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斯-维尔纳·辛恩著曹慧编译的《欧元陷阱(关于泡沫破灭预算和信仰)》可能是近十年以来有关欧元的、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它是一部关于欧元危机的悬疑式科普“小说”。作者汉斯-沃纳·辛恩曾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重要人物”之一、“德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该著作清晰地概述了欧盟各地因过度的主权债务以及竞争力差异所引发的危险。该书准确地指出,南欧国家从欧洲中央银行获得的信贷规模被急速扩大,由此而产生的对应风险被置于经济运转稳定的其他成员国的资产之上。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欧元陷阱(关于泡沫破灭预算和信仰)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德)汉斯-维尔纳·辛恩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汉斯-维尔纳·辛恩著曹慧编译的《欧元陷阱(关于泡沫破灭预算和信仰)》可能是近十年以来有关欧元的、最重要的学术著作。它是一部关于欧元危机的悬疑式科普“小说”。作者汉斯-沃纳·辛恩曾被评为“改变世界的十大重要人物”之一、“德国最具政治影响力的经济学家”。该著作清晰地概述了欧盟各地因过度的主权债务以及竞争力差异所引发的危险。该书准确地指出,南欧国家从欧洲中央银行获得的信贷规模被急速扩大,由此而产生的对应风险被置于经济运转稳定的其他成员国的资产之上。 内容推荐 汉斯-维尔纳·辛恩著曹慧编译的《欧元陷阱(关于泡沫破灭预算和信仰)》批判性地阐述了欧元的历史、欧元危机,以及欧洲中央银行和欧元区各国的纾困计划。作者将相关政治、经济问题联系起来,通过抽丝剥茧、深入浅出的论述,使普通读者也能了解这场二战以来、欧洲最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诱因和演变过程。在作者看来,欧元区需要反思其行为规则,给欧洲央行发挥作用松绑,以解决软预算约束机制和公共及银行债务免除问题,从而帮助危机中的国家重获新生。 作者对欧债危机以及欧元生成进行了清晰的描述和精彩的诠释,在解开复杂谜团,曝光幕后秘辛的同时,启发我们理解欧洲是如何一步步陷入困境的。对渴望了解欧洲的读者而言,《欧元陷阱》无疑是必读之书。 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期待与现实 欧元的活力 欧元与和平 欧元为贸易和资本流动带来的优势 通往货币联盟之路 德国统一的代价? 转移支付和债务联盟 欧洲中央银行 第二章 外围国家的经济泡沫 进口资本 利差的消失 时机性问题 缓解政府的财政预算 财政纪律缺失 意大利错失的机遇 外债问题 泡沫 房地产价格 私人财富 市场失灵抑或政府失败? 第三章 硬币的另一面 欧元的赢家与输家 从欧元区核心国家向外围国家的资本输出 德国的大规模失业 德国《2010议程》改革计划 建筑业的新热潮 “探戈”误读 第四章 竞争力问题 经常账户为何得以改善 难以支撑的产业 价格过高 必要的实际汇率下降 进展甚微 爱尔兰是如何做到的? 波罗的海国家:财政紧缩措施行之有效 真正的竞争对手 陷入欧元陷阱:通货紧缩带来的危害 第五章 白骑士 大崩溃 来自“印钞机”的“帮助” 降低贷款抵押品标准、延长再融资贷款到期日 道德风险 应急流动性辅助贷款(Emergency Liquidity Assistance,ELA) 第六章 欧洲国际收支危机 “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快速转账系统”(Target)余额 膨胀的Target余额 为何Target余额是衡量信贷水平的标准 Target余额作为一种公共资本的输出 内部资金、外部资金与本土“印钞机” 北部国家再融资信贷的挤出效应 第七章 经常账户、资本外逃以及Target余额 为国际收支逆差融资 以印钞为生的希腊、葡萄牙和塞浦路斯 爱尔兰的资本外逃 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资本外逃 担任“中间人”角色的法国 德国:Target权益输出 芬兰与荷兰 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欧洲支付联盟 转移支付卢布 以瑞士为例 美国如何解决与Target体系相仿的余额问题 救助政策中的基本二分法 第八章 踌躇不前 危机演变的六个步骤 购买政府债券:证券市场计划(SMP) 纳税人零风险? “欧洲稳定机制”(ESM) 救助资金概况 负债风险 争议不断的“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MT) 德国联邦宪法法院的立场 银行业联盟:“债权换股权式”救助还是资金注入式纾困救助? 