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镜花,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开创日本“观念文学”,作品风格幽玄、唯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说,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歌行灯》收录泉镜花短篇小说《歌灯行》、《草迷宫》等。此书为公版图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歌行灯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日)泉镜花 |
出版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泉镜花,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开创日本“观念文学”,作品风格幽玄、唯美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说,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歌行灯》收录泉镜花短篇小说《歌灯行》、《草迷宫》等。此书为公版图书。 内容推荐 泉镜花,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歌行灯》的结构别致,写作手法上接近于日本谣曲。作家将当天晚上发生的事和三年前的往事交叉着展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是按照谣曲“序、破、急”的固定层次发展的。开头(序段)酝酿气氛,接着(破段)介绍情况,最后(急段)全文在迷离恍惚间进入高潮,旋即结束,极具特色。除《歌行灯》外,前文所提到的《草迷宫》也收录于本书中。 目录 歌行灯 草迷宫 试读章节 歌行灯 热田神宫里的顶梁柱就像爱知县名产宫重大根 一样笔直。在神殿里神佛的守护下,热田和桑名间 的七里渡风平浪静。弥次郎兵卫和喜多八庆幸着往 来两边渡口的渡船平安着岸到达桑名…… 一个声音碎碎念着《东海道徒步旅行记》第五编上卷开头的那几句话,还是霜月十一月十日那天晚上八点的事。 在晴朗澄澈的寒空下,月光像冷水一样洗涤着繁星,一名旅客一边看着高架桥上列车车窗外的灯火和远处近处叶子掉得就剩下骨架的树木,一边下车站在了桑名站月台上。 一件和头顶的月光十分相称的黑色外套略显松垮地披在他消瘦的身上,头上戴了一顶软呢帽。帽子很新,但主人显然还没戴惯。他把帽子戴得很深,帽顶原本应该凹下去的地方被顶得凸了出来,帽檐连耳朵都罩住了。不光如此,防止帽子被风吹飞的绳子有气无力地耷拉在干瘪的脸颊上,仿佛可以看出一丝他内心的纠结,就像在说“本来出门在外应该戴斗笠,但这个年头斗笠又显得太格格不入”。他就是年岁六十二三,但心里还是个小伙子的弥次郎兵卫。 他一只手拿着一个云纹天鹅绒面的皮包,皮包上又挂了一个提袋,另一只手拿了一柄长伞拄在地上,嘴里念叨着:“看看,这就是《徒步旅行记》里说的‘庆幸着往来两边渡口的渡船平安着岸到达桑名,就着烤蛤蜊喝上几杯……’的地方啊。怎么样?去旅店之前,咱们在站前的小店里也来上几杯?‘怎么样啊,喜多八?’台词里是这么写的,但你年纪比我大,感觉有点儿别扭。不过啊,《徒步旅行记》里的弥次郎兵卫在伊势旅行的时候,和旅伴喜多八走散,又忘了相约见面的旅店是哪家,急得差点儿哭出来。不过你就像是在松并木那儿结识的旅伴吧。陪旅伴喝一杯,怎么样啊,捻平先生?” “你又在说这个。” 听话人本就一脸不高兴,一听这话眉头皱得更紧了。同行的这位老人看着比弥次郎兵卫还要长个四五岁,一定有七十来岁了。一顶没有帽檐的海獭皮帽子遮住了他花白的眉毛,身上披了一件青灰色的羊毛旅行外套,下身则穿了一条紧身的日式棉布长裤,脚上是白袜和平底木屐。一个有些掉颜色的橘黄色包袱皮包了些行李斜挎在他的肩上,一只手里同样提着一个手袋。尽管他另一只手拿着一根手杖,但腰腿看起来却十分硬朗,是一个善解人意的老爷爷。 “不许叫我捻平,让人听去多丢人。叫我旅伴我倒是没脾气,不过要说‘松并木结识的旅伴’……就像强买强卖的小贩似的嘛。”