鲸是怎么呼吸的?狮子是如何捕猎的?为什么鹦鹉可以学人说话?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为什么蜉蝣只能活一天?……李昕编著的这本《全景动物百科(全彩图解典藏版)》将带你走进奇妙无比的动物世界。在这里,你可以从容走进以狮子和老虎领衔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世界,零距离观察从鸵鸟、企鹅到鹰等形形色色的鸟类,纷繁奇异的龟、蛇、蜥蜴、鳄鱼和各种鱼,以及蜻蜓、蝴蝶、蚊蝇等种类繁多的昆虫。
本书分为“你所不知道的动物常识”、“妙趣横生的昆虫王国”、“自在畅游的水生动物”、“纵横水陆的两栖动物”、“稀奇古怪的爬行动物”、“古灵精怪的鸟王国”、“洋洋大观的哺乳家族”七大部分,先从宏观上讲述动物的分类、一般特征和基本习性等,然后分门别类,深入各纲目下典型动物的生活,绘声绘色地讲述其体型与官能、分布、食性、社会行为等,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百科全书。
地球是人类和各种动植物的共同家园,从海洋里的珊瑚礁一直到陆地上最高的山峰、空旷无垠的沙漠,组成了神秘多样的自然界。而在自然界中,各种迷人的生物与我们人类一起共享地球家园。它们分布广泛,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们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它们同样面对着弱肉强食的残酷,也同样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并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
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的星球才如此富有生机。李昕编著的这本《全景动物百科(全彩图解典藏版)》将带你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去系统了解关于动物的知识和科学,认识那些常见、具有代表性、形形色色的动物,深度了解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动物王国的生存法则和无穷奥秘,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得到感悟和启迪。
动物的迁徙
迁徙是多数鸟类随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栖居区域的习性。在鸟类中,可以根据有无这一习性将其划分为候鸟和留鸟两大类。哺乳类中的蝙蝠、驯鹿以及昆虫中的蝗虫、某些蝶类也有迁徙的习性。鱼类、鲸、海豚、鳍足类以及甲壳类动物的洄游也是一种迁徙。
春去秋来,夏至冬尽,许多鸟儿会随着季节的更替而有规律地往返旅行。鹤类都是候鸟,每年春天都会飞到北方地区繁殖,秋天再返回南方地区越冬。如黑颈鹤主要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扎陵湖等地区,秋天一到,耐不住青藏高原严寒的黑颈鹤便会结伴迁往云贵高原。它们排列的队伍整齐而有序,在空中发出嘹亮的“咯、咯、咯”的呜叫声,就像行军时喊出的口号,在几千米外都能听到。
由于自然环境的变化,一些哺乳类动物秋季也要进行长途迁徙,如非洲的角马、羚羊和斑马,欧洲的旅鼠等,其中最典型的要算是驯鹿了。
驯鹿肩高0.7~1.4米,重达300千克。它身体粗壮,侧蹄较大,毛色灰白且接近白色,多为浅灰,腹部颜色较浅。与其他鹿类相比,驯鹿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不管是雄鹿还是雌鹿,都长着一对美丽多姿的角。
野生驯鹿过着群居的生活,有迁徙的习性。如果一个地方的牧草吃得差不多了,它们就会更换地方。到了冬天,成千上万头驯鹿汇集成巨大的鹿群,由北向南迁徙。在迁徙的途中,驯鹿还要在10~11月进行交配。雄鹿经过激烈的竞争与雌鹿交配,然后雄鹿汇合成几股继续南迁。而怀孕的雌鹿和幼鹿便会留在南迁的途中。第二年春天,驯鹿往北方回迁。雌鹿们在一只经验丰富的母鹿的带领下,在它们熟悉的地方生儿育女,抚养幼鹿。
冠海豹的繁殖期在每年3月底~4月初。雌性冠海豹栖息于大块的浮冰中央,准备生产。幼冠海豹在出生时已经发育得较为成熟,因而其哺乳期很短,只有4天。哺乳期一结束,母冠海豹又会很快发情,与雄冠海豹交配。雌雄冠海豹便远离幼冠海豹开始长距离的迁徙活动。它们先漂移到浩瀚的大海中猎食,以重新贮存脂肪,而后聚集在一块浮冰上,开始一年一次的季节性脱毛。
地球上共有1.4万多种的蝴蝶,其中约有200多种能像候鸟那样随季节的变化而长距离地迁徙,而且常常是跨海越洲地迁飞。其中最著名的要算彩蝶王、斑蝶、粉蝶、蛱蝶了。
彩蝶王产于美洲,体形美丽,仪态万千,号称百蝶之首。每年春天,彩蝶王便成群结队地从墨西哥飞往加拿大;秋天的时候,它们又从加拿大飞回墨西哥马德雷山脉的陡峭山谷中繁殖后代。在几千千米的长途迁飞中,彩蝶王是很守纪律的。途中雄蝶总是以护卫和导游者的身份在雌蝶周围组成一道屏障,保护雌蝶的安全。成千上万只彩蝶王在空中飞舞,极为美丽壮观。
非洲的粉蝶也能进行远距离迁徙。每年春天,它们成群结队地飞向北方。在4月的时候,它们能飞到地中海和阿尔卑斯山一带;到了五六月份的时候,它们已经出现在西欧上空了。有的粉蝶甚至能飞到遥远的冰岛,或者更远的寒冷的北极圈。它们的飞行速度,逆风时是每秒2~4米,顺风时可达每秒10米,速度已经算是很快的了。
洄游是鱼类按季节形成的每年都进行的定期、定向的集体迁移现象。鱼类不辞千辛万苦地进行洄游是有原因的,人们就根据洄游的不同原因将其分成三大类:生殖洄游、越冬洄游和索饵洄游。
