严幼韵先生的百年人生,风风雨雨,有起有伏,有悲有喜,在百年跌宕的人生中,“惠及他人”一直是她的处世哲学,不纠结往事,永远朝前看,对生活充满感恩之心,一段坎坷,一身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