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张家界民俗采英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民族/民俗文化
作者 熊仁先编
出版社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一、选屋场

“屋场屋场,一屋之长,百年之基。”因而,张家界人十分看重屋场,选个好屋场,代代平安富贵。

“后有靠山,前有出路。”这是张家界人代代相传遴选屋场之要诀。屋后有山谓靠山。但靠山不能为孤立之山,必须山势逶迤连绵,山脉源远流长。有靠山根基才扎实。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即使居住在河谷盆地的人修屋,也要依据山水脉络的整体走势,田地丘块高低错落的格局选定屋场,靠地、靠田、靠墩、靠坳等。

前有出路意为屋前有平台,有流水。一马平川,前程远大;通江达海,福禄绵延。

选屋场,张家界人奉信“三不宜”:座落在深谷不宜,山巅不宜,地势后空不宜。宋泓锡先生根据多年的考察与探究,总结出了张家界人还在延续的遴选屋场的“十条”原则。即“顺乘生气原则、整体系统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察势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通风采光原则、适中居中原则、改造风水原则”。遵循“南北百步无耀案,60年(60年为一个甲子)一扫而空;东西十步见高耸,千百烦愁不了”的古训。

大户人家请风水大师察山脉走势,察水脉走向选屋场,架罗盘定朝向。普通百姓选屋场则由一家之长选定。连续三天,在早、中、晚三个不同的时段,在已人眼的地方观光、望风、看山水来势。即看山脉走势、阳光在不同时段照射的角度、风吹的方向和强度、水之流向等确定屋向,接纳吉气。“阳宅宜取阔大粗雄,以纳吉气为重。”故选屋场首选朝向。

一个好屋场,倍受青睐,建房者或用是屋场面积几倍的良田置换,或用重金购买。有的甚至使出下三滥的手段谋屋场。据说慈利县河塔一财主相中一块屋场,田地主人不顾财主重金诱惑和持势相逼,硬不卖。老财主无计可施时,管家献“埋桩计”。在一个月黑之日,财主叫人悄悄在那块地里埋下界桩。三年后,财主把这块土地的主人告到县衙,县官叫人掘地三尺,挖出了界柱,昏庸的县官把这块田地判给了财主。财主阴谋得逞,在这块地上大兴土木,盖起了气势恢宏的院落。

二、选梁树

安放在屋脊上的木材谓梁。安放在堂屋屋脊上的木材叫主梁。屋场为一个院落带来福气,主梁为一家带来好运。主梁好,全家旺。家庭若有灾祸不断时,主人认为主梁不管事了,故有“换梁”之说。选主梁是张家界人修屋时仅次于选屋场的第二件大事。准备修屋时,主人会用几天甚至月余时光爬山钻林寻梁树。自家山林无梁树时,用重金购买他人山上的梁树。梁树找到了,才把木匠请进门,动手建房。

梁树要求高,材质要好,树干要直直端端。一般选用椿、松、樟等木。尤为重要的是树颠要分权,有两个以上树颠,寓意为子孙后代兴旺发达。独木不成林,只一个树颠的树是不能做主梁的。

张家界有的地方还有“偷梁”之俗,即选中他人山上的梁树后,不与主人通气,悄悄砍回家再告诉主人,送上谢金,主人不恼不火。

三、砍梁树

梁树不能随便砍,要选好吉日吉时。砍梁树只能由修屋房的一干木匠师傅中的掌墨师傅担当。砍梁树这天主人家气氛既热烈又隆重。砍梁树的木匠师傅坐首席,抬梁树的“龙头大哥”坐次席。大伙高高兴兴吃“砍梁饭”。席间东家给掌墨师傅和“龙头大哥”各一个红包,俗称“利市”钱。

到目的地后,主人在选定的梁树上系上红布,抬梁树的“龙头大哥”攀爬上梁树,在树颠系上绳索后,木匠师傅焚香化纸,手扶梁树吟唱:

“宝树生在何方,生在青龙山上,长在凤凰岗上。何人得知,何人得见?张郎得知,鲁班得见。主公请鲁班把树砍,锯下尺量一丈八,正合一匹好主梁。’’

祭完鲁班,木匠师傅方挥斧砍梁树。抬梁树的人由“龙头大哥”领着站在一旁齐喊:

“头斧砍出路一条,儿子儿孙登朝堂;二斧修下发财路,黄金白银屋里流;三斧砍得木楂飞,儿孙满堂代代贵。”

梁树不能倒向下方,故梁树快砍倒时,抬梁树的一干人用事先系好的绳索拉,让梁树倒向上方。梁树倒地后,木匠师傅对主人说:“梁龙卧地四季春,恭贺主人得匹好主梁。”

