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计算:高科技之“上甘岭”
对于超级计算在国家昌盛、民族崛起中的地位作用,有人形象生动地说:“高科技竞争是没有硝烟的战场,超级计算是这个战场上的‘上甘岭’。”
2005年,美国总统向属下的信息技术咨询委员会咨询这一问题时,该委员会则这样回答:“计算科学是确保美国21世纪战略地位的重要手段,而超级计算机是实现计算科学的最重要的载体。”
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尤其是现代大科学、大工程、大数据的出现,以超级计算机为平台的超级计算,在科技发展领域,已渐渐与科学理论、科学实验“并肩而立”,成为“支撑现代科技大厦三大支柱”之一,是国家科技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在当今时代,从事有关国家安全的战略领域研究,到人们日常生活条件的改善,都离不开超级计算技术的支撑。可以说,在现代社会,没有哪一个学科像超级计算这样在科学研究中运用如此广泛、如此深入、如此前沿。正如国家超算天津中心主任刘光明所说:“超级计算机算天、算地、算人,算过去、算现在、算未来……运用超算给大地做CT,可以又快又准地找到石油;运用超算分析人类基因,能够解读生命的奥秘;运用超算做风洞,设计的飞机可以飞得更快、更高、更省油……”
超级计算,现已走进各行各业、千家万户,人们的衣、食、住、行、乐,无时无刻不在分享着超级计算算出的“红利”。比如食品,运用超级计算机进行以水稻、玉米、生猪等为主要对象的基因工程研究,让粮食产量更高、味道更美、营养更丰富,使生猪长得更快、肉质更好、.更有利于人类健康……比如治病,超级计算让各种新药研制周期从数年甚至上十年缩短到一年以内甚至几个月,让需要化疗、放疗的癌症病人的基因检测过程由一两个月缩短为几分钟……比如天气预报,超级计算能在几秒内算出未来一周天气情况,在一天内完成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完成的计算工作,甚至可以预测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比如娱乐,人们直呼“酷极”“过瘾”的美国电影《阿凡达》《生化危机2》以及国产电影《关云长》、新版电视剧《西游记》等影视剧精彩绝伦的动漫渲染,都是依靠超级计算完成的……
目前,有赖于超级计算机解决的挑战性问题,如汽车、飞机、轮船制造如何改善空气/流体动力学结构、减少燃料消耗和噪音、提高防撞强度和乘坐舒适度;防范和减轻气候变化带来的破坏;帮助人类寻找疾病治疗的革命性方法;通过预警降低地震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地球物理学中的大数据处理与模拟;对天体演变进行建模和理论试验;模拟影响社会健康和安全事件及寻找应对措施和规划;发现高经济价值的物质及其反应;寻找人类活动、社会发展规律……这些问题涉及交通工具制造、气象预报、生物信息、地震监测、地球科学、天体物理、公共健康、材料科学、人类/组织系统研究等众多学科,几乎涵盖科学研究的每一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换言之,当今时代离开了超级计算,人类对高精尖科学问题的探索将举步维艰,甚至寸步难行!
超级计算机,是名副其实的“国之重器”“高科技之‘上甘岭’”!
60年前,我志愿军将士不畏强敌,在朝鲜上甘岭地区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军展开生死决战。60年后,我国科技尖兵以大无畏英雄气概,又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超级计算机领域打响了“上甘岭战役”。
这场科技战役,一如当年上甘岭决战,亦是一次实力悬殊、极不平等的较量!
