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静心佳作,展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既有内在的诗词书画的表达,又有外在的琴棋酒茶的滋养。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山鸣林啸,煮酒烹茶,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样子和风度。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共2册)》由于丹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共2册)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于丹 |
出版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著名文化学者、千万册级畅销书作家于丹静心佳作,展现中国传统生活美学! 既有内在的诗词书画的表达,又有外在的琴棋酒茶的滋养。 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山鸣林啸,煮酒烹茶,这是一个中国人应有的样子和风度。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共2册)》由于丹著。 内容推荐 我们需要诗情画意,因为诗不都在远方,它也在我们当下的生活里。我们的日子有诗、有茶、有酒、有琴,还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山间明月、江上清风,这一切就是中国人生活的审美趣味。 《于丹中国人的生活之美(共2册)》包含《重温最美古诗词》《趣品人生》两册,于丹以代表性的琴棋书画诗酒茶为线索,结合当代中国人生存现状及精神世界,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很有趣,不妨学习古人的意趣,在读诗抚琴品酒饮茶里品味人生之美。 现在中国学习古典文化,逐渐渗透到了家风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是以整个家族的单位去亲近文化,让它成为自己寻常但是又有味道的小日子。这套书带给读者的更是一种陪伴,让古典不再遥远,让文化变得带有体温,让我们对文化因为有亲近而滋养自己的日子。 目录 于丹 重温最美古诗词 唤醒心中的诗意(代序) 壹春风飞扬 贰秋思浩荡 叁明月千古 肆斜阳晚钟 伍田园林泉 陆登临况味 柒剑啸长虹 捌诗酒流连 享受诗意,成就最美的人生(代跋) 于丹趣品人生 一山一水一世界 茶之味(上) 茶之味(下) 酒之品(上) 酒之品(下) 琴之趣(上) 琴之趣(下) 试读章节 如果翻开这本书的朋友恰好有点闲暇的时间,我愿意和您一起坐下来,闲聊几句关于生活艺术的感悟,关于中国人传统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对今天的启发。 我们处在一个有太多选择的时代,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都有不同的设计,都怀有不同的梦想,也都在寻找从脚下抵达梦想的那条道路。 不久前,我读到一组颇有意思的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报告分析,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每个人实现自我的动力各不相同,中国人最大的生活动力是对子女发展的期望和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人际优势、追求一生平安、尽力做好本分、实现自我价值、为社会作贡献,分别位列第三至八位,第九项才是追求生活情趣。 这个数据意味深长。我们对子女的期望、个人事业的追求、健康的保障、建功立业的梦想,都是生活中沉甸甸的重量,但追求生活情趣这个指标或许可以让我们举重若轻。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生活情趣究竟是一种奢侈品,还是一种必需品呢? 今年夏天,我还看过一份《2010一2011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这份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发布的报告,也被称为《中国休闲绿皮书》。报告里说,大约有33。l%的北京市居民没有享受过带薪休假,大约有17.85%的人没有固定的双休日。更有意思的是,80%以上的受访者都表示,如果假期有加倍的薪水报酬,他们宁愿放弃休假而去加班赚钱。 同样是今年夏天,我又得到一组数据,来自于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数据罗列了2011年各国带薪休假时间排行榜,巴西、立陶宛平均年带薪假期为4l天,排名第一。中国年带薪假期是21天,排名最后。事实上,令人更为惋惜的是,连这可怜的2l天,都还有太多太多的人不能得到保证。 