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博雅导读丛书
分类
作者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由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博雅导读丛书》的编选意在提倡“名著”的阅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每一个民族、第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和人类的“经典”。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学科、社会科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内容推荐

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博雅导读丛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选修课《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的教材,也可作为爱好文学的青年鉴赏现当代文学作品的基本读物。

本书对所选作品做了“精读”与“略读”的区分。“略读”要求对作品有一个总体的感悟与把握;“精读”则要求在总体感悟与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细读,细心揣摩作品的语言和写法。

书中每一篇作品写有《阅读提示》,目的是启发思考,并不预设某种“标准答案”。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对所提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说,也可以在提示范围之外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

目录

前言

小说部分

 在酒楼上 鲁迅

 铸剑 鲁迅

 纺纸记·楔子 废名

[附一]菱荡(节选)

[附二]桥·灯笼(节选)

[附三]莫须有先生传·这一回讲到三脚猫(节选)

[附四]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莫须有先生动手著论(节选)

 子夜(节选) 茅盾

 边城(节选) 沈从文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正红旗下(节选) 老舍

 呼兰河传(节选) 萧红

 倾城之恋(存目) 张爱玲

 李有才板话(节选) 赵树理

 山地回忆 孙犁

 故里三陈 汪曾祺

 棋王(节选) 阿城

 透明的红萝卜(节选) 莫言

 十九间房(存目) 苏童

 纪实和虚构(节选) 王安忆

 孕妇和牛铁凝

 许三观卖血记(节选) 余华

 一句顶一万句(节选) 刘震云

散文部分

 野草(节选)鲁迅

影的告别

过客

好的故事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灯下漫笔 鲁迅

 女吊 鲁迅

 苦雨 周作人

 水里的东西 周作人

 金鱼 周作人

 鬼的生长 周作人

 陶然亭的雪 俞平伯

 儿女 朱自清

 放猖 废名

 三竿两竿 废名

 感伤的行旅 郁达夫

 独语 何其芳

 一九三四年一月十八 沈从文

 烛虚(节选) 沈从文

 更衣记 张爱玲

 十年一梦 巴金

 午门忆旧 汪曾祺

 隐身衣 杨绛

 商州又录 贾平凹

 我与地坛 史铁生

 思维的乐趣 王小波

 大地上的事情(节选) 苇岸

 十年一日(存目) 格非

 寒风吹彻 刘亮程

 山南水北(节选) 韩少功

诗歌部分

 梦与诗 胡适

 天狗 郭沫若

 “我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徐志摩

 闻一多诗二首

发现

闻一多先生的书桌

 戴望舒诗二首

寻梦者

乐园鸟

 预言 何其芳

 卞之琳诗二首

尺八

断章

 艾青诗三首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乞丐

黎明的通知

 冯至诗二首

《十四行集》之十六

《十四行集》之二十六

 穆旦诗三首

赞美

诗八首

出发

 悼念一棵枫树 牛汉

 凶年逸稿(在饥馑的年代) 昌耀

 多多诗二首

手艺

能够

 北岛诗二首

古寺

走向冬天

 会唱歌的鸢尾花 舒婷

 母亲 翟永明

 尚义街六号 于坚

 海子诗二首

亚洲铜

春天,十个海子

 帕斯捷尔纳克 王家新

 致敬(节选) 西川

戏剧部分

 酒后 丁西林

 日出(节选) 曹禺

 北京人(节选) 曹禺

 茶馆(节选) 老舍

试读章节

在酒楼上

鲁迅

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S城。这城离我的故乡不过三十里,坐了小船,小半天可到,我曾在这里的学校里当过一年的教员。深冬雪后,风景凄清,懒散和怀旧的心绪联结起来,我竟暂寓在S城的洛思旅馆里了;这旅馆是先前所没有的。城圈本不大,寻访了几个以为可以会见的旧同事,一个也不在,早不知散到那里去了;经过学校的门口,也改换了名称和模样,于我很生疏。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

