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滕州卷)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徐高潮、罗杨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滕州卷)》这里集结着散落于民间的故事瑰宝,它们是:

对我国民间故事最真实、科学、全面的收集和整理

对日益流失的民间文化遗产的国家级抢救,

不可复制的口述活历史,

包罗万象的故事版地方百科

这些原汁原味、通俗易懂,充满民族、地域特色的民间故事,融知识性、趣味性、资料性、启迪性于一体,让我们于妙趣横生中品味本土异乡风土人情,于奇思妙想中感悟世间百态、懂理明智。

岁月砥砺,口耳相传。让这些美好的故事流传下去,成为世代相承的永恒记忆——

向热爱讲故事、听故事、写故事的人们,致敬!

内容推荐

由徐高潮、罗杨主编的《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滕州卷)》收录了当地包括神话、故事、传说、笑话在内的民间故事三十余万字,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文学为读者生动地展示了当地人民的生活与劳动画卷,卷中附有三十余幅展现当地风土人情的彩色插图,具有较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

目录

神话

 盘古开天辟地

 伏羲氏黄土捏人

 人祖的传说

 鲧王的传说

 不下白面下大雪

 旱天为什么没露水

 马蜂菜救太阳

 嫦娥奔月

传说

 人物传说

 王老怪物的传说

 怪物的由来

 途中艳福

 半路借驴

 砸隔扇

 头拱孝帽

 巧骂乡绅

 瞻前顾后

 智挡府台

 住店砸锅

 婚丧互戏

 作保立约

 东昌写状

 教公吓婆

 干活由东

 公道人

 吃官司

 王老怪物保媒

 不见人了

 哪个精

 没不是

 翻字典

 族长学鸭

 公母相戏

 大妈妈先生吃

 老姨骂街

 伸手喊冤

 张天师的传说

 天师出生

 天师得道

 雷劈老鼋

 天师下凡

 点化小孩

 住火神庙

 天师借年

 秃尾巴老李的传说

 秃尾巴老李的来历

 李母拴喜得龙儿

 秃尾巴老李与黑龙江

 秃尾巴老李送伞

 李鳝的传说

 对驴弹琴

 看主人打狗

 巧帮推磨人

 三县会审

 杨黻的传说

 杨孔相争

 邻居出诊

 慧眼察病

 断柘的传说

 满德坤的传说

 满德坤扶碑帽

 脚踢乾隆

 乞丐充军

 毛颍告状

 吴半城其人其事

 颜尚照的传说

 巧搅赌局

 借火上墙

 姚县令审石头

 县令赵疯子

 不取不义之财

 钟璜的故事

 邹县令进孔府

 败坏头叶五

 九龄童斗歹人

 赵匡胤先人的传说

 明朝的来历

 朱洪武的传说

 朱洪武降生

 朱洪武躲难

 未洪武要饭

 朱洪武当和尚

 未洪武偷锅

 乾隆帝的传说

 乾隆问联思游

 乾隆住店题诗

 项托跟孔圣人抬杠

 天赐颜回一锭金

 鞭打芦花

 丁郎刻木

 孝孙爱车

 樊哙卖狗肉

 邱生造律害萧何

 包公闹洞房

 岳飞和秦桧的前世仇

 天下第一棋手

 严嵩和海瑞的三世仇

 郑板桥错断官司

 刘墉比萝卜

 华佗的传说

 药渣为嘛攉路口

 抓药的来由

 鲁班的传说

 鲁班的石墩

 铁牌坊的传说

 关公的传说

 关公的身世

 关公周仓比力气

 甘罗的传说

 聪明的甘罗

 甘罗十二做宰相

 神童甘罗的身世

 贾都堂的传说

 贾都堂出世

 少年奇遇