看到这些数据,让人想起上个世纪初一位著名的大学者,一个以幽默享誉世界的中国人一一林语堂先生,他写过一本著名的书:《生活的艺术》。 他在书中写道:“美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劳碌者,中国人是闻名的伟大的悠闲者。”以此来描述中国人和美国人巨大的差异。 在林语堂先生看来,历史上,中国人以悠闲的生活方式著称于世,我们不那么汲汲营营,忙于谋利赚钱;相较而言,美国人过分期望事业的成功,过分讲求效率,过分守时,这“似乎是美国的三大恶习”。 话语中有一些调侃意味,但是。时隔不到一个世纪,中国人在世界上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平台,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了。在我们匆忙行走的同时,焦虑和压力与日俱增。林语堂先生曾经坚信:“中国有一种轻逸的,一种近乎愉快的哲学,他们的哲学气质,可以在他们那种智慧而快乐的生活哲学里找到最好的论据。”他甚至以此推导:“假如不是这样的话,一个民族经过了四千年专讲效率的生活的高血压,那是早已不能继续生存了。四千年专重效能的生活能毁灭任何一个民族。” 那么,在2l世纪这个讲求效率的时代里,中国人轻逸愉快的哲学还能够帮助我们吗? 在《生活的艺术》中,林语堂先生还说过这样一句话:“社会哲学的最高目标,也无非是希望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是一个哲学目标,也是一个生活理想。近两年来,中国政府在整体上追求发展的同时,也提出降低GDP的增长速度,提升幸福指数的社会目标。事实上,在当今社会里,相比于成功而言,幸福已经变成了更为奢侈的一件事。人们追逐成功,而成功却无法带给个人生命价值的全部满足。或许我们缺少的只是一点意趣、一点闲情,缺少了与家人共处的那些闪光的零碎的时间。从这个角度来看,许多所谓成功者的生命版图中填满了头衔和财富,却缺少了灵性和健康。而对我们更多负荷生命重担的普通百姓而言,那些头衔和财富成为了关于成功的简单标签。他们在成为大众心中成功偶像的同时,生命中的荒芜和苍凉却被忽略了。 P3-5 序言 五年前写这本《于丹趣品人生》的动机,是有感于周围的人忙忙碌碌,都说忙得疲惫烦乱,但是又都停不下来。而今这本书再版,周围的人,包括我自己忙碌的节奏都比五年前加剧了一些。有意义的事越来越多,有意思的事越来越少。在这个盛夏时节,我不由得想要进到李渔那座“且停亭”中静一静,回望中国人那千年风烟大历史深处的个人趣味,细细摩挲,那些活色生香的集体记忆到底都隐匿在什么地方呢? 记得十几岁的时候,有位满腹经纶的老先生给我出谜语:“无边落木萧萧下”,打一字。我绞尽脑汁也摸不着边际,还是老先生循循启发,先问:“萧萧”二字若指朝代,那么其下又是什么时代?我恍然明白这是萧衍、萧纲几位南朝梁帝的代称,其下为“陳”,“陳”字“无边”是“東”,“東”字“落木”,就是一个简单的“日”字了。这就是文人的谜语,逻辑一层层推下来,有趣。 后来陆续看到些古人的对联,像“黄狗踏雪,点点梅花落地”对“乌鸦踩泥,片片竹叶朝天”,都是寻常小景,狗爪印梅花,鸦足踩竹叶,真是妙趣横生。再比如“吃西瓜,子往东放”对“看《左传》,书向右翻”,对得绝妙,自己念起来都会忍俊不禁。其实这些也算不上文人雅士的特权,去南通一带就会知道,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在上学前都会念“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朗朗上口,中文的节奏和调性流淌成一种天然的美感,有趣。 再比如赶上溽暑,没有冷气、没有冰箱的古人也能趣味灵动。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盖一岁难过之关,惟有三伏,精神之耗,疾病之生,死亡之至,皆由于此。”如此炎热酷夏,如何应对是好呢?李渔聪明:“从来行乐之事,人皆选暇于三春,予独息机于九夏。”也就是说每年一个漫漫酷暑都给自己放假,放得彻底决绝。一来和朋友们相约盛夏互不拜访,“夏不谒客,亦无客至。匪止头巾不设,并衫履而废之”;二来寻阴凉处午睡,“或偃卧长松之下,猿鹤过而不知”;三来品茗啖果,“洗砚石于飞泉,试茗奴以积雪;欲食瓜而瓜生产外,思啖果而果落树头”。最有趣的是光着膀子钻到荷塘里,和老婆孩子藏猫猫,密密荷叶,一片清凉。用李渔自己的话说,“可谓极人世之奇闻,擅有生之至乐者矣”,有趣。记得小时候爸爸的床头总有一摞明清文人笔记,不是什么正史,但是逸闻趣事真是多。慢慢地,自己养成了一个心愿:读一些无用的书,做一个有趣的人。 这样的想法是不大敢拿出来劝别人的,因为大家都在为有用的事忙得不亦乐乎。还是拿古人的话来说事儿吧,张潮在《幽梦影》里讲得最好:“能闲世人之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闲则能读书,闲则能游名胜,闲则能交益友,闲则能饮酒,闲则能著书。” 喜欢这段话,真正的悠闲,养着天真气,养着好奇心,养出一份超乎功利的有趣。倘若养得好,未必不是一种生产力。 所以,即使毕生做着有用的事,也并不妨碍我们终于让自己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