宏图大计 纾困欧洲中央银行 对市场经济与民主制度的损害 第九章 对欧元体系的再思考 另辟新径 美国之鉴 强化财政约束 中立的货币 难以承担的债务 债务重组 一个可供“喘息”的货币联盟:介于布雷顿森林体系与美元之间 迈向统一之路 译者后记 试读章节 欧盟将欧洲人民从民族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并为这块大陆带来了自由和繁荣。欧盟的稳定性是建立在人们对自愿、互利的一致性认同上。尽管这种稳定性正在受到欧元危机的威胁。这场欧元危机引发了诸多争吵与怨恨,使许多埋葬已久、古老的幽魂重新复活。如同深受其益一样,代表欧盟一致性的共同货币也使欧盟深受其害。 20年前,欧洲对“欧元热”信心十足,作为其中的一分子,我尚不理解或不愿倾听来自年长、经验丰富的经济学家们的忠告。那时,欧洲似乎已进入了一个历史性的阶段:即共同货币的下一步将是在这块古老的大陆上迈向和平与进一步的繁荣。可悲的是,这些期盼被无情地冲刷掉了。时至今日,欧元区正挣扎于从一个危机到下一个危机的混乱局面中。当南部欧洲陷入竞争力遭受重创的残酷陷阱之际,北部各国却发现它们正位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公共债务不断攀高的旋涡之中。《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曾写到,只有自讨苦吃的人才会继续欢迎当时引入欧元的决定。荷兰前欧盟委员会委员、作为欧盟设计师之一的福里特斯?博尔克斯坦(Frits Bolkestein)认为,欧元计划已在劫难逃,荷兰应退出欧洲货币联盟。而欧元集团前主席让-克劳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甚至将2013年和1913年比较后感叹,没人能够设想战争爆发后的下一年会发生什么。尽管这种比较有些过度,但眼下,欧洲的确正处于战后空前的、愈益恶化的敌意之中。人们对危机感到束手无策。 危机是由2007/2008年美国银行业“外溢”到欧洲主权债务和银行业、从而引发的一场世界性的、战后最严重的并延续至今的经济衰退。除了被给予临时性的救助计划以外,南欧国家的经济正因衰退而受到冲击。西班牙和希腊的失业率正逼近30%。该比例是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首次出现。同时,这些国家的青年失业率则攀升到60%左右。意大利的失业率甚至超过40%。在法国和葡萄牙经济表现乏力之际,如货币不贬值的话,西班牙、意大利和希腊的工业产品将受到双重衰退的打击。甚至荷兰也正处于因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带来的痛苦中。 诚然,某些缓解迹象已逐渐浮现。2012年以来,世界经济开始复苏,资本市场已恢复平静。媒体给人们描绘的总体印象是,尽管欧洲南部国家依然在严重的结构性危机中裹足不前,但深度危机已远离我们。我认为,经济复苏极度脆弱。因为它过度依赖于欧洲中央银行(European Central Bank,以下简称“欧央行”)所提供的担保和财政纾困计划,而不是改善经济中的基本要素。通过担保,尤其是通过“直接货币交易计划”(Outright Monetary Transaction,简称OMT计划),这个为投资者无限制地购买危机中国家所发行的政府债券所提供保证的计划,欧央行为这些过度负债国家的政府提供免费担保。这一计划改变着市场的游戏规则。破产的风险被从容地从精明的投资者身上转移到那些欧元区内依然有偿付能力的国家、容易上当的纳税人和领取福利者的身上。该解决方案的幻景很快会如同“理解风险转移游戏”的失败者一样蒸发。而短期内稳定市场的举措也许带来的是旷日持久的政治不稳定和欧盟机构之间的不信任。 在法律上,将风险从投资者转移到纳税人的做法也许会被证明是不可持续的。2014年2月,德国联邦宪法法院判定OMT计划违反了欧盟一级立法,欧洲中央银行理事会被裁定在此计划上越权。在尚未下达最终判决之前,德国宪法法院已就修改OMT计划的潜在可能性征询过欧洲法院的意见,欧央行似乎不太可能通过自身的担保来规避投资风险。 南部欧洲社会正变得越来越脆弱。国际救助计划,包括欧洲中央银行的那些措施,已使人们从忍饥挨饿到直接投身于目前尚可控制的政治动荡之中,欧洲各地鼓噪着不安。西班牙的分离主义运动获得了新生力量,希腊工会组织了暴力不断升级的罢工活动。