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自由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显露。欧·亨利长期生活在社会下层,形形色色的社会现象使他对这些矛盾心感身受。曲折的人生、丰富的经历、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使他情不自禁地把社会的各种现象、各色人物形象地表现在自己的作品中,如生活贫穷艰辛的下层劳动者,道貌岸然的上流骗子,巧取豪夺的金融寡头,肆无忌惮的买卖官爵,小偷、强盗、流浪汉的生活,以及失业、犯罪,等等。他对下层劳动者们充满了同情,道出了他们对剥削、压迫的愤怒反抗与心声。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学版)》的作者欧·亨利笔下的芸芸众生就是生活在这样一个金钱主宰的世界中,他们的处境动机,他们的喜怒哀乐,大都与金钱的占有有关,所以欧·亨利描绘的世态人情,无论是善是恶,都有某种美国式的单纯。
欧·亨利一生创作了近三百篇短篇小说,《欧·亨利短篇小说选(中学版)》中共收录了其各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三篇。其中最著名的有《麦琪的礼物》《爱的奉献》《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最后一片叶子》等。
《麦琪的礼物》是欧·亨利的代表作。讲述了在纽约的一套普通的公寓里,住着一对清贫的夫妻:吉姆和黛拉。两个年轻人恩恩爱爱,但生活拮据,仅有两件值得珍视的东西是黛拉美丽的头发和吉姆的金表——他家的传家宝。圣诞节到了,彼此该送给对方什么圣诞礼物呢?吉姆悄悄地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妻子买了梳具。妻子黛拉却卖掉了她的秀发,给丈夫配了一条表链。回家时,面对买来的礼物,夫妻相对无语,金表和秀发都不在了,剩下的却是没有用的梳具和表链。两个人为彼此的爱所感动,虽苦尤乐,令人感动。作品呼唤真情,歌颂美好,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这是欧·亨利写给底层人民的赞歌。作者在纽约住了很久,熟悉社会底层的平民生活,写了多篇反映纽约灯红酒绿下普通穷人艰辛生活的小说,比如《带家具出租的房间》《一个未完的故事》等。其中,《一个未完的故事》描写少女达尔西孤身在纽约打工度日,周薪仅六美元,每周付房租两美元,去餐厅吃午餐每天六毛钱,还要买报、梳妆打扮、娱乐等,总计四块六毛六分钱。可是,还要买衣服呢!真是入不敷出。但达尔西小姐宁愿过苦日子,也不想去跟一位花花公子约会,坚持洁身自爱,维护自己的尊严。作者之所以这样写是要强调,底层吃苦耐劳的精神相比于上流社会的物质享受,要高尚得多。
欧.亨利描绘小人物,有时也会表现出他们的可笑之处,并在具体的展示过程中,更深层、更强烈地向读者剖析他们本质的善良、淳朴,更真切曲折地反映出人性的复杂层面。如《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开头写了经纪人异常忙碌的工作场面和莱斯利小姐有些异样的举止,结尾处出人意料地说出他们其实在昨晚八点已经举行过婚礼了。这个陡然逆转的结局是读者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的,使读者产生一种强烈的心灵震撼,让人回味不已。再如《两位感恩节的绅士》写到两位绅士为了一个九年的约定,上演了一场耐人寻味的人间悲喜剧。故事引人发笑,同时又让人感受到普通小人物经历人间冷暖。