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纸上谈兵到实际的旅行
我第一次独自旅行是在初中二年级的冬天。读了关于坂本龙马的小说,就想去拜访一下与龙马有关的地方,于是便奔向了他出生的故乡——高知县。那时没什么钱,只能买一种名叫“青春十八,,的便宜通票,这种一天之内不限乘车次数的票,只能乘坐逢站必停的慢车,于是我便一路露宿到达了高知。既然好不容易去到那里,我就想着去给龙马扫扫墓,然而偶遇的咖啡馆老板却告诉我,龙马的墓地根本不在高知而是在京都,无奈之下,只好又独自步履蹒跚地回家了。
自那次旅行之后,我就开始背着超市里买的那种便宜帐篷与睡袋,一心一意地踏上了日本国内之旅。
促使我外出旅行的契机是阅读。从小学起我就喜爱读书,语文课本根本无法让我满足,总是会翻看教科书之外的大量书籍。
从纪实文学到小说,还有那些探险作品,在与各种书籍的邂逅中,我萌生出强烈的愿望,想去亲眼看看书里描绘的风景,亲身体验书中的景象。
只身去了高知县以后,越发憧憬日本之外的世界。大千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呢?每日往返于学校和家中,两点一线的既定生活,让我对外面的世界既充满好奇,又有些许忐忑。
真正向世界踏出第一步,是在我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的世界史老师,年轻时曾是一名背包客,在课上,他给我们讲述了自己去印度旅行的故事,勾起了我无限的向往。
由于那时我已经读过几本关于印度的游记了,所以并不觉得老师讲的故事有什么新奇之处,只是有一种突然发现这样的人竟生活在自己身边的诧异感。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说:“你们想不想去印度旅行呀?想去的家伙放学了就来找我!”
去听老师介绍的人只有我一个,因为高二是备考和就职的关键时期,大家哪里有时间和心情去旅行呢?住在廉价旅馆中,在喧嚣的印度街道上被人群一边推搡一边前行,老师的故事对我来说充满无限魅力,我暗下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去趟印度,不是“将来”要去,而是“现在”就要去;不是“应该”会去,而是“绝对”得去。
虽然我上的高中禁止勤工俭学打零工,但我还是做起了搬家业务的临时工,半年就攒了大概十二万日元的存款。于是我购买了一家从未听说过的航空公司的机票,心里盘算着只要住便宜点的旅馆,徒步旅行,在物价低廉的印度无论如何也能生活一个月。
当我和父母商量这件事时,本以为我家属于比较开明的,没想到,他们还是坚决投了反对票,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你非要去亚洲的话,就把时间限定为一周左右,地点改为安全的新加坡吧!”我当时口头上勉强答应下来,心里却另有计划——我要打着去新加坡的幌子经由泰国曼谷飞往印度。 买机票时才发现,从日本到曼谷,再到印度,比从日本直飞印度便宜。即便当时是七月末的旅游高峰期,总票价也只有7万日元左右。我这次旅行的预算是12万日元,剩下的不到5万日元就成了我在印度这一个月的生活费。
去印度大使馆拿到了签证,总算是万事俱备。临行前,世界史老师将一本厚厚的英文旅游指南《孤独星球》送给了我。那是1994年,高中刚一放假,我就背着那塞得满满当当的背包只身前往曼谷,开始了第一次冒险之旅。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