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特别强调“工匠精神”对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重要性,而杨朝晖著的《致工匠(创时代工匠精神的30项精密传承)》的问世,无疑是对“工匠精神”的延伸和深入,书中将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诠释得更加丰满和具有时代感,值得每一位企业员工学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致工匠(创时代工匠精神的30项精密传承) |
分类 | 经济金融-经济-企业经济 |
作者 | 杨朝晖 |
出版社 |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特别强调“工匠精神”对我们这个新时代的重要性,而杨朝晖著的《致工匠(创时代工匠精神的30项精密传承)》的问世,无疑是对“工匠精神”的延伸和深入,书中将新时代下的工匠精神诠释得更加丰满和具有时代感,值得每一位企业员工学习。 内容推荐 新时代需要新工匠精神,锲而不舍、精益求精、拼搏创新、自信自强、诚实守信、风雨同舟、严肃谨慎、平心静气、实事求是…… 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的需要,时代的呼唤:是继承.更是创新。 工匠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职业操守和负责态度;是企业文化、产品品质口碑与魅力的源泉;是祖祖辈辈工艺传承与突破创新的不竭动力。杨朝晖著的《致工匠(创时代工匠精神的30项精密传承)》紧扣“创时代”“工匠精神”主题,详细阐释了新时代需要的新工匠精神,致力于让企业员工深刻感受到工匠精神对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性,将锻造匠心作为企业一项永恒不变的追求。 目录 序言 做一个匠人,修一颗匠心 01.惜时守时,匠人之? 用守时打造自己的信任度 “提前10分钟”定律 02.回报:一种水到渠成 为工作而工? 薪水之外的收获 找寻工作的意义 03.“做”比“要”多一点 努力,创造一点“意外” 匠心,人格的魅力 不惧问题,迎难而上 04.追求极致的完美 尽善尽美的心气 再简单,也会用心做好 05.三分匠人,七分主人 杜绝浪费,哪怕是一丁点 节约,工匠的品格 06.不断追求手艺的进步 “我”的位置在高? 让自己不可替代 不断追求,成就完美 07.打造高效的“工匠意识” 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专注于有效的工作 时间价值百万 08.珍视名誉,不贪眼前利 维护团队的利益和荣誉 颗粒归仓,公私分明 诱惑面前,坚守原则 09.让问题到“我”为止 有主见,有能力 不推诿,找寻解决之道 独当一面,值得托付 10.不等不靠,自己努力 忠实执行,自动自发 积极钻研,不等不靠 敢于接受最棘手的任务 11.锻造一份“同理心” 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同甘苦,共命运 12.行动,扔掉“明天再说” 用最快的速度处理好事务 立即行动!立即行动! 13.恰当地展示自己 “抬头”苦干的学? 及时汇报工作进展 14.精雕细琢,认真再认真 越是简单的事,越不能大意 细节,不可谓不重 15.选择做,就要无条件热爱 尊重工作,就是尊重自己 每一份工作里都有机遇 把激情带到工作中 16.只做事,不做无谓的解释 征服内心,抛弃借口 不找借口,找方法 错就是错,不做无谓的解释 17.养成脚踏实地的习惯 工匠须有踏实的心 投机取巧只会让人堕落 马虎的背后藏着一把刀 18.匠人准则:认准与干成 一辈子用心做好一件事 浅尝辄止是大忌 19.精神百倍地工作 注意你的职业形象 对牢骚和抱怨说“不” 做正能量的传播者 20.多做实事,不乱说话 回避办公室的禁忌话题 闲聊八卦不是工作的内容 21.为人处世,有分有寸 不要替上司做决定 和老板保持“安全距离” 领导随和,也别拿他开玩笑 22.不遮掩,正视自己的缺点 拿开遮挡在缺点上的手 承认不足是进步的开始 23.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不要任由负面情绪肆虐 停下来,冷处理你的愤怒 24.锻造一份匠人的气度 宽容地对待同事的错误 发生摩擦时不妨让一步 及时消除误会,打破坚冰 25.闭门造车要不得 越早搭建人脉,就越早成功 建立自己的“人际档案” 不要忽视“圈子”的力量 26.工匠之眼:善于发现 不去妒忌,去努力 去寻找上司身上的闪光点 学会欣赏你的下属 27.得失面前,不迷心智 吃亏也是一种“得” 不为胜利所满足 28.因为热爱,所以执着 发现工作中的快乐 找回对工作的热情 29.心怀感恩,成就匠魂 感恩,心境的修行 感激知遇之恩 感恩同事的支持和帮助 30.一流的技艺,一流的人品 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诚信:人品的标尺 试读章节 06.