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海藏咽喉丹噶尔/快读青海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李国权//海桀
出版社 青海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历史文化名城丹噶尔,地处西海之滨、湟水源头、日月山下的青海省湟源县。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农业区与牧业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结合部。

古城坐落在湟水与药水交汇处,背靠祁连山支脉河拉大山,面对涛涛的湟水河,向东经西石峡通往西宁,向西经巴燕峡通往青海湖、柴达木以及新疆地区。向南经药水峡过日月山通往玉树、西藏等地。两水相交,三峡汇合,扼丝绸南路要隘,据唐蕃古道险冲,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古城的修筑时间可上溯到明朝初年,《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十九年正月壬午,陕西都指挥使司及都督濮英奏‘西宁卫旧城卑狭,不堪戍守,今度城西百二十里许,其地平衍,可以改筑。’上可其奏命,调巩昌、临洮、平凉三卫军士筑之。未几,复停其役。”从上述记载看,明洪武十九年(1386年),濮英因西宁卫旧城地方狭窄,不利于防守,便奏请朝廷批准.主持另建新城,地址在原卫城西约120里的地方,但不知什么原因,另建卫城的工程半途而废。而西宁西120里处正是现湟源县所在地,西石峡、药水峡、巴燕峡在此交汇,地势相对开阔平缓。此处有临羌、绥戎、丹噶尔三座古城遗址,临羌古城为西汉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赵充国屯兵河湟时所筑,为临羌县治所,绥戎城为唐朝白水军驻址,濮英另筑西宁卫城时临羌、绥戎两城早已存在,而史料中记载的丹噶尔古城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三月始建,历时一年半,于次年九月竣工的,晚于濮英另筑卫城的时间。综合分析各方面的因素,笔者认为,濮英另筑的西宁卫城址应该在现丹噶尔古城所在的位置,也就是说,清雍正五年所筑的丹噶尔古城,是在原明代濮英另建的西宁卫城遗址上修建的。按此推算,丹噶尔古城至今也有628年的历史。

筑城后,根据军事需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人口的变化,清王朝在城内相继设置了丹噶尔营、镇海协营,守备署、丹噶尔厅署等军事、行政机构,并配备了相应的官员,负责地方军务和政务管理。

据《西宁府新志》记载,古城“周回长七百七十四丈,高二丈二尺,根厚二丈四尺,顶厚一丈三尺。壕宽三丈,深五尺”。照此计算,仅城墙及城壕的土方量便达到十几万方之多,可以说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浩大的工程。相传,古城原址上有一山包,建城时就地取材,用山包的土修筑了城墙,这样既平整拓宽了城区,又降低了成本,可谓一举两得。从美国友人柏大卫先生提供的民国时期的照片和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1925年拍摄的照片中可以看到整个城池的全貌。古城呈长方形,唯西北角依地势构筑为圆形,东、西两个城门遥遥相对,上面建有高大的城楼,为古城的制高点,也是守城将领的指挥部。城门外有圆弧形瓮城,城墙外侧有垛墙、垛口,内侧有女墙。城墙四周共有十八个马面,上面修建有腰楼,其中,北城墙有九个马面,东西墙各有两个马面。南城墙因修建在湟水冲刷而形成的土崖上,地势险要,易守难改,只有五个马面。四角为角台,角台突出于城墒,又与墙身连为一体,每个角台上建有两层高的角楼,角楼的高度、体量介于城楼与腰楼之间,居高临下.视野广阔,可多角度监控和防御进犯之敌.具有非同寻常的战略位置。城墙、城楼、角楼、瓮城、马面腰楼、垛墙垛口、城壕互为一体,构成了严密的立体防御体系。

古城的主街道是东、西大街。民国时称中山大街,长约六百多米,宽约六米.连接着拱海门和迎春门,将古城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北部主要有丹噶尔厅署、镇海协营署、中军督司署、千总署、把总署、演武场等军政机构;城隍、玉皇、火神、文庙、关帝、财神、龙王、金佛等寺院庙宇,还有义学、社仓、祠堂等。南部主要为居民区,大部分为商家大宅院。城内建设充分利用了北高南低的地形,主要建筑及民居宅院布局合理,街巷四通八达,交通方便,排水畅通。城内东南和西南角分别有两口水井,供城内居民使用。根据民国湟源县政府1946年所绘制的平面图可以清楚看到,城内五纵十横共有大小五十多条街巷,其名称各有由来,或得名于附近的建筑,如仓园巷、大庙巷、九间街、庙巷子、灯山楼儿街等;或得名于街巷的位置,如西街、东街、东西城壕、一道巷、二道巷等;或得名于其大小,如大什字、小什字、大巷道、尕巷道等等。

