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缠论(核心理论推导与实战演示最新修订白金版)/缠中说禅中枢理论系列
分类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作者 陈秋明
出版社 中国经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缠论在股市中的应用,其最大化威力的操作,是对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进行敲骨吸髓式的操作,一个建立在各层次级别、匹配不同资金量的立体式操作模型,将使交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直至无风险。而在此之下,通过缠论本身的理论推导,也可以建立起多种固定级别的获利模型,不过其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突然的转折在任何时候都是操作系统里的最大风险。对于操作者而言,进行固定级别的操作,要解决的是两件事:一是常规走势的获利模型;二是特殊情况的鉴别与处理。陈秋明著的《图解缠论(核心理论推导与实战演示最新修订白金版)/缠中说禅中枢理论系列》重点讨论的就是这种操作模型。

内容推荐

缠论的中枢动力学理论,一向以晦涩难懂著称,却又是缠论中的核心部分,很多缠论学习者在学习这一部分时徘徊不前。

陈秋明著的《图解缠论(核心理论推导与实战演示最新修订白金版)/缠中说禅中枢理论系列》根据作者多年的缠论实战经验写成,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缠论动力学“理论的可操作化”。全书分为入门篇、基础篇、进阶篇、推导篇、心得篇、案例篇等六大部分。

入门篇重点介绍了几种买点的图形特征,通过大量的个股实例,给出包括短线和中长线的安全买点。

基础篇针对中枢、背驰、三个买卖点展开。涉及中枢的定义与图示、背驰的分类与判断、结合中枢与背驰判断三个买卖点的方法,并通过大量个股图形阐述。

进阶篇围绕中枢与走势的变化、同级别分解、板块轮动指标、走势必完美等相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展开,属于基础理论的补充与完善。其中围绕板块轮动指标给出了详细的运算方法。

推导篇系统地重现缠论原著中分散的逻辑推导过程,并且对背驰的成立条件给出了合理解释,对理解缠论的本质起决定性作用。

心得篇基于作者多年的实战经验,是上千次操作成功与失败的总结,并给出了学习缠论与应用缠论的一些心得。

案例篇是对一些具体走势的详细剖析,涉及多个级别的立体分析、同级别分解的具体案例。此外针对背驰的各种形态、第二买点的各种类型给出了大量个股图形案例。

目录

第一章 入门篇一一从简单的操作方法开始

 一、必然盈利的中短线买点

 二、必然盈利的中长线买点

 三、盘整中的操作

 四、中小资金迅速成长法

 五、下跌+盘整+下跌

 六、下盘下与历史性底部

 七、不同结构在不同位置的意义

 八、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二章 基础篇一一认识所有买卖点

 一、中枢

 二、背驰

 三、三个安全的买点

 四、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三章 进阶篇一一看懂所有的走势变化

 一、中枢的扩展、扩张、延续

 二、同级别分解

 三、利润最大化的操作模式

 四、均线与板块轮动指标

 五、小级别背驰引发的大级别反转

 六、走势必完美

 七、短线、中线、长线

 八、买点与卖点的再分辨

 九、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四章 推导篇一一理解理论的完备性与必然性

 一、背驰成立的理论基础

 二、基础定义与推导

 三、扩展定义与推导

 四、其他定义与推导

 五、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五章 心得篇一一关于操作的细节与心态的培养

 一、如何选股

 二、选择操作级别

 三、机械化操作

 四、关于中枢与笔线段

 五、中枢的定义

 六、庄家、散产、分力、合力

 七、学习缠论的三个阶段

 八、炒股与学佛

 九、我们应该具备怎样的长期性投机思维

 十、缠论的有效性问题及其他

 十一、股市的不确定性与投资者的当下

第六章 市场的获利机会

 一、盘整走势的分类

 二、三段走势的盘整形态推演

 三、三段走势的非盘整形态推演

 四、从盘整到趋势走势类型

 五、本章内容的总结

第七章 历来解盘节选

附录 具体走势案例的分析

试读章节

这几个级别与图形只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其他级别的走势分析是类似的。在第一幅15分钟图(图附8)中,所有数字之间为次级别走势段,字母标示的是一些重要的位置与高低点。下面进行15分钟图的同级别分解分析。

