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分类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外国儿童文学
作者 (印)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
出版社 西苑出版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所著的《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所讲述的不是英雄的传奇人生,而是一位慈祥长者,平实、坦诚、毫无保留地,与读者分享自己一生体验真理的故事。甘地说:“我的本意并不是要写一部真正的自传,而只是想将我探索真理的众多故事讲述出来。”

内容推荐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是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的自传,是甘地一生见证与实践真理的写照,以平实的语言记录了甘地的童年生活、求学之路以及他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为印度谋求自治。甘地从第一视角对自己的个人生活、心理状态以及政治生涯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同时从他的经历中也反映出那个时代印度人民所遭受的歧视与压迫,尤其他的精神历程。

目录

绪言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一

 001家世

 002童年

 003童婚

 004做丈夫

 005上中学

 006一个悲剧(上)

 007一个悲剧(下)

 008偷窃和赎罪

 009父亲去世和我的双重羞耻

 010认识宗教

 011准备赴英留学

 012种姓身份被除

 013终于到伦敦了

 014我的抉择

 015学做英国绅士

 016改变

 017饮食实验

 018羞涩保护了我

 019不诚实之害

 020接触各种宗教

 021罗摩给弱者以力量

 022纳拉扬亨昌德罗

 023大博览会

 024当了律师又怎样

 025我的不安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二

 026赖昌德巴伊

 027我怎样开始生活

 028第一宗案子

 029头一次打击

 030准备赴南非

 031抵达纳塔尔

 032若干经历

 033赴比勒托里亚途中

 034更多的磨难

 035比勒托里亚第一日

 036-~亏基督教徒的往来

 037设法与印度人联系

 038“苦力”

 039准备打官司

 040宗教精神的升华

 041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042定居纳塔尔

 043纳塔尔印度人大会

 044种族隔离

 045巴拉宋达朗

 046三英镑人头税

 047对各宗教的比较研究

 048管理家务

 049回国

 050在印度

 051两种热情

 052孟买的集会

 053浦那和马德拉斯

 054“速归”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三

 055暴风雨的冲击

 056另一种风暴

 057考验

 058风暴过后的平静

 059儿童教育

 060服务精神

 061禁欲(上)

 062禁欲(下)

 063简朴生活

 064布尔战争

 065卫生改革和饥荒救济

 066准备回印度

 067重返印度

 068当起文书和听差

 069在国民大会上

 070寇松勋爵的朝觐

 07l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上)

 072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中)

 073与戈克利相处一月(下)

 074在贝拿勒斯

 075定居孟买

 076信仰经受考验

 077再赴南非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四

 078“丧失了爱的劳动?”

 079来自亚洲的专制者

 080忍受侮辱

 081令人振奋的牺牲精神

 082自省的结果

 083为素食而做的牺牲

 084土疗和水疔实验

 085一个警告

 086与当权者斗争

 087一个神圣的回忆和忏悔

 088同欧洲朋友的亲密往来(上)

 089同欧洲朋友的亲密往来(下)

 090《印度舆论》

 091苦力集中地还是“隔度”?

 092黑死病(上)

 093黑死病(下)

 094火烧印度居民区

 095一本书的魔力

 096凤凰村

 097第一夜

 098波拉克毅然前来

 099被神灵保佑的人

 100家庭生活一瞥

 101祖鲁“暴动”

 102心灵的追寻

 103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诞生

 104更多的在营养学上的实验

 105嘉斯杜白的勇气

 106家里的非暴力不合作

 107致力于自我克制

 108绝食

 109当校长

 110文字训练

 1l1精神训练

 112良莠之差

 113把绝食当作苦修

 114应戈克利之召去伦敦

 115战时我所做

 116精神上的难关

 117小型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18戈克利的仁爱

 119胸膜炎的治疗

 120回国

 121当律师的一些回忆

 122法庭上的欺诈行为?

 123当事人变成同事

 124解救一个当事人

我体验真理的故事之五

 125初次体验

 126与戈克利在浦那

 127这是威胁吗?

 128圣提尼克坦

 129三等车厢的乘客的悲哀

 130追求

 13l坎巴庙会

 132拉克斯曼朱拉

 133创立学院

 134两下为难

 135废除契约移民

 136靛青的污渍

 137文雅的比哈尔人

 138面对着“非暴力”

 139撤销诉讼

 140工作方法

 141同伴们

 142深入农村

 143遇到一个好官

 144与劳动者接触

 145学院搬迁

 146绝食

 147凯达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8洋葱贼

 149凯达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束

 150走向团结

 151征兵运动

 152命悬一线

 153劳莱特法案和我的窘境

 154奇观

 155难忘的一周!(上)

 156难忘的一周!(下)

 157“一个喜马拉雅山般的错误”

 158《新生活》和《青年印度》

 159在旁遮普

 160基拉法特反对护牛?