 卸任归田

 瞎子敬东方朔

 月唐传的形成

 解学士的传说

 金圣叹的传说

 唐伯虎赖阁老

 济癲下山

 郭洞江的传说

 玄帝修仙的故事

 赵玄阳升仙

 阿弥陀佛的来历

 土地爷占庙

 泰山奶奶救夏镇

 张果老倒骑驴

 狗咬吕洞宾

 风物传说

 吹和薛国的传说

 洪洞县迁民

 胡大海复仇

 滕县南三社的来由

 滕小国和龙泉塔

 滕城的由来

 龙山的传说

 龙山的故事

 荆河的传说

 微山湖的传说

 落凤山的传说

 吉山的由来

 谷山的传说

 狐山的传说

 望母山的传说

 燎麦岭的传说

 不修梁山修泰山

 黑龙潭的传说

 白马坟

 薛河白马

 黄石马

 大石头蛋传奇

 老尤洞的传说

 王母洞的传说

 青山头出神仙

 货郎村的由来

 圈里村的传说

 五里畈的传说

 和家胡同

 二碑夹三洞

 长家仙背碾

 薛城里的牌坊

 老财迷气跑土地奶奶

 耙和尚

 龙井茶的来历

 七搂八捺一媳妇

 年的传说

 贴福字的来历

 二月二龙抬头

 端午节插艾

 七月七乞巧节

 腊八的来历

 戒指的来历

 描眉的传说

 小孩为嘛穿猫头鞋

 被子为什么缀钱

 婚礼六证的由来

 开箱亮柜的由来

 坟头为啥插柳

 摔老盆的由来

 烧纸的由来

 泰山石敢当

 动植物传说

 牛蹄为嘛是两辦的

 公鸡为嘛喔喔啼

 杜鹃鸟的传说

 鸳鸯

 兔子为嘛叫豁子

 兔子的由来

 花头娘

 檐蟆蝴子为嘛晚上出来

 移民借猫

 猫狗相斗的缘由

 狗撵兔子

 鸭替鸡死

 燕子堵蛤蟆

 老鸹为嘛是黑的

 蛤蟆为嘛棍褂叫

 狗腿子

 莲青山老雕的传说

 九斤狸猫降千斤鼠

 鹿噙草

 椿树称王的传说

 烟叶的由来

故事

 幻想故事

 白蛇为嘛许配许仙

 彩莲

 九仙姑

 鲤鱼娘子

 猫姑娘

 货郎传奇

 石婆婆显灵

 李三久求寿限

 赵言求寿

 仁义礼智孝母亲

 宝罐子

 小盐磨

 补钱柜

 宫女图

 陶善人和金锅

 点土成金

 万年青和常百万

 王顺和财迷

 李明打柴

 刘桃的故事

 坑兄灭弟没鼻子

 石头和金蛋

 两粒葫芦籽

 大能二憨

 天理良心

 变形蛙郎

 鸡状元

 小牛接彩

 虎报恩

 升斗簸箕口

 漏的故事

 城隍挨揍

 吃鬼的人

 孔斌背鬼

 铁嘴李三

 阎王说理

 阎王爷请名医

 命里不该吃扁食

 关老大降妖

 李龙遇仙记

 拆拆被明明心

 结拜老虎

 贪心不足人欺天

 无毒不丈夫

 生活故事

 张志和与刘凤兰

 父子双拜堂

 还魂易嫁

 刘猛拾媳妇

 张保成亲

 大麻风拾媳妇

 不到黄河不死心

 宰相肚里行开船

 张家闺女和刘家学生

 刘氏女

 金玉奴棒打无隋郎

 能巧巧

 巧对对联

 弟媳抬杠

 会避讳的媳妇

 出嫁的闺女向谁

 女店主

 哑谜账

 增和桥

 撂死个子

 那是一定的

 老粗王二先生

 隐身草

 暖疇蛋

 宝马火龙单

 纸牛

 憨二狗做客

 憨巴二的故事

 憨巴子走丈人家

 憨巴二赶集

 蠢妇学舌

 老太太走闺女家

 杠眼子相面

 谷家写春联

 惟我一家

 财主和扁食皮

 隔窗听见儿抱孙

 老牛窟的马坷榔

 妯娌俩和一块银元

 恶媳妇

 吃嘴的媳妇

 大的最小小的最大

 桂花测字

 新婚怨

 老宰相和小花匠

 家有贤妻

 人行好事莫问前程

 一条鲤鱼两个头

 两个要饭的

 会说话的老二

 仁兄弟

 银子变石头

 善良坟埋不良人

 花棉袄

 路遥知马力

 老表借年

 王猜析

 皮匠驸马

 三下关东

 王二打官司

 酒秀才

 活神仙张铁口

