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目标之一。那么,如何才能让世界了解中国,如何才能让中国走向世界呢?我们认为就是要了解世界的历史!因为只有了解了世界的历史,才能更好地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长处,才能扩大与国际社会的交往。这也是李晨森编写这部《世界上下五千年》的宗旨。
李晨森编的《世界上下五千年》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故事的形式,跨越时空,浓缩了世界上下五千年的沧海桑田,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五千年的辉煌历史,五千年的科学文化,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同时也向青少年读者展示了从古至今人类文明的辉煌。这是一部知识性与趣味性并重的通俗历史读物,它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历史为主干,通过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生动、简洁地描绘了五千年来的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名人轶事与地理发现。本书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历史为主干,以五千年来的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政治经济、风云人物、科学进步和地理发现等为多姿多彩的枝蔓,编写成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让你了解历史,又拓展见识,更开阔心胸。
苏美尔时代
谈到世界文明古国,人们会说是中国、印度、埃及和巴比伦。其实,巴比伦文明只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一部分,而在巴比伦时代之前,是苏美尔时代。
所以,美国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伯恩斯说:“历史发端于苏美尔。”
历史分为文字记载的和考古记录的两种。现代人对人类生活前5000年的了解完全依靠考古记录,因为在距今5000年稍多一点儿的时间之前,人类虽留下了许多遗物,但没有文字证明。然而,公元前3200年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一个叫作苏美尔的地区,人们发明了文字。有了文字,就可把语言记录下来,当代学者也可借此了解古代人类的行为和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讲,“历史开始了”。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地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之间,公元前3500年到公元前3200年问,这里的社会和文化生活建立在城邦基础上,成了地球上第一片文明开化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000年这段时期称为“苏美尔人时代”,因为当时美索不达米亚最先进的地区是其最南部的苏美尔地区。
苏美尔地处沼泽地带,面积与美国马萨诸塞州差不多。在苏美尔时代的前900年间,苏美尔没有出现统一的政权,而是由众多独立的城邦组成,其中最重要的有乌鲁克、乌尔和拉格什等。
到了公元前2371年,一位强大的武士篡夺了城邦基什的王位,并组建了一支常备军。这位武士有一个“萨尔贡”(意为“真正的国王”)的头衔,与他同时代的人都称他为“伟大的萨尔贡”。美索不达米亚年代记录了他在取得34场战斗的胜利后控制了苏美尔。最后他胜利地进军到“下海”(波斯湾),在那儿用海水清洗他的武器,以示战争胜利结束,可以解甲归田了。
在后来近200年的时间里,伟大的萨尔贡创建的王朝统治着由阿卡德和苏美尔组成的一个帝国。
车辆运输是苏美尔人的发明之一。它发明于苏美尔时代初始之际(公元前3200年左右)。从比较的观点可以看出,这一发明是非常先进的,直到公元前1700年左右埃及人才知道车辆运输;西半球的居民在欧洲人引人轮子之前根本不知道此为何物(秘鲁孩童的有轮玩具除外)。
第一个把一个绕轴旋转的圆环形装置用于运输的苏美尔人可能是受到了陶轮的启发,因为早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伊朗轮子就已经用在制陶业上了,并在大约500年后由伊朗传入苏美尔。这个为了制造一种更好的运输工具而最先把轮子附加在橇板上的苏美尔人,可以当之无愧地称为人类最早的发明家之一。
苏美尔最早的有轮运输工具是两轮战车和四轮货车。它们都是由牛牵引的(直到大约公元前2000—前1700年之间东方入侵者将马引人西亚之后,西亚人才知道马的存在),都是安装在没有轮轴的实心轮上,把两三块厚木板拼成圆形,用饰纽或撑柱把它们固定在一起。牛拉战车虽然移动不太快,但却促成了方阵作战方式的进步,公元前2600年左右的一些图画描绘了它们践踏敌人的场面。用于运货的货车更不看重速度,它们在一定程度上给众多灌溉工程和城市建设工程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所以,后来的历史学者们便把轮子的发明和应用作为苏美尔时代的象征。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