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我这样做老师/大教育书系
分类
作者 魏书生
出版社 长江文艺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魏书生成名多年,其教学法和管理经验得到各级教育机构与老师的认同。魏书生编著的《我这样做老师/大教育书系》是对其过去40年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的集中展示。全书根据魏书生的实战教学经验,总结了大量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方法。本书得到朱永新、周国平、孙云晓、卢勤等著名教育家、作家的极力推崇。

内容推荐

《我这样做老师/大教育书系》为著名教育家魏书生40年教坛经验的心血之作。从教师修炼、教学方法、班级管理三方面阐述自己的教学理念。提出教书与育人并重,教师与学生一起成长。同时,作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许多影响深远的实战教学技法,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学生的高效,提高学生的记忆力等;也总结出许多广为流传的学习方法:四遍八步读书法、五到听课法等等。班主任工作管理方面,则强调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轻轻松松做班主任。魏书生的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已经过了多年的实践打磨与不断完善,很多都成为教育界口口相传的经典法则,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教师从平凡走向卓越。

目录

教师修炼篇

 第一章 做一名快乐的教师

1 我的指导思想

2 笑对人生

3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4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5 走自学之路

6 调整需要,善于比较

7 尊人者,人尊之

8 练习放松

9 善于坚守快乐的阵地

——不快乐多因自寻烦恼

10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第二章 教书与育人并重

1 教书必须育人

2 育人应先知人

3 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4 既教作文,又教做人

5 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6 永远有效的后进生互助组

7 立足长处,培养自信

8 忠实于自己

——考试不作弊

教学方法篇

 第三章 教学的方法决定成效

1 研究学生心理,提高教学效率

2 课堂激发学生兴趣十法

3 课堂六步教学法

4 讲读课,少讲多读

5 画语文知识树

6 怎样划分文章 层次

7 怎样分析文章 的写作特点

8 怎样教词语

9 怎样教修辞

10 初中推普五题

11 除了教材,还讲什么

 第四章 培养学生的高能

1 听说读写都来自实践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3 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4 无规则数字板——提高注意力

5 注意力要素:集中+稳定

6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7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8 做语文学习的主人

9 发展中差生智力的几点做法

 第五章 训练学生的高效

1 培养学生的效率感

2 生物钟——高效来自科学

3 高效学习日

4 一分钟竞赛

5 45分钟写完2426字

6 推开犹豫,雷厉风行

7 用好“边角余料”

 第六章 学习方法荟萃

1 谈培养自学能力

2 再谈培养自学能力

3 差生怎样自学语文

4 不动笔墨不读书

5 整体化

——自学一类文章 

6 “四遍八步”读书法

7 “五到”听课法和要点听课法

8 怎样复习效率高

9 遗忘曲线与及时复习记忆法

班级管理篇

 第七章 轻轻松松管班级

1 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2 班级要做到“八有”

3 播下关心的种子

4 开出了哭声的班会

5 选好常务班长

6 设立值周班长

7 设立值日班长

8 写日记

——道德长跑

9 每天点一盏思想的灯

10 信为心之声、心之桥

 第八章 班级管理核心是学生的管理

1 班规班法

2 孩子,请与我同行

3 有时也需要留下学生

4 犯错误,写心理病历

5 选举“闲话能手”

6 一分钟全班调好座位

7 说话接力本

8 于反复之间求上进

9 教师是亲子关系的黏合剂

试读章节

我的指导思想

一、教育与哲学

我一直是在受着自己过去读过的一些哲学书的指导去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唯物的、辩证的,比如就唯物这一点来说,我刚到学校教书,也接触一些教法,语文教法、教育方法等,也看过马卡连柯的《塔上旗》《教育诗》《论共产主义教育》,凯洛夫的《教育学》。当然,1978、1979年使用的教学方法方面的书和文章我也看过,但看了之后,我为什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不怎么使用了呢?这就跟唯物的观点有关。因为唯物主义主张,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而一切理论都要接受具体实践的检验,在实践当中检验你原来的认识。当你这个理论不怎么行得通的时候,就完全可以推翻原来的理论。当然多走了一步就可能变成实用主义,但是如果认真地分析当时的时空条件的话,我想还不至于走到实用主义的边缘上去。所以,我感觉到根据我这里学生的实际情况,像那样教效果不好;不好,就完全可以变一变方法。我也经常对学生说,一些学习指导,包括对学习成绩的追求,都要从你个人的实际出发,不要不切实际地比,不切实际地追求。像有些学生,包括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不见得所有的人都升高中,升大学。人们都要从个人的实际出发,能从识20个字到识25个字,这就是胜利。应该从这个角度上去理解进步与不进步,理解你学到了知识还是没学到知识。

