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姑娘,大学期间休学半年,做国际义工,去过3大洲10个国家,还按时毕业了!
有个姑娘,她的20岁,不在校园,而在世界的中心。从搬砖头到音乐剧表演,年轻就是要去远方。
Up with People,每年在全球范围招募100名18~29岁的青年,进行为期22周的环球义工,用社区义工和音乐来凝结全球。如果你在这个年龄,说不定《去全世界打打杂》会为你打开一扇门!
如果你正茫然于考研、出国、工作的选择中,不妨看看李豫晨著的《去全世界打打杂(豫晨的环球义工旅行)》,它告诉你,人生是一段向外又向内的旅程,每个当下都要做自己想做的事。
《去全世界打打杂(豫晨的环球义工旅行)》由李豫晨著。20岁那年,她毅然决然休学半年,参加了up wich People环球义工旅行。这趟旅行,让世界第一次以最真实的面貌在她眼前展开。美国、比利时、丹麦、挪威、瑞典、芬兰、墨西哥……跟随UWP,她在每个国家留下了做义工的身影,拥有了不同的“爸爸妈妈”和兄弟姐妹,深入当地生活,参与到儿童、移民等国际议题的讨论中……这是一次不可思议的旅行,不同的接待家庭、不同的面孔、不同的语言交流,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站,永远在想象、猜测、准备和期待,有兴奋、惊喜,也有委屈和悲伤,但最多的是感动。通过这次长达半年的环球旅行,她对世界对自己,有了“第二次人生”式的新认识。从此,她的人生比别人多了一些开阔,选择比别人多了一丝勇气。她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只要你愿意迈出脚,它就在你眼前。
源起
我的开始在这里
Up with People是这么一回事
part 1 东南亚·旅行梦,情窦初开般悸动
新加坡,像温润清新的邻家女孩
柬埔寨,在被遗忘的时光里徜徉
马来西亚,在一种快乐的迷迭香里
part 2 美国·原来你也有梦有烦恼
纽约,美式交往初体验
Hi,摩登家庭(寄宿@丹佛)
把诗歌“摔”在你脸上(寄宿@丹佛)
美国人最爱的不是NBA(寄宿@丹佛)
市政府议会上的鸡毛蒜皮(寄宿@法明顿)
印第安人,一直在回家的路上(寄宿@法明顿)
美墨边界的敏感与惊险(寄宿@图森)
有一种希望叫“美国梦”
这是一片充满魅力的自由之境
那些你误会的美国
美国人像可口又坚硬的桃子
part 3 欧洲·世界的另一面,优雅而幸福
欧洲,优雅初印象
比利时,童话般的美食乐园(寄宿@比利时)
漫游三城,心情美丽(寄宿@比利时)
原来童话不是骗人的(寄宿@丹麦)
美人鱼国度里的复活节(寄宿@丹麦)
挪威不只有“森林”(寄宿@挪威)
是瑞典,不是瑞士(寄宿@瑞典)
圣诞老人也摇滚(寄宿@芬兰)
part 4 墨西哥·“罪恶之地”的致命吸引力
墨西哥其实没有鸡肉卷
他们的热情好像一把火
在“罪恶之城”过过“明星瘾”(寄宿@墨西哥城)
来自墨西哥小城的微笑(寄宿@阿瓜斯卡连特斯)
重返墨西哥城,我们就此告别
part 5 Up with People/这些人·那些事
Fady,伊拉克人在美国
德国人家,跨越世纪的亲情牵挂
Tyler,暗夜里的骑士
Sandra,来自中国的“香蕉娃娃”
我们,其实都是幸运儿
我的“爸爸妈妈”,遍布世界各地
给学弟学妹的一封信
他们这样说
后记 请你忘了吧
Up with People是这么一回事
带我走遍三大洲、七大国、二十多个城市的项目叫作Up with People。它诞生于1965年的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种族问题严重,与墨西哥交界的亚利桑那州尤甚,于是一个年轻人想用歌声去连接你我、改变现状。当时的社会氛围特别消极,报纸、电视的新闻头条经常是“Down with ×××”,意思就是某某东西太让人失望了,如政府某政策让人失望了、环境污染严重让人失望了、又发生某血腥惨案让人失望了等。因此,年轻人反其道而行之,想出“Up with People”这个名字,意思大致是积极地对人,因为人们还是让这个世界充满了希望。“Up with People”这个响亮的名字在1965年开始上路了,一走就是五十年,到现在还经久不衰。
最初,UWP只是一个学校歌唱团,在美国和墨西哥之间作交流演出。当时,他们在台上唱出“上帝的皮肤是什么颜色?是黑色、棕色、黄色、红色和白色”。台下的美国人嘘声一片,高喊着“是白色”,还向台上扔鞋子让他们滚下去。但即使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UWP想要传达的“世界大同”理念还是让一部分人听见了,良知渐渐被唤醒。UWP的歌声越传越远,不仅仅在美国和墨西哥,在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也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也曾两次邀请UWP来演出。后来UWP越来越壮大,极盛之时同时有五六百人加入,于是不得不分为好几个小团走不同的路线。
