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中,中央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李涛所著的《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重点选取记述了其中的直罗镇大捷、瓦窑堡会议、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山城堡战役、西安事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等重大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李涛 |
出版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长征中,中央红军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李涛所著的《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重点选取记述了其中的直罗镇大捷、瓦窑堡会议、东征战役、西征战役、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红四方面军西渡黄河、山城堡战役、西安事变、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等重大事件,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为挽救民族危亡,浴血奋战,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 内容推荐 李涛所著的《碧血黄沙(中国工农红军征战西北纪实)》以史料为依据,生动描述了自1934年10月开始,中央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被迫退出根据地进行长征,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的全过程。 目录 楔子 何日缚苍龙 第一章 奠基直罗镇 红十五军团劳山设伏,痛歼东北军 毛泽东指示:刀下留人!苏区军民欢呼:刘志丹得救了 直罗镇大捷,为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第二章 东征阎老西 毛泽东决定发起东征战役,彭德怀却心存顾虑 蒋委员长的大“师兄” 红军东渡黄河,羊皮筏子立下首功,“满天飞”被打成了“满山钻” 刘志丹血洒黄河岸边,红军折损了一员大将 第三章 西讨宁二马 西征宁夏,意欲何为 宁夏“马家军” 红军左右两路大军连战连捷,打得二马晕头转向 第四章 三军大会师 红二、红六军团踏上漫漫长征路 南下与北上之争 血战百丈,红四方面军没有料到川军如此难打门 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门 第五章 西渡过黄河 意外提前的宁夏战役计划门 木匠出身的李先念组织造船,强渡黄河天险门 流产的海打战役计划门 激战一条山,河西红军胜中有忧门 第六章 古浪三恶仗 红9军挥戈西进,首战干柴洼门 再战横梁山,夺取古浪城门 兵殇古浪,红9军折损近半 第七章 激战山城堡 西路军兵临凉州城下,准备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毛泽东把打击的目标锁定在胡宗南身上 两个湖南老乡、黄埔一期同学在山城堡大打出手 第八章 兵谏“双十二” 子承父业的张少帅 数度“哭谏”无效,张学良、杨虎城决意“兵谏”,要“逼蒋抗日” 古城西安,一时吸引了国内外各方势力的目光 第九章 西进或东返 红88师血战四十里铺 “夜老虎团”夜袭水磨关,前进剧团血染郭家下磨 艰苦异常的山丹、永昌保卫战 西进还是东返,中革军委和西路军领导都在摇摆不定 第十章 悲歌高台城 新年头一天,红5军飞夺高台 董振堂其人 一代名将陨落高台,“三千敢死士,悲壮烈” 第十一章 血战倪家营 秦基伟死守临泽城 西洞堡,西路军取得一场难得的大捷 汪家墩子,红9连打到最后只剩下九个人 徐向前、陈昌浩决心在倪家营子“拼战到一人一弹为止” 第十二章 风雪祁连山 陈海松血染梨园口 为掩护总部和主力撤退,妇女独立团在祁连山脉演绎了悲壮的一幕 石窝山,西路军兵分三路,各自突围 尾声 踏上新征程 参考书目 声明 试读章节 20日上午,中革军委召开有各纵队领导参加的军事会议。毛泽东指出: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到陕北,就要和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和从鄂豫皖苏区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会合了。现在,宁夏的马鸿逵、马鸿宾和东北军的何柱国却对我们穷追不舍。我们的到来,把狼也引进边区来了。我们只能给边区人民带来胜利和幸福,一定要狠狠打击这些恶狼,决不能让敌人进入边区。 经研究,会议决定把反击地点选在吴起镇西北方的头道川。 头道川,位于吴起镇东北面约四里,夹在两座山之间,是一条由西向东流向的季节河流冲刷而成的干涸河道。这一带地势平坦,弯弯曲曲,时宽时窄,是一个便于发扬火力、大量杀伤骑兵的好战场。 21日晨,国民党军第35师骑兵团浩浩荡荡地直奔吴起镇西北部而来。敌人自恃装备精良,一个个趾高气扬、跃马横刀,气焰十分嚣张。 气势汹汹的敌人做梦也没想到,他们已经进入了红军预先设好的伏击圈。随着彭德怀的一声令下,第二纵队在左翼,第一纵队在正面,发起猛烈出击。 红军阵地上的所有轻重武器一起开火,冲在前面的敌军骑兵“扑扑通通”坠落地上,刚才的马嘶人叫刹那间变成阵地前的一片人仰马翻、鬼哭狼嚎。川道上荡起了滚滚黄尘,弥漫了整个战场上空。 只见敌军阵营里人踏人,马撞马,乱作一团。受惊的战马狂奔乱跳,骑兵纷纷被甩落。有的腿还套在马镫里,硬是被惊马拽着飞奔。敌人阵脚大乱,前面的妄图往前冲,被红军拦腰猛打;后面的紧急驰援,又被自己的败骑冲散。 敌军很快就被击垮了。随后,红军又在杨城子以西、齐桥和李新庄之间,分别击溃敌军第32师和第36师各一个骑兵团,取得了长征中粉碎国民党军围追堵截最后一仗的胜利。 此战,红军共击溃敌军骑兵三个团2000多人,俘虏约700人,缴获战马1000余匹。 毛泽东紧握着彭德怀的手,兴奋地说:“步兵打骑兵,只有我们红军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啊!”随后赠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22日,中共中央在吴起镇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和结论,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两千里,“到达这地区的任务已完成了,敌人对于我们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会议确定今后的战略任务是保卫和扩大西北的根据地,领导全国革命斗争,并以陕、甘、晋三省为发展的主要区域。 