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即将圆寂的老和尚想从两个徒弟中选一个做为衣钵传人。有一天,老和尚把徒弟们叫到他面前,对他们说:“你们出去给我拣一片最完美的树叶。”两个徒弟遵命而去。不久之后,大徒弟回来了,递给师父一片并不漂亮的树叶,对师父说:“这片树叶虽然并不完美,但它是我看到最完美的树叶。”二徒弟在外面转了半天,最终却空手而归,他对师父说:“我看到了很多很多的树叶,但怎么也挑不出一片最完美的。”最后,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了大徒弟。
还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有这样两个少年:他们一个喜欢弹琴,想成为一名音乐家;另一个爱好绘画,想成为一名美术家。然而,一场灾难让想成为音乐家的少年,再也无法听见任何声音;让想成为美术家的少年,再也无法看到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两个少年非常伤心,痛哭流涕,埋怨命运的不公。这时,一位老人知道了他们的遭遇和怨恨.就对耳聋的少年用手语比画着说:“你的耳朵虽然坏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然后,他又对眼瞎的少年说:“你的眼睛尽管坏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两个少年听了,心里一亮。他们从此不再埋怨命运的不公,开始了新的追求。
改学绘画的少年发现耳聋可以使自己避免一切喧嚣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而改学弹琴的少年也慢慢地发现,失明反而能够免除他许多无谓的烦恼,使他的心思无比集中。
后来,耳聋的少年成了著名的画家,名扬四海;眼瞎的少年终于成为音乐家,享誉天下。他们相约去拜见并感谢那位老人。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我,该感谢你们自己。。因为你们自己看得开,才能够获得今天的成就啊。”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道出了人生存在的缺憾。事物总是循着自身的规律发展,即使在我们看来那是不理想的,它也不会随我们的意志而转移。
有一个人对自己悲惨坎坷的命运深感悲哀,无奈之下,他只能祈求佛陀改变他的命运。佛陀对他说:“如果你能够在人世间找到一位对自己的命运心满意足的人,我将为你改变命运。”于是,此人开始了漫长的寻找之旅。在这个人看来,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容易就可以找到。
他首先找到了他认为最应该满足的人——国君。他来到皇宫,询问国君对自己的命运是否满意,国君叹息说:“我虽贵为国君,却日夜提心吊胆.寝食难安,我担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长久,担心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事实上,我还没有一个流浪汉过得快活。’’那人听了国君的话,感到很困惑,于是他又找到了流浪汉。远远地看过去,在晒着太阳的流浪汉是那么的满足.那人觉得自己找对了人,于是上前询问。流浪汉奇怪地望着他说:“你开什么玩笑?我每天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怎么可能对命运满意.其实我们每天都在诅咒上天的不公。”
那人还是不甘心,他走遍了很多地方,询问了处在各个阶层,从事不同行业的人.可是每个人都说自己对命运不满意,人人都对自己的现有生活有所抱怨。最终,这人有所感悟,从此不再抱怨自己的生活。这个时候.佛陀出现了,“你现在是否还觉得自己的生活很悲惨?”那人摇摇头说:“不,我现在才明白,每个人的生活都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前是我太苛责生活,才会觉得生活很不容易,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令我满意的事情。我现在很满足。”佛陀笑了笑,说:“看吧,你的命运已经在改变了。”
P5-6
感恩之人亮若璀璨星光,仇怨之人,暗若惨淡愁云。
——圣严法师
倘若有人愚蠢地戕害我,我会还以无限的爱;愈是恶意地对待我,我愈是以谦冲的态度相待;我会因而得到善果,而他却落得恶名昭彰。
——惠能法师
生命可贵,我们更需要用乐观和积极的态度来支撑生命的重量,原谅所有你遇到的人,好人或者坏人。要知道,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你的人生丰富起来。收敛起所有的不满和抱怨吧,正确对待我们的敌人,把愤怒化作向上的动力,你才会收获意外的礼物。
——慧净法师
l
没有阳光,就没有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自己;没有亲情、友情和爱情,世界就会是一片孤独和黑暗……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没有人不懂,但我们在生活中理所当然地享受着这一切的同时,却常常缺少了一颗感恩的心。
在汉语文字中,“恩”字有这样的解释:从心、从因,因从口大,乃就其口而扩大之意,亦含有相赖相亲之意,心之所赖所亲者,彼此必有厚德至谊,即他人给我或我给他人的某种情谊。
汉语词典对“感恩”一词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感恩”是个舶来词,“感恩”一词在西方与基督教的感恩节(Thanks givingDay)密切相关,牛津字典给的定义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且回馈他人。”
感恩是一种对恩惠心存感激的表示,是每一位不忘他人恩情的人萦绕心间的情感,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生活在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上.许多事物都对我们有或深或浅的恩情!