说着说着还把手杖咚地在地上敲了一下,然后追上走在前面的弥次郎兵卫,抢先几步走出了检票口。 弥次郎兵卫有意没有去追捻平,而是跟在他背后,眼珠一转,从身后看着这位满嘴意见、隐居老人似的旅伴说道:“就是因为你这么说才叫你捻平呢。谁说在松并木那儿结识的旅伴就是强买强卖的小贩啊。不过如果再年轻点儿,没准儿还真去强买强卖了。哈哈哈……” 弥次郎兵卫旁若无人地笑着,检票员一把从他手里抓过了车票。弥次郎兵卫一下没反应过来,表情僵硬地看了检票员一眼。 原来是这样,这是在闲逛什么呢,这个老爷子是今天出站的最后一个乘客,火车早已开出老远,蒸汽机车在梦境一般的月光中喷出白烟——让人想起本地特产烤蛤蜊——一边用灯光点亮苍蓝色的原野,一边沿着铁轨奔向远方。 “没过一会儿,离开这里沿着街道前行,就听到了旅人的歌声……”P1-3 序言 关于泉镜花 ——写在《歌行灯》前 杨晓钟 泉镜花是日本跨越明治、大正、昭和三个时代的伟大作家,相较于夏目漱石、森鸥外、岛崎藤村、谷崎润一郎等中国读者熟悉的日本作家,他并没有那么知名,然而在日本,他的作品越来越被重视。日本近代短篇小说巨擘芥川龙之介形容泉镜花的“行文笔致兼备绚烂与苍古,几乎可以说是日本语所能达到的最高的表现”。 泉镜花原名镜太郎,生于日本石川县金泽市,父亲是雕金和象牙工艺师,母亲出身于日本能乐演员之家。因而镜花自幼便受到日本传统艺术的熏陶,青年时期他醉心于文学,后拜在作家尾崎红叶门下,悉心学习写作,他的笔名“镜花”就是尾崎红叶在他入门时所赐。1893年泉镜花发表处女作《冠弥左卫门》。由于战争造成的社会矛盾加剧,泉镜花对社会的不公感到愤慨,他坚信永叵纯洁的爱。基于这个理念,他开创了日本的“观念文学”,并于1895年发表了《夜间巡警》和《外科室》,受到文坛关注,被视为“观念小说”的代表作。 后来泉镜花受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浪漫主义及哥特式小说的影响,写作风格有了明显的转变,柳田国男的《远野物语》、平田笃胤的《稻生怪物录》等怪谈、民俗学作品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源头。1900年问世的《高野圣僧》描写怪兽怪鸟袭击人的故事,说明人在世上要受到不可抗拒的力量、鬼神的力量、佛教的力量的支配,充满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他的《草迷宫》更是以《稻生怪物录》为底本创作而成。 泉镜花的小说文字里,充满处于阳世与阴间、黎明与黑暗、男人与女人之间的想象,对读者而言最引人入胜的莫过于游移于两者边缘的灰色地带。对于受到歧视或差别待遇的团体,尤其是被排除在市民生活之外的人们,他深表同情,这种同理心在其作品中几乎随处可见。他始终坚持以独创的修辞、耽美的语汇及模糊暖昧的语境来描写心中的桃花源,梦与现实是不是该有明确的界分,在他的眼中似乎并不是那么重要,深层意识中长久压抑的爱恨情仇,反而能够透过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微妙互动,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小说《妇系图》(1907)、《歌行灯》(1910)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本书便收录了后者以飨读者。 《歌行灯》的结构别致,写作手法上接近于日本谣曲。作家将当天晚上发生的事和三年前的往事交叉着展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是按照谣曲“序、破、急”的固定层次发展的。开头(序段)酝酿气氛,接着(破段)介绍情况,最后(急段)全文在迷离恍惚间进入高潮,旋即结束,极具特色。除《歌行灯》外,前文所提到的《草迷宫》也收录于本书中。 后来的耽美派作家永井荷风、谷崎润一郎,也是受到泉镜花幽玄耽美文风的启蒙和影响,创作出了《隅田川》《春琴抄》《刺青》等名作。1909年,泉镜花参加后藤宙外等人组织的文艺革新会,标榜反自然主义文学。大正年代发表了《天守物语》《棠棣花》和《战国新茶渍》等剧本,被称为唯美主义戏剧的杰作。他以追求美的观念和浪漫主义丰富了日本文学。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