那种推己及人、相濡以沫的温暖情怀,使人在发笑之余感慨万千。总之,欧·亨利的小说虽然有着情节不够多样化、思想缺乏深度等缺陷,但作者在叙述故事时高超的技巧以及他那总是让人始料不及的结局一直吸引着无数的读者。他在自己的故事中不遗余力地宣扬着高尚精神对物质生活的超越,这使他的许多作品简单而赏心悦目,令后世之人神往不已。所有这一切,让欧·亨利和他的短篇小说超越了时空的局限,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闪亮的星星。
可是,索比刚走进那家餐馆的门口,领班的眼睛就落在了索比皱皱巴巴的裤子和破旧的鞋子上了。一双有力的大手早巳准备好,迫使索比转过身,二话不说,迅速把他送到外面的人行道上。那只倒霉的鸭子就这样避开了不光彩的命运。
索比离开了百老汇。看起来,通向那梦寐以求的岛上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想去那样一个所在,必须另想办法了。
在第六大道的一个角落,有一个橱窗非常显眼,厚玻璃后面,电灯闪闪发光,商品陈列颇费心思。索比捡起一块圆形鹅卵石,朝着玻璃砸过去。人们从街角跑来,警察跑在最前面。索比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手放在口袋里,看到跑过来的警察制服上的纽扣,不禁笑了。
“扔石头的人跑哪儿去了?”警官气急败坏地问。
“难道您没看出来,其实我可能跟这事有关?”索比不无揶揄(嘲讽,嘲笑)地说,但态度友善,就像一个交了好运的人。
警察根本不认为索比有一丁点儿嫌疑。砸窗口的人不会站在原地,更不会等着执法人员到场,而应该撒腿就跑。警察看到有一个人在街区南边正跑着赶去搭车,就掏出警棍,追了过去。索比心里很不是滋味,漫无目的地走着。再次计划未遂(目的没有达到,心愿没有满足)啊。
街对面有一家餐馆,装潢并不豪华,目标客户群希望份大量足,价格低廉。餐馆里的瓷器厚重,气氛浓烈,汤水却淡,桌布很薄。走进这样一家餐馆,索比那双露怯(此处指不合时宜)的鞋子和那条不用多说的裤子未遇挑战。他找了张桌子,坐了下来,点了牛排、大薄煎饼、炸面圈和馅饼,吃完后,跟服务员说明情况,自己身上一分钱都没有。
“现在,快去找警察。”索比说,“别让大爷久等。”
“警察没空理你。”服务员说,他的声音好像黄油面包,眼睛就像曼哈顿鸡尾酒上的樱桃。“喂,康!”
两位服务员拎着索比,一下子把他扔到人行道上。人行道路面粗糙,索比左耳着地,整个过程绝不拖泥带水。索比一节一节地爬起来,好像他是木匠打开的尺子,又拍了拍衣服上的土。被捕似乎成了一个瑰丽的梦,岛上显得那么遥远。两家店铺之外,一个警察站在药店前面,大声笑着,沿着街道往南走。
索比走过五个街区,才鼓起勇气,继续自己的找捕计划。这一次,机会自己送上门来,索比暗自思量,这次必然“十拿九稳”。橱窗前,站着一位年轻女士,态度谦和,颇有姿色,似乎在饶有兴趣地看着橱窗里陈列着的修面杯和墨水台。约两米之外,一个警察倚着消防栓站着,只见他身材魁梧,颇为神气。
索比这次打算扮演卑鄙无耻的流氓浪子角色。现成的受害者,又有教养,又举止优雅,还有现成的警察,尽责尽心,这让索比坚信,很快就能感觉到执法人员的手紧紧抓住自己的胳膊,铁定可以在那个小岛上过冬了。
索比把简易领结——就是女传教士送的那个整理了一下,把袖口抻出来,斜戴着帽子,样子有些邪恶,慢慢接近那位年轻女士。他冲人家挤眉弄眼,突然咳嗽了几声,哼哼啊啊了几下,又是微笑,又是假笑。调戏妇女那一整套动作,多么放肆无耻,多么遭人鄙视,他全都照做下来。索比用眼睛的余光扫了一下,那个警察正盯着他看。年轻女士往旁边挪了几步,继续出神地瞧着修面杯。索比跟上脚步,大着胆子,站到女士身边,拿起帽子,说:“喂,美女,你好啊!想不想去我家院子里玩?”