比如说,父母带给我们生命,在生活中给予我们点点滴滴的关爱与照顾,对此,我们要感恩;朋友带给我们真挚的友情,在生活中给予我们关心和鼓励,对此,我们要感恩;生活让挫折磨炼我们的意志,让苦难锤炼我们的品质,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生活,对此,我们同样要感恩。
此外,感恩社会,感谢她孕育了一个个相像而又不尽相同的个体,组成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感恩大自然,岁荣岁枯,春夏秋冬,山水相映.鸟语花香;感恩于洒在我们身上的每一缕阳光,感恩于路人投来的每一个微笑,感恩生活中一切让我体验到的真实的美好。
还有.人们常常是只记得感谢给我们关心、帮助、掌声的人,在他们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助一臂之力,而对曾经伤害、欺骗、打击过我们的人.我们常常对他们是报以怨恨。其实,对那些伤害过我们、带给我们疼痛的人,我们也应该感恩,正是他们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不仅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体会真情,更要学会用感恩的心去驱逐伤害。
2
感恩是每个人应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最起码的修养。然而,人们往往会牢记自己的付出,却容易忘记感恩。
爱因斯坦说过:“每天我都要无数次地提醒自己,我的内心和外在的生活.都是建立在其他人的劳动的基础上。我必须竭尽全力,像我曾经得到的和正在得到的那样,作出同样的贡献。”
我们是普通人,不可能都像伟人那样对人类有卓越的贡献。但当我们赤裸裸地来到人世,从无知到长大成人,每时每刻都在享受着大自然、亲朋和无数陌生人给予的馈赠,我们被爱紧紧围绕着,许许多多的人在为我们的成长,我们的生活奉献着、付出着,我们难道不应该永远记住所有人和事。所有爱和恩,为此承担一份歉疚,珍惜现有的一切吗?
感恩,是人性善的反映,如果人与人之间缺乏感恩之心,必然会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不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的人,必是遭人唾骂的无耻之,人。所以。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感恩。
学会感恩,就是要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学会感恩,就是让你自己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给予的快乐生活;学会感恩,首先要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一个人只有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只有懂得付出后,才能获得感恩;学会感恩,要培养谦虚的品德,在对待比自己弱小的人时,要知道躬身弯腰,伸出援助之手;学会感恩,要有奉献精神,无论做什么事,应以“公”为先,做一个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人。
感恩可以消解内心所有的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是一切非智力因素的良好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让世界多彩,让我们美丽!
感恩是积极向上的思考和谦卑的态度,它是自发性的行为。一个人懂得了感恩,便会将感恩化为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粒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
从成长的角度来看,心理学家们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规律:心若改变,态度就会跟着改变;态度若改变,习惯就会跟着改变;习惯若改变,性格就会跟着改变;性格若改变,人生就会跟着改变。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使我们收获美丽的人生!
3
感恩是一种境界。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感恩需要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仅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感恩是爱和善的基础,我们虽然不可能变成完人,但常怀感恩的情怀,至少可以让自己活得更加美丽,更加充实。而感恩是需要学习、需要培育的。西方的父母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求他们写感恩日记,感恩阳光、感恩自然、感恩一切给予微笑和爱的人。所以培育感恩情结,并非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如果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这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丽。
“感恩”之心。就是对世间所有给予自己帮助的人和事物表示感激,铭记在心。“感恩”之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阳光雨露,一刻也不能少。无论你是何等尊贵,或看似怎样卑微;无论你生活在何时何处,或是你有着怎样特别的生活经历,只要你胸中常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就必然会不断地涌现出诸如温暖、自信、坚定、善良等美好的处世品格。
愿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感恩是一种境界。学会感恩,是立身做人的根本。感恩不同于一般的知恩图报,而是跳出狭隘的视野,追求健全的人格,坚定崇高的信仰,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但关心自我,注重个性发展,更关心他人、社会、国家、民族和人类的进步事业。愿感恩的心改变我们的态度,愿诚恳的态度带动我们的习惯,愿良好的习惯升华我们的性格,愿健康的性格使我们收获美丽的人生。
《心怀感恩幸福人生》由罗金编著。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企业,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是植入感恩元素!
学会感恩,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有爱,让有爱者感谢!
感恩需要砥砺德行,自觉培养良好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不仅学会如何做事,更要学会如何做人。 腾讯读书、新浪读书、搜狐读书、网易新闻中心、中华网、豆瓣等媒体联合力荐——罗金编著的《心怀感恩幸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