2011年,意大利时任总理西尔维奥·贝卢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就该国退出欧元区发起了一项秘密的国际谈判。正如学者所分析的,该谈判的初衷是因为意大利正步入“二次衰退的灾难”(double-dip recession)。如今,在经过两年半时间、三届总理之后,意大利的情况比以往更糟。新总理马泰奥·伦齐宣布,意大利要在政治领域进行革命性的改革。此举能否行之有效地带动意大利,目前仍有待观察。 内部紧张局势导致政客和选民寻找国外替罪羊。在意大利,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力量党(Forza Italia)将该国的问题怪罪到德国头上。游行逐渐演变为反德示威。因为德国是在希腊、葡萄牙和塞浦路斯等国推行财政紧缩措施的主要召集人。他们认为,德国是造成该国公共融资和大量失业问题的罪魁祸首。当德国总理默克尔(Angela Merkel)于2012年10月访问雅典之际,该市为防止暴力而实施了戒严。显然,欧元已成为无益于和平的产物。 P1-3 序言 我很高兴,The Euro Trap:On Bursting Bubbles, Budgets and Beliefs一书中文版能够面世,非常感谢周弘教授的推荐与曹慧女士的翻译。我当然没有能力评估译文的质量,但鉴于曹慧女士出色的工作水平,我敢断定,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文本,定然精心雕琢、可读性强。 该书能够得到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支持,我感到非常荣幸,因为我非常重视这一中国学术机构。在中国,有如此多的聪慧读者对欧洲的命运感兴趣,因此,该书中文版的问世,实在令人高兴。 很遗憾,在书中,我没有给予欧洲货币联盟过多的正面评价。这一机制所引发的问题,已超过其所能解决的。目前,欧洲正在经历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困难阶段,整个欧洲的人民带着越来越多的热情讨论:哪里出问题了? 但是我希望,欧洲能克服困难,找到回归繁荣与合作的道路,从而使得欧洲一体化下的安居乐业得以实现。中国需要一个强盛的欧洲,如同欧洲需要一个强盛的中国。不同的文化与经济体可以相互学习很多,共同推动世界的和平发展。 汉斯-维尔纳·辛恩 慕尼黑大学国民经济与金融学教授 经济研究所(ifo)所长 后记 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金融形势,汉斯一维尔纳·辛恩先生以欧债危机为出发点,从新的角度剖析欧洲一体化进程和欧元未来的发展趋势。或许,这些观点可以成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参考。 对我而言,这绝对不是一本枯燥无味的学术书籍。相反,在翻译过程中,通过辛恩先生抽丝剥茧式的逻辑和具有说服力的数据分析,我更倾向于将本书视为一部悬疑式科普小说进行阅读。 通过从欧债危机的爆发到对欧元体系的重新思考,本书不仅诠释了危机的诱因,提出解决危机的中短期方案,而且还大胆地提出了改善欧元区设计缺陷的长期规划。辛恩先生认为,欧元区的这场危机偶然性中有着必然性。美国次贷危机以及雷曼公司倒闭是引发了欧元区危机的偶然因素,但欧元的过早引入,以及随后在欧元区内采取的某些货币政策是危机持续发展的必然性因素。即使当全球经济普遍开始复苏的2011年,南欧国家依然深陷在物价过高、政府债台高筑、公共部门开支过大、出口行业流失资本和人才等使产业缺乏竞争力、经济停滞不前的泥沼之中。探究其因,造成经济振兴乏力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国家长期在近乎零利差、无风险的环境下产生对赤字预算的过度依赖。 。 无独有偶,对欧元批评最厉害的马丁·费尔德斯坦早在十年前也预见到了类似的场景。在经济学理论中,对任何一个经济体而言,实施预算赤字政策对政府持续增长的公共开支具有吸引力。不过,独立货币国家的长期赤字会引发金融市场的相对反应,这种反应可以遏制政府使用长期赤字政策。然而,这种市场调节功能在欧元区却不起作用。辛恩总结到,这主要是因为欧元带来的利率趋同,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和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等内部制度设计缺陷造成了资本市场的调节功能在欧盟和成员国层面之间的中断,换句话说,欧元区内利率趋同营造的“无风险”环境极大增强了部分国家政府和私人投资者的信心,资本开始大量涌入价格相对较低、赤字较高、公债水平较高的南欧国家。在1995年到2007年期问,南欧国家的经济增长迅猛,平均增幅为37%,爱尔兰甚至达到129%,希腊和西班牙经济均以55%的增速扩张。 