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代洪流中的爱恨离愁,终将被悠长的岁月一一化解。
被夏志清喻为“又一张爱玲”,连续三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第二本《四季红(民国素人志)》上市,延续民国女人传奇。
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只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今朝还过不过了?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四季红(民国素人志)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蒋晓云 |
出版社 | 新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时代洪流中的爱恨离愁,终将被悠长的岁月一一化解。 被夏志清喻为“又一张爱玲”,连续三次获得联合报文学奖,蒋晓云“民国素人志”系列第二本《四季红(民国素人志)》上市,延续民国女人传奇。 人生在世,如果天天只想着以后的日子怎么过?那今朝还过不过了? 内容推荐 《四季红(民国素人志)》是蒋晓云所著的“民国素人志”系列第二本,讲述了一九四九年后大批迁移海外及港台的这一特殊族群的离奇跌宕的人生。本书里的民国女子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的爱得轰轰烈烈,有的纠结到令人扼腕叹息,有的还拥有简单朴素却令人敬佩的人生观。她们被动地卷入历史的洪流,却一个个有其真真切切的悲欢离合、血泪交融。本书中,上海滩显赫金家姊妹的传奇,更添波折,金家7姊妹在历史的洪流中,有着各自不同的遭遇,让人更深切的感受到一个时代已经过去,而他们曾经的富贵荣华,也不过是天边的一抹余晖,艳丽却短暂。 目录 四季红 傻女十八嫁 小楼寒 歧路 风乍起 试读章节 山坡地订了长约租给人家种竹子,微薄的租金几年才一收,农舍又没有独立产权,连赌桌上也抵押不出去;家中其他一切典当俱空,两件不动产却因为无法脱手保留了下来。上面有三个哥哥的秀枝,在那年阳历二月底的动乱之后,本来是殖民地百姓箪食壶浆迎来的祖国政府,以清乡为名出动军队镇压本地示威民众,军警全岛追捕带头请愿士绅,外地口音的平民又受池鱼之殃遭暴民报复,岛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那个春天,呱呱坠地。 附近有户姓郭的邻居,原来世居台湾中部,一年台风后浊水溪暴涨,河路改道,淹没了家园,郭家阿祖带着几个儿子来到台北打拼。他们先是承租翁家的田种菜,自产自销,勤奋发家,十几年之内竟然陆续从次郎手上买下几块地,后来还帮当黑手学徒出师的长房长子郭三福,在自家地里违章建起铁皮棚屋,开了铁工厂,带头迎向工业时代。 秀枝两岁那年,山坡地的租金到手还不够还次郎积欠的赌债,眼看生计无着,秀枝老母带着走路都还不大稳的小女儿去央求已经将菜地荒废,围起篱笆来堆铁工厂废料的邻居。傍着郭家围墙旁的一小块畸零地种些菜,沿街叫卖,惨淡度日。 同年,国民党退守台湾,带来大批难民,也带来建设需要的人才和其他资源。 数年之内台北都市迅速向外围扩张发展,郭家脑筋灵动,配合政策自行拆除部分围墙让路,临街盖起铁皮棚顶的商品房出租给人开店营生。秀枝老母失去了种菜维生的畸零地,只得带着已经半大的秀枝去帮越来越发的邻居家打零工。郭家同情老邻居,即使刚满十岁,只能打打杂的秀枝,也让她和其他工人一起吃大锅饭不说,有时候还算给她半个工的工钱。 家庭这样穷困,秀枝小小年纪就要出去做童工,三个哥哥倒一直上学;原来翁氏家族早在清朝就拨有公田鼓励子弟读书;可是闽南风俗重男轻女,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日后嫁人他姓,也不进翁氏祠堂享用香火,自然不受祖宗庇荫。虽然时光流逝,业已共和,翁氏一族仍然沿续旧制,只是“进京赶考”的“京”,从北京换到了东京。 甚至到台湾光复,从日本人手里收回以后多年,翁氏子弟凡是在校学生,也一律由后来登记为“法人”的家庙代缴学杂费用,还能领取生活津贴。在这个制度奖励之下,家族成员渐渐丢弃锄犁,离开水田,穿起鞋袜,着上衣冠。可是也有像秀枝三个哥哥那样的,天生不是读书的料,可是年年留级他们也都赖在学校里不走,从日文一路读到汉文,虽然花的时间长了点,个个也都混到了小学毕业,哪怕“国语”改了,兄弟们也都没有变成文盲。 “文盲”却是他们唯一的妹妹,秀枝毕生的耻辱。遭遇坎坷,秀枝早就认了自己的“歹命”,可是年纪渐长,她发现任何痛苦的记忆都能够随着时间消逝而冲淡,唯独“文盲”的印记如影随形,跟一辈子。哪怕人生过了半百,以为所有的苦难都成为过去了,但凡遇见一点事,只要人家大声说:“你不识字,跟你讲了你也不辨!”她就马上变得像尘土那么轻贱,好像随便哪个都可以踩她几脚。 “不识字,我这世人才会常常给人欺负,给人骗去!”秀枝觉得自己不能相信任何人。 这辈子第一个骗了她的是她的父亲。就在她十三岁初经来后不久,一天次郎告诉秀枝和她妈妈,有人介绍女儿去温泉旅舍做工,东家供吃住,长大几岁以后可以担任汤屋“女中”(女佣),比在郭家和妈妈一起打零工“有前途”。 秀枝妈妈原先舍不得已经是自己好帮手的乖巧女儿离开身边,尤其她帮佣的东主郭家,答应下月起如果再要秀枝去打零工,就付一个全工的工资了。可是爸爸次郎却不由分说,强势推开口中碎碎念着的老婆,要秀枝将仅有的几件衣物打了个花布包裹一提,领女儿出门搭上公共汽车,到台北车站又换乘火车,几番折腾,从台北盆地的东边来到北边的山脚下。 即使时间倏忽过去几十年,那天火车到站后,跃入秀枝眼帘的鲜活多彩景物仍然历历在目:火车站蓝绿色的木柱,咖啡色的候车座椅,灰色的水泥站台,黑色的剪票口铁栅栏,走出车站后的艳阳下蓝天,以及抬眼可见、硫磺气味扑鼻、烟雾缭绕的翠绿山丘。还有那个中年站长看着她的,带点忧伤的眼神都仿佛透着青色。可是她不识字,迎面木牌上清清楚楚“北投”两个大字,虽然在她的人生中留下如火烫般红的烙印,这块木牌在她记忆中却是被无限放大模糊成一片的黑与白。 P4-7 书评(媒体评论) “民国素人志”讲的不是人世的离合,而是“日子反正得过下去”的粗粝真理。聚散有因,起落无常,最终每个人有不同的心劲和韧性,成就了自己的人生棋局。蒋晓云用十余枚短篇下了一盘很大的棋,其中狠手不断,让读者心惊。——《南方都市报》 乍看上去,蒋晓云的文字与张爱玲确实有点像,两人所写的时代差不多,对于人物心理、场景描写同样细致入微,但若细细读来,却发现是截然不同的两种味道。张爱玲的文字如冷风,让人心中隐隐作痛;可读蒋晓云的书,却是能让人放肆地大哭一场。——《新快报》 蒋晓云的整体风格,意切言真,柔婉中自有一股刚韧,把特定的历史感,用文字一点一点拼成厚重。这是蒋晓云小说的风格,也是她性格、人格的延伸。——《南方日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