 161阿姆里察国大党大会

 162国大党的入党礼

 163土布运动的诞生

 164终于找到了!

 165一场有益的对话

 166大势所趋

 167在拿格浦

告别

后记

试读章节

我大概七岁时,父亲离开波尔班达,去做拉奇科特的王廷法庭的法官。我就在那里的小学就读,当时的情景现在还记得很清晰,包括曾教过我的老师的姓名,还有他们的某些特点。

我在拉奇科特的学习情况同在波尔班达一样,无足称道,平平庸庸。此后我转到郊外的另一所小学,并一直读到中学,那时我已经年满十二岁了。

记忆里,在这个不算长的求学过程里,我从来没有对师长或同学说过一句谎话。我内向害羞,常常回避与人交往,埋头于功课之中,书是我唯一的伴侣。我的习惯是每天准时到校,一放学就立刻跑回家。的确是一路跑回去的,因为我实在害怕与人讲话,唯恐取笑于人。

在中学一年级考试时,发生了一件值得写一写的事。有一位学监齐尔斯先生来巡视我们学校。他要我们拼写五个词,其中一个单词是“水壶”,我拼错了。在场的老师用鞋尖踢了踢我,可是我没有领会他的用意,还以为老师在场是为了防止我们作弊的,原来他是授意我去抄袭我旁边的一个同学的石板上的写法。最后结果是,除了我以外,那天在场的同学都正确地拼出了每个词,只有我是个傻瓜。事后,老师骂了我,想让我知道我做的是一件蠢事,可是没有用。我是永远也学不会“抄袭”这门技术的。

不过这个事丝毫无损我对师长的尊敬。我总是本能地屏蔽长者的缺点。即便后来我有机会了解到他还有诸多别的缺点,但对他的尊敬还是不变。因为我自小就学会的是要遵从长者的吩咐,而不是质疑他们的行为。

这个时期还有两件事让我记忆深刻。平日里,我并不爱阅读课外书,但日常功课我总得做完,因为我不愿意被老师罚,更不愿意欺骗他。所以功课我照做,但心不在焉地去做。既然连作业都不能好好完成,更别提课外阅读了。不过有一次,我却对父亲买的一本书很感兴趣,那是《斯罗梵纳孝顺双亲》的剧本。我还读得津津有味呢。刚好这时家中来了几个演皮影戏的巡回艺人,他们表演的其中一个段子便是斯罗梵纳背着双目失明的父母去朝圣。这本书和这场景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我暗自思量:“这就是我应当效仿的榜样。”我至今仍难忘斯罗梵纳死去时,他的父母悲恸欲绝、伤心哀号的情状。这一段哀歌深深地打动了我,我还用父亲给我买的大风琴演奏过这一段曲子。

还有一件事情则与另一出戏有关。

那时,父亲允许我去看某剧团表演的一出戏,这部《哈立斯昌德罗》深深地把我吸引住了,百看不厌。但我又能有几次机会再去看呢?这个问题困扰着我,后来我便自个儿扮演哈立斯昌德罗,也数不清有多少回了。我日夜自问:“为什么世人不能如哈立斯昌德罗那般诚实呢?”我要像他那样去追寻真理,为了真理而承受一切考验——这就是我的内心深处鼓舞我的念头。我深信哈立斯昌德罗的故事,一想起来就会情不自禁地落泪。时至今日,根据我的常识判断,哈立斯昌德罗大概不是现实中的历史人物。但无论如何,斯罗梵纳和哈立斯昌德罗对我而言都是现实,我确信哪怕今日我重读这两出剧本,仍会像从前那样感动。

003童婚

我知道自己要流下很多眼泪,吞下很多苦水,所以我很不愿意写这一章。不过既然我自命为崇拜真理的人,就不能避开而不谈这段经历。把十三岁就结婚的经历写下来是我沉痛的责任。每当看到我所照料的跟当时的我年龄相仿的孩子们,就不禁想到我的婚姻,于是便不由得伤感了起来,也十分庆幸他们没有遭遇这样的事。在我眼里,这种荒唐的早婚毫无道德依据。

