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普通的食材,却有着的奇异身世,如在西方被普遍使用的番茄酱(ketchup),来源于福建方言的“鱼酱”,“chup”是福建方言中“酱”的音,而“ket”是“腌鱼”的意思。材料虽完全不同,语言却留下了历史的痕迹。任韶堂著的《食物语言学》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
为什么我们会任早餐时烤面包(toast),然后在晚餐时说祝酒词(toast)?为什么感恩节常吃的火鸡(turkey),会是土耳其(Turkey)这个国家的名字?我们熟知的番茄酱(ketchup)和闽南话的鱼露语出同源?你能通过菜单上的遣词造句来判断这一餐的价钱吗?
麦克阿瑟天才奖得主任韶堂教授揭示了潜藏在“浓郁的”、“酥脆的”这些形容词背后的细微潜台词,解析了我们在点评餐厅时不知不觉用上的修辞手段以及薯片广告文案中微妙的语言学技巧。苏美尔歌谣中的远古菜谱,连接东西方的殖民航船,番茄酱、马卡龙、色拉等我们身边的食物名称和制作方法的进化历程,一同构成一幅以全球视角绘制,贯穿数千年历史的语言学美食导览地图,而它就在你的一日三餐和餐后甜点下方缓缓铺开。
任韶堂著的《食物语言学》的章节顺序宛如一次完整的正餐,始于菜单,各道菜的口感、味道、温度,乃至菜品的衔接,上菜的节奏,诸位可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