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诗是一盏中年男子手中的香茗,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才能缓缓散发出醇厚的味道。
宋诗不同于唐诗宋词。唐诗是牡丹,雍容华贵,大气典雅;宋词是玫瑰,娇艳欲滴,妩媚动人。宋诗只是一株清幽的野菊,只宜于清静的角落开开落落,独享安宁。
曾入龙所著的《何曾吹落北风中--从宋诗里开出花来》的题材与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从各种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了宋代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荣传统,是宋诗中的精华所在。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何曾吹落北风中--从宋诗里开出花来 |
分类 | |
作者 | 曾入龙 |
出版社 |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宋诗是一盏中年男子手中的香茗,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才能缓缓散发出醇厚的味道。 宋诗不同于唐诗宋词。唐诗是牡丹,雍容华贵,大气典雅;宋词是玫瑰,娇艳欲滴,妩媚动人。宋诗只是一株清幽的野菊,只宜于清静的角落开开落落,独享安宁。 曾入龙所著的《何曾吹落北风中--从宋诗里开出花来》的题材与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从各种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了宋代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荣传统,是宋诗中的精华所在。 内容推荐 曾入龙所著的《何曾吹落北风中--从宋诗里开出花来》按照相思、山水、花草等七个主题,分为35小节,结合具体宋诗作品,辅以优美的赏读性文字,穿插有作者的感悟与抒情,展示了宋诗不同于唐诗与宋词的别样风貌与艺术成就,表达了作者对宋诗高度的赞赏与喜爱,是一本充满文艺气息的文学读本。 目录 第一卷 匆匆幽梦,曾是惊鸿照影来 从纯白到蓝紫,幽栖坐等云来 青衣花上过,两袖拂香尘 匆匆幽梦,曾是惊鸿照影来 如梦如梦,许了一世沉重 忽有诗词可吟,忽有斯人可想 第二卷 红尘醉,纵有相逢不是真 苍茫天地间,何处觅清欢 红尘醉,纵有相逢不是真 日薄西山,时光向晚 桃花源里,诗意地栖息 活色生香,花木流年锦 第三卷 清风明月,并作一味凉 空灵古刹,禅自心中来 皎然若素,悠悠月一亭 苍苔几许,墨绿似当初 清风明月,并作一味凉 烟峦映水,寂寂一湾溪 第四卷 数朵梅花盛放,似在为我而开 当你途经,一朵莲的盛放 一朵牡丹,开在清风里 菊呀,菊一样的男子 数朵梅花盛放,似在为我而开 东风吹不断,海棠胭脂薄 第五卷 清欢有味,柳月成眠 松风听雨,细水长流 此生不可居无竹 不为千年计,古柏立苍茫 清欢有味,柳月成眠 一个人的枫月 第六卷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层林薄暮,画眉吟春 闲坐暖云香雪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活至薄凉,守一墙花开 明月不来,风递清香 第七卷 有美一朵,为泪痣倾尽繁华 遥听橹声摇月,片云飞过桥西 雨洗东坡月色,归来仿佛三更 有美一朵,为泪痣倾尽繁华 细草揉蓝,愁烟染碧 有幽花一树,伴祠下春阴 后记:有美一朵,知是花魂 试读章节 一 夜读朱淑真,想到了菖蒲。 是的,菖蒲。 再没有哪一种植物,比菖蒲更适合这个女子了。 朱淑真曾在《鹧鸪天》中写道:“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与海棠。”荼■与海棠,不过是陪衬,那池塘边上,那萋萋芳草,是菖蒲,也只能是菖蒲。清少纳言说:“端午节的菖蒲,过了秋冬还是存在,都变得很是枯槁而且白色了,甚是难看……那时节的香气却还是剩余着,觉得很有意思的。” 许冬林也说:“菖蒲在民间,在僻静的乡下水塘边,在寂寞的沼泽深处。菖蒲的家世不显赫,姿态担不起奢华的场面,自然处境冷落。”还有哪一种植物,比菖蒲更适合朱淑真呢?没有。 菖蒲临水而居,幽幽寂寂,是一种孤独的植物。朱淑真呢,更是如此。这个“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的女子,号幽栖居士——幽栖呢,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个幽人独往来的女子,泪洗残妆无一半,剔尽寒灯梦不成。 所以是怜惜的。 一旦怜惜起来,那一字一句,便疼了痛了,成了这个女子的点点泪滴,晶莹且冰凉。 确实是凉的,这种凉,是刺骨的,是铭心的,是见血封喉的锋刃,一旦出鞘了,无血不归。起初以为是薄凉,后来深入了,了解了,理解了,懂得了,才知道,这,哪里是薄凉,简直要人命呀! 因了这凉,这个女子的名字也跟着凉了,是冰凉。所以她叫,幽栖。书名亦凉,不,何止是凉,简直是血是泪了。《断肠诗集》《断肠词集》,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还有比这两个名字更凉更疼的字词吗? 《约游春不去》是我最爱的一首绝句,她在这首诗中写道:“邻姬约我踏青游,强拂愁眉下小楼。