不料“9·11”事件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烧毁了美国很多交流项目,UWP也没能幸免,人人自危的时刻再也没有人出来用歌声传递希望了。蛰伏两年以后,UWP在越来越多人的想念中被唤醒,浴火重生的UWP在歌舞表演的基础上加上了义工工作,每年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十八到二十九岁的积极青年,然后开展为期半年的义工和歌舞剧演出的非凡旅程。
旅程
UWP每年有两期项目,每期历时半年,造访的国家和城市都有变化。一般来说,美国和墨西哥是两个必去的目的地。上半年的项目多会去美国、欧洲、墨西哥,下半年的项目则是美国、南美洲或亚洲、墨西哥,不过具体的路线还是要以UWP官网为准。
刚加入UWP,大家都要在规定的日期到美国科罗拉多州的丹佛市集合。来自天南地北的小伙伴们,被分配到各自的寄宿家庭。初来乍到,文化习俗需要适应,UWP规章需要熟悉,就连一百多号小伙伴的名字和国籍都要花好长时间才能记住。所以最初的一个月,我们会留守在丹佛集训,周一到周六按时到集合点报道,开始一天的UWP生活。歌舞剧排练、做义工、内部的各色活动,总之没有一刻无聊。散会后,大家又陆续被寄宿家庭接回各自的家,享受一晚当地的家庭生活。周日一般放假,被我们叫作“寄宿家庭日”。这一天,你可以尽情地跟着寄宿家庭欢度愉快的周末,跟他们去采风、看电影、在家烹饪,都由你、你的室友和寄宿家庭决定。一到周一,大家便齐刷刷地讨论自己周末干了什么,兴奋得像第一次去春游的孩子。
一个月的集训结束后,UWP就要正式上路了。之后就是平均每周换一座城市,每周的周一都是和上一家寄宿家庭说再见的日子,又是和新一家寄宿家庭见面的日子,中间的时间就在大巴、游轮或是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度过。走着走着,每个UWP成员都变成了打包行李和拆行李的达人,但绝不是道别的高手,每次难说再见的泪水还是不断在上演。
歌舞剧
UWP最独树一帜的地方就是歌舞剧表演。歌舞剧由UWP特聘的制作班底原创,所有曲目都透着一种青春的朝气和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欣赏,正能量十足。除了一两首当家曲目,其他的表演都是两年一换,一直在紧跟潮流,所以不用担心你现在唱的歌还跟二十年前的UWP唱的一样。
在丹佛集训的第一个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歌舞剧排出来,请了专业的导演、声乐老师和舞蹈老师,一副“明星梦工厂”的样子。不过,说是梦工厂也不为过,很多成员在参加UWP之前并没有发现自己的歌唱或舞蹈才华,在这里被老师发掘了之后,不但成为了UWP歌舞剧上的小明星,回国之后还在“Voice”或“达人秀”上获得了好成绩。不太擅长歌舞的同学们也不用担心,UWP导演早就分工好了,主唱、伴唱、领舞、主持还有群众演员,其实做群众演员也是很开心的一件事。
在丹佛的最后一周,我们进行了这一期项目的首演,真有种上了百老汇舞台的激动。离开丹佛之后,我们便带着演出去了其他地方,每到一个城镇我们都会表演给当地人看,以此答谢他们的盛情款待。有时候UWP的演出也会收门票,将募集到的资金当作一笔善款捐给当地需要的机构。
虽是不专业的演员,但UWP的歌舞剧绝对是够格的演出,每次演出结束都能把一批观众感动得落泪。来自五湖四海的我们,一张张热情洋溢的笑脸,用同一种声音告诉世界“我们可以和平共处,友好团结”。
P6-9
从Up with People环球义工之行结束到现在已经三年了。三年来,每天都体验着Up with People给我带来的改变,不觉感慨,心生感激。写这本书的时候,又回过头看了看一路走来的经历,还是忍不住感叹生命的不可思议:谁能料想,一次选择,一场旅行,为一颗年少的心打开了全世界。
三年前,在新加坡交换的我偶然听说了一个叫Up with People的环球义工项目(以下简称为UWP),需要申请和面试。面试通过后,来自世界各地的获选年轻人便在每年的1月或7月聚集于位于美国丹佛的总部,展开一段为期半年的义工之旅。