 和尚冲喜

 赴宴作诗

 俩女婿

 捣事头偷锅

 小偷谝能

 巧辨冤案

 巧查奇冤

 巧判油气案

 三衙役听差

 金刚眼

 蛤蟆鸣冤

 骗子手

 千鱼庙

 蒺藜柜里卧和尚

 九郎赔罐子

 和皇帝比吹

 还愿人头供

 单射腚门

 王大侃

 刘丑诓媳妇

 王二别筋

 圆梦赶考

 王二侃空

 一计除三嫌

 揍出来的诗

 瞎子和都来看

 一字先生

 听月楼

 四秀才会餐

 对联先生

 乌生打油诗

 屁恼身亡

 草滩剜宝

 死到临头咬妈妈

 用不着别人火上房

 饿了甜如蜜

笑话

 活活笑死苏东皮

 买咸鱼

 饮牛

 菜酒

 夜打东京救秦琼

 怕婆子

 先审我千爷

 长工和诗

 半鲁之席

 娘俩戏迷

 小两口打官司

 被子哪

 打嚏喷

 卖油的尿尿

 最后的心事

 最后的师训

 看风脉解手

 小光棍甭迷了

 冤死的蛤蟆

 老公公把门

 哥俩打兔子

 都是媒人惹的祸

 车夫世仇

 走为上策

 夫唱妇随

 恶娘们哭丧

 关二爷赴会

 骨头是大儿给的

 疙瘩不是扣子

 按理叫大爷

 俺哥是保长

 一个没挣

 儿媳妇打手语

 先生的虱子

 五子葬父

 三串煎包

 表孙吃兵

 抽媳妇

 韩复榘观球赛

 合计是谁

 早点不好吃

试读章节

一天,甘小挑了一包豆腐去卖,经过宰相府后花园墙外,不在意地往宰相家小姐绣楼上一望。这一望不要紧,正望着宰相家的千金小姐。过去,富家小姐很少下楼,连吃喝穿戴都要几个丫鬟伺候,饭都要丫鬟送到楼上,就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儿一样。这一天,小姐在楼上感到实在闷得慌。便打开窗看花园的花。花园里的花儿都开了,好看极了,小姐看呆了,可不知甘小正在偷看她。

甘小一见这小姐长得俊,脸蛋真如三月的桃花,胜过月中的嫦娥,天宫的仙女。这甘小看得发呆,竟忘了自己是干什么来的,也不觉得肩上的豆腐挑子沉了。看着看着,挑子“嘭”的一声从肩上掉下,掉到地上。那小姐听到响声,知道有人偷看她,赶紧缩回头去,关上后窗。

甘小看见小姐关上绣楼后窗,心里很失落,无精打采地挑起豆腐挑子到街上去卖。卖豆腐时不是称错秤,就是找错钱。别人见了,都说甘小今天怎么了?蔫拉巴叽”,不是病了就是着了魔了。看他那两眼直愣愣的样子,还出来卖豆腐,连喊都不知道喊了。可谁知道甘小的魂都叫宰相的小姐给勾去了,他眼前看到的都是小姐的样子。

甘小好歹卖完了这挑子豆腐,回到家里,一腚坐在破床上,渴饿冷热也全忘了。心想:天下哪有这样俊的女子?自己想娶这样的媳妇,那不是癩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吗?有这样的心病。任什么灵丹妙药也治不好。这样一病就是七八天,再也起不来了。邻居来看望他,他怎么也不愿说出得病的原因。眼看自己实在不行了,说话都有气无力了,就告诉邻居说:“我的病是在宰相府后花园墙外,无意中看到绣楼上的小姐得的。我死之后,请父老乡亲把我埋在宰相后花园墙下,我就满足了。”甘小说完就死了。

邻居们可怜他,就依照他的话,用他的破棉被把他包好,等到晚上,偷偷在宰相府后花园墙外挖了一个深坑,把甘小下半截身子捅到墙里,上半截身子在墙外,暗暗地埋上了。上面用千土撒好,不留一点印子。

到了第二年春天,就在墙里头埋甘小的地方长出一棵小桃树。小桃树长得很旺,三年过后,结了一个大桃,像碗口大。小姐下楼看花,见到这么个大桃,十分喜欢,天天都要来看一遍。眼看桃快熟透了,小姐也不用丫鬟动手,自己伸手揪下来,比得了什么宝贝都喜欢,放在怀里揣着,好像恐旧別人抢去。回到绣楼越看越好看,心想:再好不如亲口吃它。咬开一口。桃瓤绿里透红,又香又甜。她吃着吃着,连桃仁子也咽下去了。

