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第2版)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作者 秋叶//秦阳//陈慧敏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在“社群元年”广受欢迎的《社群营销》推出新版了!

迭代了三分之二全新干货!

很多人只是建了群,但没有建立社群。

如何真正建立社群、运营社群?

是中心化好,还是去中心化好?

是强关系重要,还是弱关系重要?

是运营关键,还是营销关键?

掌握秋叶、秦阳、陈慧敏所著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第2版)》,建群、扩张、变现全都不在话下!

内容推荐

2015~2016年社群发展变化迅速,故秋叶、秦阳、陈慧敏所著的《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第2版)》在前一版的基础上更新了2/3以上的内容。除了第1版中探讨的什么是社群、如何建设一个社群、社群的商业转化手段这三个核心问题,第2版还用大篇幅介绍了如何将社群做大、走向社群经济的问题。

新增内容包括了社群的组织模式、人才培养、运营方案、从线上到线下的结合等社群运营的重点,还有对社群未来发展的分析以及常用社群工具介绍。一本书就帮助你赶上社群潮流,建群、扩张、变现全都不在话下。

目录

再版前言

前言 这本书没有水分,很干

第一章 什么是社群

 1.1 社群运营之惑

1.1.1 人性中的社交连接需求

1.1.2 随着互联网连接方式进化的营销方式

1.1.3 “三个月”亲密关系魔咒

1.1.4 建群只是手段,不是解决方案

1.1.5 关于“社群经济”的探讨

 1.2 社群的五大构成元素

1.2.1 同好

1.2.2 结构

1.2.3 输出

1.2.4 运营

1.2.5 复制

 1.3 用ISOOC模型评估社群的质量

1.3.1 罗辑思维

1.3.2 秋叶

1.3.3 新生大学

1.3.4 十点读书会

第二章 从0到1社群的诞生

 2.1 用5W1H方法梳理你的社群运营目标

2.1.1 【Why】为什么要建立社群

2.1.2 【What】这个社群能带来什么价值

2.1.3 【Where】在哪里建社群

2.1.4 【Who】社群里面应该有哪些人

2.1.5 【When】什么时候开始建,计划运营多久

2.1.6 【How】建立了社群,你准备怎样变现

 2.2 如何从0到1构建你的第一个社群

2.2.1 【同好】落实你的社群价值观

2.2.2 【结构】形成你的社群规则

2.2.3 【运营】吸收第一批种子用户

2.2.4 【输出】形成社群输出推广矩阵

第三章 从小社群到大社群

 3.1 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做规模了

3.1.1 是否已经做好扩大运营的准备

3.1.2 是否已经形成了亚文化

 3.2 从小社群到大社群会遇到哪些坑

3.2.1 失焦

3.2.2 无首

3.2.3 暴政

3.2.4 无聊

3.2.5 蒸发

 3.3 如何打造线上高效运营团队

3.3.1 中心化管理VS去中心化管理

3.3.2 如何构建线上运营团队的组织架构

3.3.3 线上团队如何有效沟?

3.3.4 如何发现值得培养的社群运营新?

3.3.5 如何培养社群运营新?

3.3.6 如何吸引各种优秀人才加入团?

3.3.7 社群核心团队成员流失的原?

3.3.8 如何留住社群核心成?

3.3.9 社群运营KPI该如何设?

 3.4 如何保持社群活跃?

3.4.1 如何评估一个社群的质?

3.4.2 社群一定要保持那么高的活跃度?

3.4.3 如何做一场高质量的在线群分?

3.4.4 产品化:围绕产品建设活跃社群更容易成?

3.4.5 亚文化:打造群内专用表情?

3.4.6 线下化:创造面对面的接?

3.4.7 品牌化:要让社群的活动持续运营形成品?

 3.5 打造落地核心团?

3.5.1 为什么要发展线?

3.5.2 初期如何找到合适的线下负责?

3.5.3 如何组建落地核心团?

3.5.4 如何为线下团队提供支?

3.5.5 如何邀请大咖嘉宾来社群分?