我所住的旅馆是租房不卖饭的,饭菜必须另外叫来,但又无味。人口如嚼泥土。窗外只有渍痕斑驳的墙壁,帖着枯死的莓苔;上面是铅色的天,白皑皑的绝无精采,而且微雪又飞舞起来了。我午餐本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很自然的想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叫一石居的,算来离旅馆并不远。我于是立即锁了房门,出街向那酒楼去。其实也无非想姑且逃避客中的无聊,并不专为买醉。一石居是在的,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一石居中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终于跨上那走熟的屋角的扶梯去了,由此径到小楼上。上面也依然是五张小板桌;独有原是木棂的后窗却换嵌了玻璃。

“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

我一面说给跟我上来的堂倌听,一面向后窗走,就在靠窗的一张桌旁坐F了。楼上“空空如也”,任我拣得最好的坐位:可以眺望楼下的废园。这园大概是不属于酒家的,我先前也曾眺望过许多回,有时也在雪天里。但现在从惯于北方的眼睛看来,却很值得惊异了:几株老梅竟斗雪开着满树的繁花,仿佛毫不以深冬为意;倒塌的亭子边还有一株山茶树,从暗绿的密叶里显出十几朵红花来,赫赫的在雪中明得如火,愤怒而且傲慢,如蔑视游人的甘心于远行。我这时又忽地想到这里积雪的滋润,著物不去,晶莹有光。不比朔雪的粉一般干,大风一吹,便飞得满空如烟雾。……

“客人,酒。……”

堂倌懒懒的说着,放下杯,筷,酒壶和碗碟,酒到了。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一个客子,无论那边的干雪怎样纷飞,这里的柔雪又怎样的依恋,于我都没有什么关系了。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s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大概是因为正在下午的缘故罢,这虽说是酒楼,却毫无酒楼气,我已经喝下三杯酒去了,而我以外还是四张空板桌。我看着废园,渐渐的感到孤独,但又不愿有别的酒客上来。偶然听得楼梯上脚步响,便不由的有些懊恼,待到看见是堂倌,才又安心了,这样的又喝了两杯酒。

我想,这回定是酒客了,因为听得那脚步声比堂倌的要缓得多。约略料他走完了楼梯的时候,我便害怕似的抬头去看这无干的同伴,同时也就吃惊的站起来。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

“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

“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

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蹰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但当他缓缓的四顾的时候,却对废园忽地闪出我在学校时代常常看见的射人的光来。

“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的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

“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

“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

“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

“这以前呢?”

“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

他也问我别后的景况;我一面告诉他一个大概,一面叫堂倌先取杯筷来,使他先喝着我的酒,然后再去添二斤。(P3-4)

序言

前言

本书的编选意在提倡“名著”的阅读,这是因为在我们看来,每一个民族、每一个时代的精神的精华,人类最美好的创造都汇集于“名著”之中,其中的一部分经过历史的筛选,就成了民族与人类的“经典”。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各类学科(不只是文学,还有其他人文科学学科、社会科学学科、自然科学学科)的名著、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在这个意义上,受教育的基本途径就是读名著、经典。

具体到现当代文学,应该肯定,经过近百年的积淀,我们已经拥有了一批名著与经典,它们理应成为现当代文学学科的主要研究与学习对象。学习现当代文学史的最基本的途径与要求,就是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地读作品,首先是其中的名著、经典,这也是研究现当代文学的基本功。

