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社会化营销这一本就够了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市场营销
作者 周骏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信息过载的时代,品牌越来越多地靠三观、情感议价来做营销,如果企业不回到一个有温度的个体,我不相信传播会做得很好。当然,这不代表产品内核不重要。不知道什么时候传播界个性十足的少年一个个变成了无趣的大人想到这里我就难过人生哪有那么多举步维艰摸过这本周骏编著的《社会化营销这一本就够了》都不买的人是绝情的,不能爱。

内容推荐

随着微博的兴起、微信的崛起、社交平台的丰富和网红经济的风口,品牌圈兵荒马乱。我们见证了无数次战役,却只见证了少数胜利者的高歌,大多数企业是怎么失败的连他们自己都没弄明白。信息过载、选择过剩,传统媒介的打法已经失灵,无法唤醒消费者。情感会左右选择,企业做营销容易自嗨,而消费者的感受是“你确实很好,但我无感”。品牌因背负太多KPI而走入歧途,大部分运营和传播从来没有策略和洞察。面对移动时代心不在焉的受众,品牌要做的是情感洞察,而不是简单、粗暴地打扰消费者。

周骏编著的《社会化营销这一本就够了》从社会化营销环境、运营技巧、创意洞察、社交文案、H5等角度结合广告的本质,告诉你品牌如何做可以真正有效地传播及如何影响受众。这是一本带有情怀的行业书籍,既有烧脑的知识体系,又有实战案例。它不是纯粹的工具书,而是把严肃、枯燥的营销专业知识写成流畅的情怀散文,行内行外的人都能轻松阅读且有所收获。

本书既有常识又有知识,所谓的干货大抵如此,“让最终的营销内容回归,重塑你的产品认知”是社会化营销区别于传统营销最大的亮点。

目录

第1篇 社会化营销这些年,你们过得好不好?

 01 最好的时代和最坏的时代

第1节 社会化营销的市场环境

第2节 社会化营销的三大阶段

 02 83场培训发现企业最缺乏的品质

第1节 培训拯救“愚蠢”的人类

第2节 社会化营销做得好,洞察少不了

第2篇 社会化营销技能你学得会

 01 要做有趣的人

第1节 有趣是社会化营销的驱动内核

第2节 真正的有趣该如何炼成

 02 这些营销错误你正在犯

第1节 依赖平台本身就很可怕

第2节 哪有成本低、效果好这种事

第3节 KPI完成得好不代表社会化营销做得好

第4节 按节奏推广就能引爆全网的想法很傻、很天真

第5节 别把社会化营销当作万能解药

 03 社会化媒体平台的定义

第1节 一眼看透微博

第2节 一眼看透微信

第3节 各平台扮演的角色

 04 你和百万阅读量之间只差一个共鸣

第1节 看透微信红包的情和利

第2节 被遮蔽的共鸣是被引爆的前兆

 05 社交战役帮你重塑营销形象

第1节 发起社交战役的意义

第2节 社交战役经典案例

 06 微信H5实战运营

第1节 明确H5的营销角色

第2节 对H5营销意识的误区

第3节 操作体验和效果

第4节 三大类型和五个元素

第5节 接收过程的三大场景

第6节 创作的正确姿势

 07 意见领袖

第1节 KOL金字塔模型

第2节 KOL分类

第3节 如何选择

第4节 如何寻找合适的

第5节 如何做一个常规的KOL营销

第6节 全力让KOL营销更有效

 08 社群经济

第1节 社群到底长什么模样

第2节 从根本看社群的类别

第3节 社交媒体社群为何多为死群

第3篇 社交文案爆发洪荒之力

 01 市面上90%的文案都不对

第1节 文案被社交环境倒逼出洪荒之力

第2节 先写对了再写漂亮

第3节 洞察是解构文案的关键

 02 好文案比你想的要贵很多

第1节 社交文案被赋权

第2节 策略过程贵于文案本身

 03 文案圈的众生相

第1节 文案眼中的文案

第2节 除了诗和远方,就剩甲方和乙方

 04 社交型文案

第1节 文学和文案的差别

第2节 社交平台催生社交文案

 05 优秀文案的写作技能

第1节 海报文案

第2节 热点文案

第3节 七大常见写作技能

第4节 综合写作嵌套法则

第5节 十大经典写作姿势

第6节 社交创意海报品牌秀

第4篇 关于社会化营销的敬畏和信仰

 01 身处这个行业你有必要坚持

第1节 工作需要有敬畏之心

第2节 社会化营销和广告传播的关联

 02 希望你用正确的三观赚到钱

结语

试读章节

我从小就不是那种长袖善舞、八面玲珑的人,相反,有时候不合群、不主动的特点也很明显。早就听说过有些镜头前口若悬河的主持人私下其实没有那么喜欢说话,那时不太相信。直到近些年,我才慢慢体悟到这种现象存在的合理性,善于社交和内向封闭可能同时存在,就像陈奕迅歌里唱的“外向的孤独患者有何不可”。