另外,从哲学上看,不存在终极真理的问题,因为什么东西都是辩证的,都是发展的。适用范围很广的教学方法如果过了几个月、几年,脱离飞速发展变化的形势,它也会变为陈旧的东西,应该更新。我经常向学生渗透,我自己也是这样认识的。因为最普通的问题,比如什么是信息,什么是电,这些概念人们的认识都不是统一的。怎么一个教学方法,大家都非执行不可呢?当然凯洛夫标准化教学方式,显然也没有非执行不可的必要。像语文教学可争论的问题也不少,连什么是语文和主题也有争论,尽管天天教语文和主题。国内专家在争论,国外专家也在争论,但不能统一它的内涵。近而言之,一篇文章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条条,显然是更不符合学生的实际。我经常跟学生说,不存在什么终极真理,我们教学方法也不能定于一。应该哪一种方法更适于我们平时的学习,更适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就使用哪种。因为经常这么渗透,学生认识到一切东西都是从实际出发的。现在人们认为最科学的方法,但是过去了十年、二十年、一百年之后,会不会还是今天我们说的最科学的样子呢?显然是不可能的。它还要充实,还要提高,还要发展。万事万物总是处于发展之中、进步之中。最进步的车床、数控机床,这几年更新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这样学生既知道什么方法比较好,也能够理解即使是比较好的方法也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充实。

在哲学上另一个问题,日常生活中不自觉地受支配的就是辩证法三大原理——对立统一、量质互变、否定之否定。我也是不自觉地受它们支配的,言行、教学,每一课的教法,都离不开哲学上的时空范畴。我就跟学生说,任何真理都有它的时空界限,离开了它所适用的时空范围,真理就变成了谬误了。这种例子非常多,老师的每种教法、平时每项要求,也是有时空范围、时空界限的。另外我跟学生强调这一点,我们不要忙着批判。批判就好像破坏建筑物一样。尽管大家主张建筑、建设,但会盖楼的人不多,扒楼谁都可以会,谁都可以拆。不要忙于说人家这个方法的短处,而应该尽可能地看到每一种方法的长处,在哪一个时空范围内,是可能为我所用的,是可能成为真理的。我们否定一个人、一件事很容易,肯定人家的合理因素却很难。你把所有的东西都否定了,也就否定了自己。你如果善于肯定许许多多的东西的合理因素的话,实际上就是在不断地丰富自己,增长自己认识真理、探索真理的能力。这种认识,在我平时的言行和教学中,好像始终在不自觉地指导着我。这种思想使我不愿意简单地否定某些事物,就连最不好的满堂灌、填鸭式,我想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也会是合理的。不合理为什么能存在,而且是发展了这么多年?我有时也灌,不是灌知识,而是灌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如好的报告文学。满堂灌也好,问答式也好,只要自己思维活一点,得到的方法多一点,即使本来不太好的方法,你如果用它可用的地方,也就变得好了,你的工具也就多了。谁也不能说古代社会那些工具,如犁,很进步,这是跟现代化的东西比。但是,到现在牛拉犁还有它进步的一面。特殊的地区、特殊的场合、特殊的地面,就还得求助于它,还得用它。

我感到现在最新的思维方式,看它的基本结构,看它的骨架是很重要的。系统论,追溯它的哲学上的渊源,就是全面看问题。赞可夫提出的“最近区”、“高难度”就是在哲学上谈的“度”,什么都应适度。我们教学如何才能适应学生此时此刻的心理,给他一个最佳的“度”,这就是以哲学的眼光来思考问题。

P3-5

序言

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

——长江文艺出版社“大教育书系”序言

教育是世界上最特别最奇妙最千变万化的事情。

世界上任何变化,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科技的……桩桩件件,都会发生蝴蝶效应,都会对教育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所以,教育总在变化着。比如,计算机的出现,网络教学的流行,未来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发生根本的变革。当粉笔距离我们的讲台渐行渐远,未来的纸质书籍的阅读是否也会逐步让位于电子书籍?甚至,翻译机器可以完成基本的交流沟通时,语言教学是否也可能变得不再重要?这些已经发生的、即将发生的、可能发生的改变,让我们的明天变得不可预知。

