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九、怎样才能实现“五美政”
子张日:“何谓惠而不费?”子日:“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贪?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论语·尧日第二十》【张居正直解】
子张闻五美之目,而未知其实。因问说:“惠则必费,如何叫作惠而不费?”孔子乃备举其事而告之说:“凡施惠而捐己之财,这便费了。君子因天下之利,利天下之民。如田里树畜,但就百姓本等的生理与之区划而已,本非分我所有以与民,岂非惠而不费乎?劳民而不量其力,民就怨了。君子用民之力,不夺民之时,如城池、仓库,但择国家紧要的工程,间一驱使而已,固不肯泛兴工役以劳民,其谁得而怨之乎?欲其所不当欲,斯谓之贪。君子心之所欲,惟在于仁,而仁本固有,欲之即至,自然合乎天理之正,即乎人心之安,这是近取诸身,无慕乎外者,谁得而议其贪乎?安舒的人,其志意多疏放,故失之骄。君子不论人之众寡,事之小大,一惟兢兢业业,临之以敬慎,而不敢有慢易之心,这是宽裕之中,常自检束,非有心于简傲也。此岂非泰而不骄乎?威严的人,其气象多粗厉,故失之猛。君子衣冠整肃,瞻视端庄。俨然恭己于上,而人之望其容色者莫不敬畏。这是临御之体,自然尊重,非有意于作威也,此岂非威而不猛乎,这五件施之于民,则为善政;修之于身,则为令德,所谓五美之当尊者如此!【编者按】
孔子说:①给老百姓以政策让他们做有利于自己的事,便可达“惠”政;②重农时,节劳役,少兴土木,民自无怨;③个人欲望不过度,不损民、不害公便没人说你贪;④不论什么人你都以礼敬待之,就没有人说你骄了;⑤你不用发脾气,粗暴地训人,而只要自己做人端庄,自己公正无私,便自有威严在,谁敢不听?做官当养成自然之威、人格之威,而不能去装威、耍威、作威。这便是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一六o、孔子论“四恶政":
虐、暴、贼、吝
子张日:“何谓四恶?”子日:“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谓之有司。”
——《尧日第二十》【张居正直解】
[虐]是残酷;[暴]是急躁;[贼]是伤害;[犹之]譬如说一般样的。
子张又问说:“何以谓之四恶?”孔子告之说:“为人上者欲民为善,须要时常教导,知其不从,乃可加刑。若平素不能教民,使知善之当为,恶之当去,一旦有罪便加之以刑杀。是其用刑残酷,全无恻隐之心,这叫作虐;欲民趋事,须要预先戒饬,使之警省,乃可责成。若常时不加戒饬,令其着实奉行,渐次整理,一旦省视,骤然责其成效,是其举动躁急,殊无宽裕之体,这叫作暴;有所惩求于民,必先期出令,而后民知所从。若稽慢诏令,故意耽延,却乃刻定日期,严限追并,则事有难于卒办,刑必至于妄加。是其伤人害物有不可胜言者,不谓之贼而何?至若有功当赏,即断然赏之,而人始蒙其惠。若迟回顾惜,一般样地与了人,而于出纳之际,却乃欲与不与,悭吝而不决,则虽以与人,而人亦不怀其惠,此乃有司为人守财,不得自专者之所为,为人上者岂宜如此?凡此四者,为政之所当屏也,汝其戒哉!”