请读者不要误解,我确实是结婚而不是订婚。在卡提亚华,订婚和结婚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仪式。订婚是男女双方的父母预先许下的婚约,并非不可违背的。男孩去世,女孩不必守寡。而且这完全是父母的约定,与子女无关,很多时候,本人也不清楚这些。我好像就订过三次婚。长辈们说给我挑选的两个女孩子都相继去世,因此我推想我应该是订过三次婚。第三次订婚是在我七岁那年,还有模糊的印象,但记不清是否有人跟我提过这件事。这一章里我要谈的是结婚的经过,这个我记得相当清楚。

我们兄弟三人,大哥早就结婚了。长辈们决定,比我大两三岁的二哥,比我大一岁的堂兄还有我,三个人一块完婚。长辈们这样做,谈不上是替我们的幸福着想,更不是尊重我们的意愿,纯粹是为了方便和节省。

P7-P8

序言

在四五年前,我的几个最亲近的同事建议我写一部自传,我答应了,并已经着手进行写作,可第一页还没写完,就发生了孟买暴动,这项工作也不得不停下来。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得我被关进了耶罗弗达狱。当时捷朗达斯先生恰与我同狱,他希望我放下别的事,继续写完这本自传。我告诉他,我已订好了一个学习计划,若不完成计划,我不打算再做其他事情。倘若在狱中服满刑期,其实我真的可以写完这部自传,况且出狱后还有一年的时间可以完成它。史华密·阿南德现在再次希望我写自传,而我也已经写完了《南非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史》,于是我便准备在《新生活》上连载我的自传。史华密要我单独写成一本书出版,可是我没有足够的时间,只能一周一章这样写,反正我每周总得给《新生活》写专栏,那么就写自传吧。史华密同意了,我也就硬着头皮干了起来。

然而在我沉默的这段日子里,有一个敬畏神灵的朋友向我质疑,他说:“您怎么如此莽撞?写自传是西洋人的习惯,只有那些受了西洋人影响的东方人才写自传。而且您想写些什么呢?假如明天您否定了今天的原则,假如明天您改变了今天的计划,那些依据您的指示行事的人们不是要出错吗?难道您不觉得至少现在不写自传,会更好吗?”

我受过这种说法的影响。不过写一部自传并不是我真正的目的。我只是想用自传的形式讲述自己体验真理的无数经历,我平生只有这种体验,没有别的。只要把它们都说出来,采取什么形式倒无所谓。我相信,并且也为自己的信念而自得。我觉得我写的所有这些体验对读者是有好处的。如今我在政治方面的体验,不但印度人民都知道,包括“文明的世界”的人民也了解一些了。这些体验对我价值不大,因此凭它们而获得的“圣雄”这一尊荣的价值就更小了。这个称号常使我深感痛苦,从未曾给我带来快乐。当然我更愿意分享我在精神方面的体验,这些只我一人才有的体验给予了我在政治活动中的力量。它们只会增加我的谦虚,它们是真正属于精神层面上的,没有什么值得夸耀的。越是回望过去,我就越分明地察觉到自己的不足。三十年来我想要的、我争取的,就是自我实现,和神灵面对面,达到“莫克萨”(Moksha)。所有我说的、我写的、我在政治方面的冒险,都是为此,我为此而生,为此而行,而且锲而不舍地去实现它。我一直相信,我可以做到的事情,其他人也可能做到。所以我的实验是一直公开的,没有私下进行;而我并不认为这个事实的精神价值会因此而降低。当然有些事情只可意会不能言传,只有他一个人和他的神灵才知道。但我的体验不属于这一类,它们不仅是精神上的,更是道德上的,而道德就是宗教的本质。

这个故事只包括大人孩子都能理解的属于宗教的事情。只要我能够把这种体验以一种平和谦虚的方式讲述出来,众多体验者都可从中得到启发。科学工作者从不敢宣称他的实验就是最后的结论,他们始终谦逊,尽管实验极其准确、有远见、细致。同样,我也不敢说我的体验尽善尽美。我深刻地反省过,一再对每种心理状态进行探寻、检查和分析,但远不敢宣称我的结论就是最终的、正确的。我敢于宣称的只有一样——目前对我而言,我对真理的体验是最终的,也是绝对正确的。倘若不然,我就不能把它们作为采取行动的依据,而对行动的步骤加以增减。我必须坚决依据我原有的结论行事,从而使我的理性和良心得到满足。