3.5.6 如何让大咖愿意多次合?

3.5.7 寻找线下场地的四种攻?

3.5.8 如何举办一场线下沙龙活?

3.5.9 线下沙龙活动团队常见分工配?

3.5.10 如何打造社群人才储备梯队

3.5.11 复制活动经验到更多城市

3.5.12 务必重视社群基础数据库的建?

3.5.13 把线下内容作为线上传播的引爆?

第四章 从社群到社群经?

 4.1 从兴趣社群到商业社群要突破的关键瓶颈

 4.2 社群可视化

 4.3 付费社群应该如何运营

4.3.1 免费社群与付费社群的利弊

4.3.2 付费社群有哪些激励付费的收费方式

 4.4 社群营销的七种战术

4.4.1 头狼战术

4.4.2 蚂蚁战术

4.4.3 攻城战术

4.4.4 悬赏战术

4.4.5 诱饵战术

4.4.6 定点战术

4.4.7 降维战术

 4.5 社群经济的未来之路通向何方

4.5.1 信任效应

4.5.2 连接效应

4.5.3 标签效应

4.5.4 口碑效应

4.5.5 羊群效应

第五章 常用社群管理工?

 5.1 内容发布平台

 5.2 社交分享平台

 5.3 社群表单工具

后记

试读章节

读者能够坚持阅读你的微信三到六个月,已经是真爱了一我们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三到六个月之内,把读者变成用户。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最好的方式是让读者付费,没有比让读者付费更能延长关注关系的方法,但前提是你得满足他的需求。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开始都这么想。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开始的幻觉是什么?涨粉,一门心思地涨粉——先破5万,再破10万,再破50万,再破100万,如果有1000万粉丝,我不就成电视台了!

可即便是成功的微信粉丝运营者也发现,粉丝还在快速增加,但很多老粉显然并没有在阅读自己的推送——如何激活这部分沉淀的粉丝的活跃度?

如果没有真实阅读量,微信公众号的粉丝并没有商业价值!试想,如果你告诉别人你的微信公众号粉丝量100万,但阅读量只有1万,谁会认为你的微信公众号有能量?所以,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必须想方设法地提高文章阅读量。

很多人思考后的选择是,找理由吸引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粉丝加入自己建的群。

建群有什么作用?

一个群只能加500个人,微信扫码只能加100个人,后面的400个人要手工拉,手工拉的第一个好处是让你所有的微信粉丝成为你这个运营者的个人微信号好友。

关注微信号是第一层关注,加了运营者个人好友后是第二层关注,再把你拉到微信群里面,又形成第三层关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当我发一篇微信文章的时候:

(1)订阅号里面有一次展示的可能。

(2)在朋友圈里面,有—次被你看到我的文章的可能。

(3)把这篇文章转发到微信群里面,又有一次被看到的可能。

所以,经过三层关注之后,文章的曝光率大大提高了a如果建群时已经考虑了分类,把对某一个话题感兴趣的人尽量集中在一起,通过群交流还能更好地激发对分享群文章的阅读。

而有了群,大家都乐意通过群分享获得信息,信息传达率显然可以大大提升。——于是,似乎基于某些共同兴趣或者价值观的“社群”雏形出现了。

1.1.4建群只是手段,不是解决方案

当每个微信公众号都发现这条提升微信阅读量的捷径时,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每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他愿意分配多少时间给你,取决于他对你的黏性,而黏性取决于你所能提供的价值,如果没有价值他就选择退出。

建群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事睛,一个经常灌水的群只会让人厌倦并退出,如何让群的价值提升、保持黏性呢?——于是”群分享”开始流行了a

请大咖、专家、名人来分享,而且是免费的哟——今天找了一位日本的牛人,明天找一位上海的,后天找一位武汉的……比如本书作者秋叶在2015年就受邀做了41场线上群分享。

显然,还可以通过这些名家的影响力不断吸引新人关注自己的微信号,扩充群的规模,有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干脆直接开始快速建群,不管线上还是线下发展,在很短时间内号称建立了1000个群。以500个人一个群计算,覆盖中国多少人?50万人!——”我能覆盖中国50万人”,凭借这个概念,有的社群已经拿到了投资。

因为这是”流量”啊。

但这是真的吗?