东、西大街上原有两座横跨街道的贞节牌坊和一座烈女牌坊。近年修复后分别镌刻有“国泰民安”“人杰地灵”等字样。这条主街道也是商贸交易和民众活动的主要场所,两边商铺作坊、餐馆茶舍林林总总,透出古城的繁华、安逸和闲适。

民国三十年(1941年)抗日战争时期为防日寇空袭,方便民众疏散,在南城墙增开了一个城门,起名“胜利门”,表达了丹噶尔民众抗战必胜的信心。“七·七”事变后,湟源民众积极捐钱捐物支援抗战,组建的民团编为骑兵暂编第一师第三团,于1937年9月奔赴抗日前线。八百男儿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英雄事迹、可歌可泣。

P3-9

后记

本人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基层工作,期间走遍了家乡的山山水水,通过对一些文化遗址粗浅的了解,对湟源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003年到湟源县委宣传部任职后,围绕县委、县政府打造“文化名县”的目标,邀请省垣专家、学者对湟源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了系统地挖掘和梳理。期间,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对湟源的历史文化做了进一步地探究,并拍摄了数万张图片资料。

2011年调西宁工作之后,着手整理相关的图文资料,计划出版有关丹噶尔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2014年初,经作家海桀先生推荐,青海人民出版社将《海藏咽喉·丹噶尔》纳入“快读青海”丛书出版计划。之后,本人又多次到湟源进行调研考证,对原有资料经过筛选、充实后形成了书稿。

本书按“快读青海”丛书要求,围绕海藏咽喉这一文化特性,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为载体,简要介绍了丹噶尔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所选的三百多幅配图中,柏大卫先生所提供的照片和美籍奥地利探险家约瑟夫·洛克拍摄的照片尤其珍贵,使本书增加了一份厚重感,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在本书出版之际,特别感谢赵宗福先生在百忙之中为本书作序!感谢海桀先生的推荐和指导!感谢井石先生、程起骏先生、任玉贵先生、马非先生所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出版社杨敬华先生,张莞、亓奕女士的辛勤劳动!感谢湟源县委、县政府及各级领导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感谢关心湟源文化建设的各位专家和老师们!感谢并肩工作过的各位同仁!最后,要对在编写过程中做了大量资料整理和校对工作的晓兰女士说一声,谢谢!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作者2015年1月29日

目录

海藏咽喉

环海商都

雪域藏客

丹噶尔厅

镇海协营

城隍庙

文庙

火祖阁

湟源排灯

祭海大典

陈醋飘香

北极圣地

东科尔寺

扎藏古刹

日月山

军事重镇

古道枢纽

摩崖石刻

王母故里

参考文献

后记

序言

从边城书写感知青海文化

赵宗福

湟源县城丹噶尔古来是西陲商贸边城,而湟源县不仅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缝合处,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会地,更以山川壮丽、地势险要而著名,素有“海藏咽喉”之称。西石峡、巴燕峡、药水峡、日月山、北极山、丹噶尔城、临羌城、石堡城、哈拉库图城等高山深峡、古堡战垒,构成了西部特有的睡隘通衢气象,汉唐明清历代,戍边将士屯守,真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赵充国、邓训、黑齿常之、哥舒翰、刘敏宽、年羹尧、岳钟琪、杨应琚等名臣名将曾往来驰骋于此,李白、杜甫、高适、吕温、宗泐、杨揆、文孚等文人雅士曾以诗赋歌咏之。尤其弘化公主联姻吐谷浑,文成公主、金城公主联姻吐蕃,均经过此地,留下诸多佳话。而明清以来,丹噶尔城渐成多民族商贸中心,汉藏蒙回,茶马互市于此地,清末民国时期,甚至有西洋人入驻贸易,繁荣异常,成一时之盛,便有了“环海商都”、“小北京”之美誉。古城门、厅衙门、文庙、城隍庙、火祖阁、东科尔寺等遗迹以及熙熙攘攘的明清商街,迄今犹存。这里还是西王母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千百年来各民族风情异彩纷呈,形成了多元和谐、共荣发展的文化繁荣局面,也孕育出了胡秉虔、杨治平、朱绣等一批文化名人。正因为如此,我从年轻时就对湟源有着浓厚的兴趣。

