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马克·吐温自传(精)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美)马克·吐温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马克·吐温自传(精)》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晚年通过口述著成的自传。书中通过对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风光无限的写作生涯以及痛苦凄凉的晚年生活等人生经历的回忆,全景展现了马克·吐温伟大的一生。字里行间仍透露出暮年马克·吐温式的幽默与智慧。

书中穿插记述了马克·吐温和当时世界各个领域重要人士的交往经历,记录了许多趣闻逸事,更揭示出一些当时所不为人知文化圈与美国出版界内幕。马克·吐温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了个人的爱憎,同时以深刻洞察力展现了当时美国社会的风情和人文气息。

内容推荐

《马克·吐温自传(精)》是马克·吐温晚年最重要的著作,也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它给我们带来了当时美国的风情和气息,马克·吐温式幽默的智慧,还有淡淡的怀念之情……在这部回忆录中没有选取生活中值得炫耀的片段,而只涉及到一般人生活中都会遇上的寻常经历。在这里,人们可以看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马克·吐温的回忆录是美国文学中的经典,可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及亨利·亚当斯的自传相提并论。马克·吐温也是19世纪的文学巨擘之一,即便到了今天,能与之相提并论的人也鲜有出现。

目录

儿时的美妙记忆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从学徒工到职业演讲家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我结婚了,我有了可爱的苏西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写作之外的商业冒险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他们都走了,我还活着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

 第六十六章

 第六十七章

 第六十八章

 第六十九章

 第七十章

 第七十一章

 第七十二章

 第七十三章

马克·吐温年表

试读章节

第三章

这个农庄至今仍然常常在我的眼前清晰地浮现,所有的景物家什,直到细微末节,都历历在目。那间一家人住的卧室,角落里的那张矮轮卧床,另一个角落里的那张纺车——纺轮上下转动,呜呜咽咽的声音,在我听起来仿佛是最哀伤的调子,触动人们那想家的念头,精神亦为之恍惚而沮丧,仿佛幽灵在我四周飘荡。还有那个大火炉,在冬夜里堆得高高的熊熊燃烧的胡桃木,木块里渗、出那甜甜的汁液,发着咝咝的声音。这汁液并没有浪费掉,它全被我们刮下来吃掉了。那只躺在炉边的懒洋洋的猫,那些昏昏欲睡的狗,靠着炉壁,叉开了腿,还眨着眼睛。

我的姑妈在炉边织着毛线,伯父在另一边一个劲地抽着烟斗。没放地毯的橡木地板光滑而闪亮,只模糊地映出了那些闪动着的火焰。有些木炭噼噼啪啪地进出了火星,在地板上慢慢降落又慢慢熄灭,之后便留下一个个凹下去的小小的黑斑。六七个小孩在那半明半暗的地方嬉戏玩闹.“薄板”椅面的椅子随意摆放着,这里一张那里一张,其中到处是摇椅。一只摇篮闲在一边,不过它总有用得着的时候。我记得在那寒冷的清晨,我们一群孩子,穿着衬衫,一个接着一个挨在炉边,极不情愿地到正房和厨房中间风雪交加的水池边站着洗睑,大家都是那么的舍不得离开温暖舒服的火炉,然而又不得不慢慢腾腾地往冷处挪动。

乡间大路就在前边的栅栏外面,那里的夏天灰尘飞扬。当然也正是蛇经常出没的地方,我想它们大概是喜欢躺在那里晒太阳的感觉。碰到响尾蛇、鼓身蛇一类的,我们就会把它们弄死。遇见黑蛇或是传说中“箍形”的那一类蛇,我们便只有撒腿就跑、逃之天天了。如果是“家蛇”或是“花纹蛇”。我们会把它抓起来带回家里,放在帕翠阿姨的针线篮里吓唬吓唬她,因为她不知为何就是讨厌蛇。记得那时每当她把针线篮往膝上一放,看见蛇从里面慢悠悠地爬出来,便吓得跳开很远。她总是不习惯与蛇相处,也曾试过几次,试图征服内心的恐惧,但是最后还是不成。她对蝙蝠也不喜欢,不像我们那么爱玩。在我看来蝙蝠可是和小鸟一样好玩的东西,它是那么的温和光洁,只要小心地抚弄,玩得得法,它们会比任何动物还可爱、还逗人喜欢。

我的妈妈是帕翠阿姨的妹妹,也和她一样迷信得要命。在离汉尼巴尔三英里那个令人惊叹的岩洞里,经常都可以看见蛇啊、蝙蝠啊这些东西,所以这类动物我统统都熟悉,我老是带回家给妈妈玩。如果是上学的日子,这是一件很好办的事,因为表面上我得上学,妈妈就会以为我搞不到蝙蝠,所以妈妈并不会疑心,加上她本来就不是个疑心重的人,她总是很相信别人。于是当我说“我衣袋里有样东西给你”时,她就会毫不犹豫地把手伸进我的口袋里。不过最后她总是还没有等我告诉她,她就自己抽出手来了。我一直觉得很奇怪妈妈为什么那么的不喜欢蝙蝠,并且她年纪越大、经历越多的时候,老观念便越是改不了了。