按:《论语》一书,孔子告问政者多矣,而美恶并陈,法戒具备,未如此章之明切者。故记者列此以继帝王之治,见圣人修身立政之道,一而已矣。【编者按】
“四恶政”:①虐政:不教而诛;②暴政:求民速成,严惩而不假宽容;③贼政:无预先之令、妄加于人、伤人害物;④吝政:奖赏不及时,有如财务出纳看守。“四恶政’,虽言治国之道,但地方官亦当慎思之,无一不是官者大忌。以上各条本是统一论述二帝三王政治思想的一组文章。以孔子论而做小结。
P334-337
[总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人格
[序]
一、政治:上正为政,下正为治
二、官不数典忘祖,民风自厚
三、官具“五德容”者,人自敬信不疑
四、 王道虽以和为贵为美,也须以礼节之
五、 为官“三要”:说话算数,敬人不屈己,不失可近之人
六、 士君子的四条官德:勤、俭、实、正
七、 治国“五要”:敬、信、节、爱、时
八、 政治之责任:教民知耻、知罪、知礼
九、求官之道在少说错话少干错事
十、服民心只须两条:用正人去邪恶
十一、 治国化民四事:身正、孝慈、用贤、教庸
十二、“政”就是以孝友之道来治事
十三、观既往而知将来“百世可知”
十四、以下犯上者不如夷狄
十五、 君使臣有理有诚,臣事君尽心尽力
十六、 既成事实勿论;无可挽回的不谏;既往不咎
十七、管仲器小在越礼不在俭
十八、奏乐之道与政相通
十九、圣人失位去国,不失木铎警音
二十、舜政尽善尽美,周治尽善欠善
二十一、 治国“三本”:宽、敬、哀不可一缺
二十二、贪天下利者必招天下怨
二十三、人君以礼让在先治国何难
二十四、 不患无名无位,可忧者无才无德
二十五、 齐贤如春园草日高,内省如恒河水自洁
二十六、厚德招邻,孤者乏德
二十七、 数谏上司者必辱,屡劝朋友者必疏
二十八、孔子嫁女于公冶长:择人先择德
二十九、 孔子嫁侄女于南容:以其识时务知进退
三十、人之才可见,其德不可外观
三十一、 自知者必不满于己知,自叹不如必上进达
三十二、以言取人必有所失
三十三、 不屈物惑者为刚,能胜己欲者为强
三十四、上者不自是,可以为圣君贤主
三十五、 郑用一人而自全二强之间,子产君子四道列春秋
之贤
三十六、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十七、大智者不妄求祸福于鬼神
三十八、 楚子文三任三免无喜怒,齐文子三去三就为一清
三十九、 孔子批“三思而后行”,称二思则可
四十、何谓“智可及愚不可及”
四十一、 人君乃世之法:不念旧恶,自少恨怨
四十二、王者之道:临下以简,御众以宽
四十三、伯子论简政
四十四、用人之道:不因短而弃其长
四十五、为官须走大路而不入小道
四十六、官场做人当学孟之反策马掩功
四十七、浇薄之世以佞口美色悦人可叹
四十八、出屋须由门,做人走正道
四十九、 知此道不如好此道,好此道不如乐此道
四十九、 敬鬼神而远之为智,尽其力而后得为仁
五十、 不除旧无以布新,不革弊无以兴利
五十一、 自己要站得住也得给他人留有立足之处
五十二、用行舍藏;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五十三、不可以执鞭之贱而求富贵
五十四、 待人取进退,取善不取恶;来者不拒,往者不追
五十五、 奢者必亡国败家而过俭则有失鄙啬小气
五十六、 泰伯三让天下为至德,而庄子非之
五十七、美德也要恰到好处把握分寸
五十八、 勇不安贫与不仁为恶者是动乱之源
五十九、 不知舍己从人者,才美周公也无用
六十、不为官禄而学者难得
六十一、治世出而行善,乱世隐而学节
六十二、居官当尽职而不可越位
六十三、 舜禹虽有天下,却无私如同与己不相干
六十四、唯尧能够效法天的高远广大
六十五、 善用人者成其大,能以大敬小者王天下
六十六、大禹王政俭勤无可挑剔
六十七、 有德之人走到哪里都是有德之地
六十八、孔子叹天地永续无穷如流水
六十九、没见过有“好德如好色”的人
七十、成败都只差那么一点点
七十一、唐棣之花,思之不远
七十二、孔子上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七十三、不言则已,言必有中
七十四、“登堂入室”之由来
七十五、 “过”与“不及”都各有所偏而非中非正
七十六、子路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
七十七、 孔子考问治策于四弟子独赞曾皙
七十八、 进谗如水者为大诬,诉冤至极者多伪情
七十九、 治国“三大策”而民信重于足食、足兵
八十、 存忠信于心而德日增;无爱恶之私则无惑
八十一、 比吃饭还重要的是君臣父子各行其道
八十二、子路无宿诺,片言可断狱
八十三、 为官善断案不难,难在使民无争讼
八十四、 从政不可倦怠职守,行政尽心无伪
八十五、政者正,领导带头正谁敢不正
八十六、为官不贪,不招盗贼
八十七、 君子德风,小人德草,为政焉用杀
八十八、求己达者德人,求人闻者丧己
八十九、 无私为上德,无恶为修德,无忿便无惑
九十、为政之道:身先、亲劳、无倦
九十一、 主官须明责授权,容人小过,举用贤能
九十二、 升官之道虽复杂,为政之道很简单
九十三、 熟读诗三百,不懂人情政故也无用
九十四、 官身正不令而行;不正虽令不行
九十五、 孔子论卫大夫“三苟”之贤知足自富
九十六、 王政《三境界》:庶民、富民、德民
九十七、政治之首要在治恶除秽
九十八、王道治世须三十年后可收效
九十九、 身正从政不难,身不正何以正人
一〇〇、知为君难,可一言兴邦,专制则一言丧邦
一〇一、近治远服,近悦远来