我跃跃欲试地报了名,幸运地被选上了,进入了UWP。之后半年,我们平均每周换一座城市,每到一个地方都住进当地的寄宿家庭,零距离地感受当地文化,吃着寄宿爸爸、寄宿妈妈为我们做的饭菜,听他们娓娓道来的人生故事。不知不觉中,原本陌生的、迥异的面孔变成了朋友和亲人。在每座城市UWP都是行程满满,每天都会安排义工工作、歌舞剧演出或是UWP内部活动。我们所做的义工工作都是根据当地的需求而定的,当地社区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就做什么。比如,在丹佛分发救济食物给穷人,在Fort Collins走进Boys & Girls Club和孩子们玩耍,在瑞典组织移民学生和本土学生的对话,在墨西哥城的骄阳下粉刷整个街区……此外,UWP每到一处都会带来自制的歌舞剧演出,以此答谢当地人的盛情款待。歌舞剧是我们在总部集训一个月排练出来的,全是非专业的演员,有些主唱甚至是第一次在众人面前拿起麦克风,但是表演的内容全是从自己的家乡带来的最纯正的文化。有些时候我们还会客串,看黑皮肤的美国人穿上尼泊尔的传统服饰,菲律宾的女孩顶着墨西哥的大裙子,真有种“天下一家亲”的感动。很多观众在表演结束后会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这是我看过的最棒的表演!”我想,让他们频频感动的肯定不是我们仍有些稚气未脱的表演,而是全场演出表达出的“We are one”的大同情怀。
在UWP的六个月里,我在一天中学到的东西比我在大学一年里学的都多,每天虽然还是二十四个小时,但是每天都被新的认识、惊讶和感动塞得满满当当。因为这份充实,六个月被拉得很长很长。当UWP结束时,有种做梦般的不真切,六个月的时间竟像白驹过隙似的一闪而过,还来不及珍藏便只能回味。
回来之后,很多朋友都兴致极高地问这问那,“美国好玩儿吗?”“欧洲都有什么漂亮的景点?”我却无言以对,虽说旅行大半年,但逛景点、购物、去著名餐厅这样的游客活动却少之又少。很多时候,我们在一个国家待上十天半个月却只有半天时间走马观花地去景区看一看,就为了这半天的观光,我们都欢呼雀跃,实在是太难得了!虽然我们没有去过美国大峡谷,没有站在白宫前合影,没有尝试过法国米其林大餐,但我们认识了无家可归的流浪汉、聆听了非法移民的故事、用歌声安抚了戒毒所里的母亲和被家暴的妻子。我一点儿也不觉得自己的旅行留下了任何遗憾,反而因深入当地的社会和风俗而显得异常丰富与精彩。
这一段旅行,除了让我收获更宽广的眼界和胸怀,还使我变成了一个“世界公民”。世界不再是抽象的概念或是遥远的符号,我曾在那些地方生活过、洒下过汗水和泪水,曾和那里的人们谈笑过、相拥过,已经有太多割舍不下。打开电视,看到的不再是一则又一则无关痛痒的国际新闻,而是切身的牵挂,丹佛电影院发生了枪击案,Jen、Chris和孩子们还好吗?墨西哥要大选了,Tonio会选哪位候选人?孤儿院的孩子们生活会变得好一点儿吗?……从此,我的朋友和亲人,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出行再也不会因为未知而恐惧,去任何地方都是一次亲切的历险。
如今,我的想法和选择再也不会被地域局限,去我国台湾实习,去新加坡工作,去菲律宾、泰国、尼泊尔结识新的朋友,只要你愿意迈出一步,世界便在你眼前。
李豫晨
2015年11月
后记 请你忘了吧
谢谢你看完我的书,希望那些曾经深深触动我的人和事,也能带给你一些收获或启发。
当初以为是我们要去帮助一路遇见的人们,到最后才发现我们也是被帮助的和被祝福的。我们变得可以不带成见地去认识新的朋友,年龄、背景、国籍和肤色都不是可以定义他们的标签,差异的背后是同为人类的相似,然后与每颗心都能够更贴近;我们变得可以不带成见地去认识新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起因和价值,都有它在历史中沉淀下来的美,于是全世界都变得很亲切,而我变得很自由。
我多希望我的文字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我所受到的触动,但我还是不能,有太多情感无法用文字,甚至无法用话语来言说,只有心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
所以在这里,我也希望你们忘掉我在书中描述的种种,而用一种全新的眼光去认识你想认识的世界。每个人的经历都不相同,而每个人的感悟也不会一样。不要因为我说过美国人如何,丹麦这个国家怎样,你就记下了这样的固有想法。世界有太多面了,人也有太多种了,每一天都是崭新的一天,值得你张开双臂、毫无保留地去感受。
李豫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