那个岩洞里面放着一个十四岁小姑娘的尸体,这实在是叫人毛骨悚然、近乎窒息。尸体放在玻璃圆柱体内一个铜制的东西里边,挂在岩洞里充当便桥的那个狭窄的横木上。尸体浸在酒精里,听说有的无赖、泼皮曾经想拉住尸体的头发把她拖出来,为的是看看死者的脸。这位死去的姑娘是圣路易一位医道高明、名震四方的外科医生的女儿,这位医生称得上是个怪人,他做出过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事,当然也包括这一件。这可怜的孩子便是被他亲手放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的。

麦克道尔医生,就是那位圣路易的名医,他既是内科医生,又是外科医生。有时候他觉得当医生赚不了多少钱,他就会另辟财路。有次他和他担任家庭医生的一家人家发生了医疗纠纷.当然在这以后,他也再也没有被邀请过。

但是后来有一次他还是被邀请了。那一次是有一家的太太得了重病,其他所有的医生们都已经束手无策了。这时他走进了屋子,默默地站在屋子中央并且环视了现场许久许久。他戴着大号的垂边帽,腋下夹着一大片姜饼,他一边沉思张望,一边大口大口地嚼着他的姜饼直到饼屑从胸口掉到了地板上。那位太太脸色惨白、闭着眼睛躺在那里。床边围满了她的亲人朋友,他们有站着的,有跪着的,也有在伤心地抽泣着的.整个房间笼罩在一片肃穆的寂静中。一会儿,麦克道尔医生拿起药瓶闻了闻,立即显示出轻蔑的样子,并且随手将药瓶往窗外摔了出去。大家被他这一举动吓住了,都让开让他走到床边,只见他把姜饼往垂死的妇人胸口一放,粗声粗气地吼道:

“你们这些白痴哭哭啼啼干什么?床上这个女骗子其实什么病都没有,把你的舌头伸出来!”

哭泣声顿时停了下来,所有的人缓过神来以后便开始对着医生发起怒来,纷纷责怪在守灵的房问里如此残酷的行径。可是他恶声恶气地打断了他们的话头:

“你们这群只知道哭的蠢家伙!我做这一行这么多年,你们能有什么资格教训我!我可以负责任地跟你们说,这个女人健康得很,但她就是太懒了。她要的仅仅是一块牛排,洗一个澡。按她的社会教养,她这人——”

垂死的妇人再也听不下去了,从床上坐了起来,眼睛里闪着凶光。她把医生臭骂了一顿——简直就像火山爆发,什么世界上最难听的话都骂出来了。当然这正是麦克道尔医生所期望取得的效果,果然,太太的病也被这一顿破口大骂驱赶走了。可怜的麦克道尔医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医术高明然而行为诡异,所以常常不为普通的人们所理解。在南北战争以前十年,在密西西比河一带,他真是远近闻名,受人尊敬的一位医生。

还记得刚才说过的那条经常有蛇在那里晒太阳的大路吗?那条大路往前就是一簇丛林,只是长得并不茂盛。我们可以走有一条大概四分之一英里长的有点昏暗的小道。穿过那里。当人们走出那条微微昏暗的小道时,一定会惊讶于那片突然展现在眼前的大草原,那里遍地都是野草莓,还星星点点地长着大草原石竹,四周全都被树林围住。我现在还记得那草莓令人心醉的芳香,记得在那盛开的时节,我们趁着清早清新的空气跑去那里尽情玩耍的情景,那晨草上的露珠还在闪闪发亮,树林里的晨鸟也在欢乐地歌唱。

从这林木覆盖的山坡下去往左走,有一副秋千。它是用从小胡桃树上剥下的树皮做成的,所以一旦树皮干枯便很危险。秋千往往在孩子们荡上四十英尺的高空时断裂.因此每年都有不少孩子需要接骨。我想那时我的运气真是棒极了,我还从未拜访过接骨医生,但是我的堂兄弟姐妹们却没有一个逃掉这一厄运的。他们一共八个人,前前后后,骨头伤了一共有十四次。不过这并没有花掉格外多的钱,因为医生是按年取酬的——全家人一年一共支付二十五元钱。P11-13

序言

当这部自传出版时,我早已经不在人世了。于是我会始终记着,这部自传是坟墓中的我在向世人讲述一切。

我执意要从坟墓中向人们述说我的一生,因为这样的话,我叙述时就可以无所顾忌。人们在描述关于他们自己的点滴往事时,在他离开人世之前写下一本袒露给人们阅读、评论的书时,总是难以做到真正的直言不讳,有人曾为此百般努力,可最后还是失败。我们终于认识到,这件事情于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根本无法做到的。情书算是人们内心活动中最自然坦率、最无所顾忌的成果,写情书的人在表露心曲时总是无拘无束的,因为他知道没有人会看到他的那些情话。当然世事总是无常,有人若是看到自己当年的情书被公开发表,实在是在受罪。早知道有一天会公之于众。又哪会有当初的尽诉衷肠呢。倒不是因为信里有什么虚妄或者丑陋的东西,不过作者如果早知道是会被公众传阅,总是会小心谨慎很多。

我想,如果我能确定自己所写的东西在我去世之前、在我已经不闻不问人间事务之前不会被公之于众,我就会像写情书那样,写得真诚坦率、无所拘束。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