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研究/经济学研究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经济-贸易
作者 宋剑奇
出版社 经济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第l章 研究综述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意义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技术路线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及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流通

2.1.2 大城市

2.1.3 流通模式

2.1.4 零售流通模式

 2.2 文献综述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3 研究的理论基础

2.3.1 交易成本理论

2.3.2 组织成本理论

2.3.3 市场结构理论

2.3.4 农产品流通渠道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蔬菜流通体制的演进

 3.1 按时间序列的演进变化

3.1.1 自由流通阶段(1949~1955年)

3.1.2 计划流通阶段(1956~1978年)

3.1.3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阶段(1979~1984年)

3.1.4 向市场渐变阶段(1985~1991年)

3.1.5 完全市场化阶段(1992至今)

 3.2 按产销地域的演进变化

3.2.1 地产地销阶段(1949~1984年)

3.2.2 产销分离阶段(1984至今)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蔬菜零售流通模式分析

 4.1 蔬菜流通的基本状况

4.1.1 蔬菜流通特点

4.1.2 蔬菜流通存在的问题

 4.2 蔬菜零售流通的主要模式

4.2.1 蔬菜直接流通

4.2.2 超市流通

4.2.3 农贸市场流通

4.2.4 蔬菜餐饮流通

4.2.5 都市菜园流通

 4.3 不同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的比较

4.3.1 不同零售模式的优势

4.3.2 不同零售模式的缺陷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影响蔬菜零售流通模式选择的因素

 5.1 生产因素

5.1.1 蔬菜生产特点

5.1.2 我国蔬菜生产特点

5.1.3 生产对零售模式的影响

 5.2 消费因素

5.2.1 蔬菜消费特点

5.2.2 我国蔬菜消费特点

5.2.3 消费对零售模式的影响

 5.3 市场因素

5.3.1 蔬菜市场结构

5.3.2 市场结构对零售模式的影响

 5.4 技术因素

5.4.1 生产技术

5.4.2 信息技术

5.4.3 童输检测技术

5.4.4 物流技术

5.4.5 技术因素对流通模式的影响

 5.5 体制政策因素

5.5.1 生产体制

5.5.2 流通政策

5.5.3 i肖费导向

5.5.4 监管体系

5.5.5 体制政策对流通模式的影响

 5.6 实证分析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超市流通模式

 6.1 农超对接模式

6.1.1 交易成本

6.1.2 组织成本

6.1.3 供求关系

6.1.4 市场结构

 6.2 传统流通模式超市

6.2.1 交易成本

6.2.2 组织成本

6.2.3 市场供求

6.2.4 市场结构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农贸市场模式

 7.1 农贸市场分析

7.1.1 交易成本

7.1.2 组织成本

7.1.3 供求关系

7.1.4 市场结构

 7.2 本章小结

第8章 蔬菜直销流通模式

 8.1 传统蔬菜直销模式

8.1.1 交易成本

8.1.2 组织成本

8.1.3 市场供求

8.1.4 市场结构

 8.2 现代蔬菜直销模式

8.2.1 交易成本

8.2.2 组织成本

8.2.3 市场供求

8.2.4 市场结构

 8.3 本章小结

第9章 三种蔬菜流通模式比较

 9.1 理论分析

9.1.1 交易成本比较

9.1.2 组织成本比较

9.1.3 市场供求比较

9.1.4 市场结构比较

9.1.5 价格影响比较

 9.2 实证分析

 9.3 本章小结

第10章 发达国家蔬菜零售模式比较

 10.1 美国蔬菜零售流通模式

 10.2 日本蔬菜零售流通模式

 10.3 发达国家蔬菜零售流通模式启示

10.3.1 提升城市自给能力,降低蔬菜运输成本

10.3.2 建立公益交易市场,减少蔬菜交易费用

10.3.3 提高市场进入门槛,控制市场参与人数

10.3.4 健全产销信息网络,改进蔬菜流通效率

10.3.5 完善流通冷链设施,降低蔬菜流通损耗

10.3.6 实施生产者补贴,完善消费价格调控制度

10.3.7 注重产品质量,推广直销和地产地销形式

10.3.8 建立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市场组织化程度

第ll章 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11.1 分析结论

 11.2 提高蔬菜生产能力,增强蔬菜供给效率

11.2.1 促进蔬菜规模化生产

11.2.2 提高蔬菜总生产能力

11.2.3 广泛建立都市新蔬菜基地

 11.3 加强流通市场建设,增强蔬菜流通效率

11.3.1 构建具有综合功能的蔬菜市场

11.3.2 建立布局合理的蔬菜市场体系

11.3.3 引导和鼓励蔬菜销售新形式

 11.4 改进体制机制,改善蔬菜零售基础条件

11.4.1 提高蔬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11.4.2 加强蔬菜的产品质量监督

11.4.3 促进冷链物流技术应用

 11.5 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完善蔬菜零售环境

11.5.1 增强蔬菜零售市场的公益性

11.5.2 降低蔬菜零售的综合成本

11.5.3 建设共享的蔬菜信息平台

11.5.4 建立必要的蔬菜储备机制

 11.6 本章小结

第12章 结论与讨论

 12.1 研究的结论及讨论

 12.2 论文的局限与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内容推荐

《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研究》是笔者宋剑奇研究的山东省高校科研课题的成果,意图利用经济学分析工具解释近年来蔬菜流通中出现的蔬菜卖难和买难在现实中总是并存的问题。尤其在大城市中,这种两难更加突出。

本文以最贴近消费者的零售流通模式为主题,研究影响蔬菜流通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以及主要流通模式的利弊,试图为我国当前制定蔬菜流通政策提供一种新的观点和可信的依据。任何流通模式都是在一定现实条件下出现的,都有其存在的土壤。超市是广大学者甚为推崇的流通模式,“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在理论上有非常大的优势。许多学者认为按照此模式可以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零售商三者共赢,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农贸市场为脏、乱、差的代表,是注定要从历史舞台上消失的流通形式。蔬菜现代直销以现代通讯技术为基础以现代物流为支持,是现代社会蔬菜流通发展的新模式。本文以交易成本和组织成本为主要分析工具,得出三者在满足消费需求上不分高下,各自存在由不同的消费需求构成的特定消费群体。依据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来看,农贸市场或者说直销市场才是今后的蔬菜流通方向。当然,任何事物的出现都是和当时的经济条件、消费欲望以及政策导向相关联的,是它们相结合的产物。美日两国的模式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出现的流通现象。因此,为了使政策推进有的放矢,而不是人云亦云,选择何种流通模式应考虑其所面对的具体情况。

编辑推荐

蔬菜流通对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具有重大利益关系的问题。生产者要通过流通销售蔬菜,消费者要通过流通取得消费产品。双方通过流通实现各自利益,但是,蔬菜卖难和买难在现实中总是并存出现,尤其在大城市,这种两难更加突出。宋剑奇编著的《我国大中城市蔬菜零售流通模式研究》以最贴近消费者的零售流通模式为主题,研究影响蔬菜流通模式选择的各种因素,以及主要流通模式的利弊,试图为我国当前制定蔬菜流通政策提供一种新的观点和可信的依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7:2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