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 去户欲行还自省,也知憔悴见人羞,如此娇嗔的女子,我见犹怜。“欲行还自省”,是最喜这一句的,欲行还省,欲语还休,有一种踌躇的意味。正是这种满怀心事的姿态,一下子勾了魂夺了魄了,有一种致命的诱惑。 更何况,她还强拂愁眉下小楼呢。 强拂愁眉,更是我见犹怜了。她是怎么了,为何愁眉紧锁?是遇上了烦心事,还是……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这样的女子是引人遐想的,明明自己没做什么,却还是吸引了往来人。 去还是没去,诗中没有言明。应该没去吧,我想,如此幽栖的女子,应是辞了“邻姬”,独上西楼,独自把栏杆倚遍,在夕阳西下后,看云端缥缈,月色如钩。 如菖蒲,幽幽寂寂地在水一方,一副冷冷的样子,清冽地或茂盛或萧疏在春水长天里,哪怕枯了萎了,也一言不发,独自生长。 但香气还在。灵魂有香气的女子或植物,纵然幽栖一生,却因了这一份远意,格外动人了,格外让人心心念念了。 二 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的植物,是菖蒲。 没错,就是菖蒲。 有些吃惊,但仅仅是吃惊,讶异之后的,是理所当然。当然理所当然呀,怎么不理所当然,这样有香气的植物,是孤独出雅的。 雅是一种格,从来不大众,大众了还是雅吗?不,是流俗。所以雅是孤独的。兰花的雅,在于格调。水仙花呢,在于气质。菊花呢,在于品行。唯有菖蒲的雅,在于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带有香气的。 陆游有首《菖蒲》诗,诗云:“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李白亦有诗云:“我来采菖蒲,服食可延年。言终忽不见,灭影入云烟。”菖蒲何止有香气,简直这一份份诗意啊,是从骨子里透出来的。 菖蒲一样的女子,自然也是雅的。 在《东马塍》中,朱淑真如是写道:“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如此清丽的文字,在朱淑真笔下,是绝不多见的,因此倍觉珍惜了,如折下的一枝桃花,小心翼翼地插入瓶中。那瓶,必是青花瓷,那水呀,是无根之水,远从天上来,不曾惹尘埃。 宋代女诗人有三大家,一是李清照,一是魏夫人,一是朱淑真。在朱淑真的诗集中,初见《会魏夫人席上,命小鬟妙舞,曲终,求诗于予,以“飞雪满群山”为韵作五绝》时,一下子惊了心,如此咸集,真是雅致极了。 想起《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这样的场景,真是引人神往。 《红楼梦》中亦多雅集,先后有白海棠诗社、桃花社,咏物赋诗,猜谜联句,这样的游戏,实在是雅,虽然有些纸醉金迷、耽于诗酒了,但那一份意味,始终是文人最着迷的。 P3-P6 序言 宋诗是一盏中年男子手中的香茗,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后,才能缓缓散发出醇厚的味道。 宋诗不同于唐诗宋词。唐诗是牡丹,雍容华贵,大气典雅;宋词是玫瑰,娇艳欲滴,妩媚动人。宋诗只是一株清幽的野菊,只宜于清静的角落开开落落,独享安宁。 宋诗的题材与内容是相当广泛的。它从各种不同层面和角度,反映了宋代的方方面面。其中不少优秀作品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光荣传统,是宋诗中的精华所在。 宋诗在“人间何处无春色,只是西楼人未归”里是殷殷的期盼,是淡淡的感伤;在“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里是物是人非的沧桑,是诗人心底最柔软的角落;在“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里是儿女情长的花好月圆,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在“千里相思两寂寥,东阳应减旧时腰”里,是“剪不断,理还乱”的绵绵情意,是“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无尽相思。 宋诗在“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里是写意山水,是绝世画卷;在“紫云楼阁宴流霞,今日凄凉佛子家”里是亭台物语,是人世苍凉。在“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里,宋诗在一只鸟的翅膀上,乘着娇啼,穿梭在姹紫嫣红中;在“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里,宋诗是一位智者,隐在白云深处的某户人家里,粗茶淡饭,淡看人间。 宋诗亦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赤诚与决绝,亦有“丰岁自少凶岁多,田家辛苦可奈何”的苦难与沉重……宋诗是从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包含了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出了无论是显贵还是平民内心最深处的心声。在国破家亡之际,宋诗抚时感事,慷慨生哀,抒写故国之思、山河之恸,情调虽不免哀伤,但精神诚为可贵。那些用血和泪凝结成的作品,在古代诗坛中放射出独特的异彩。 