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伟著的《钧窑通史》是第一部以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综合性研究的钧窑通史,为中国陶瓷史反思性研究的代表性著作,是首部尝试以全球化视角观照钧窑烧造全景而写就的通史性专著。
《钧窑通史》站在文明史的学术高度,贯通性地研究和书写自钧窑创烧至今的工艺创造、匠师结构、窑场分布、窑系风格、演化变迁等内容,将钧窑置于宏大的历史结构中进行学理考量,探究华夏文明连续性生成的逻辑机制和运行规则。该书的图录卷则首次建构了一部系统、完整、形象的钧窑图像通史,呈现了全球化背景下的钧窑流变全貌。
王洪伟著的《钧窑通史》全书分为三卷。190万字。
上下卷分为四编十六章。导论部分综述钧窑史研究的现代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前沿理论方法,强调《钧窑通史》的研究性史观。一编四章重点梳理、叙述和分析钧窑工艺美学和呈色机理、钧窑的诸种起源学说、“官钧”烧造年代和性质、以钧瓷原产地为中心的钧窑史纲,以及相关学术论争。二编五章旨在以钧瓷原产地为起点,以历时态、纵贯性的视角追溯钧窑文明纵向传承的历史路径。三编三章侧重以全球化视野勾勒钧窑文明的空间性拓张。四编四章着力展述钧瓷工艺、钧瓷窑口、钧瓷匠师、钧窑史学史等钧窑文明的几个核心要素。
第三卷为图录卷,分为六编九章,收录1500余张彩色图片,与上下卷篇章结构略有区别,以釉质釉色为核心,以时间为纵轴、以空间为横轴建构钧窑器物图像通史,纵贯性地呈现全球化背景下钧窑视觉演化的时空转换,依次呈现钧窑史前史,古代北方、南方钧窑系之铁系青蓝釉、铜红釉,原产地公办瓷厂钧瓷,新时期原产地钧瓷的釉质釉色工艺新成就(包括外来艺术家以钧窑材质进行的艺术创造),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和国外的钧瓷工艺新进展。与上下卷相比,虽叙述方式有别,但也可独立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