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精神生活及其公共性的讨论是当前社会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但亟需完善深入的问题。相比于物质的贫困,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失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社会建设中关切社会公共安全的最大问题之一。当前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的缺失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其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在社会公共性发展成为时代诉求,精神不平等成为时代最大不平等的今天,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的表现如何?其形成的行动逻辑和社会根源是什么?在何种程度上,如何影响了弱势群体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并危及社会本身公共性的持续建构?
侯玲编著的《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与重构》对此将予以揭示。
精神生活是人类所特有的生活现象。公共性内在地包含着人的公共性与社会公共性双重内涵。弱势群体精神生活的公共性表现为对人与社会公共性的遵从与响应。
侯玲编著的《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与重构》系统地梳理了精神生活及其公共性理论,基于丰富的实证研究资料,围绕弱势群体精神生活的公共性问题展开,关心的是弱势群体如何生活的根本性问题。本书注重吸收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彰显了公共性研究中的精神维度,强调了公共性的双重维度——人的公共性和社会公共性。同时,基于对公共性的理解和对时代特征的审视与反思,提出了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建构的对策。
本书对社会学、哲学方面的学者、学生及社会政策、社会治理领域感兴趣的普通大众有重要参考价值。
序言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是时代最大的公共性
第二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内容框架及主要观点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的时代审视
第一节 精神生活公共性彰显为人与社会发展的标尺
第二节 对弱势群体精神生活的社会认知偏误长期存在
第三节 网络社会使精神生活公共性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的研究现状
第三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理论分析框架
第一节 何种意义上的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
第二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理论分析框架
第四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类型分析
第一节 价值失范:弱势群体心灵生活的公共性偏离
第二节 生活失范:弱势群体休闲文化生活公共性失范
第三节 心态失衡:弱势群体负面心理突出
第四节 行为失范:弱势群体破坏公共性的行为多发
第五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失范行动逻辑探讨
第一节 作为首要行动逻辑的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
第二节 社会嵌入性的行动逻辑
第三节 社会互构下的策略理性
第六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失范的社会根源
第一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的物质基础削弱
第二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的社会基础削弱
第三节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社会共识生产机制乏力
第四节 精神生活公共性发展的文化资源不足
第七章 弱势群体精神生活公共性建构
第一节 发展公共性精神资源,促成精神生产公共性转向
第二节 落实社会公共性,夯实精神生活公共性的物质基础
第三节 加强个体主体性,增强公共性发展的内在力量
第八章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