不过在讨论之前,我想表明的一个立场是,内向的确不是坏事,内向的人和张扬的性格是可以同时存在的,但如果你的职业需要,特别是培训的岗位,那会迫使你学会表达并使自己更有魅力。

我内向并不意味着我就是一个木讷而无趣的人。相反,我仍旧可以在好多人面前,从容自若的演讲,引经据典,谈笑风生,博得喝彩,当然这是后来慢慢培养起来的能力。我也能在与人相处时,避免不当的言行,同时讲一些逗趣的话,让大家高兴。长久以来,我们说内向不好,其实更多的是在排斥那些对别人的好意冷漠相待、说话不看场合,往往一句话噎得对方不知如何招架以及其他情商低下的行为。

还记得在新浪做运营的某一天,我需要配合客户的社会化运营培训,我将4小时需要讲的内容全部印在了A4纸上,整整46页,我也试图将所有内容全部背下来,当场效果不太好。但这并没有影响我后来接触到的83场全国范围内不同类型客户对于社会化营销的培训需求。最重要的是我发现企业不同,产品不同,做不好社会化营销的内因却出奇的一致。当下,经济形态在变,商业模式在变,甚至一直是个变量,做品牌策划的也想转变,可是具体怎么变呢?旧思维应对不了新趋势,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互联网+时代,资金不是问题,思维转变才是关键。我们常常还是抱着根本不是独特的营销主张的特点来谈差异化营销,试图用无感的品牌形象打动消费者,很多时候我们也在做些“自嗨”的创意,幻想着产生优质内容,却不得要领。变化的人性和潜心的洞察不应该被忽略。

第1节培训拯救“愚蠢”的人类

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每一场精彩的演讲,都离不开反复、周全的准备和演练。只有这样才能在现场表现出最佳的状态,讲好你设计的故事,并从容应对各种可能的突发情况。

自从有了020在线教育平台后,社交媒体运营、策略、产品、文案、社群经济等相关的培训成本变得非常低。社交媒体和互联网领域相关的从业者对学习的欲望也空前高涨。

前期平台方对分享嘉宾的挑选也会有较大空间,可以保证数量和质量。后期每个行业领域的专家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有些不知名公司的部门负责人也能被包装成经典课程专家,在各平台招募学员做分享。各种头衔的专家大行其道,而020平台方在运营的时候为了保证师资力量的延续性就无法保证质量。知知网、插座学院、馒头商学院、第九课堂等国内较为常见的互联网在线教育平台,在这几年会足量定期邀请各方面的专家进行线上和线下的分享,官方平台运营者一方面串联起全国范围内的互联网从业者和基于转型的传统公司负责人,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一些有知名平台运营经验的资深社交产品大咖去通过线上线下两种形式进行主题课程平台的搭建,而线上基本都是免费为主,形式多为在微信群、红点或自建平台的在线直播,时长多为每次1小时左右。也有收费形式,例如知知网让讲师录制需求类课程,制作成视频在线售卖推广,同时鼓励会员机制,并和网易云课堂、腾讯课堂等平台合作推广。值得一提的是这几年只要出现类似“如何在3个月内增粉20万”“打造10万阅读量爆款文”等标题的培训课程,听众就会场场爆满,即使听完了大家还是没有做到标题承诺的效果,但是企业运营者却对这样的学习机会趋之若鹜。而在线教育平台也会开发精准定制课程进行线下收费培训,这对于活动组织能力和课程产品化的要求本身非常高。

上面提到的在线教育互联网课程平台我都合作过,线上录课生产、线上微信或红点直播、线下招募学员培训等形式我都有过尝试。020的精准、效率和成本集约让平台、讲师、学员三方在信息爆炸和教育学习平衡之间皆能收获社交红利。

回到线下培训的话题来看,正因为在线教育讲师力量和垂直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如果很多新入行的从业者,比如新媒体运营小编想获得一个排版工具或者微信运营技巧的知识点,会有大量的专业文章摆在那等你去学习,所以对于这类有明确运营技能需求的人自学其实足够了。

毕竟无论是初创型公司也好,传统公司也好,产品有硬实力但不会和消费者沟通的企业也罢,开通自己所谓的新媒体战场并日日更新,追追热点本身门槛很低,成长很快。谁还不会贴个热点发张海报啊,但是你会发现大部分此类公司即使信誓旦旦组建专业部门和团队运营投入一两年后,除了粉丝数据和互动率有些变化之外,周围该知道的人早就知道了,那些不知道的人仍然没有因为你策划了一个事件而关注到你的产品,更别说建立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主动为品牌背书。让他们拿到你辛苦申请来的奖品发条微博、微信,内容惨不忍睹,还经常写错你的账号。企业好像知道顺应趋势,知道该去消费者聚集的地方做传播,但是往往在产品策略上和对消费者心理变化的捕捉上慢了很多拍,或者说根本没有抓住该解决的关键问题。

