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不是不好养的孩子才会变得“不守规矩”
不过不用担心,很多令妈妈烦恼不已的不好养的孩子,只要上了小学,身心都能得到成长,变成健康自立的孩子,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真正令人在意的是,好不容易生下好养的婴儿,却因为错误的育儿方式,以至于孩子在不知不觉间变得不守规矩了。以上述事例②中的孩子为例,并不单纯是孩子体质生理上的问题,只要通过改善妈妈的育儿方式,是能够解决问题的。
曾经有一位妈妈加入了某个共同育儿的团体,观察其他同辈妈妈们的育儿过程后,她这样说道:“好不容易生下了好养的孩子,却因为错误的育儿方式,以至于孩子慢慢变得不守规矩了。”
她说得完全没错。
在现代社会,有许多刚出生时既能喝奶,晚上也能好好睡觉的好养的婴儿,却慢慢变成了撒娇磨人的不好养的孩子。
在那个团体里,很多带孩子的妈妈们共同生活,所以这位妈妈能把各自的育儿方式及其结果做个比较。
那里的妈妈们采用的育儿方式是——孩子一哭就抱,一哭就喂奶,等孩子到了蹒跚学步的时候,只要一摔倒,妈妈就会立刻冲过去抱起孩子……
如果是在保育园里,围绕着掌握育儿诀窍的保育员,孩子就能逐渐掌握“生存力”(并非所有的保育园都这样。在有的保育园里,孩子只要一哭,也会被立刻抱起来),而在那个妈妈们各自为营,只顾着庇护自己孩子的团体里,孩子总是和妈妈形影不离,恰恰同“保育园”的情况一样。在那个团体里盛行的,便是现如今的娇惯育儿方式。
现在的妈妈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建议——妈妈应该尽量多抱孩子。当然,抱孩子本身绝非坏事,可一旦让孩子养成“只要一哭就能让妈妈抱”的意识,那就很糟糕了。甚至有的妈妈在孩子出生后的五个月里,竟然一直抱着孩子腾不开手。
这些只要一哭就能得到妈妈关爱的孩子,变得毫无忍耐力,只会撒娇磨人,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妈妈们并没有意识到,孩子一哭自己就过去抱,恰恰助长了孩子的骄纵任性。
“无节制”地娇惯养成“不懂规矩”的孩子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句谚语“哭闹的孩子和地头蛇最难对付”,很多家长对婴儿的哭声都感到无可奈何。
大人们从来没想过使用语言让孩子听话,只知道婴儿一哭就立刻喂奶喂甜食,要么就抱起来哄。几乎没有哪个妈妈具有这样的意识——包括起床和睡觉时间在内,让婴儿过上有节制的生活。
在这样的娇惯下,不到一岁的婴儿就会觉得自己是家里的小皇帝或小公主。如此一来,只要遇到一点小事,他们就会变成“爱哭鬼”(1998年,针对1125位妈妈的NMS调查结果表明了妈妈的育儿方式与孩子“哭泣”之间的相关性)。
就这样,孩子不到一岁就已暗中养成不遵守规矩的态度,等过了一岁后,随着他们的行为愈发活跃,“不守规矩”就变得显而易见了。
仿佛昨天还是爱睡觉、身体娇小、不能自由走动、没力气破坏东西的可爱的婴儿,到今天就变得不再是婴儿了。他们得到了自由行动的能力,变成了不守规矩的幼儿。
于是,妈妈也迎来了“变身”时期——有的妈妈变得唠唠叨叨。有的妈妈则蛮得唯命是从。
育儿其实并不难
几乎没有哪个女性在生孩子之前,就能想象出育儿是什么样的。NMS问过每位学生这样一个问题——“你在生孩子之前,预想过自己以后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吗?”大多数回答都是“没想到(育儿)这么难”,回答“意料之中”的妈妈几乎没有。
其实,育儿并不难。
遗憾的是,大多数妈妈并不知道,只要在孩子一岁之前好好养育,后面的育儿就会变得非常轻松。绝大部分NMS的学生,都是等孩子到了二三岁大,变得守规矩之后,才来听讲的,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有一件事值得高兴——有一个读者从滋贺县给我寄来了一封信。
寄信的女士从自己的母亲那里学到了与NMS几乎完全相同的育儿方法,并且同样用来养育自己的孩子。当她从《培养能“忍耐”的孩子》这本书开始阅读我的作品时,发现书中内容与其母亲传授的育儿方法完全相同时,不禁深有感触,便给我写了这封信。P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