1946年2月14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莫奇利、讲师埃克特和现代计算机理论奠基人冯·诺依曼举起香槟酒,庆贺他们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时,中国的统治者蒋介石刚刚向他的爱将杜聿明下达了向中国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发起进攻的命令,内战进入白热化阶段。此后十年,中国的计算机工程又迟迟未能上马。由此可见,中国对这一后来改变整个人类生活的新兴科技的探索起步有多晚、差距有多大。
但新中国有一支“胸怀祖国、志在高峰、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计算机科技攻关队伍——银河团队。他们不畏强国重重封锁、层层压制,躬身冲刺,奋起直追,先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电子管专用计算机、第一台晶体管通用计算机、第一台每秒百万次计算机、第一台每秒亿次向量巨型机、第一台每秒10亿次并行巨型机、第一台每秒100亿次超大规模并行巨型机……创造了“中国芯”“中国麒麟”“中国第一网”等科学奇迹,发展壮大为“中国第一超算团队”。
21世纪初,随着每秒100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技术高峰被成功攻克,人类对超级计算机技术的探索,面临着一系列难以逾越的关键技术“高墙”,这意味着世界各国对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的攻坚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银河团队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果断与世界强国展开决战,发起了超级计算机领域的“上甘岭战役”,率先突破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主流技术——CPu+GPU异构融合体系结构技术。
我军英雄将士在上甘岭不畏牺牲、浴血奋战,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
中国科技尖兵在世界超级计算机领域打响的“上甘岭战役”,也打出了“中国自豪”“中国骄傲”:
“天河一号”二期系统,2010年成功登上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冠军宝座,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走上世界科技竞赛最高领奖台!
“天河二号”,自2013年问世后,已连续5次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排名冠军,标志着中国在超级计算机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P1-3
可贵的主体在场和人文审视意识
毫无疑问,报告文学既是真实记录历史的一种文学手法,也是反映现实、干预生活最为直接有效的一种文本。无论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都需要报告文学作家主体在场意识,为读者,更为历史存活现实;更需要报告文学作家的人文审视意识,或者说忧患意识。让人欣喜的是,2015年,这两种意识在湖南报告文学作家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
历史题材作品在报告文学中占有很大比例,也是最易受读者欢迎和拥趸的一种题材样式。作家们也特别重视新视角和新思考,赋予自己的作品以鲜明的历史理性色彩。历史是现实的镜鉴,历史纪实往往都指向当下社会生活,对今天的读者和人们来说,无疑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教育意义,可以帮助读者增进对历史本真的认识与了解。而2015年,自然是社会高度关注和历史铭记的一年,当然更是值得报告文学作家大写特写的一年。7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那是人类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纪念日,也是值得中华民族永远铭记的纪念日。
面对历史,特别是面对抗战时期中华大地四处血流成河、极尽烧杀奸淫的一幕幕,湖南的报告文学作家高度自觉地行动起来,走进历史的现场.用审视的眼光,理性的思维,创作了诸多弘扬中国抗战精神的好作品,重温那段火与血铸就的英雄史诗,传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是历史的主体在场意识。