一〇二、 为政欲速不达远,见小利则大不成
一〇三、孔子四论士大夫才德等级
一〇四、 所有人都赞成的未必是好人,所有人都反对的注定是
恶人
一〇五、 好官容易服事很难取悦,但善用人
一〇六、 好官泰然而不傲物,小人自恃凌人而受祸
一〇七、刚、毅、木、讷,与仁相近
一〇八、 亲和力是为人做官的一种美德外在
一〇九、不教民习武而使之战如杀民
一一〇、 无能无功而受禄为耻,不竞不傲不怨不贪为难得
一一一、贪物恋家之人不合适为官
一一二、 遇“明主”可直言高行,逢“昏君”不可以直取祸
一一三、 郑国四贤各施己长而无嫌无猜
一一四、孔子论子产、子西、管仲
一一五、卫大夫文子荐家臣与己同列于朝
一一六、 卫灵公无道而不亡因有贤臣在朝
一一七、不惭之大言切勿轻信
一一八、“无为而治”的两大前提
一一九、忠信诚敬可通行天下
一二〇、 史鱼直道事国如一,伯玉进退审时
一二一、 不与可谈者交流为失人;与不可谈者谈为失言
一二二、 杀身成仁:生有所不求,死有所不避
一二三、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居于其地交其贤
一二四、 治国用三代之礼法,禁淫声远奸小
一二五、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菩萨惧因,众生怕果
一二六、孔子为何如此绝望
一二七、知贤不荐,如同窃位
一二八、严己宽人,自远积怨
一二九、不说如何如何者无奈其何
一三〇、花言足乱视听,小不忍则乱大谋
一三一、人能弘道,道不弘人
一三二、“过错”:有过不改方为错
一三三、道同者心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一三四、词以达意为主,多言便是废话
一三五、 孔子所教:领导者就是“导盲”服务
一三六、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虎兕出柙,监者有责
一三七、 国家不患寡患不均,不患贪患不安
一三八、 远人不服以德召之;既来之,则安之
一三九、政出多门,令自下出,没有不垮台的
一四〇、孔子失言于“牛刀割鸡”
一四一、能行五者于天下可当途执政
一四二、色厉内荏者如剜墙盗洞之贼
一四三、患得患失的“鄙夫”不可共事
一四四、古今狂、廉、愚“三疾”之不同
一四五、 间紫夺朱,郑音乱乐,利口覆家
一四六、 直道事人往而三黜,枉己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一四七、周公教子立国四道
一四八、周母四胎生八贤皆见用于朝
一四九、见危致命见得思义者可托大事
一五〇、人可以被鄙视,不可被无视
一五一、孟庄子不搞“一朝天子一朝臣”
一五二、 法官当有哀民恻隐之心而勿好大喜功
一五三、 尧舜之诫:百姓穷苦统治便告终结
一五四、 商汤说:君有罪不要牵连天下
一五五、 周武王说:“百姓有过,在予一人”
一五六、周武王开国所兴九事
一五七、 二帝三王治道有四:“宽、信、敏、公”
一五八、 孔子说:“尊五美,屏四恶”,则可从政
一五九、怎样才能实现“五美政”
一六〇、 孔子论“四恶政”:虐、暴、贼、吝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六十余年,而我们党则在本世纪初叶提出了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课题,显然是其来有自。
社会主义的道德风尚在新中国的蔚然兴起,曾经那样地风靡于上个世纪中叶。邓小平同志曾经在改革开放中讲过,当年“这种风气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赞誉”。然而可惜的是,这个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实践中,同步兴起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的成长道路,却是一波四折。半个多世纪以来,它先是与共和国一道遭受了十年“文革”的毁灭性浩劫;接着便是全党工作中心转移、改革开放进程中,欧风美雨“里出外进”的浸洗濡染;再接着便是西方“和平演变”在东欧得手的强烈震荡与冲击;接着便是市场经济中那两只“看不见的手”在搅动着、嬗变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至少在国民中出现了价值观上的多层次化,传统美德的弱化,社会道德文明水准的退化,光荣革命传统的淡化,这也许正是中央在本世纪初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因吧。