同时,教育也是最坚韧最牢固最不会变化的事情。

万物改变迅捷,人性进化缓慢,教育因此万变不离其宗。所以,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人的身心发展的特点,人的学习与成长的过程,有着普遍规律可循。所以,无论我们读两千多年前的《论语》、《学记》,还是读近百年来的杜威、苏霍姆林斯基,总觉得是那么亲切,离我们今天的教育是那么近。所以,我们只需稍稍去芜取精,就能将其中的绝大部分原理再度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就会发现这些原理依然生命常青。也正是这个原因,百年来中外教育家的杰出著作,仍然活在当下,仍然对我们的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

长江文艺出版社的这套“大教育书系”,正是围绕后者而努力。

最初看到“大教育书系”的选题策划,是在年初的湖北长江出版集团的选题论证会上。坦率地说,当时的感觉不是很好。认为主题不够突出,选择人物看不出逻辑,选择标准不够清晰,而且大部分书是重新出版。

后来长江文艺出版社总编尹志勇来信告诉我,其实,“大教育书系”有自己的主题和逻辑。之所以命名为“大教育”,首先是选择教育家的范围之大。书系将遴选从近代到当代的中外教育名家的代表性著作或新作,梳理中外现代教育的发展轨迹,并展示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教育所取得的成果。其次是读者群体之大。书系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主要有三个方向:一是针对中小学老师的教师培训,阐述现代教育理念,解决教育实践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培养优秀教师。二是针对父母的家庭教育,用现代的教育观念和手段影响父母,使父母成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且有效的环节,培育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三是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学前儿童的学生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学会交往合作,学做现代公民。一句话,是用大众立场看大家作品。

至于选择的标准,他们提出了三条原则:一是作者具有足够影响力。所选作者应该是国内外被公认的教育名家,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比如陶行知、陈鹤琴、蒙台梭利等。二是突出实践性。所选作品能够深入浅出,具有可操作性,在作品风格方面,力求通俗化、大众化,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三是强调创新性。在遴选经典的同时,也推出当代在教育理论或实践方面有一定建树、观点新锐、富有探索精神且得到公众认可的作品。

所以,虽然我在作这序之时,尚无法看到书系的全貌,也无法估计书系的最终体量,但是能够感觉到出版方用心良苦,感觉到他们的宏大愿景。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倘若教师、父母、孩子三方真正缔结为教育的同盟军,那时教育势必突破困局,得以成长壮大,成为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大教育了。祝贺大教育书系诞生,更期盼现实大教育的来临。

是为序。

朱永新

书评(媒体评论)

大浪淘沙,那些真正能够不断被人们捧起的书籍,总是有其强大的生命力的,总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束缚到达我们的手中,抵达我们的心中。祝贺大教育书系诞生,更期盼现实大教育的来临。

——新教育发起人、苏州大学博导朱永新

教育决定未来。今日中国的教育状况决定了今日青少年的精神品质,因而也决定了未来中国的社会面貌。“大教育书系”传播正确的教育理念,利在当代,功在千秋。

——著名作家周国平

在我心目中,教育家不仅是社会的良心,也是人类的智者,他能够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也能从光明中看到黑暗,从而引领人们富有激情和理性的生活。教育家是拥有大爱的人,所谓大爱就是给予人本质的爱,符合长远利益的爱,也就是理性的爱。所以,教育家会倡导自由与规则的平衡。显然,这正是大教育丛书追求的宗旨和目标。

——著名教育家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副主任孙云晓

学校教育的美,在于教授孩子知识,并能容纳孩子的多样化,让孩子因为不同,所以多彩;家庭教育的美,在于父母能对孩子有“敬畏之心”,不去改变他而是以厚德载物的情怀去欣赏他;社会教育的美,在于包容孩子的各种生活形态,学会生存,享受生活,获得幸福。而“大教育”书系正是涵盖学校、家庭、孩子、父母和社会等各种教育角度的全方位教育书系。它不以孩子成“才”为目的,而是培养真正“完整的人”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卢勤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