余艳的《何继善:一张地图划过70年》,选择著名科学家何继善院士,进行集中开掘与重,最叙写。她将主人公的苦难童年与其自强不息的人生经历以及个人、家庭与祖国紧密相联,将“抗战”过去时与“改革”现在时穿插交替,强调何继善的爱国之情与报国之志,着重挖掘与凸显科学家的精神境界与动力之源。从而揭示出:何继善之所以始终不渝,顽强与命运抗争,至77岁时还与页岩气赌气、较劲,现在80多岁高龄还在为湖南乃至中国的页岩气开发等奔走、谋划,就是因为童年饱受日寇侵略之苦,从小就懂得“落后就要挨打”,因而他“越憋气越争气”、“越艰苦越立志”、“越憋屈越自强”,以至怀抱“科学救国”,坚持“长期抗战”,“以70年的人生奋斗,以他的成长与成就,为国为民讨回尊严”。虽然是写历史,但具有鲜明的现实性与深刻的政治意义。《伤口》,无疑是熊立秀一次心灵和灵魂的写作。她历时3年,走访了慈利14个乡镇,126个村落,632名受害者、见证者、经历者,取得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材料。她以大量真实史料为素材,以勿忘国耻、着眼未来为主题,无情揭露了日军暴行,生动地刻画了慈利人民坚贞不屈的英雄主义精神。作品严格遵从“口述的历史,真实的记录,细腻的描写”,打破传统抗战文学创作模式,以浓烈丰富的乡土语言、现场感极强的图片,复原再现了一幕幕血腥、凄美、惨烈的场景,给读者一次次强烈的心灵撞击。熊立秀用自己的行动,用自己的担当,记录了张家界那个叫慈利的地方的许多痛苦。当然,这不仅仅只是慈利的痛苦,这也是整个中华民族痛苦的一部分。这也不仅仅只是熊立秀没有忘记历史的伤口,她让许多人看到了活生生的痛苦历史。纪红建的《昭忠录》,让被历史淹没的一代革命元勋罗福星从台湾人民的记忆中走出来,以翔实的史料进行辨析,作出实事求是的考证,本真地还原了日统时期台湾民众抗日的历史细节。而他的《不朽残碑》则另辟蹊径,用历史与现实两条线,交叉描述了芷江受降的历史细节,以及芷江受降坊修复的艰难。特别是文学、生动而深刻地记述了江柏永、吴建宏等一批文物工作者,用心灵修复芷江受降纪念坊,建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的艰辛历程。既抒写了国共两党那种非战场的爱国主义精神的传承,也客观呈现出时代的纠结,历史的纠结,以及从纠结走向释然的心路历程。给人以心灵的震撼,更给人留下了无限的回味,沉重的思索。
红色历史题材的创作已经成为传统,从未间断,且硕果累累。杨华方的《一面之缘》,描绘了毛泽东带着杨开慧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回韶山发生的故事。1925年初春,毛泽东在上海受到国共两党中不同意见者的打击和排挤,而湖南军阀赵恒惕在长沙布阵抓捕他,韶山地霸土豪又肆意刁难。毛泽东处于四面楚歌却没有失去个性,带着杨开慧回韶山秘密开展农民运动,为“过激党”收尸,建立中国农村第一个党支部,唤醒农民觉悟,反联名状,平粜度荒。由于触犯了地方恶霸势力,当地恶霸土豪联名状告毛泽东,赵恒惕知道毛泽东回了韶山,马上密令枪兵到韶山抓捕……该作还透露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在韶山鲜为人知的感情故事。通过这次探索实践,毛泽东更坚定地认为,中国农民是中国革命最可靠的同盟军。作品生动曲折,波澜起伏,在浓郁的湖南地方风情中,展示了青年毛泽东的风趣幽默、超人的智慧和惊人的胆略。这是我国第一部从人性化的视角、以文学的手法描绘毛泽东的作品。赵志超的《毛泽东和他的师友们》,延续了他以往红色题材创作风格。生动而又深刻地展现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与昔日师友的交往,反映了领袖对师友的尊敬、思念、关怀与帮助,其拳拳之心、关切之情,世所罕匹。
张雄文、何宇红、周迅、丁纯蓝则把笔端对准了开国将领和英模人物.呈现了历史的英雄,英雄的历史。张雄文的《战场上的粟裕》从粟裕征战的角度,以粟裕亲历的主要战役战斗为主要内容,对重点战例进行相应的展开分析,生动地反映了粟裕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和不事张扬、谦逊让人的人格魅力。同时,作者还以史家客观理性的视角,通过翔实谨严的史料考证,描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战神粟裕。何宇红的《雷锋在1958》则史料翔实、立意高远、视角独特、文笔清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感染力,特别是以全新的视角、生动活泼的形式再现了18岁的雷锋在团山湖的可爱、可亲、可敬的形象,让雷锋精神的内涵更加丰富,进一步提升了人们对雷锋精神的认知。更加坚定了人们践行雷锋精神的信心。周迅的《人民艺术家齐白石》是一部大型传记文学作品,全书结合齐白石的生活背景,讲述了他从一个农民到木匠,继而成为伟大艺术家的奋斗历程,从多方面展示其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崇高品格,塑造了他贴近人民、服务人民的艺术家形象。丁纯蓝的《开国女将军李贞》,则记录了历经战火考验的女将军李贞的故事,呈现出其大智大勇的女性精神。
饱含强烈的人文审视意识,把目光和笔端投向重大新闻性事件、社会焦点和国计民生,显示文学力量与尊严,这是湖南报告文学作家历来的追求。
