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刊》创刊60周年文论选(上)
一九五七年 文论选
望舒的诗
谈谈徐志摩的诗
艾青近年来的几首诗
苏诗的轮廓
一九五八年 文论选
论闻一多的诗
谈殷夫的诗
王统照先生的诗——序《王统照诗选》
从《王贵与李香香》谈学习民歌
一九五九年 文论选
谈刘半农的诗
我读《女神》的时候
我是怎样写《繁星》和《春水》的
谈格律诗
女神再生的时代——“新诗发展概况”之一
一九六〇年 文论选
读《萧三诗选》
一九六一年 文论选
和里诗话(三则)
漫谈王之涣的《凉州词》
一九六二年 文论选
沉郁的风格,闳美的诗篇——为纪念诗人杜甫诞生一千二百五十周年而作
学诗琐记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
一九六四年 文论选
时代风雷起新篇——读毛主席诗词十首
一九七七年 文论选
谈诗——郭小川同志给孩子的信
一九七八年 文论选
诗人,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
关于诗
一九七九年 文论选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给我的爸爸陶铸
民主的歌手惠特曼
诗人冯雪峰
回忆湖畔诗社
徐志摩诗重读志感
一九八〇年 文论选
答问十九题
关于新诗发展问题的一封信
精微与冷隽的闪光——读卞之琳诗集《雕虫纪历》
甘苦寸心知——谈自己的诗
令人气闷的“朦胧”
我心目中的一个秋天
失去了平静以后
还想象与诗歌
一九八一年 文论选
关于新诗与晦涩、新诗的传统……——访美书简
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
我是怎样写起诗来的
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与孙绍振同志商榷
一九八二年 文论选
时代激情的冲击波——读二十人集《白色花》
漫忆四十年前的诗歌运动(上)
漫忆四十年前的诗歌运动(下)
实事求是地评价青年诗人的创作
一九八三年 文论选
“小花闲草”也要一片蓝天——沙白部分诗歌印象
一九八四年 文论选
绿原和他的诗——读《人之诗》
谈诗的深化
关于诗歌的历史感
《诗刊》创刊60周年文论选(下)
一九八五年 文论选
我与《华南虎》
现实·人生·诗情
鉴往知来——关于胡风部分诗论的断片札记
变革中的中国新诗一瞥——1985年10月13日在香港大屿山“作家交流营”的发言
一九八六年 文论选
青春诗论(九篇)
诗与诗论
谈诗
角色、橡皮与喝汤
诗的空白
和诗共同着命运
关于诗与现实
我之诗观
诗,自在者说——
诗是什么?
寓言诗的构思
晨昏随笔(六则)
关于诗歌的“形象密度”
诗的禁欲与奴性的放荡
一九八七年 文论选
未完的回忆
诗歌语言弹性美札记
节奏·诗意·散文美
旧体诗的出路在于创造
充实与空灵
一九八九年 文论选
迈向言语之寺
入魔的诗魂——中国诗坛考察
美国后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诗
一九九〇年 文论选
诗,中华民族之声
一九九一年 文论选
诗歌中的隐喻结构及其功能
欧美现代三大诗潮——《欧美现代十大流派诗选》序
一九九二年 文论选
立象与建构
一九九三年 文论选
重探参差均衡律——汉语古今新旧体诗的声律通途
谈诗的音乐方式
一九九五年 文论选
审美意象与诗的灵魂
一九九六年 文论选
诗人必须自救?
谈诗
启蒙·失语·回归——新时期诗歌理论发展的一道轨迹
一九九八年 文论选
后新潮诗的反思
二〇〇三年 文论选
论抒情诗中“情”与“理”的辩证运作
牛汉诗歌中生命体验的潜质
二〇〇七年 文论选
新诗的诞生及其传统漫言——为新诗诞生九十周年作
新诗与旧诗
当下诗歌的代际划分与“中生代”命名
二〇〇八年 文论选
论中国诗的文体演化规律
二〇〇九年 文论选
“新青年”姿态的中国新诗
二〇一〇年 文论选
古诗的新生命
二〇一一年 文论选
敬畏新诗
当今诗歌写作批判
二〇一二年 文论选
我眼中的今日中国诗歌
退藏于密
公信力、底线与当下诗歌批评的命运
二〇一三年 文论选
张力:作为现代诗语的“引擎”与“枢纽”
二〇一四年 文论选
当代中国诗歌中的四种虚荣心
二〇一五年 文论选
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中国诗歌
世纪末诗学论争与其语境下的多元写作
重启一种“对话式”的诗歌写作
是时候了,或“我们气候的诗歌”——新世纪以来当代诗的语境、问题与主义
二〇一六年 文论选
文本还是人本:如何做诗歌的细读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