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新中产阶级》为《邓小平时代》《日本第一》作者、哈佛”中国先生”傅高义日本研究经典著作,聚焦日本社会,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深入探讨日本中产阶级的作品,细致而全面地描绘了日本工薪职员和他们的家庭的生活,刻画了1960年代日本的社会经济转型情况。1958年至1960年间,傅高义在东京东部市郊的M町社区展开田野研究,与六个丈夫是拿固定薪水的大公司工作职员的家庭深入交流,定期对他们进行采访并细致地记录。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公司并得到终身职位,从而产生了“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傅高义沿着从家庭-学校-工作和社会-文化-心理两条研究脉络,讨论了新中产阶级推广了一种“新秩序”,如何以及为何能成为社会主体,以及对社会经济转型的影响。傅高义的这一著作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并在随后几十年中都与研究中的六个家庭维持联系,开拓了民族志研究的新方向。
哈佛大学中日研究专家傅高义在学术生涯之初被斥为“乡下人”后,意识到一个社会学家如果从未在另一种文化中生活过,何谈理解本国社会?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〇年,他来到东京市郊的M町展开田野研究,深描日本社会快速变迁之际的“新中产阶级”——工薪族和他们的家庭。二战后日本经济的迅速发展,大批职员进入大型企业与政府机构并得到终身职位,他们取代了老中产阶级,带动了家庭、经济与文化的变革。工薪族成为他人向往的“光明新生活”的代表;工薪族家庭与政府、社区的关系经历重塑,虽缺乏绝对的价值体系,但却有基本的共识;传统的家族理念式微,新观念影响了家庭内部的分工和育儿。新中产阶级不仅是社会巨变中持续不辍的稳定力量,更建构了延续迄今的日本社会运作基本模式。
《日本新中产阶级》是傅高义的成名之作,其主体研究耗时2年,但傅高义夫妇此后一直坚持研究对象的跟踪随访,研究成果实则跨越30年。如今,新中产阶级成功的兴奋为某些焦虑所取代,他们渴望新活动、新生活、新乐趣和新意义,寻找更宏大的目标。
《日本新中产阶级》在当时具有高度前瞻性,而此后的不断修订则保证了其现实性。从学术角度看,该书的研究方法堪称文化人类学的典范,拥有了解当代生活的独特的立体视角和纵深感。有别于当时传统的民族志,《日本新中产阶级》奠定了此后日本研究的主流方向,也成为诸多学者理解日本社会的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