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军编译的《落叶(关于生命爱情战争与信仰的遗言)(精)》是威尔·杜兰特最个人化的哲学通俗作品。本书凝聚了他一生的思考与智慧,回应的是人类生活与命运的永恒问题的挑战:杜兰特在书中就人生各个阶段、宗教、道德、种族、性、战争、艺术、科学、教育、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等问题,给出了充满智慧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发人深省。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落叶(关于生命爱情战争与信仰的遗言)(精)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哲学总论 |
作者 | (美)威尔·杜兰特 |
出版社 | 重庆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勇军编译的《落叶(关于生命爱情战争与信仰的遗言)(精)》是威尔·杜兰特最个人化的哲学通俗作品。本书凝聚了他一生的思考与智慧,回应的是人类生活与命运的永恒问题的挑战:杜兰特在书中就人生各个阶段、宗教、道德、种族、性、战争、艺术、科学、教育、历史以及社会制度等问题,给出了充满智慧和经过深思熟虑的答案,发人深省。 内容推荐 刘勇军编译的《落叶(关于生命爱情战争与信仰的遗言)(精)》被认为是威尔·杜兰特最重要的作品,没有之一,他倾注了六十余年来研究这个世界上的哲学、宗教、艺术、科学、历史与文化,并以唯有他这样的大师级思想家和作家方能给出的答案回应读者。这些含有深刻见解的信息,是给予那些寻找生活意义或是寻找有学问的朋友充作人生向导的人的。《落叶》手稿虽然在杜兰特创作过程中就备受媒体和读者关注,但是在杜兰特逝世后,书稿竟然遗失了,失踪达三十二年之久,直到2013年才被孙女无意中找到。在杜兰特人生的最后十年,一直有读者写信让他谈谈对人类生命和命运还有整个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他用《落叶》一书作为答案,表达出了对这些宽泛主题的见解,包括性、战争、人生各个阶段、思想、灵魂以及战争、社会福利、一书和科学及荣耀扥重大社会问题。 目录 第一章 生命开始 第二章 论青春 第三章 论中年 第四章 论老年 第五章 论死亡 第六章 论灵魂 第七章 论神明 第八章 论宗教 第九章 论西方人的双重幻灭 第十章 论宗教和道德 第十一章 论道德 第十二章 论种族 第十三章 论女性 第十四章 论性 第十五章 论战争 第十六章 论越南 第十七章 论政治 第十八章 论社会体制 第十九章 论艺术 第二十章 论科学 第二十一章 论教育 第二十二章 论以史为鉴 结语 注释 试读章节 我们喜欢孩子,首先是因为他们是我们所出,他们延续了我们美好和独一无二的自我。然而,我们喜欢孩子还因为他们是我们无法达成的对象——和谐的动物,他们的简单和心口如一都是自然而然的,而对于哲学家来说,这些行为只在争斗和压抑后才会出现。我们喜欢他们,是因为我们都自私——这是他们天性中与生俱来和毫无伪装的直率。我们喜欢他们那份毫不虚伪的诚挚;在希望我们毁灭时,他们不会朝着我们微笑。“只有孩子和傻瓜会讲真话”,不知怎的,他们能从真诚里找到快乐。 看看他,那个新生儿,虽脏却神奇,荒谬又真实,拥有无限可能性,有能力实现一个终极奇迹——成长。你能想得到吗,这个哇哇大哭、感觉痛苦的奇特婴儿会尝尽爱、焦虑、祈祷、痛苦、创造、玄学和死亡的滋味?他之所以哭,是因为他在母亲安静和温暖的子宫里睡了那么久,现在突然被迫呼吸,这让他很受伤;被迫看到光,这让他感觉刺痛;被迫听到声音,这把他吓坏了。严寒侵蚀着他的皮肤,他似乎痛苦万分。可事实并非如此,大自然让他处于麻木状态,从而保护他不受这个世界最初的冲击。他只能看到隐约的光线,只能听到朦胧的声音,而且大多数时间都在睡觉。妈妈叫他“小猴子”,她说得没错。在他会走路之前,他都和猴子一样,而且尽管用不上双足,待在子宫里的日子也给了他那双有趣的小腿不可估量的灵活性,就像是青蛙一样。到了他能说话的时候,他就会摆脱猴子的状态,开始危险地到处乱爬,越来越像一个人。 看着他,看他如何通过无目标的探索一点点了解事物的本质。这个世界让他感觉迷惑。抓、咬和扔这些偶然的反应都是伪装,他这么做是在应对危险的经历。他充满了好奇心,并因此得以成长。从他的拨浪鼓到月亮,他想触摸和品尝一切。 至于其他,他都是通过模仿来学习的,不过他的父母却以为要通过说教来让他学习。他们教他彬彬有礼,却会打他;他们教他言语温和,却会冲他大喊大叫。他们教他不要过分重视钱财,却在他面前因为分配收入而大吵大闹。他们教他诚实,却用谎言来回答他提出的深刻问题。我们的孩子模仿我们,从而告诉我们真正的我们是什么样子,由此让我们受教。 这个孩子或许既是哲理的开始也是哲理的终结。