持续的分享就能留住用户?有足够多的群就能覆盖到足够多的人?弥补对微信公众号关注度的下滑?

P7-P8

序言

再版前言距离《社群营销:方法、技巧与实践》成稿还不到一年,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对这本书进行再版,因为社群的发展太快了。

第2版对第1版有非常大的改进,可以说是整体重写了这本书,重写后第1版内容在整本书占据的篇幅不足1/3。

在第1版里,我们侧重讨论什么是社群、如何构建一个社群(步骤、工具和平台)、社群有哪些商业转化手段这三个问题。

在第2版中,我们首先把社群的运营分为“从0到1”和“从小到大”两个阶段来梳理,显然从0到1已经很难,但是如何让社群做大、走向社群经济,得到了更多人关注。

在从小到大的过程中,社群的组织模式、人才培养、运营方案、线上线下的结合开始成为运营的重点,这些是我们在第1版里没有涉及的内容,在第2版得到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

其次,我们更深入地研究了“社群营销”火爆背后的来龙去脉,分析了社群发展的走向,提出了建设产品型社群发展可能更加健康的判断。特别要说明,我们认为标准化的服务也是产品的一种,所以,提供标准化服务的付费社群,也成为我们探讨的对象。应该说,让产品和社群运营相结合这个思路贯穿了第2版。

后,我们注意到一年来社群运营工具不断丰富,所以在后一章,我们特别补充了一些常用的社群实用工具,希望能够帮助到正在运营社群的朋友。

希望这本书一如第1版,得到运营社群的朋友们的支持和喜爱。

后记

在本书上一版的最后,我提到过,《社群营销》这本书写于我们去高校做讲座的路上,在地铁上就商讨好内容大纲,从五一小长假开写。当时市面上关于社群的书籍很少,“社群”这个概念也才刚刚兴起,典型的案例还比较少,所以我们以自己为例,毫无保留地详细阐述了秋叶PPT社群在运营过程中的方法、技巧与实践经验。

该书于2015年7月上市,第一周就登上当当网经管类新书热卖榜第一名,我们在感谢读者认可的同时,也看得出社群的势头之猛。

势头猛,相对应的是变化也快,为了完善我们对于社群新的思考、经验,我们对本书进行了升级。巧的是,当我们落笔截稿的时候,恰逢2016年五一小长假,距离上一版开写,正好一周年。

这次新版升级,我们特别邀请了BetterMe社群的创始人陈慧敏一起参与写作,她一并贡献了大量社群的实操经验。而我们与陈慧敏相识,也恰恰源于她在运营社群过程中阅读了我们上一版的《社群营销》。据她所说,此书是她在运营过程中看过的“唯一—本社群运营的书籍”,对此我们作为作者深感荣幸,也见证了BetterMe这—年壮大的全过程。

BetterMe在社群运营过程中有很多非常接地气的社群方法论,这次全部曝光给所有运营社群的读者,相信会有启发。

另外,上一版我尝试采用了PPT与文字同步的形式。一方面当下经过微博微信碎片化阅读的侵蚀,很多人已经失去了阅读长文章的能力,多图阅读可以减少枯燥感:另—方面,由于人的大脑对图形记忆更深刻,所以把要理解与记忆的东西图示化,在复习的时候看着图示回忆内容,学习效率比较高。这个形式获得了广泛的赞誉,连我一个从不看书的朋友都发来微信说这辈子第一次完整地读了一本书。但此次升级由于干货很多、篇幅有限,只好舍弃了这个形式,不过读者们依旧可以通过扫秋叶PPT的公众号二维码(或搜微信号pptl00)、添加后回复“社群”下载配套PPT。本书此次的升级,也吸收了很多朋友通过微信给我们提出的建议,在此一并感谢,也欢迎大家继续与我们沟通、交流。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9:3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