梁树砍倒后,一般不掀不拖。按尺寸锯断后抬着回家。中途可换人抬,可用树杈撑着歇,但不能落地。梁树抬到家门口,主人放鞭炮接梁。梁树“接”回家不能放在地上,要放在预先制作好的“木马”上。梁树人不能坐,不能躺。被坐被躺,视为不吉利。

这一系列讲究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敬畏与神秘之感。

P2-5

后记

张家界不仅山水风光如画,而且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绚丽多彩。

近几年来,金克剑、陈自文、李书泰、宋泓锡、罗长江、戴楚州、吴远干、周保林、向延振、向海州、袁奋、钟以轩等一批有志之士,挖掘整理出版了《文化张家界》《张家界民间传统礼俗》《庸国荒史研究》《自然风水学》《张家界读本》《土家地区名胜大观》《镇海龙》《张家界市情大词典》《赵家垭奇观》《桑植民歌》等一批关于张家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专著。他们或从宏观揭示了张家界民族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或从某一个历史层面展示了土家文化的繁荣精彩;或从某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体现土家文化的精髓。有的在国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有的在游人中引发热议。民族历史文化的挖掘、整理、出版正借如火如荼的旅游之势呈燎原之态。

20万年前慈利县金台村文化,10万年前桑植县朱家台文化,新石器时代永定区古人堤文化等,雄辩证明张家界具有史前文明的良好生态。这条来自洪荒而又不断流向未来的历史长河,积淀和发展了张家界底蕴深厚的民族民俗文化,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不断演绎和传承,愈加生动活泼,多彩多姿。

传播正能量的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奋发向上的体现,是一个民族勇于创新、不断图强的标志。

民族文化包含多元,民俗文化是绚丽多彩的民族历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民俗文化以民族历史文化为母体,繁衍发展;民族历史文化以民俗文化为舞台彰显活力、生动、大众等属性。民俗文化是民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分支,挖掘、整理、出版民俗文化书籍是对民族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的一种传承。基于这种认识,笔者搜集、整理、出版《张家界民俗采英》一书。

本书重在“俗”。这种“俗”是市域内基本大同小异,广泛流传之“俗”。这种“俗”原汁原味,充满生活气息。编著中在尊重俗源、俗史、俗风、俗词、俗序之时,对俗因俗序做了一些窄幅探讨,特别是对“建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等做了一定的探究,力求体现某个习俗的完整性。吾生于乡,长于乡。儿时唱过花灯,从小受到土家民俗文化的熏陶。参加工作后,当过乡村民办教师,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县委办公室副主任,县旅游局局长,亦长年奔波于乡村,一次次亲历了多种民俗文化活动,有机会寻找民俗文化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步履足迹。尔后,在张家界日报社工作时,下乡采访,亦多次听到民俗文化的枝枝叶叶的介绍。因而本书能编著成功,与我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分不开。

同时,我的许多亲人对某个方面的民俗文化了解颇多。大舅卢志祥是慈利县岩泊渡有名的瓦匠。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曾要求拜他为师学艺。他另眼相看,要我把修屋时告磉礅、上梁、抛梁粑粑等歌词背熟后,再拿瓦刀。后来,村里办学校,要我当民办教师,才没有学瓦匠,但舅舅告诉我的词儿却记在了肚子里。吾姨妈之子高冬初是木匠,从他那儿也了解到了一些建房习俗文化。二舅卢国君曾是礼生,从他那儿了解了一些礼仪及婚嫁习俗。岳母谢四姑有点文化,是五里冲哭嫁的一把好手,曾听过她如诉如唱的哭嫁,她也传告了不少“哭词”。弟弟熊仁发20世纪90年代寻师学过一些礼俗,现是村里各家各户办红白喜事的督倌……这些亲人的传告为吾编著本书打下了基础。

在编著本书时,又采访了民俗文化研究者、了解者宋彦璋、张不大、李书泰、熊仁发、高冬初、王文钊、庹先明、王星、熊仁华、吴春来、卓儒林、薛春元、熊青春等,参阅了《中国民俗采英录》《中国歌谣集成湖南卷慈利县资料本》《张家界民间传统礼俗》《桑植民歌》《张家界市志》《桑植县志》《赵家垭奇观》《慈利县志》《大庸县志》等。校正补充保证某一习俗的完整性和基本准确性。

张家界是世界风景明珠,四海游人在了解张家界精美绝伦的山水文化的同时,渴望了解张家界民俗文化,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心理需求。《张家界民俗采英》的出版发行或许对这种需求能起到一点填补的作用。

由于民俗文化,大多是口头流传,难免有别,甚至有误之处,敬请谅解。最后,向为编著本书提供帮助的亲人、朋友和有关研究者以及曾参阅过的文献资料的作者,致以感谢!

