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十七年”文学研究的意义、现状与本书研究
第一章 “史诗”类小说中的个体生命
第一节 “史诗”类小说中个体生命的成型范式
第二节 探寻面对“整体”“历史”的“个体生命”的“踪迹”[上
第三节 探寻面对“历史”“整体”的“个体生命”的“踪迹”[下
第二章 “五四”与“民间"在“十七年”小说中的一个侧影
第一节 律动的轨迹
第二节 重读孙犁
第三节 散落的珍珠
第四节 走近赵树理
第五节 革命英雄传奇与武侠文化传统
第三章 “细读”短篇小说世界中的个体生命“碎片”
第一节 时代社会主题外表下的个体生命“碎片”
第二节 情爱世界里的个体生命“碎片”
第三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生命“碎片”
结语:提出几个于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传统中国以群体伦理为社会价值本位,今日中国市场经济导致的社会转型,则让个体生命浮出历史地表,且引发了全民性的价值动荡。傅书华著的这本《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十七年小说》以个体生命视角,选取在“十七年”小说中占主流位置的史诗类小说;从五四文学谱系、民间文学谱系延伸到“十七年”的小说以及个体生命在“十七年”短篇小说中的“碎片”,用“典型方式”“细读”方法,重读对几代中国人价值观产生重要影响的“十七年”小说,试图为构建今日现代中国价值大厦提供砖瓦木石。
傅书华著的这本《个体生命视角下的十七年小说》从个体生命的视角,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作为指导思想,采用“典型现象”、“细读”、“新历史主义”的方法,对“十七年”的小说作品给予“重读”。
本书从个体生命的视角对“十七年”小说的“重读”,分成三章给予论述:第一章着重从个体生命与整体、历史之间的关系,对占据着“十七年”小说主流位置的“史诗”类小说中的具有代表性的诸种个体生命的存在形态进行了新的论析;第二章从个体生命的视角,对“十七年”小说中“五四”与民间两大价值脉系的显现形态进行了还原式的揭示;第三章是打捞“十七年”短篇小说世界中的个体生命的碎片。在结语中,则继续提出了八个于今天仍具现实意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