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是一部写给所有人看的童话,是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是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作品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故事在平淡的铺叙中展开,然而从9岁到99岁,不限于年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的方式来体会到书中令人感动的柔情和引人深思的哲理。
本书是全新翻译中文版,便于读者阅读。同时在原作者插图的基础上,重新手绘,完美再现原版插图。
这是一部忧伤的哲理童话,献给孩子,也献给“曾经是孩子”的大人。此书自面市以来,全球畅销70多年,曾被译为160余种语言,数亿人为之感动。整部童话充满着诗意的忧郁、淡淡的哀愁,作者用通俗易通的语言,写出了令人感动的柔情和引人深思的哲理。当你翻开《小王子》时,你也一定会为小王子的善良单纯而落泪,和他一起,开启这段纯净心灵的旅程……
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所著的《小王子(精)》是一部写给所有人看的童话,一个美丽而伤感的故事,一则关于爱与责任的寓言。
本书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自己六年前因飞机故障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遇见小王子的故事。神秘的小王子来自另一个星球,在抵达地球之前,他先后拜访了其他六个星球,遇见了国王、爱慕虚荣的人、酒鬼、生意人、点灯人、地理学家,见识了不少人和事。最后在地球上,小王子见到了沙漠花、玫瑰园、扳道工、商人、蛇、狐狸,并和飞行员在沙漠中共同拥有过一段极为珍贵的友谊。
书中既没有离奇的情节,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浅显天真的语言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这些哲理几乎涵盖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友谊、爱情、责任和真善美。
第一章
六岁那年,我在书上看到一幅精美的图画,那是一本关于原始森林的书,书名叫《真实的故事》。图上画的是一条蟒蛇正在吞食一头猛兽。这是那幅画的摹本:
书上这样写道:“蟒蛇会把猎物整个吞进去。根本不咀嚼。之后,它们就无法动弹了,在长达六个月的时间里,边睡觉边消化食物。”
随后,我便对丛林中的种种历险产生了无尽的遐想。我用彩色铅笔勾画出了我的处女作。我的一号作品。就是下面这样的:
我把自己的杰作拿给大人们看,问他们怕不怕。
他们回答说:“怕什么?一顶帽子有什么可怕的?”
我画的根本就不是一顶帽子,而是一条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大人们看不懂,我只好又画了另外一幅:把蟒蛇肚皮里的样子画了出来,这样大人就能看清楚了。他们总是需要别人解释。我的二号作品是这样的:
大人们建议我把那些敞着肚皮、合着肚皮的画扔到一边,还是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就这样,六岁那年,我放弃了美好的画家生涯。一号作品和二号作品的失败让我很灰心。大人们自己什么都弄不懂,总要孩子们来给他们解释,真把小孩子们累得够呛。
所以后来,我只好选择别的职业,于是学会了开飞机。我几乎飞遍了世界各地。地理知识的确给了我很多帮助。我一眼就能分辨出中国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如果在夜间迷失航向,这些知识很管用。
在后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我与许多严肃认真的人都打过交道。我与这些大人一起生活了很久。我近距离地仔细观察过他们。这并没有怎么改变我对他们的看法。
每当遇到看起来头脑还算清楚的大人,我就拿出一直保存着的一号作品来试探他。我想知道他是否真能看懂这幅画。但不管是谁,总会给我这样的回答:
“这是顶帽子。”
面对这样的回答,我便只字不提什么蟒蛇、原始森林和星星的事了。我会迁就他的水平,同他聊聊桥牌、高尔夫球、政治和领带。于是,大人就很高兴认识了我这样通情达理的人。
第二章
我就这样孤独地生活着,没有一个真正可以交谈的人。直到六年前,我的飞机迫降在撒哈拉沙漠。那次,飞机发动机出了点故障。同机没有乘客,没有机械师,我只好试图独自开始艰难的修理工作。这对我可是生死攸关的事:随身携带的饮用水勉强只够喝一周了。
第一个晚上,我睡在沙漠上。方圆千里,荒无人烟。比起茫茫大海中遭遇海难漂在木筏上的水手,我显得更加孤立无援。所以可想而知,当第二天太阳升起时,一个轻柔而奇怪的声音将我唤醒,我有多么惊讶。那个声音说:
“请你……请你给我画只绵羊吧!”
“什么?!”
“给我画只绵羊吧!”
我猛地站了起来,好似被雷击中了一样。我使劲揉了揉眼,仔仔细细地张望四周。我看到一个非常奇怪的小孩,站在旁边正表情严肃地望着我。请看,这就是后来我给他画的最成功的一幅肖像。当然,我画得远没有他本人那么英俊可爱。
这可不是我的错。六岁那年,大人们就打击了我当画家的锐气,除了敞着肚皮和合着肚皮的蟒蛇,我后来再没有学过画。
我瞪大了双眼,惊讶地盯着这个突然冒出的小家伙儿。别忘了,我可是在荒无人烟、千里之外的沙漠里啊。眼前这个小家伙看起来既不像走失了,也没有流露出半点疲惫、饥饿、口渴或者害怕的神情。他根本不像一个在远离人烟的沙漠中迷路的小孩子。等我终于缓过神能镇定地说话时,我问他:
“可是……你在这里做什么?”
他不慌不忙,郑重其事地重复了那句话:
“请你……请你给我画只绵羊吧……”
P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