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回放(新中国经典影片与话剧的台前幕后)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杨庆华
出版社 北京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杨庆华所著的《回放(新中国经典影片与话剧的台前幕后)》直击经典电影和话剧的台前幕后,以大胆、独特的角度去洞察、剖析、解读社会和人性。

本书图文并茂,立意新颖,角度独特,带读者重温经典。舒乙、苏叔阳、梁晓声和王铁成对作者杨庆华有极高的评价。

内容推荐

杨庆华所著的《回放(新中国经典影片与话剧的台前幕后)》是经典电影和话剧的随笔图册,融海报、戏单和随笔为一体,让旧时的影音和剧场存活下来。全书分为电影和话剧两个篇章,共56篇随笔。图文并茂,立意新颖,角度独特,带读者重温经典。

目录

第一篇 电影

 《西安事变》创作为何被搁置20年

 谢铁骊为《今夜星光灿烂》上书邓小平

 《地道战》中的“高家庄”原型在哪里

 影片《铁道游击队》中大队长刘洪有几位原型

 30年前,街上流行红衬衫

 影片《野火春风斗古城》闯了哪些“禁区”

 《新局长到来之前》讽刺“溜须拍马”

 《智取威虎山》为何没有演员表

 林青霞与《最后的贵族》擦肩而过

 张贤亮为何偏爱《牧马人》

 首届金鸡奖为何出现两部影片“并列最佳”

 影片《血,总是热的》为何被称为改革的“润滑剂”

 迟来的《鸡毛信》

 《焦裕禄》中的“兰考沙丘”拍摄于陕北榆林

 “足尖舞”是如何舞进中国的

 《红色娘子军》“练兵舞”令尼克松“眼花缭乱”

 《人到中年》“限国内发行”

 《白求恩大夫》为何被尘封了12年

 《英雄虎胆》中的“伦巴”为何被剪掉

 军事题材的《桐柏英雄》为啥变成了《小花》

 1956年,《不拘小节的人》讽刺“到此一游”

 上甘岭坑道的真实情况为啥没拍出来

 《党的女儿》中的叛徒为啥没被处死

 58年前,“花朵”偷抹花露水

 “阿米尔”原是排球运动员

 王蒙在《青春万岁》审片会上为何拍案而起

 《探亲记》里的百货大楼“高耸入云”

 《雷锋》及其幕后

 于是之为何不满意《青春之歌》中的余永泽

 李默然临场“发挥”的“闯宴”

 文学改编的“原著+我”

 扎根生活才能出力作

 我的十月

 期盼银幕多些“今天的生活”

 红星闪闪放光彩

 从小蝌蚪到功夫熊猫

 26年的相约

 来点年画风格的贺岁片

 天上掉不下来林妹妹

 看着大师的画儿长大

 “好人好事”影片也需戏剧性

第二篇 话剧

 《茶馆》被批“缺乏阶级观点”

 《雷雨》最早演出时也曾有“笑场”

 老舍请“祥子”观看话剧《骆驼祥子》首演

 《智取威虎山》原本是话剧

 习仲勋为啥说《吴王金戈越王剑》是好戏

 电影剧本《火热的心》为何改成了话剧《丹心谱》

 30年前,“小井”为何只演了3天

 年年盛开马兰花

 李龙云:今天累计一万两千步……

 我和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老戏单

 话剧舞台或可多些名著改编

 话剧的“忧伤”

 话剧舞台为啥鲜有今天的生活

 唏嘘“龙须沟”

 核物理学家的哥本哈根之行

后记

试读章节

2016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80周年纪念日。数十年来,反映那段历史的文艺作品不胜枚举。这些作品令人震撼,使人警醒,给人印象最深的是1981年由成荫执导,西安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西安事变》。鲜为人知的是,《西安事变》的创作,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了……

1962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成荫想把西安事变搬上银幕。成荫的岳父申伯纯当过杨虎城的交际处处长,是中共地下党与西北军的联络人,他常听岳父谈起那段历史。成荫写了一个剧本提纲,请周总理审阅,周总理的意见是晚些时候搞。1965年,周总理又指示:“片子可以晚些时候拍,可否趁很多当事人还活着的时候收集材料,先把剧本搞出来。”1966年,“文革”爆发,成荫拍摄《西安事变》的计划中断。粉碎“四人帮”后,为了缅怀周总理,甘肃省话剧团和西安话剧院分别创作了话剧版《西安事变》。1978年,两部话剧版的《西安事变》进京演出,受到首都观众的好评。文化部决定以话剧为基础拍成电影,任务交给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崔嵬。筹备期间,崔嵬不幸病逝。1980年年初,成荫接手电影版《西安事变》的拍摄。此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召开一年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文化大潮。成荫和编剧郑重决定重新构思和创作剧本,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

影片中张学良和杨虎城互相试探的一场戏很生动:

(杨虎城办公室)杨虎城自语着:“剿共,死路一条;置之不理,委员长那里又不能交差……唉……”张学良踱着步子,旁敲侧击:“如果能找到这样一种办法,我们这里虚晃一枪,他们那里给让点儿地方……”杨虎城听在耳里,面露喜色:“这倒是两全其美,好主意啊……”

这场戏并非虚构,台词也是张学良的原话。影片中像这样有据可查的生动细节比比皆是。观众印象最深的是蒋介石被捉后的一场戏,细节同样出自史料:

屋内,两名西北军士兵手捧棉袍:“委员长,您还是穿上吧。”蒋介石身裹毛毯坐在床上:“张学良、杨虎城叛党乱军,水火不容,你给他送回去。”蒋介石下床走动,身上穿着睡衣感到很冷,不由得抱紧双臂。两名士兵停步耳语,然后说道:“委员长,这不是张司令和杨主任让我们送的,是我们送给委员长穿的。”蒋介石想了想笑道:“好,是你们的我穿。”蒋介石穿好后走向桌子:“你们两位叫什么?把名字给我留下,以后我们是患难之交。”

饰演蒋介石的孙飞虎是贵州省话剧团的演员,从未演过电影。刚开始拍戏时,腰板儿老挺着,一副“委座”的架子。成荫一喊“开始”,孙飞虎就拿“范儿”。成荫对孙飞虎说:“蒋介石虽身为‘委员长’,但他也是个人。一个人一天到晚端个架子,他受得了吗?你要坐就坐得舒服些!”

影片《西安事变》中有名有姓的人物达30多个,历史上大都确有其人。摄制组分了几个小组,拿着原型人物的照片,跑了许多省市。让成荫最费神的是饰演张学良的演员。“好不容易从东北找了一个,从外形上看非常像张学良。可是演来演去顶多像个营长,连团长都够不上!”倒是孙飞虎发现饰演特务头子戴笠的金安歌与张学良有几分神似。孙飞虎让金安歌代替饰演张学良的演员对词,一试,很有少帅的味道。成荫也觉得好,于是决定让金安歌出演张学良。

金安歌和饰演杨虎城的辛静都是话剧演员,拍戏时,带点儿舞台上的“架子”。某天,拍张学良和杨虎城动员“兵谏”的戏。刚一开机,成荫就叫停。成荫问金安歌和辛静:“你们站定干什么?”金安歌回答:“观察一下,人员是否都到齐了。”成荫说:“为什么非要站定观察呢?一边脱大衣,一边走为什么就不能观察呢?”金安歌回忆拍摄这场戏时曾不无感慨地说:“虽然银幕上不过是几秒钟的戏,但站定不站定,得出的艺术效果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是人为的表演,后者是真实的生活。”

P3-P4

序言

我是个电影迷。工作之余,我喜欢收藏老电影海报。为了使这些老电影海报生动起来,我想方设法找到这些影片的编剧、导演、演员,请他们在海报上签名。那些难忘的日子里,在老影人家中、在中央电视台《流金岁月》栏目拍摄现场的化妆间、在剧场后台,艺术家们面对着一张张的老电影海报,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讲述起许多电影幕后那些悲喜交集的故事。这让我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我是个话剧迷。看了40多年的话剧,特别是北京人艺的戏,我是每部戏必看。北京人艺第一部让我难忘的戏是1978年的《丹心谱》,编剧是苏叔阳。在写这本书的过程中,为了查找资料,我走进了北京人艺戏剧博物馆的资料室。记得那是个下午,我翻看着当年的演出档案,像是阅读着一部灿烂的人艺演出史。它把我带到那一个个生动的现场,带到那一个梦一样的舞台。

后记

此书收入的文章都曾发表在《北京晚报》上。著名剧作家苏叔阳先生在看了《30年前,“小井”为何只演了3天》这篇文章后来信说:“您在《北京晚报》上的文章,看过了,引起我满眼泪水。我一向认为龙云是位难得的好剧作家,并且是北京人艺看家的顶梁柱,起码是‘之一’。我和他私交甚好。但天不佑人……想起我们一起相处的日子,常常泪洒青衫……你的文章也替我一抒哀思。谢谢……总之感谢你为龙云发声,这是功德事,向你致敬。人们不应忘记龙云,一个生龙活虎、充满理想和无尽剧作构思的大剧作家……”感谢苏叔阳先生这些年对我写作的肯定,激励我借助文字的力量,“让旧时的影音和剧场得以存活”。

感谢《北京晚报》资深编辑骆玉兰老师和满岩老师,我的每一篇文章,他们都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也是他们的支持,激励我将《老片幕后》和《老戏幕后》这两个并不容易的栏目写下去。

感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党委书记马欣同志这些年给予我的鼓励与厚爱。

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张颖女士的辛勤付出。

感谢我的妻子,一直是她的理解和支持,使我能够不间断地从事收藏、写作和研究。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23:2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