不管怎么“变”,怎么“化”,当我们回首来时路,却不能不说,中华民族真的很强大,很值得骄傲。人类经历了几千年的文明进程,堪称世界文化之源的“五大文明古国”,其他四大古国文明都已被历史淘汰灭亡,只有中国成了唯一的延续存在。近现代即使那般的积贫积弱,西方列强瓜分豆剖弱肉强食,想亡我中华都不可能,就连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最凶残的日本军国主义都成为我们的手下败将,而且打出了一个新中国,且跨过整整一个历史阶段,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西方敌对势力几十年不遗余力地对新中国百般围剿,“冷战”“热战”“和平演变”手段用尽,连如此强大的前苏联乃至整个苏东阵营都被瓦解了,而社会主义的旗帜仍旧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高高飘扬,而且昂首挺胸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真的是太强大了。几十年来的瞩目成就,竟然令西方发出了“中国威胁论”。你管他别有用心也好,言过其实也好,总比让别人说我们是“瓷器”、是“东亚病夫”好吧?1840年以来的一百年间,中国尽受别人的欺负、“威胁”了,我们也能让那些昔日列强有点“威胁感”,又有什么不好?更何况这是他们自己说的啊!我们并没吹嘘,也没有去做。几千年来我们侵略过谁呢? “反战”,“非攻”,“兼相爱,交相利”,中国古有墨子,近有周恩来同志、邓小平同志。这也是中华民族所固有传统美德的延续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也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美德吧?几十年来尽管中国如此繁荣兴旺,但从邓小平生前一直到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哪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从来都没有忘记过国之忧患。忧在何处,患在何处呢?
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末发生的“六·四”之后,曾经在半年的时间内四次提到:中国改革开放十年最大的失误在教育,在“对青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 “对人民的教育不够”,足见他的痛心疾首。而且他在晚年又提到了“国格”与“人格”的问题。他讲道:“谈到人格,但不要忘记还有一个国格。特别是像我们这样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没有民族自尊心,不珍惜自己民族的独立,只有中国独具的道德人格。什么是人格?人格就是原始戏剧中各不同角色的本来面目。
综上所述,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内含如下的成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传统美德;中国人民近现代反帝反侵略反封建的爱国主义、斗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形成的几十年光荣革命传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与“中国梦”远大目标相适应的时代精神。由这些内涵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它来干什么呢?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化人”、“育人”,把它再具体化一下,无非是打造能体现中华民族特色,代表中国形象的国格、人格。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在思想道德层面上,也只有在人的身上才能体现,所以,我们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策划了《中国人格读库》这样一套大型系列选题。
本套书承蒙全国少工委、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三家共同主办推广,并积极提供书稿。难得高占祥老前辈热情出任该套书的编委主任,且高占祥同志不辞屈就而加盟主创作者队伍。一些大学、中学教师与青年作者也积极加盟此套书的编写。该选题被国家广电出版总局列为2014年全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点选题,在此一并鸣谢。
希望本套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欢迎广大读者与作家对不足之处批评教正,多提宝贵建议与指导意见。
谨以此代出版前言并序。
高占祥主编周殿富注解的《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中国人格读库》从诸子百家的视角解读中国五千年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本书的出版能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弘扬,促进青少年的道德人格养成起到积极的作用。
高占祥主编周殿富注解的《张居正解说士君子官德修治/中国人格读库》是系围绕《论语》中相关做人、做官这一主题,取其精华,联系当下的社会生活实际,用通俗的语言来进行讲解,并引用了大量来自民间、西方的哲理谚言与历史故事,与原文交叉讲述。虽非字字珠讥、言之有理、名名可循,全书所选,紧扣“人格”之主题,以“原文”、“直解”与“编者按”三部分各自构成篇章,解析入理,释意合理,语句顺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