宋诗在辉煌的唐诗面前,既学习和吸取了众多的优点,同时在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也有了一些新的探索和突破,从而形成了与“唐音”不同的“宋调”。对唐宋诗的优劣差异,各家褒贬不一。有人说“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这是完全不顾事实的偏见。从总体上看,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顶峰,宋诗虽不及,但其成就是不容抹杀的。宋人在难乎为继的唐诗面前,能另辟新径,走出一条自己的道路来,就非常可贵了。 缪钺先生在《论宋诗》一文中指出:“唐诗以韵胜,故浑雅,而贵蕴藉空灵;宋诗以意胜,故精能,而贵深析透辟。唐诗之美在情辞,故丰腴;宋诗之美在气骨,故瘦劲。唐诗如芍药海棠,华茂繁采;宋诗如寒梅秋菊,幽韵冷香。读唐诗如啖荔枝,一颗入口则甘芳盈颊;读宋诗如食橄榄,初觉生涩,而回味隽永。”这段话说得既深刻,也很生动形象,揭示了唐诗与宋诗的不同特质,可谓精辟。 宋诗名篇虽少,但就其本身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而言,未必低于那些公认的唐诗名篇。故而在阅读中,读者只有细心体会,才能感受到那些从宋诗里开出的花朵,体会到那些荡漾出来的,一缕缕微妙的芬芳。它足以醉人,足以令每一个阅读的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宋诗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因了宋诗的盛开,中国古代文学才会如此惊艳而完满;亦因了宋诗的绽放,我们才能从中窥出那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和往事,以及那些诗意的栖息。 宋诗是宝藏,等着一把钥匙打开。 宋诗是江河,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磅礴大浪,只要能溅出浪花,便是最迷人的风景。那一朵朵浪花,晶莹、澄澈、明亮、动人,似夭夭的桃花,灼灼其华。 那溅玉的宋诗都是美的,或沉郁顿挫,或浅吟低唱,或安之若素,或流露出几许淡淡的禅意来。 在那些逼仄的文字里,栖息着的不只是诗意,还有流淌的岁月、宋代的河山以及诗人的灵魂。我们沿着宋诗回溯那段时光,在诗里痴,在诗里醉,在诗里邂逅那些人那些事,共同见证岁月从宋诗里,盛开出最美的花来。 后记 一 爱上了,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就是宋诗。 顽强地生长着,静静地偏安一隅,在岁月的长河里,在时光最深处,最深处,兀自盛放着。 这盛放,不猛烈,不烂漫,安静如一朵南山野菊,静默在东篱边上,听风雨,看云月。 这就是宋诗。 安静的宋诗。 恬然的宋诗。 有美一朵,向晚生香。宋诗,在拂晓或是黄昏阅读最合适不过了。最好在江边,听涛声拍岸,看杨柳依依;最好在一篱菊花下,一把木椅,一壶香茗,一册诗词,一把纨扇……谁识我心素且雅,偷得浮生半日闲。 阅读的时候,花不沾衣,风烟俱净。有一地落红,落红如雪,花影碎成诗。俯身拾来,有心香一瓣,有花魂一片。 顿时心惊。 这花魂,是“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是“侵凌竹色回新绿,点注梅梢破小红”,是“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是“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是“莫问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这心香,是“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是“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是“山童问我归何晚,昨夜梅花一半开”,是“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是“春风自谓专桃李,也有工夫到菜花”。 予我心香一瓣,看你明月清风。 宋诗,确实是明月,确实是清风,确实是清泉,确实是白云。是倚门回首嗅幽芳,是红红白白淡淡妆。 是一名中年男子,白衣胜雪,花下饮茶。 有古松的气质,有古柏的格调,有古祠的品性,有古城的醇厚……这就是宋诗。是可品的。是可以回味的。 所以时常烹茶。以黄昏为炉,以宋朝为壶,以宋诗为茶叶,以明月为清泉……烹一壶碧螺春或铁观音,看绿烟缭绕,看火焰缠绵。 然后倦了,从包里取出一本书来,就着路旁微弱的灯光.一字一字读,一句一句读。这时候最清宁,最安静了,也最合适看书了。 正好是诗词。 正好是宋诗。 内心无限欢喜起来——宋诗呀,就应该在无人管、无人理会、无人问津的夜晚细读。最好明月清风。最好万籁俱寂。 读到“晚风吹动小楼春,归来一径花狼藉”时,刹那间风烟俱净了。有美一朵,向晚生香,这香气,已经香到了骨子里。 已经不止一朵美了。 在心上,有美一朵,在逼仄的宋诗中,在寂灭的光阴里.开成一朵、两朵……直至铺天盖地,直至石破天惊。 直至狼藉一径了,依旧能够寻出美来。 那美呀,一旦绽放了,便永远盛开在,我心素已闲的风烟俱净里。 那美呀,一旦寻出来了,便成了一个人内心深处最柔软的地方。那柔软,是薄凉,是清欢,是一片花魂凝作雨.是一粒素心写成诗。 是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