进入新世纪,湟源县致力于打造西王母文化,我便机缘巧合地参与到了这项文化工程中,在“昆仑文化周”、“西王母祭拜大典(后称为敬母大典)”及“昆仑文化与西王母神话国际学术论坛”的筹备及主要活动中频频参加。修定完善策划方案,多次邀请刘魁立、王秋桂、朝戈金、叶涛、钟宗宪、苏独玉、坦纳、雷格尔、菅丰等海内外数十位文化名家先后参加大典,前后五次主持了大典仪式。还撰写了“盛世湟源”鼎铭文和第一届大典祭文,并以朋友身份先后邀请徐正英教授、鲍鹏山教授、李炳海教授、高莉芬教授等知名学者分别撰写了第三、四、五、六届大典祭文。在海峡两岸同仁和县委县政府领导的鼎力支持下,在湟源县建成了中国民俗学会中国西王母文化研究基地,策划、主持和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举办了西王母文化论坛。这一切活动中,我的理念是科学的文化重构和高端的专家参与,社会效益和文化效果并重,而这恰恰得到了大多数领导的理解和支持。

国权先生就是这诸多领导中的一位。我和他认识于十几年前,那时我在青海师范大学任业务副校长,他任湟源县委宣传部长。他不时来咨询地方文化建设事宜。后来我到省社科院工作,他也荣升为湟源县委副书记。我们因为西王母文化而接触日多,共同为湟源县的文化建设努力着。当然国权先生对家乡的文化建设更是充满了激情和思考,认为民族民俗文化是本县最有潜力的优势资源,必须挖掘好、保护好、发展好,并为此殚精竭虑,不遗余力,为地方文化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而他的敬业精神也受到同事们的赞誉。正是有了像国权这样的一群人,使这个既缺乏工业资源又缺少农牧业资源的地方文风蔚然,被称为青海的“文化大县”。我性本率性自然,对国权先生倍加欣赏,以为他有三大优点:一是对民族文化的真诚敬畏;二是对文化建设的无限激情;三是做人做事的厚德笃行。所以他调到西宁市委宣传部任常务副部长后,我们的交往仍然没有间断。

前几天,国权先生送来了《海藏咽喉·丹噶尔》书稿清样,让我写几段话的序言。我利用半天时间,翻阅了图文并茂的书稿,很是怡心清怀,不愧是文化快读文本中的佼佼者。首先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景点为单元,逐一介绍,能使读者快捷清晰地了解湟源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其次是紧紧扣住“海藏咽喉”这一灵魂,重点展示这里不仅是古今交通要道,更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地和集散地,丰富而多彩,博大而精深;再次是叙述客观科学,文笔简洁灵动,把纷繁复杂的边城文化生动地描写出来,字数虽不是很多,但引人入胜,陶醉其间;最后,精心拍摄和选用的三百多幅精美珍贵的配图给人以视觉冲击,弥补了文字描述的局限,直观形象,一目了然。因此,这本书真正做到了图文互映,相得益彰,是一部青海文化的“快读”佳作。我相信定能使读者从中准确而生动地感受到湟源多元变迁的沧桑历史、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可圈可点的文化成就。

以上寥寥数语,且充为序。

2014年12月29日于湟滨

内容推荐

李国权、海桀著的《海藏咽喉丹噶尔》首先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景点为单元,逐一介绍,能使读者快捷清晰地了解湟源县的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其次是紧紧扣住“海藏咽喉”这一灵魂,重点展示这里不仅是古今交通要道,更是多元文化的交融地和集散地,丰富而多彩,博大而精深;再次是叙述客观科学,文笔简洁灵动,把纷繁复杂的边城文化生动地描写出来,字数虽不是很多,但引人入胜,陶醉其间;最后,精心拍摄和选用的三百多幅精美珍贵的配图给人以视觉冲击,弥补了文字描述的局限,直观形象,一目了然。

编辑推荐

李国权、海桀著的《海藏咽喉丹噶尔》按“快读青海”丛书要求,围绕海藏咽喉这一文化特性,以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为载体,简要介绍了丹噶尔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本书真正做到了图文互映,相得益彰,是一部青海文化的“快读”佳作。作者相信本书定能使读者从中准确而生动地感受到湟源多元变迁的沧桑历史、丰富厚重的文化积淀和可圈可点的文化成就。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6: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