从1位置开始,1—2上升段,从对应的MACD可以看出明显的次级别背驰,红柱子有两个波峰,第二个波峰的高度略低,并且面积没有前一个大。随后震荡下行到3,形成第二买点。2—3之间的次级别中枢,以及3之前的第三卖点在图中都很明显,次级别中枢前后的下跌力度明显盘整背驰,于是在3位置展开上扬。

当行情从3刚开始上涨的时候,最重要的点位是2。如果次级别走势在2位置下形成次级别背驰,那么就意味着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要形成。事实上,走势从3到A位置时,从图中看出明显次级别盘整背驰,这时是否要走,要根据操作级别以及大级别走势来判断。如果操作级别是日线级别的,这种5分钟以下级别的盘整背驰就可以不考虑;但如果操作级别是5分钟,这时为了资本安全的考虑就要先出来。图中级别是15分钟,考察日线走势,正处于第二买点后的第一段上涨中,那么这个日线级别次级别的次级别的盘整背驰就不参与。按照15分钟同级别分解的原则,即使要走,起码也要是5分钟级别背驰,所以继续。A处是个次级别中枢,后面紧接着一个小级别的第三买点,继续上涨到4。在4位置,盘整背驰出现。这时首先考察3叫段与1—2段的力度,这不通过MACD都可以看得出来,在30分钟与60分钟图中就更明显了。这时就可以判断出,3一一4这个次级别的盘整背驰,将产生日线上涨第二段的第一个次级别中枢。

4—5段,盘整背驰的判断方法与1—2段是一致的,5—4段就更加明显了。这里要特别提出的是5位置,1—2、2—3、3一一4三个次级别走势已然构成一个15分钟级别中枢,3一一4盘整型次级别离开,4—5盘整型次级别返回,构成第三买点。这个第三买点所针对的中枢并不符合我们之前设定的中枢,但这个中枢是符合中枢定义的,实际分析中是否要当作一个中枢来看,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视分析的简便性而定,这里只是理论上探讨。

6-7段与4—5段相比,并没有盘整背驰。4—5、5—4、6—7是个扩张型的15分钟中枢,6-7的盘整背驰通过MACD的观察同样很明显,随后从7开始走中枢的第四段。

7开始的上涨到6位置附近,力度已经明显大于5—4段,同时在图形中也没有任何背驰,这时就应该继续持有,至少等待次级别背驰出现。这个次级别背驰位置在8,随后8—4构成相对于4—5、5—4、6—7中枢的第三买点。这里的操作,站在15分钟同级别分解的角度上是应该先出来的,其后8-9段的中枢可以通过中枢震荡的操作,或者9之后相对于8—9这个次级别中枢的第三买点再进入。

9—10段,最后一次上涨的小高点处,明显是次级别背驰,那么10位置就是7—10上涨段的背驰段的背驰段。再考察7—10与3叫段这一15分钟中枢前后两个次级别走势,这时才构成标准的15分钟级别盘整背驰,中枢区间在4—5之间,7—10相对于1一一4盘整背驰。盘整背驰后的两种情况:一是回到中枢区间,二是形成第二个同级别中枢。在上图中出现的是第二种情况,但在实际操作中,10位置的背驰点出现后就应该先出来,等待调整结束。或者短线技术好的,就可以在10一13之间按照次级别走势操作中枢震荡。这个中枢震荡的操作在13位置重新买进后,应该在B点再次退出,随后根据次级别走势在C点再买进。从图形上看,C点是第三买点。C点后的走势在14位置结束,比较13一B与C一14,没有盘整背驰,所以继续持有到16。这时15—16与13一14就构成了标准的盘整背驰,同时13—16与7—10形成背驰,16位置又是15—16段的第一卖点。

P188-189

序言

缠论在股市中的应用,其最大化威力的操作,是对某只或者某几只股票,进行敲骨吸髓式的操作,一个建立在各层次级别、匹配不同资金量的立体式操作模型,将使交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减少,直至无风险。而在此之下,通过缠论本身的理论推导,也可以建立起多种固定级别的获利模型,不过其风险是无法避免的,突然的转折在任何时候都是操作系统里的最大风险。对于操作者而言,进行固定级别的操作,要解决的是两件事:一是常规走势的获利模型;二是特殊情况的鉴别与处理。本书重点讨论的就是这种操作模型。