熊仁先

2016年元月8日

目录

建房习俗

 一、选屋场

 二、选梁树

 三、砍梁树

 四、砍中柱

 五、做梁

 六、排扇

 七、告磉礅

 八、起扇

 九、祭梁

 十、开梁口

 十一、上梁

 十二、搭梁

 十三、抛梁粑粑

 十四、告祖升匾

 十五、安家神

婚嫁习俗

 一、请媒人

 二、提话

 三、看屋场

 四、合八字

 五、发八字

 六、求喜

 七、报日

 八、解礼

 九、告祖·升东·陪媒

 十、哭嫁·上头

 十一、娶亲

 十二、铺床

 十三、回煞

 十四、拜堂

 十五、告席

 十六、吃老上客酒

 十七、闹洞房

 十八、开拜

 十九、回门

 二十、谢媒

丧葬习俗

 一、下落气帐

 二、赶信

 三、开路

 四、人殓

 五、做法事

 六、闭殓

 七、出柩

 八、下葬

 九、报七

 十、拜新年与挂社

生产、生活习俗

 一、祭水神

 二、开秧门与“糊仓”

 三、栽捋蔸秧

 四、打鼓薅草

 五、水碾坊

 六、香磨坊

 七、打树

 八、铁锤扑鱼

 九、烧猪脑壳纸

 十、年粑

 十一、年糖

 十二、腌菜

 十三、农谚谣

节日习俗

 一、过赶年

 二、上九日

 三、元宵节

 四、土地神生日

 五、三月初一抬毛菩萨

 六、三月三扎蛇眼

 七、清明节

 八、四月八

 九、六月六

 十、亡人节

 十一、二端午

 十二、本主庙会节

 十三、火把节

文化习俗

 一、桑植民歌

 二、摆手舞

 三、茅古斯舞

 四、土地戏

孝道·语言·医治习俗

 一、孝道习俗

 二、语言习俗

 三、医治习俗

禁忌习俗

 一、节日禁忌

 二、生产生活禁忌

 三、出行禁忌

 四、语言禁忌

 五、其它禁忌

后记

序言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风尚、习俗。它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着人民,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的保护!民俗是一个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活态的文化基因,它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包含民俗在内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直与中华民族整体发展的要求息息相关。以人为本的社会,必然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无论这种文化是大众的还是小众的,都是珍贵的遗产,都应受到保护。作为文化的一种形态,民俗是既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的思想结晶,它能够传承具体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民族内部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从理论上来说,所有的文化都应是平等的。但是从文化的影响力来说,影响力越强意味着其生命力就越强。因此,文化的平等是由这种文化的影响力所争取的。

据考证,张家界境内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民族习俗。建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禁忌习俗等就是其中的精华所在。熊仁先先生的新著《张家界民俗采英》,运用写实的文风,细腻的笔触,对张家界的民俗,特别是土家族的民俗精华分门别类地做了系统介绍,为社会各界了解张家界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张家界境内居住着土家、白、苗、回、瑶、侗等少数民族,因此,张家界的民俗文化多彩多姿、精彩纷呈。土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在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排名第七。土家族世居毗连湘、鄂、渝、黔的武陵山地区,张家界是土家族最集中的世居地之一。在与自然界和猛兽的斗争中,在与其他民族的融合中,土家族的先民们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独特的民俗,比如,为了适应多山的地势,建一栋房子从“选屋场”到“安家神”分15道严谨的工序;为了祈求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开春时节要跳茅古斯舞;等等。桑植境内的典型民俗——桑植民歌,其歌瑰丽多彩的语言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是与孕育它的地理环境、各族人民风俗习惯和特定历史背景以及各种民间艺术相互影响分不开的。这些来自洪荒年代的习俗,到了今天都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发展、现代交通的不断延伸、计算机网络的密集覆盖以及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持续迁徙,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形势日益严峻。人们在创造新的文化的同时,也在消弭着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找不到传承人而濒临失传就是最好的例证。熊仁先先生历经数载,笔耕不辍,终于完成《张家界民俗采英》一书,详细记录了张家界地区的建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等民俗文化,忠实解读了张家界境内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基因,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播张家界的民俗文化,也为张家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保留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熊老先生不忘初心,情系家乡,成此大作,善莫大焉!

是为序。

贺小荣

2016年2月于岳麓山下

内容推荐

熊仁先先生编著的《张家界民俗采英》详细记录了张家界地区的建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等民俗文化,忠实解读了张家界境内土家、苗、白等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基因,不仅可以很好地传播张家界的民俗文化,也为张家界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保留了第一手的宝贵资料。

编辑推荐

张家界境内20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居住,留下了许多古老的人文传说和民族习俗。建房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禁忌习俗等就是其中的精华所在。熊仁先先生的新著《张家界民俗采英》运用写实的文风,细腻的笔触,对张家界的民俗,特别是土家族的民俗精华分门别类地做了系统介绍,为社会各界了解张家界的民俗文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7: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