警察还在看着。那位遭到纠缠的女士只要动动手指,索比就真的在去往岛上避难所的路上了。他已经开始想象自己能感觉到拘留所里温暖舒适的气息了。那位年轻女士面对着他,伸出一只手,抓住了索比的外套衣袖。
“当然了,迈克。”她高兴地说,“只要你愿意请我喝酒。我早就想跟你说话了,可是那个警察一直看着我。”
年轻女士黏在索比身上,就像常春藤缠在橡树上。索比走过警察身边,极力抑制心中的忧愁。他似乎注定是自由身。
在下一个拐角,索比甩开了他的同伴,撒腿就跑。他停下脚步,这个区夜里灯光最亮,人们心情最愉悦,喜欢轻易许诺,歌剧声悠扬。女人们都穿着皮草,男人穿着厚大衣,在冬日的空气里,欢乐地游走其间。一阵恐惧感突如其来,攫(抓,夺)住了索比的心,难道有人在他身上施了什么可怕的魔法,让他总是免于被警察逮捕。这个想法使得他有些慌乱。又遇到一个警察,大剧院灯火通明,那个警察正在前面大模大样地闲逛,这个时候,索比心生一计,“扰乱治安”,一定要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在人行道上,索比开始大声嚷嚷,都是酒后胡话,他已经用了最大力气,声音刺耳。他手舞足蹈(舞动双手,跳起双脚,本意形容非常高兴,这里指又蹦又跳,胡乱比画的样子),尖声嚎叫,胡言乱语,想尽办法搅合个天翻地覆。
那个警察把警棍一挥,转过身,背对着索比,对一位公民说:
“这应该是耶鲁大学的小孩子们在庆祝,跟哈特福德学院比赛,让人家吃了个鸭蛋。是挺吵的,不过,他们不会伤害别人。上头有指示,不用管他们。”
索比非常郁闷,停止了毫无意义的吵闹。难道警察都不会动手抓他吗?他想象中,岛上似乎成了难以到达的世外桃源。冷风吹来,他把薄外套的扣子都扣上。P30-32
阅读,从无障碍开始
在当今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名著阅读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课外阅读已经成为课内教学的延伸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是国家教育部在最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新课标”还对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总量有明确规定,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指定和推荐了包括童话、寓言、故事、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科幻作品等在内的一系列中外名著书目,从国家层面,教育、教学的高度,把名著阅读摆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中外名著是人类文明和智慧的结晶,是历代相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要在短时间内读懂、读通,吃透名著的精髓,对中小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事,必须跨越各种阅读的障碍。
本社邀约语文教学一线的名师、专家参与编写,精心选择注释底本,推出的这套“新课标中小学必读名著”系列丛书,完全依据教育部的规定和要求设计,并把“无障碍阅读”作为丛书编辑的宗旨,力求扫除中小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语言、文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障碍,使其在轻松阅读优秀文学作品,感受经典名著文学魅力的同时,丰富语文知识,掌握阅读技巧,在知识能力和文学素养两方面都得到提高。注释内容与课内教学相辅相成,与考试相对接。
“四个全面”即全面分析、全面解题、全面提高、全面去障,这是本丛书的突出特色。开篇的“名师导读”“要点提示”,帮助读者在阅读名著前迅速了解与作品相关的重要信息,提示阅读时最需要关注的要点问题。名著正文行间或段末的注解,参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对一些难于理解、影响阅读的生僻字、词和作品中涉及的历史、文化知识等,都做了全面注释、解析。使学生不用再频繁翻阅字典,查看工具书,让阅读变得一气呵成,省时省力又简单。名著正文后精心设计的“考点延展”,与课内的教学相对应,汇集相关有代表性的真题和模拟题,针对考点,全面解题,在检测阅读成果的同时与考试相对接,使中小学生抓住重点、难点,轻松应试。“思考提高”部分,主要为引导读者回顾作品的精彩情节,思考名著的价值意义,启迪心智,在巩固记忆效果的同时,注重阅读能力的全面提高。全书四大优势模块,辅之以准确的注释、精要的解析、精美的图文,与教育部的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相一致,形成阅读与字词、读写、检测的无缝结合模式,达到“全面去障”的阅读效果。
德国思想家、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对话。”与经典名著的对话,从无障碍阅读开始!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