所有形而上学的秘密存在于无休无止的好奇心和成长中。看摇篮里的婴儿,或看他爬过地板,我们看到的不是抽象的生活,而是一个流动的现实,这个现实突破了我们所有的机械分类,打破了我们所有的物理公式。这是迫切的发展,这是孜孜不倦的努力和创造,是从手到脚的坚决崛起,从无助到强大,从小到大,从无知到充满智慧,这就是斯宾塞的“不可知”,康德的“本体”,经院神学家的“实在的存在体”,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动因”,柏拉图的“那就是真实”。我们由此更加接近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局限于事物的长度、宽度、厚度、重量和体积,或者局限于一台机器的齿轮、滑轮、轮子和控制杆。生活中充满了不满,时时要挣扎和追寻,要承受痛苦和进行创造。机械哲学和唯物主义哲学不能实现公平,不能助人理解一棵树沉默的生长和高贵,更不能领会孩子们的渴望和欢笑。 童年可以定义为玩乐的年纪,因此一些孩子从来没有做过孩子,一些成人从不曾变老。 P2-4 序言 愈成长,愈虚荣。这就是我,一个年近九十五岁的老人。到了这个年纪,我本应对沉默的艺术了如指掌,本应清醒自明,知道每个有学识的读者都听闻过各种各样的见解和与之对立的观点。然而,我还是怀揣一颗忐忑之心,并且不计后果,准备告诉这个世界,或告诉亿万分之一的世界,我对万事万物的思考。这种做法格外荒谬可笑,毕竟到了我这样的年岁,年轻时的做事方法或观点早已根深蒂固,从本质上来说,几乎无法理解这个制造困扰的百变世界。而且,往往会从往事中寻找慰藉,或从家里寻求安全。 那么,我为什么要写?好奇的读者写信来,叫我谈谈对人类生命和命运这些永恒问题的看法,而这只是一个虚荣的借口。可事实上,撇开所有写作中的孤芳自赏,我之所以会写,主要原因在于,我发现自己对于别的事只有三分钟热度。我准备以非正式的方式,摒弃晦涩难懂的文字,讲述于这个一只脚已跨进坟墓的年纪,我对那些终极谜题的感受,很多年前,我曾不顾一切地用自己的书阐述过这些问题,那些书有《哲学和社会问题》(Philosophy and the Social Problem,1917)、《哲学的故事》(The Story of Philosophy,1926)、《过渡》(Transition,1927)、《哲学宫殿(或乐趣)》[The Mansions(or Pleasures)of Philosophy,1929]和《论生命的意义》(On the Meaning of Life,1932)。我知道,生命从本质上来说非常神秘。生命是一条由看不见的源头淌出的河,奥妙无穷。生命是“由众多彩色玻璃组成的穹顶”,想来太复杂,说来太浅显。 然而,对和而不同的渴望是我永恒的动力。唯愿可以讲述出恢宏的经验和历史,用过往闪烁的光亮凸显未来,从混乱的感觉和欲望中发现意义,发现生命洪流的方向,从而多多少少控制这个洪流,这种永不满足且形而上学的欲望是我们这些问题人类的卓越特征之一。我们掌握的超越我们所要企及的。因此,我们所能企及的则胜于我们所掌握的。 从贸然来到这个世界开始,到生命的车轮兜了个圈儿回到死亡为止,纵使徒劳,我们也要尝试了解整个人类。从少年、青年、壮年步入老年,在我们经过人生的每一个年龄段期间,让我们面对形而上学、道德、政治、宗教和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哲学问题,并且让我们把渺小的步伐协调起来,环绕我们这个充满智慧的星球。我们不可避免地肤浅、平凡、犯错,但这或许可以让我们一点点接近我们复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接近乃为真理的全面观点。 请不要企盼这里有任何新哲学方法,亦不要期冀任何惊天动地的思考。这本书只是人类的坦言,并非神启。只是寥寥数言,其唯一高尚之处在于主题,而非深度和长度。如果你在这里找到任何新颖的东西,那纯属偶然,或许还很令人遗憾。知识会增加,然而,智慧即便可随年龄的增长而增进,却不能代代相传。我无法指导所罗门。 所以,勇敢的读者,我要警告你们:阅读本书,请自担风险。可你的陪伴会带给我温暖。 书评(媒体评论) 杜兰特正在创作新书《落叶》,“这本书并不十分严肃,我想该书回答了关于政府、生活、死亡和上帝的问题”。 ——《圣彼得堡时报》(1975年11月6日) 杜兰特博士在策划创作一本书,暂定名为《落叶》。“我觉得,在阿里尔的帮助下,他在该书里简洁、公平、完美地回答了所有重要问题。” ——《B.B.H.独立报》(1975年11月6日) 杜兰特正在利用欧洲假期,完成“一本关于万事万物零散思绪的小书”。只要有时间,他就在黄色便签纸上奋笔疾书,并且计划在回家和妻子一起于下个月接受联合荣誉学位之前完成这本书。“我急着完成这本书,”杜兰特说,“我的精力正在逐渐不支。” ——《洛杉矶时报》(1978年5月26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