生殖洄游是鱼类出于生殖的需要而进行的洄游。每年一到繁殖期,它们就必须回到特定的环境里去产卵繁殖。盛产于太平洋、大西洋沿海的大马哈鱼便是为了繁殖而进行一年一度的洄游。
大马哈鱼学名叫鲑鱼,我国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盛产大马哈鱼,其中黑龙江有“大马哈鱼之乡”的美称。大马哈鱼长得很美丽,身体长而侧扁,形似纺锤,大眼睛,大嘴巴,吻端突出,形似鸟喙,蓝灰色的外衣上点缀着许多紫红色的斑点。它出生于河里,在海里长大,最后回到江河里产卵。
大马哈鱼“记忆力”很强,善于逆水游泳,在路途上如果碰上急流或瀑布,能够奋力一跃,最高能跳过4米,越过障碍,继续前行。进人江水后,大马哈鱼就不吃不喝了。产卵前,雌、雄大马哈鱼会在河底有细沙或砾石的地方,快活地游来游去,用腹部和尾鳍清除河底的淤泥和杂草,建筑一个卵圆形的产卵床。鱼“妈妈”就伏在里面产卵。它一生只产一次卵,一次能产下几千颗到1万多颗的红色透明的、黄豆大的鱼卵。雌鱼产完卵后,雄鱼就过来射出水状的精液。最后雌鱼会将细沙或砾石盖在鱼卵上,让它们自行孵化。此时,经过长途跋涉的“双亲”仍然不吃不喝地守护着鱼卵,直至死亡。
3个多月后,小鱼儿孵化出来了,稍稍长大后,小鱼便于转年春天顺流而下,又游向大海。但是它们不会忘记故乡,4年之后便会历经千难万险,和它们的父母一样,回故乡繁殖后代。
越冬洄游主要是鱼类受季节的影响而进行的洄游。当寒冷的冬季到来时,一些对水温变化比较敏感的鱼,因受不了水温变冷,便从浅海游向深海,到较为温暖的水域中生活。第二年开春转暖的时候,它们再返回浅海。
还有一种是为了食物而进行的洄游,叫作索饵洄游。其中最常见的便是带鱼的洄游。带鱼的体形扁平,尾巴细长,像鞭子一样,体表呈银白色,头窄嘴大,上下颌长有尖锐的钩状的牙齿,样子很凶猛。每年立冬前后,生活于黄海、南海的带鱼群会一起向近海游来,最后在舟山附近胜利“会师”,这样就形成了一年一度的东海冬季大渔汛。它们为了索饵,时游时停,迂回曲折地前进,一批又一批地接踵而来,时间可以持续近3个月。
P26-28
地球富有各种动植物的栖息地,从海洋里的珊瑚礁到陆地上最高的山峰,组成了神秘多样的自然界。而在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迷人的生物与我们人类一起共享着家园。它们分布广泛,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它们有的庞大,有的弱小;有的凶猛,有的友善;有的奔跑如飞,有的缓慢蠕动;有的能展翅翱翔,有的会自由游弋……它们同样面对着弱肉强食的残酷,也同样享受着生活的美好,并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演绎着生命的传奇。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多姿多彩的生命,,我们的星球才显得如此富有生机。
相较于人类,动物的世界是最真实的,它们只会遵循自然的安排去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力争在各自所处的生物圈中占据有利地位,使自己的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免于被自然淘汰。在这一目标的推动下,动物们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天赋异禀”,并逐步进化出异彩纷呈的生命特质,将造化的神奇与伟大体现得淋漓尽致。
本书带你走进奇妙的动物世界,去系统了解关于动物的知识和科学,认识那些最常见、最具代表性,或与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形形色色的动物,深度了解其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动物王国的生存法则和无穷奥秘,从中获得知识和乐趣,得到感悟和启迪。
本书分为“你所不知道的动物常识”、“妙趣横生的昆虫王国”、“自在畅游的水生动物”、“纵横水陆的两栖动物”、“稀奇古怪的爬行动物”、“古灵精怪的鸟王国”、“洋洋大观的哺乳家族”七大部分,先从宏观上讲述动物的分类法、一般特征和基本习性等,然后分门别类,深入各纲目下典型动物的生活,绘声绘色地讲述其体型与官能、分布、食性、社会行为等,是一本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极具科学探索精神的百科全书。全书图文并茂,1000余幅珍贵插图既有生动的野外抓拍照片,也有大量描摹细腻传神的手绘组图,生动再现了动物的生存百态和精彩瞬间,对特定情境、代表种类特征、身体局部细节等的刻画惟妙惟肖,具有较高的科学和美学价值。书中特辟有“知识档案”栏目,以图表的形式集中介绍各代表物种的基本情况,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极具专业性和资料性。
在这本妙趣横生的动物百科宝典里,你可以从容走进以“百兽之王”狮子和老虎领衔的各种食肉和食草类哺乳动物的世界,零距离观察从鸵鸟、企鹅到鹰、鹤、雉、燕、鹦鹉、山雀的形形色色的鸟类,纷繁奇异的龟、蛇、蜥蜴、鳄鱼和各种鱼,以及从蜻蜓、蟋蟀、甲虫到蝴蝶、蚊蝇的种类繁多的昆虫。你会惊异于动物们那令人叹为观止的各种“武器”、本领、习性、模样、繁殖策略等,例如,有些刚刚成为群体首领的雄性狮子、猕猴,为了尽快拥有自己的后代,会杀死前任首领的幼崽,以促使群体中的雌性重新发情交配;秋季,啄木鸟会在树缝中或者树洞里贮藏大量的坚果和球果,以备越冬之用;为了保住性命,很多种蜥蜴不惜“丢车保帅”,进化出了断尾逃生的绝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