读文学作品,特别是读名著,还要有正确的方法。那种“一主题二分段三写作特点”式的机械、冷漠的传统阅读方法,是进入不了文学世界的。鲁迅曾写过一篇《诗歌之敌》,说诗人是要“专诉于想象力的”,要“感得……艺术的魅力”,“最要紧的是精神的炽烈的扩大”,“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情感已经冰结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凡是科学底人们……他们精细地研钻着一点有限的视野,便决不能和博大的诗人的感得全人间世,而同时又领会天国之极乐和地狱之大苦恼的精神相通”。这里所强调的是“科学”与“文学”是把握世界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它们是互补而又不能互相代替的,绝不能用研究科学的眼光、方法去读文学作品。包括文学阅读在内的文学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是要感受“艺术的魅力”,开发“想象力”,培育“炽烈”的情感、“博大”的情怀,学会以审美的眼光去读作品,看世界。——我们这门“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课的“教学大纲”规定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要提高每个学习者“阅读、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审美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因此,文学的阅读,必须有情感的投入。在我们看来,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其本质就是“对话”:打破时空界限,与作者(其中有许多人是民族与世界的文学巨匠、思想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心灵的交流和撞击。所谓“对话”,包含两个要点,或者说两个过程。首先是要“进入”作品的世界,“设身处地”地想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之所想,感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之所感,同时把自己摆进去,“烧”进去,不能“隔岸观火”。说得形象一点,就是要与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同哭同笑,产生感情的共振。进去了,还要“跳出来”,进行有距离的观照,然后才会有平等的对话、交流,以至不同意见的撞击,从而达到更高层面的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心灵的默契。阅读、欣赏者既与作者产生感情的共鸣,从作品中有所吸取,又不被俘虏,保持着自己的独立性——这正是阅读的理想境界。

因此,我们提倡一种“主体性的阅读”。阅读本质上还是一种“感受”,即通过阅读、欣赏,将外在的作品中的文学因素内化为阅读者自己的主体感受,激发与培育起自身的想象力、感知力、创造力……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最终要归结为阅读者的自我发现与自我开发。因此,这样的阅读、欣赏必然是一种个人的创造性的活动。我们鼓励每一个学习者从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出发,对作品做出不同于他人的阐释。这不仅符合文学作品模糊性、多义性的特性,而且也是文学教育的目的所在:唯有这样的创造性的阅读,才能从根本上开发每一个学习者内在的文学素质与才能,通过一篇篇文学名著的阅读,练就“自己的文学的眼睛”,去感受与发现属于自己的内外世界的美。

文学说到底是一种语言的艺术。阅读文学作品不仅要注意作者“写什么”,更要着重体味作者“怎么写”。文学阅读的重点应放在反复揣摩作品的语言、行文结构与文体风格,特别要提高自己对文学语言的感悟力。真正的文学大师笔下的语言,是具有生命灵性的,它有声,有色,有味,有情感,有厚度、力度与质感,是应该细心去体味、沉吟、把玩,并从中感受到一种语言的趣味的。“语言(说与写)”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言说的背后是人的心灵世界。因此,对文学语言美的敏感与驾驭能力,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使人变得更美好的不可或缺的方面。文学阅读的魅力与意义也都在于此。

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本书编选的基本指导思想与原则。

关于具体的编选工作,还有以下几点说明:

1.每一篇作品写有“阅读提示”,目的是启发思考,并不是预设某种“标准答案”。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的感受与理解,对所提示的问题做出自己的解说,也可以在提示范围之外对作品做出自己的解读。

2.“阅读提示”主要偏向于“鉴赏性的阅读”,这是针对全体学员的。我们还写有一部分“研究性的阅读”的“提示”,以满足部分基础与条件较好、有进一步学习兴趣的学员的要求,引导他们把作品放回到“文学史”中,进行比较的阅读(不同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时代相类作品的比较,同一作家不同时代的作品的比较,等等),或做更深入的研读,写出分析性、研究性的文章。

3.学习本书最基本的要求是“多读”。首先是要集中精力读所选的作品。此外,还编选了“扩展性阅读书(篇)目”,希望有精力与兴趣的学员能读全书,读作家未选入的代表作,以尽可能地增加自己的阅读量。

4.本书编有“参考书(篇)目”。我们希望读者在最初阅读的时候。不要看任何参考资料,要直接读原文,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要特别重视与珍惜自己阅读的第一印象;在反复的独立阅读中,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以后,再去读必要的参考资料,以启发自己的思考,开拓阅读视野。

5.学习本书要突出两个环节,一是“多读”——不仅要默读,而且提倡“朗读”,在朗诵中读出作品的情感与韵味。如有可能,一些诗歌和短文最好能背诵。二是“多写”。要勤写“读书笔记”,养成“每读书必动笔”的习惯。读书笔记的写法是自由的:读后感想,片断的分析,提出不同看法,抄录选文中的佳句好词……都可以。有条件和兴趣,还可以进行模仿性以至创造性的写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1:1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