缠论,横亘于其他股票分析方法之外的理论系统,在理论中完全以逻辑、定义、推导的方式将任何走势图形分解,最终达到“阅读”,而不是“分析”股票走势的境界。从这种意义上来讲,缠论是一种语言,是将看似杂乱无章的股票走势翻译为可读文字的语言。

交易,反映为动作,就是买与卖,而股票交易最终要达成的理想化境界就是买点买、卖点卖,缠论的作用就是把买点与卖点,经过严谨的推导,精确的揭示。而买点与卖点本身,构成了走势的各个关节点,所谓庖丁解牛,也就是把握住牛的整体结构,并将其拆解,顺着关节点下刀。

股票操作理应是一种机械化的程序,但被机械化的不仅是程序,更是操作者自身,人的机械化才是真正决定操作成绩的关键因素,但在此之前,首先要有机械化的操作程序,本书的目的,就是给出机械化操作的编程语言。

缠论的原文,因为事先没有经过整体的编排,写得比较随意,造成了很多看似前后矛盾的地方,以及一些模糊的概念,更因为缺少实际图形的辅助,使学习者感觉晦涩难明。其实缠论的学习只需要抓住两个重点就可以:一是整体性,通篇的阅读之后,需要站在理论系统全局的角度去理解;二是实践,没有经过实践的理论学习是不足以笑傲股市的,而事实上对理论的深刻理解,往往都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

完整的缠论包含动力学与几何学两个部分,二者不一不异。本书只涉及围绕中枢的股票动力学部分,笔与线段看原文就可以,那没有任何难以理解和模糊的地方。而中枢部分最重理解,完全从定义出发相信很多人都觉得复杂而难以掌握,本书从最简单的“缠论之用”出发,由浅入深地逐步将中枢理论配合大量实际图例加以介绍,目的就是为了给更多初学缠论者,以及学了很久但总有一些点没有突破的学习者提供辅助性的参考。

很多人都说股市80%的人亏损,20%的人盈利,并根据这一原则怀疑所有技术系统,认为所有的股票技术都改变不了82定律这一事实。从概率层面上,这并没有错,但造成82定律的原因并不是技术是82的,而是学技术、用技术的人是被82的。这和其他行业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同样的生意,20%的人赚其他80%人的利润总额,这是一定要有清楚认识的。如果没有一番刻苦的学习、长期的总结、丰富的实践,想学好任何东西都是空中楼阁。

但缠论的特别之处就在于从中可以提炼出一些固定的买入准则,而这些买入方式是完全看图对照就可以立马上手操作的,并不需要有太深的理论基础。当然,想要在无论牛熊的环境中都稳定获利,那是必须对理论掌握的非常透彻之后的事情了。

本书包含了笔者在实际操作中总结出来的内容,可能与其他理解存在不同之处,疏漏之处亦难免,请见谅并恳请指正。

书评(媒体评论)

之前看缠论的原文觉得很晦涩,读了这本书豁然开朗。动力学才是缠论的核心,本人也认为缠论的精髓在这里,没有必要太拘泥于细节,感谢作者的提纲挈领,确实是缠论的正确解读者,对本人非常有帮助。超级赞!

毛毛虫PH

缠论本来难学,但是看过作者的分析和详细解读,把难学的东西给读懂了。

映日荷51

已经读了3遍了,我本人资质鲁钝,看缠师原文时非常晦涩难懂,此书直指核心,让我领悟很多。若缠论是乾坤大挪移,则此书就是九阳神功。

当当匿名读者

缠论高材生的心得,读完后感觉看缠论简单多了。

ZWJD这是我买过的最好的缠论书了,讲得透彻,操作性强,已经用这本书里的知识挣到钱了。

liketobuybook

如果真的学过缠论就知道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把缠师的思路整理了,非常清楚。剩下就是多看图,提高准确度和行动起来了。

Rachel

初学者建议了解原著后再读此书,此书表述清楚,避开原著中最让人迷惑之处。当运用好此书后,再读原著,才能体会原著之博大。

2003Zhang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3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