至此,中共中央及红一方面军历时一年、转战十一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 11月5日,毛泽东率红一军团到达甘泉象鼻子湾,向部队讲话:“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11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 只见毛泽东挥动他那有力的大手,声震寰宇:“长征是宣言书,它向世界宣布红军是英雄好汉,蒋介石反动派是没有用的;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个省的广大老百姓宣传了共产党、苏维埃和工农红军的解放道路;长征又是播种机,红军在11个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 P8-P9 序言 1935年10月19日,历尽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一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红一、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会宁和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会师,标志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长征胜利结束。 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神州大地战火连绵,硝烟四起生灵涂炭。日本帝国主义自“九一八”事变拉开侵华战争的序幕后,通过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侵占热河,进逼北平、天津,策动华北事变,企图实现其彻底征服全中国的罪恶图谋。中华民族真正到了最危急的时刻。然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依旧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步步退让,同时继续集中兵力对中国工农红军和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 为挽救民族危亡、抵御外侮,中国共产党代表全民族的利益,连续发表宣言和作出决议,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号召全国人民“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在1935年底召开的瓦窑堡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随后组建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相继发起东征、西征等战役,积极扩大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西北革命根据地,并准备东出河北与日军直接作战。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制订了宁夏战役计划,但因张国焘擅自更改命令而流产。1936年10月底,红四方面军总部率2.1万余人西渡黄河,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浴血奋战四个多月,在敌众我寡等极端困难的情况下终遭失败。期间,红军与张学良的东北军、杨虎城的西北军秘密形成“三位一体”联合抗日的局面,并把“反蒋抗日”改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1936年12月12曰,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对蒋介石实行兵谏。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为重,捐弃前嫌,派周恩来等参加谈判,促成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七七事变,由此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卢沟桥的炮声,震动了全国。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表示愿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开赴抗日前线。在中国共产党的不懈努力和全国人民日益高涨的呼声中,一个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全国各族人民、各民主党派、各爱国军队、各阶层爱国人士以及海外华侨参加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终于形成。此时,华北战局日益危急,由红军改编而成的八路军誓师出征,东渡黄河,踏上了抗日救亡、争取民族解放的新征程。 本书从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甘苏区结束长征写起,至1937年9月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奔赴华北抗日前线为止,讲述了这一时期所发生的重要的战役战斗及重大历史事件,运用权威的文献资料、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当事人的亲身经历,以纪实的手法和生动的语言,崭新的视野和独到的见解,还原历史真相,讲述传奇故事,展现英雄本色,揭示我军血脉永续、根基永固、优势永存的根本所在。 当我在浩瀚的史料中寻找那幅血与火、生与死、存与亡的历史画卷,寻找那段不朽传奇,同时更在寻找一个答案——我们党为什么能绝处逢生,在挫折中奋起,从苦难走向辉煌?在那生死存亡的绝境中,我们的先辈是以怎样的一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杀出一条血路,把中国革命的火种和希望带向前方?因为我们党能及时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勇于纠正自己的错误,更敢于坚持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时值中国共产党95周年华诞、长征胜利80周年,我们更加怀念当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历尽艰难险阻、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勇于献身的红军将士们。这也正是我写此书的初衷吧! 在写作过程中,参考了一批历史文献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军事科学院政治部宣传部包国俊副部长、中国文史出版社张蕊燕主任为此书最终付梓作了艰辛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感谢。由于本人水平,以及查阅资料等因素所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