这小姐自从吃了这个桃,茶饭不思,什么东西都不想吃,丫鬟送上饭来,经常不动筷,只想吃酸。丫鬟回报宰相夫人,说小姐病了,茶饭不思。这可急坏了老夫人,就这么一个宝贝闺女,一听有病,哪能不急?立即传唤医生调治。小姐在绣楼上放下绣帐,红线线拴到小姐手腕子上,牵出线头让医生号脉.医生号脉之后,不敢说明,被老夫人逼迫不过,说是胎气。老夫人一听,把医生大骂一顿,赶出府门。再请高明医生来看,也说是胎气。老夫人很纳闷:没出过绣楼的宰相千金小姐,出现这样的事,岂不丟丑?老夫人再三逼问小姐:“我宰相府,闲杂人根本进不来,你到底与哪里的野汉子私会?”小姐十分冤屈,想了半天,只说可能是吃了那个桃子引起的。

待到宰相退朝回府,老夫人把闺女的事一五一十地说给他听。宰相唉声叹气,又没计策,背着手在屋里转圈子。这事如果传扬出去,谁能相信吃了个大桃就能怀孕?没出嫁的千金,不暗地偷汉子,怎能怀孕?怎能瞒过人?

宰相拿定主意,非弄清原因不可。树刨到老根,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它怎么能结这么大的桃?立刻叫了家人到花园刨桃树。挖到三尺多深,刨到桃树根底,再挖底下,一看有一个人的完整骨头,宰相很纳闷,便差人四处查访,是什么人埋在我花园墙下。三天后差人回来禀报,把甘小如何死的,如何埋到这里的,都跟宰相说了。宰相听后心想:“到了这种地步,也难怪女儿。甘小虽没与小姐结成夫妻,也是前世有缘。”就差人看好了地方,把甘小另埋。小姐活是甘家的人,死是甘家的鬼,把小姐养在宰相府。宰相与老夫人商量,小姐若生个女的,长大找个婆家嫁出去算了,若生个男的,就接续甘家的香火。这也是宰相的一片好心。

再说小姐,怀胎十月满,生了个男孩。这孩子没有爹只有娘,奇怪的姻缘,落下这么个苦果,宰相给他起名叫甘罗。甘罗在宰相府由奶妈养着。他生性聪明伶俐,长到七岁,天庭饱满,地阁方圓,相面的说是大富大贵之相。请先生教他《四书》《五经》,他过目不忘,都说他是神童。从此宰相与老夫人和小姐都把甘罗看作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P121-122

序言

故事,是人类对历史的记忆,它记叙和传播着社会的文化传统与价值观念,引导着社会性格的形成,构建着社会的文化形态。具有五千年文明底蕴的古老中国,是一个充满故事的国度,有着悠久的讲故事的传统。那些“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奇的故事,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魅力,澎湃着感人的生命张力。作为先人创造和遗留下来的宝贵文化财富,民间故事中充满了民族的智慧和生命的记忆,它传承了朴素的文化血脉,是民族文化得以认同的载体。

我们每个人都是听着故事长大的。那些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讲给孩子们的故事,对于生命尊严的守护和价值观的养成,甚至比上学读书带来的影响力还要绵久和强大。民间故事中蕴含着的历史文化、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情感道德、生活知识等丰富内容,具有精神娱乐、知识传播和教化启蒙三重作用,不仅给人以知识和智慧,也给人以启迪和力量;不仅传播着社会价值理念,也构建着美好的精神家园。

纵观中华民族的文明文化史,我们的祖先讲着“女娲补天”的故事,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创世纪元;伟大领袖毛泽东讲着脍炙人口的故事“愚公移山”,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改革开放大潮中,我们又讲着春天的故事,跨入了豪迈的新时代。一个有故事的人生是辉煌的人生,一个有故事的民族是充满希望的民族。故事,始终伴随着我们的民族走向成熟,也伴随着我们的国家走向强大。

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故事,强大的国家不能没有故事,复兴的时代不能没有故事。那些美妙动人的民间故事,在世代的传承中,已经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融入中华儿女的品格中。然而,在文明更迭、社会转型的年代,很多优秀的民间故事正面临着失传的危险。把祖先留下的精神遗产抢救下来、保存下来,完整地交给后人,是几代民间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为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把对民间故事的抢救和传承作为一项长期工作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并将《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列入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重点项目,常抓不懈。

除了中国,哪个国家还能有如此丰富的故事,并有如此众多的故事传承人和听众?作为一种民间文学样式和娱乐方式,民间故事或许会被人们冷落,但我相信,作为中华文明的血脉,民间文化的基因始终流淌在亿万人民的血液里,它的根不会断。