不断追求手艺的进步 “我”的位置在高处 几年前,住我隔壁的孙姐下岗了。孙姐察言观色的功夫是出了名的,说话也总能讨人欢心,算得上是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在单位里也深得公司领导器重。可这干得好好的,怎么就下岗了呢? 一次偶然的闲聊,苦闷的孙姐跟我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听了她的讲述,我深有感慨:职场残酷,谁不能与时俱进,谁不能适应变化,就会惨遭淘汰。你永远不能指望企业看在感情的份上给你一席之地,职场要的只有两个字——实力。 孙姐是技校毕业,18岁进入公司,离开时已在公司干了20年。这20年间,孙姐在卖场做过导购,负责过童装、女装和鞋子等柜台,一步步做到了部门主管。她原本正朝着部门经理的位置努力,无奈公司将她调到了经理办。这是后勤部门,收入自然比不得卖场,可工作时间相对稳定,朝九晚五双休日,事情也不多,孙姐当时已结婚生子,考虑到可以有更多的精力照顾家人和孩子,她对这样的安排也就欣然接受了。 公司是一家老国营单位,一线的营业额是关键,后勤科室主要是辅助一线。在后勤部待了几年后,孙姐就熬成了元老级人物,恰好经理办主任退休了,凭借深厚的资历和丰富的经验,孙姐顺理成章地接替了经理办主任的职位。每到毕业季,公司都会招来一些新人,孙姐已习惯了安逸的工作状态,费脑子的活都交给新人来做。清闲的时候,她就一边干活,一边嗑着瓜子喝着茶,很是惬意。 近年来,国企开始改革,孙姐也感觉到了自己在工作上越来越吃力,但她没太在意,总觉得自己是元老,不管怎么改革,总得给自己留一个容身之地。可没想到,公司上市重组的消息来得突然,董事会大刀阔斧地调整了领导班子,公司上下对这样的人事调动完全没有准备。看着决策层全换了人,孙姐的心里也开始有了担忧。所幸,高层领导并未将基层和中层的干部全部换掉,只是开设了电脑班和英语班,聘请讲师为这些人员做培训。 孙姐上技校时学过英语,可都是哑巴英语,这会儿让她用英语沟通交流,她怎么也张不开嘴。至于听力,完全是听天书一般的感觉。电脑家里有,可都是孩子用的,孙姐根本就没怎么接触,听了几堂课也是云里雾里。后来,当别的同事利用晚上的时间参加培训、进修的时候,孙姐干脆回家伺候孩子去了。 几个月后,公司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孙姐没有通过。人事部给她安排了两个去处,一是卖场,二是存车处。当时,孙姐已经快40岁了,去站柜台的话有些吃不消,去存车处的话,面子上觉得过不去,毕竟自己从前也是个主任呢! 思前想后,孙姐去找高层领导商量,哭诉自己在公司做了20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公司这么对自己太不公平……董事长好言相劝,暗示她这已是公司对她的最大照顾。孙姐不依不饶,结果董事长发了脾气,说:“公司不是慈善机构,你在这里做了20年,公司少过你一分钱的工资吗?少过你的福利待遇吗?你为公司服务,公司付你薪水,有什么不公平的?” 谈判没用,孙姐拿出了最后的招数:请长期病假!过去,很多老员工都是用这一招来“对付”公司高层的,可她没想到,这一招竟然也失灵了。人事部的主管根本不吃这一套,而是严肃地警告她:“一个月不到岗,视为自动离职。” 就这样,在公司干了20年的孙姐,遭到了解雇。时隔一两年,回想整件事,孙姐自己也觉得很遗憾,她说:“当主任的时候总想着,可以在这里待到退休,也没想过要进修什么。现在才知道,没有危机意识,不适应时代的变化,想在一个地方吃一辈子饭,到最后就会没饭吃。” 看到孙姐的遭遇,我不由得想起美国富兰克林人寿保险公司的前总经理贝克告诫其员工的话:“我劝你们要永不满足。这个不满足的含义是指上进心的不满足。这个不满足在世界的历史中已经促成了很多真正的进步和改革。我希望你们决不要满足。我希望你们永远迫切地感到不仅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自己,而且需要改进和提高你们周围的世界。” 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即便没有遭遇大的风浪,所处的环境也是时刻变化着的,安于现状只能是一厢情愿的梦想。当有一刻,你从梦中醒来,就会发现自己原来所拥有的一切,早已经不见了踪影。想要职场长期生存,就得时刻保持进取心,不断地提醒自己——我的位置在高处,努力提升自己,才不会被时代的发展和变化淘汰。 P36-38 序言 20l5年5月l曰,中央电视台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王匠>;2016年1月7日,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播出的<我在故宮修文物>,观后感触颇深。3Z岁的张冬伟,在液化天然气船上焊钢板,能使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严丝合缝;60岁的潜水器首席装配钳工技师顾秋亮,能把密封效果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精度;中国商飞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胡双钱,35年里加王过数十万个飞机零件,无一次品;故宮文物修复青铜组的王有亮、陶瓷组的王五胜、钟表组的王津、书画组的杨泽华……首次完整地为我们呈现世界顶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术。