拿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事件举个例子,在201 5年年底的微信公开课上,互联网社交产品界的男神张小龙首次在公开平台上做了对微信产品价值观的分享,结果网友和互联网相关从业者都心甘情愿地点了无数个赞。在写这部分文字的时候,我打开手机看了一下张小龙在这次公开课分享的微信图文版,部分网友在文章底部的评论如下。  不错,再次增加了我对微信的理解和认同感。

很关注,微信改变了我现在的生活。

认真读了全文,作为一个普通用户对于微信团队能有这样健康的价值观深感欣慰,以前使用微信一直很方便、很舒心,原来背后用这么多的决策和努力才保障了微信平台的安静。今后一定会一如既往地支持微信,毕竞,由这样一群三观正的人组成的团队不会跑偏。

张小龙确实厉害,难怪微信能发展这么好,他是一个站在用户价值角度做决策的领导人,而不是单纯以商业化为目的领导人,这样的人做出来的产品也一定符合用户需求!我相信微信一定能越来越好!

微信用这么久,每次更新迭代都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支持微信!

微信值得信赖,少就是多,善良比聪明更重要,用户体验很关键。P18-20

序言

小时候,我们刮奖刮出“谢”字还不扔,非要把“谢谢惠顾”都刮得干干净净才舍得放手。而我们经历的社会化营销环境却稍显混沌,略显兵荒马乱,甚至急功近利,至少大多数人没有像刮奖那样坚持到不能坚持,我所看到的人大多浅尝辄止,抑或附和着来一下而已。很多传播行为和战役大多只是走进了消费者的生活,却很少走进他们的生命。走进生活简单,暴露狂在大街上对着少女裸露身体也是走进了她们的生活,如果需要获得芳心就要有战略战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人需要更多地把消费者当人看,努力为自己的品牌增加更多的情感附加值。广告传播行业聚焦的叛逆分子比任何行业都多,每天都会有人喊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听过太多道理,见过无数案例,仍然做不好社会化营销。大多数人无法拿出非要刮出“谢谢惠顾”四个字才肯放弃的执着去对待企业的品牌,我见过太多浅尝辄止和走马观花,其实道理往往铭心刻骨般简单,如果你能在给企业产品写营销策略时,花更多的时间在观察消费者上,你就已经比大部分同行优秀了!

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和平台,所以有人叫嚣说技术改变社交网络和传播,这只是可笑的推测而已,除非能微妙地唤醒或者引发受众的感受,否则技术什么都不是。技术叫人偷懒,试图减少人们的独立思考和细心观察。暂且忘却技术回到沟通,这是社会化传播的重要特性,打动人的内容永远是我们渴求的。而看到微信火爆就去做公众号,这件事本身就不够专业,毕竟依赖平台本身也是很可怕的事。

大部分企业的营销传播其实都很平常,一辈子也做不到真正意义上的引爆全网,这个得认。把平常日子过得真实、有意思,总好过那些戴着面具、刷着数据,最后还是庸俗地度过了一生的品牌。

互联网不会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会越来越密切,创意自然也不会死,传播更不会死。只是,不让心死才是关键……

希望受众成为播种机,做代理品牌传播的事,这些观点都无比正确。但落实到执行上,我们却很少做一些深入挖掘受众需求和情感的事情,只是复制粘贴一些内容或者转发受众夸奖品牌的帖子,创意本身又一次被肤浅化。说得直接一点,若你都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那么你怎么赚他们的钱?

大家都说内容为王、创意值钱,可这内容、创意该从哪来呢?大多数人脸上都是大写的懵。无论是甲方还是传播公司,都不知道这所谓的内容创意的钱该不该花,该怎么花,花了又该怎么评估效果。他们甚至连如何选择一个正确的人或供应商都不知道。他们是多么希望有一个简单的方法论来解决这一切问题。

确实,对于社会化营销这个行当,我是个后辈,但也不愿总是看到别人的后背,即使这个行业很艰难。艰难的原因很简单,多数行业会以业绩论成败,而社交网络的广告行业却用两个维度定义成功:生意维度和创意维度,生意维度帮你赚到钱,创意维度帮你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停留得久一些,二者结合好,你才能快乐赚钱,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事了。之前,我做任何一件事都是一年左右时间甚至更短。这次坚持这么久,理由很简单,就是发现这个行业有很多乐趣存在,所以竭尽全力写出来,没有声嘶力竭,更没有摇旗呐喊。在这本书中我分享了自己的一些总结和见识,也主动借鉴了前辈们的一些知识,如果能对身处这个行业的你有所帮助,就最好了。

在你翻到下一页前,我提个醒,本书里的内容基本上是关于内容的,聊聊工作趣事和社交传播,聊聊有趣的人如何炼成,也聊风花雪月还有一切……如果你想听互联网+、大数据、产品技术和微商,那么本书可能不太适合你,尽管这些也都很美好。

周骏

2016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20: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