人类没有故事将会平淡无奇,世界没有故事将会索然无味。随着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我们越来越需要倾听那些本真的、自然的,充满着文化多样性魅力的故事。让我们把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美好故事世世代代地讲下去,让中国的崭新故事向人类倾诉更多的精彩。

后记

枣庄市位于山东省南部,东依沂蒙山,西濒微山湖,南接两汉文化胜地徐州,北临孔孟之乡曲阜、邹城,京杭大运河、京沪铁路、京沪高速铁路与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在此交汇,是南下北上、承东启西的十字路口,总面积4550平方公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372.93万,辖市中、薛城、山亭、峄城、台儿庄五区和滕州市。枣庄1961年建市,是山东省建市最早的四个省辖市之一,全国重要的能源和建材基地,素以“江北水乡”和“鲁南煤城”闻名天下。

枣庄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秀美。这里拥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运河文化、130年的工业文化。这里孕育了造车鼻祖奚仲、科圣墨子、王匠祖师鲁班、勇于自荐的毛遂、凿壁引光的匡衡等众多历史名人。这里是洋务运动发源地之一、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台儿庄大战的战场。这里拥有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台儿庄运河古城、全国最大最美的国家级湖泊类湿地——微山湖湿地、华夏最长的地震大裂谷——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最负盛名的天下第一崮——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世界上最大的石榴园——十二万亩的“冠世榴园”。

枣庄是一座因煤而兴的资源型老工业城市,正焕发着新的生机和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面对煤炭资源逐步枯竭的严峻现实,坚定不移地实施城市转型战略,着力发展文化旅游经济。目前,枣庄市启动实施了台儿庄古城重建项目,通过恢复城水相依的古城水系、水街、水巷,保留和展示大战遗迹和场景,还原古城历史风貌和民俗风情,全力打造“大战故地、运河古城、江北水乡、时尚生活”的经典景区。台儿庄古城现已成为枣庄实现城市转型发展旅游经济的城市名片。

2002年我国启动了由中国文联、中国民协牵头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编辑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是其主要内容之一。枣庄市文联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进一步发掘保护本地区民间文化遗产,决定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004年9月报请枣庄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了以当时枣庄市委副书记王建荣、市纪委书记邓滕生为编委会名誉主任,市委宣传部长周杰华为主任,市文联领导班子、相关文艺家协会及有关专家组成的编委会,并于10月、11月,先后召开了全市《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动员及编委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编纂工作任务。

这次丛书的编纂,本着最大限度保留原始信息、最大限度保存本地特色的原则,以20世纪八十年代枣庄“三集成”十五卷480余万字的资料本为基础,在对原始资料重新进行全面的筛选、整理、甄别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新的采录补充,历时280天,全市共投入1200余人次,编辑成《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共6卷),240余万字,保留下了“三集成”的全部精华,也更加完整地保留住了鲁南这块土地上7300多年的民间记忆。

编纂工作中,各区(市)文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克服经费紧张、人员不足、工作量大等困难,全力以赴地开展工作。市中区文联,将区属各乡镇街道的宣传委员全部吸纳为编委,先期培训,全程参与,保证了故事收集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薛城区文联拨出专门经费,将参与收集编纂的专业人员,集中在区委招待所统一食宿,集体编纂,确保了人员和时间的集中,提高了成效。山亭区文联在没有正式人员编制的情况下,由时值的兼任主席亲自带队采访收集编纂,组织采风和摄影,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全部编纂工作。峄城区文联,充分发挥本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间文艺家队伍整齐,人数众多的优势,在原有的民间故事图书资料中,再比较甄别,保证了最后成书的高质量和高品质。台儿庄区当时没有文联编制,区文化局主动承担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编撰机构,抽出专业人员拨出专门经费,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了编纂工作。原市民协主席徐高潮同志,不但承担了滕州卷的编纂,还承担了全市各区卷的最后审查、汇总、编纂、整理、精选、打印等工作,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市民协主席沙朝佩同志对市中卷、台儿庄卷的整理汇总做了大量的工作。全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山东省民协副主席、枣庄市民协主席王善民同志对本书的启动、编纂以及出版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本书编纂出版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得到中国民协领导和专家的帮助,中国民协王锦强主任给予了具体的专业性指导,以及经费上的鼎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

《中国民间故事丛书。山东枣庄卷》编委会

2011年8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22:4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