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语言及传承》是日本创价大学国际佛教学高等研究所教授辛岛静志的论文集,集结了辛嶋教授过去二十年来用中日等文字写成的二十篇论佛典语言及文献学的论文。前一半是有关汉译佛典的论文,后一半是用文献学来探讨佛教思想史的研究。最后一篇是藏文佛经的研究。《佛典语言及传承》是辛嶋静志论着在中国的首次系统出版,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
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二)
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三)
早期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以支娄迦谶及支谦的译经对比为中心
汉译佛典的语言研究——《道行般若经》与异译及梵本对比研究
利用“翻版”研究中古汉语演变——以《道行般若经》“异译”与《九色鹿经》为例
编《佛典汉语词典》的构思
《佛典汉语词典》之编辑
《撰集百缘经》的译出年代考证——出本充代博士研究简介
《列子》与《般若经》
佛典语言及传承
盂兰盆之义——自恣日的“饭鉢”
《八千颂般若》是在犍陀罗以犍陀罗语产生的吗?
《法华经》语言的一些特征
法华经中的乘(yāna)与智慧(j?āna)——论大乘佛教中yāna概念的起源与发展
谁创作了《法华经》?——阿兰若住比丘与村住比丘的对立
法华经的文献学研究——观音的语义解释
阿弥陀净土的原貌
谁是一阐提(icchantika)
论《甘珠尔》的系统及对藏译佛经文献学研究的重要性
徵引文献、缩写和符号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