辛恩认为,多年以来,欧元区各国对《稳定与增长公约》的忽视是造成危机在欧元区发展的催化剂。在推进经济与金融一体化的过程中,尤其是在欧元启用时,欧盟就有为成员国过度依赖财政赤字这种顾虑而设计的条款。但随着德、法的相继“撞线”,各国领导人之间达成的相互默契,使《公约》设定的惩罚机制流于形式。2005年,欧盟通过对《公约》的修改使那些习惯于财政赤字的国家更依赖于“寅吃卯粮”这种方式。 辛恩还对欧洲中央银行制定救助政策的决策过程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欧洲中央银行权力过大以及对《欧洲联盟基础运行条约》(第125条)的误读为欧元体系通过的各项利用财政资金,救助危机国家措施提供了合法的外衣。欧央行被赋予独立制定货币政策权利的本意是在保持其政治立场独立性的前提下,维持欧元区内的价格稳定,保证货币传导机制的运行正常。但欧央行内部决策程序不仅受到投票代表所属国家政治立场的左右,而且在重大决策上采取了无法体现欧洲民主价值的投票方式。 在大众看来,危机国家依靠欧央行推出的SMP计划、OMT‘计划以及长期运行的EMS机制等政策才得以渡过难关。然而,辛恩认为,这些措施正是欧央行值得质疑的地方。欧央行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调度,为危机国家提供公共信贷,购买危机国家的政府债券等操作,不留痕迹地介入欧元区各国的财政政策中。值得一提的是,辛恩通过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对“泛欧实时全额自动清算快速转账体系”(简称‘I'arget体系)以及’Far·gel余额的研究,针对欧元体系存在的内部设计缺陷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也是本书的精彩处之一。 尽管依然支持欧盟,向往欧罗巴合众国的建立,但辛恩强调,欧元体系如不及时采取刮骨疗伤的办法的话,欧元区将被拖入恶性循环的怪圈。因此,希腊退出欧元区不可避免。无论您是否认同他的观点,辛恩描绘的希腊退出路径和制度安排为我们揭开了许多未知的领域。 本译著的出版得益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提供的机会,尤其得到祝得彬老师以及刘学谦老师的鼓励和支持。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良好的学术环境保障了本书的顺利完成。同时,感谢所内外老师提供的学术见地和无私帮助,尤其是杨解朴老师。 在过去的半年中,家人的陪伴和支持使我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仅以此书作为对他们的回报。 《欧元陷阱》全书由曹慧翻译。本书在尽量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为方便中国广大读者起见,译者对书中做了部分简明的注释。限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疏误之处在所难免,祈望多方指教,不胜盼祷! 北京 2015年夏 书评(媒体评论) “在这本针对欧洲经济的专业分析书里,汉斯-维尔纳·辛恩认为欧元作为野心勃勃的政治工具,但却败于引入动因和机制的缺失。辛恩通过解剖式地分析,揭示了欧元区因货币政策的实施而损害各成员国财政政策执行的本质,即未明确地认可或同意哪些成员国可以免除债务负担。辛恩呼吁,通往欧洲稳定与繁荣之路上的最大障碍是欧元体系的非逻辑性和不可持续性。本书对那些希望通过捍卫欧元作为替代解决方案的人们做出了强力的反击。” ——艾伦·奥尔巴赫(Alan J.Auerbach),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经济学和法律系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撰写了一部关于欧元危机方面的、见解独特的著作。对非专业读者来说,该书资料详实、通俗易懂。希望该书不仅被拿来阅读,而且还可以触动参与那些决策的政治家们。” ——恩斯特·巴尔登斯贝格尔(Ernst Baltensperger), 柏林大学宏观经济学荣誉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贡献了一部卓越的著作。该著作清晰地概述了欧盟各地因过度的主权债务以及竞争力差异所引发的危险。