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敏编著的《制度质量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绩效》以各国每百万人口拥有专利数、各国企业对研究投入的重视程度和各国机会拉动型创业作为生产性企业家活动的代理变量,以各国贫困推动型创业作为非生产性企业家活动的代理变量,以经济自由度指数代理各国的制度质量,在控制了人口因素(以男女性别比、年龄中值和人力资本衡量)和经济发展阶段因素(以人均GDP衡量)后,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显示:制度变量对生产性企业家活动和非生产性企业家活动的代理变量有显著影响,而人口变量对生产性企业家活动和非生产性企业家活动的代理变量均无显著影响。这就支持了鲍莫尔的论断:一个国家或地区从事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的企业家总量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制度结构引起的,而不是由人口中具有企业家才能的潜在供给变化引起的。本文还从制度质量和企业家活动配置视角对许多社会现象展开了分析。笔者认为,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企业家才能在生产性活动、非生产性活动和破坏性活动中的配置方向,取决于企业家所处的制度安排及其内生的游戏规则。在目前中国的制度环境下,企业家看似“不务正业”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无奈和理性的选择。
制度和经济绩效的关系是新制度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而制度对经济绩效的影响是通过身处制度之中的人的行为来完成的。李晓敏编著的《制度质量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绩效》以企业家行为作为分析的视角,围绕“制度质量一企业家才能配置一经济绩效”这一逻辑展开了理论研究和实证探讨。在理论研究层面,从清晰界定企业家才能配置等概念入手,介绍和回顾了学界已有的彼此分离的两种研究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基于企业家才能配置视角的制度对经济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实证研究层面,分别以中国内地省份和世界各国为研究对象,采用计量方法检验了制度质量对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影响,以及企业家才能配置在生产性活动和非生产性活动中对经济绩效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很好地支持了理论分析的结论。本书对于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和进一步释放企业活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选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思路和结构安排
第四节 方法和数据
第五节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才能配置:鲍莫尔的开创性研究
第二节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才能配置:鲍莫尔以后的理论研究
第三节 鲍莫尔以后的实证研究
第三章 制度质量的界定
第一节 制度质量的概念、衡量标准和衡量维度
第二节 制度质量研究的可行性和复杂性
第三节 制度质量的代理指标
第四节 中国的制度质量在世界中的排名
第四章 制度、企业家才能配置和经济绩效的相互关系
第一节 制度和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关系
第二节 企业家才能配置和经济绩效的关系
第五章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才能配置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制度质量与创业活动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寻利还是寻租:制度与企业家活动的一个微观分析框架
第三节 制度质量与企业家才能配置:对鲍莫尔理论的经验检验
第四节 中国企业家“不务正业”的制度分析
第五节 中国经济改革与法外保护兴起——深度剖析中国企业家涉黑现象
第六节 中国企业家圈子现象的制度分析
第六章 企业家才能配置与经济绩效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企业家才能配置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中国的实证
第二节 企业家移民对本国经济绩效的影响:制度重要
第三节 “李约瑟之谜”的原因及危害
第四节 “公务员热”和“经管法热”现象的成因及危害
第七章 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第三节 研究局限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