他们执着于各自的热爱与信仰,其专注令人心生敬畏。世界上总有一些人甘愿用自身的生命与追求去诠释产品的生命,这份执着于本心,顺信仰而前行的坚定,恰恰就是王匠精神。 古往今来,王匠精神一直都在改变着中国,改变着世界:木匠鼻祖鲁班、“蔡侯纸”发明者蔡伦、活字印刷术发明者毕昇、景德镇瓷器祖师赵慨、造桥匠师李春、棉纺织专家黄道婆、苏绣大师沈寿、内画画师马少宣……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工匠大国”,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将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2016年3月5曰,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了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之所以将工匠精神提升到国家层面的高度,是因为近年来,工匠精神日渐式微,仿佛扔进了被遗忘的角落。众所周知,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底线,而质量就是和工匠精神联系在一起的。没有工匠精神,缺少工匠文化,是会带来巨大灾难的。正如战场上的军人,一旦出现纰漏,不会再有什么第二次机会,失去生命和尊严事小,国体崩溃乃至民族蒙难事大——“一个马掌钉葬送一个国家”的故事闻者足戒。 曾有人间德国菲仕乐锅具负责人:“你们造的锅说要用工00年,那么卖出一口锅,也就失去了一位顾客,因为没多少人能活100年。别人造的锅,10年、20年就足够了,这样一来,顾客就要经常来买锅。你们把产品的使用期做短一些,不是可以赚更多的钱吗?”这位菲仕乐锅具负责人却这样回答:”正因为所有买了我们锅的人都不用再买第二次,所以产品质量才有口皆碑,才会吸引更多的人来购买。” 莫泊桑年轻时曾对福楼拜自豪地说:“我上午用2小时读书写作,用2小时弹钢琴,下午用1小时向邻居学习修理汽车,用3小时练习踢足球,晚上,我会去烧烤店学习怎样制作烧鹅,星期天则去乡下种菜。”福楼拜笑了笑说:“我每天上午用4小时来读书写作,下午用4小时来读书写作,晚上,、我还会用4小时来读书写作。那么,你究竟有什么做得特别好呢?”莫泊桑无言以对。于是,莫泊桑下决心拜福楼拜为师,一心一意地读书写作,最终轰动了世界文坛,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 世间所有精王制作的物品,最珍贵、最不可替代的,其实只有一个字——“人”。很简单,人有情怀,有信念,有态度。在这个略显浮躁的时代里,我们迫切需要一种专注的、执着的精神,一种“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的责任感,以及一颗无论外界多么嘈杂,都可以心无旁骛、保持宁静的匠心。 那么,怎样才能修一颗匠心呢? 匠人必有技能。这份技能,不单单是技术和手艺,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在某一个领域做到出类拔萃。你是木匠也好,是工程师也罢;是白领也好,是清洁工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的职责范围内,做到不可超越、无可替代。无论走到哪儿,都能够占有一席安身立命之地,那便可称之为“匠人”。 匠人必须专注。专注是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境界。专注于所做的事,才能忽略外界的纷扰,把精力和智慧集中在刀刃上;专注于工作,才能摒弃无谓的杂念,不与他人争,只与自己比,一丝不苟地把工作做好;专注于工作,才能找到价值感和存在感,形成专心做事的平和心态。 匠人必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敢于担当才能视产品质量如生命;敢于担当才能视社会需求为父母;敢于担当才能视民族振兴为己任。有担当的工匠才能善于博采众长,敢于创新进取,勤于钻研探索,甘于寂寞平淡,乐于奉献付出,以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为产品注入灵魂。 相对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我们每个人都像精密仪器上的齿轮,只有严丝合缝、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担负起每一个齿轮的责任,永不停息地组合创新,才会让中国产品、中国制造、中国精神焕发光彩。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