我写自传不是为了讨论一些古板的原理,而是要说明它们在各种实践上的运用。因而我准备给这些篇章起一个共同的名字:我体验真理的故事,它包括“非暴力”、单身生活以及其他有别于真理的行为原则。然而对我而言,真理是最崇高的,包括无数其他的原则,它不仅指言论的真实,也指思想的真实,不只是相对真理,更是绝对真理——永恒的原理,即神灵。无数个关于神灵的定义有多面的表现,这使我感到惊奇和敬畏,有时还会惶恐。然而我只把神灵当成真理来崇拜。我还没有找到它,还在继续追寻。为了找到真理,我宁愿牺牲最珍贵的东西,即使是生命,我也愿意贡献。然而只要这个绝对真理还不能实现,就得继续坚持我的相对真理。这个相对真理必须庇护着我,虽然寻找真理的道路像刀刃般径直、狭窄、锐利,我却觉得它是最便捷、最容易的。在我眼里,我犯过的喜马拉雅山般大的错误也已渺小,我遵道而行,不再悲伤。在前行的路上,我常隐约看到绝对真理的光辉,即神灵的光辉,只有这种光辉是真实的,每天在我心中闪亮。我想让那些愿意看到的人也看到,想和他们分享我的实验,分享我的信念。这些信念在进一步地成长:凡是我可以做到的事情,我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小孩子也可以做到。追求真理的工具是简单的,但难得。一个天真的儿童完全可能拥有它,而自高自大的成人似乎完全不可能。追求真理的人应比尘土谦虚。世界可以把尘土都踏在脚下,但是追求真理的人必须低低的,谦虚到可以被尘土践踏。只有这样,也唯有那时,他才能够看到真理。至富(Vasishtha)和妙友(Vishvamitra)的对话非常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也极其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如果读者在这几页里的内容中读出骄傲的情绪,那么他就应当知道我瞥见的是海市蜃楼,一定有什么错误。把像我这样的人毁灭吧,但让真理盛行。千万不要让我这种因毫厘之差而判断失误的人去降低真理的标准。

我希望人们也恳求人们不要把以下几章的内容奉为圭臬。此处所谈的一些体验,你们可以把它当做一种图解,可以参照它来进行实验,要依据自己的喜好和能力来操作。我相信如果仅限于这个范围,这些图解会发挥作用的;因为那些丑事,我既不会掩饰也不会少说。我希望读者了解我全部的错误。我不是要说我的为人有多好,而是想说我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的体验。我将尽可能使我自己的判断严格而又真切,因为我希望你们也如此。依据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我必须同首陀罗一起高喊:

哪里会有一个坏人,

像我这样邪恶而令人生厌?

我已抛弃我的神,

我是一个没有信仰的人。

我感到极度痛苦,我还离神灵那么遥远。我完全懂得,他统治着我的生命,而我是他的后代。我明白之所以离他那么遥远,是由于我还不能完全摆脱不良的情感。

不过我要停笔了,我会在下一章写一个真正的故事。

莫·卡·甘地

1925年11月26日于沙巴玛第学院

后记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是印度独立运动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甘地的景仰者之一爱因斯坦曾对他做出中肯的评价:一位不靠外在权威的扶持而成为本民族领袖的人;一位不是凭借投机取巧,也不是凭借技术装备,而是纯粹依靠令人信服的人格力量而成功的政治家;一位一贯反对使用武力的胜利的斗士;一位智慧与谦逊、果敢与坚定的人;一位将全部力量都用来推动民族崛起与改善民族命运的人;一位用纯粹的人性尊严对抗残暴,并在任何时刻都不屈服的人。在未来的时代,可能极少有人相信,这样一个血肉之躯曾经在地球上匆匆走过。

本书是甘地的自传,是甘地一生见证与实践真理的写照,书中记述了他从1869年到1928年间的人生经历。甘地所作的自传,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暴力主义,实现自我克制,坚守道德底线,做追求真理的人。甘地一生身体力行实践着非暴力主义。“非暴力”意为不杀生,或不伤害。其核心是爱和感化,其方法是“坚持真理”。甘地竭力主张,人应当通过非暴力的手段,即采取自我牺牲和爱的行为,抑制不良感情,首先使自己“善”的本性显现出来,然后通过感化去唤醒犯错误者“善”的本性,使他们改邪归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政治运动的一项伟大发明,能够唤醒人们心中的爱,消除社会上的各种罪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3:1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