龚盛辉的《决战崛起》无疑是2015年特别重要的一部作品。该作品全方位描写了我国波澜壮阔的计算机技术六十年创新历程,生动形象地阐述了我国在世界计算机技术领域由跟跑到领跑的逆袭经历。视野宏大宽阔.气势回肠荡气,是一首扬正气、添正能的中国梦、强军梦之歌。这部作品一经出版发行,便立刻引起社反响。目前一电视剧投资商已开始将该作品改编电视连续剧,文学剧本正在创作中,值得期待。韩生学的《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则将笔端对准了失独家庭。20多年的计生工作经历和深入的访问调查,让韩生学得以掌握很多内情,看到太多真实的情况。之所以写作这部作品,是为了帮这个群体呼吁,让政府和社会了解他们的需求,“除了他们的苦和痛外,他们还为国家作出了贡献,不能单单把他们作为困难群众、维稳对象来看。”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变革的历史节点,回望失独家庭这一“一胎”政策的伴生物,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思索。王硕男与纪红建的《国家战略》翔实生动地记录了被誉为湖南“南大门”的郴州近年来承接产业转移的艰辛发展历程,讲述了开拓者、建设者呕心沥血为实现科学、健康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动人故事。作品没有局限于承接产业转移本身,而是深入到工业历史发展洪流中去,把郴州承接产业转移的进步放到当今中国和世界发展的大背景下思考和认识,从而显出作品立意的不凡,全方位地记录了承接产业转移的组织者、参与者艰苦卓绝的创新历程和奋斗精神。纪红建的《信与善》则讲述了一位从体制内跳出来的民营企业家,从贫穷到亿万富翁的心路历程,折射出改革开放后湖南本土民营企业家对金钱、财富与回馈社会等方面认知的道路。而《大山赤子刘真茂》则是曾散8次上狮子口大山。历时一年半,创作出的长篇报告文学,真实记录了30多年来刘真茂守护大山的点点滴滴。他无畏艰苦、不惧孤独、历经磨难、恪尽职守,用生命呵护家乡的青山绿水和珍稀动植物资源。刘真茂的先进事迹正是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 还有不少报告文学作家,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反映现实,干预生活。甘建华的《甲午夏日青海行》,是一部崭新的日记体中篇纪实散文,语言摇曳而富有诗性,文本叙述如戛玉锵金响彻长空。对于往事不尽的追忆,似有一股暗香浮动,现场感却如画卷一般缓缓展开,笔下各色人物的形象勾勒,真实、丰满而又生动有趣。尤其是高原上的各民族文化名人,语感、节奏和意象之间,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让读者如闻其声,似见其人,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文字驾驭和国画素描功底。阮梅的《红裳》,自述成长轨迹的孩子,告诉我们,一个孩子在不良行为习惯形成之后,要改变,有多难!也告诫我们,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多么的重要。胡启明的《谁领一村追梦人》,记述了一个村党支带领着全村勤劳致富的故事。而胡勇平的《关于律师的那些事》,则呈现了一位职业律师的工作常态、独立思考与弥足珍贵的担当精神与勇气,同时也呈现了当下中国不断恶化的社会信用环境,让我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欧阳伟的《用生命坚守》,讲述的是株洲“最美公交司机”唐迪生面对潜在的危险,用生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选择。人生无常,道义有常。
当然,还有更多的作家在写报告文学,胸怀主体在场意识和人文审视意识;还有更多的报告文学在记录历史,记录历史的真实,在反映现实,揭示现实。如胡启明的关注生命系列,彭晓玲在关注空巢老人问题,龙宁英在关注湘西扶贫问题等。他们都在默默地耕耘着,期待着来年大丰收。
(作者系湖南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毛泽东文学院管理处主任,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会长)
《2015湖南报告文学年选》由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主办选编,编者游和平较为全面而深刻地把握了2015年度湖南报告文学的创作,在作者的选择上也体现了编者的用心。在内容上,编者注意了中短篇与长篇的结合,题材多样,既有关于抗战记忆的作品,也有反映时代焦点的作品。
游和平主编的《2015湖南报告文学年选》主旋律创作方面有反映毛泽东在1925年领着夫人杨开慧回韶山闹革命的《一面之缘》,有描述伟人《毛泽东和他的师长们》之间的动人往事,也有展现芷江抗战的《不朽残碑》,触笔因“计生”国策而产生的特殊群体《中国“失独”家庭调查》,探秘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的《决战崛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