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是八九十年代中国作家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不像平民作家那么单一,也不似先锋派艺术家那么孤独、超然。他身上折射着太复杂的因素: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从五十年代的“右派”作家,到自我放逐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从新时期文学的精神突起,到上任文化部长的要职;从自动退居到逍遥地以写作为生,四十年的岁月沧桑,使他成为共和国文化变迁史的一个标本。《人生就是守持》是作者的一本的经典随笔,内容包括《话说“一口咬定”》、《对于书的渴望》、《四月的泥泞》、《晚钟剑桥》等文学作品。
《人生就是守持》是“中外名家随笔精华”系列丛书之一,主要收录当代著名作家王蒙的经典随笔。王蒙的随笔文笔流畅,语言平实,或记录周游世界的见闻,或书写作者在日常生活种的随感,或探讨老庄哲学的精奥道理……风格多样。这些文字既能给拓展我们的知识面,也能给大家以思想的启迪。
橘黄色的梦
“我非常爱我的工作,是的,我爱!”芭尔拜拉·海尔弗格特·海依特再一次对我说。她的声音清脆、温柔、富有表现力,好像是一只百灵在啼啭,好像是在给幼儿讲故事,好像在唱歌。她个子矮矮的,戴着一副黑框大眼镜,面孔、皮肤和衣衫都富有光泽,使我想起有山楂糕作配料的杏仁豆腐。
“有一次在街上,我看到一群孩子向黑人抛掷石块,我便停下车来,走出来给他们讲了六分钟的话。等我讲完,他们把石块全放下了,而且承认他们不该那样做。从此,我相信了语言的力量,美好的语言,是有力量的……”
芭尔拜拉家的客厅在二楼,满地都铺着橘黄色的、毛绒绒的地毯。我想起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的见解,他认为喜欢橘黄色的人都热爱生活,乐观,愿意做领导者。摆在我的面前的糖果和水果盒子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紫葡萄与黄柑橘,淡绿色与褐色的糖,小块蛋糕、剪成花状的餐纸……
“从此,我给小学生讲授诗歌……不,我的职业不是教师,我是诗人,在小学的工作只是我的兼职。等一下,我要给你一批有关我的工作的材料……”
波士顿,一九八二年六月七日,雨。雨已经下了好多天了,灰蒙蒙的。我喜欢雨中的波士顿,查礼士河,簌簌滴水的树,砖木结构的楼房,有一种迷人的情趣。不像暴发户式的芝加哥和纽约,那种玻璃钢梁结构的摩天大厦使人觉得陌生和压抑。然而在这间房子,却似乎又与雨中的波士顿无关,它辉煌而又高雅,宁静而又温馨,它关心着的只是它自己的诗和梦。
“你这样爱你的工作,欣赏你的工作,这真是太好了!”我说,不完全是出于礼貌。本来嘛,十个人有九个人说起自己的工作就摇头、叹气、发牢骚,叫苦连天,不仅在美国。
我们从狭窄的楼梯上走了下来,听不到靴鞋和木板接触时的橐橐声和吱吱声,好像少了点什么,地毯很厚。记不清了,离开客厅的时候,她是不是关掉了悬垂的吊灯。
“现在就请你们去听我给孩子们上诗歌课,我请求你用中文给孩子们朗诵一首诗。我真希望你能听两节课,然后,我们一起去用午饭……”
汽车在幽静的林阴路上行驶,学校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时落时停的小雨含着几分忧伤。我在车轮的沙沙声里,翻看她送给我的复印材料,有当地报纸对于她的事业的报道,有她编辑的她的学生们写的诗。
一个八岁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写诗就像是躲在门后边,
猜呀猜,门那边是什么?
一个十一岁的孩子是这样写的:
安静,就是说小孩子们都睡了,
连猫也一动不动……
当然,看清这些诗已不是当天的事了,那是在半个月以后,我坐在从旧金山驶往东京的客机机舱里的时候。
教室不像我们的小学教室,也许更像幼儿园的活动室。每个人的课桌和座椅都是可以移动的,大家围成半个圈。有一个神气活现的男孩子远离大家坐在一边,经过询问,他告诉我是因为刚刚和同学吵了架。
芭尔拜拉读完了一首诗,问孩子们:
“听完了这首诗,你们的感觉是什么呢?”
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回答:
“很好听。”
“很上口。”
“好像没完似的。”
“……”
“那么,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记忆呢?永远忘不了的?你们听见过这样的声音吗?你们闻见过这样的气味吗?告诉我,那是一种什么声音?什么气味?”
她开始问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做出各式各样的回答,有的谈天空,有的谈花草树木,有的谈动物,有的谈食品,有的谈随便什么……
“你们说得好极了!”孩子们的任何一种回答都使芭尔拜拉满意,“孩子们,你们能不能把你们的感觉写成一首诗呢?”
就这样讨论着,交谈着,吟唱着(是的,芭尔拜拉不是在说话,而是在吟唱,在表演),孩子们拿起了铅笔、圆珠笔,拿起了光洁的纸,他们开始写起来了。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