该书准确地指出,南欧国家从欧洲中央银行获得的信贷规模被急速扩大,由此而产生的对应风险被置于经济运转稳定的其他成员国的资产之上。” ——彼得·伯恩霍尔兹(Peter Bernholz), 巴塞尔大学公共金融学荣誉教授 “在欧元和其他许多领域里,汉斯-维尔纳·辛恩是德国最富创造力、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本书即是彰显其大成之作。” ——贾迪什·巴格沃蒂(Jagdish N.Bhagwati), 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法律及国际事务系教授 “我受到了震撼。在本书里,辛恩终于写出了大师之作。该书写得如此之好,即使是非经济学家也能轻易地理解其中观点。它能在不知不觉中唤醒读者。” ——费德里希·布瑞尔(Friedrich Breyer), 德国康斯坦茨大学经济学与公共政策教授 辛恩教授再次用“一剂政策猛药”启蒙和激发了我们。在他看来,南欧深陷危机的成员国应退出欧元区,对新货币实施贬值,在透明的金融市场、收支平衡的公共财政基础上建立财政秩序,进而使该国重获竞争力。一个“新”的欧盟, 应重新组建为一个合众国式的联邦模式,仿效美国联邦式的金融体系,对成员国实施强硬的财政政策,采取新的“目标平衡”结算体系以及中立的货币政策。这些药方是辛恩针对现行政策,即强迫由北向南的资本转移(债务共同化)、印钞的各国央行(他认为这些是造成泡沫的根结所在)、南欧成员国对非竞争力的接受,以及持续性的危机等症结所开的药方。辛恩将所有相关议题联系起来,启发我们理解欧洲是如何陷入困境的。通过非专业术语,他抽丝剥茧般地解开复杂的谜团,曝光幕后的秘密。那些不赞同其分析方法和历史观点的人们也得承认,辛恩对相关事物的清晰描绘以及轻重有别地解释能力。毫无疑问,读者将从辛恩的书中受益匪浅。本书是所有渴望通过了解欧洲及其所面临困难读者的必读之书。我强烈推荐。 ——罗伯特·哈弗曼(Robert Haveman), 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经济学与公共事务系荣誉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善于展示研究成果,合乎情理而又精准地扩大读者群体。这是一部重要的著作!” ——斯特芬·霍姆伯格(Stefan Homburg), 汉诺威大学公共金融教授 “在其大师级的分析中,汉斯-维尔纳·辛恩以耐心、智慧和清晰的思维为我们揭开欧元危机中盘根错节的故事。通过煞费苦心的分析后,他指出,如不实施重大改革,欧元体系将无法持续下去。他在如何实施这些改革方面的大胆建议值得大家深思。” ——彼得·W.霍维特(Peter W.Howitt), 布朗大学社会学荣誉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再次出色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诠释了复杂的相互作用,并为读者传递一个重要的信息。” ——奥特马尔·伊兴(Otmar Issing),法兰克福大学经济学、 金融及国际经济关系教授,前欧洲中央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辛恩提供了一个着眼于未来、由各种选择方案组成的现实清单,它犹如一服清凉剂。对于所有想了解欧洲如何发展、如何拯救欧元的人们而言,本书是必读之物。” ——阿尼尔·K.卡什亚普(Anil K.Kashyap),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与金融教授 “事实证明,辛恩直截了当地接受了那些反对德国启用欧元的人们的观点。在这部颇具‘挑衅’之作中,作者意志坚定、言语中肯,他运用渗透性地分析方法,解释欧元体系在哪里出错、哪里运转正常;该体系如何得以修复,或无法修复。对所有忧心欧洲前途的读者而言,本书是必读之物。” ——戴维·莱伊德勒(David Laidler),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 “‘欧元陷阱’是一本广受关注的书籍。本书有很多长处。尽管结构复杂、资料详细,但易于读者阅读。本书认为,欧元发展的驱动力是政治因素,即加强欧洲、防止未来战争。所以,欧元区各国必须加强欧元地位,而不是将其放弃。尤其是,本书坦诚地指出,正如许多人相信的那样,持续较长时期的欧元危机不仅仅是金融危机。欧洲各国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妨碍了欧洲重振经济。辛恩总结到,负债累累的国家应临时性地退出欧元区、将其新货币贬值,这样才有可能使其经济重回正常轨道。作者认为,(在欧元区)做出这些调整不会是零代价或简单易行的,但对恢复经济增长却是必经之路。” ——艾伦·梅尔泽(Allan H.Meltzer),卡内基梅隆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访问学者 “汉斯-维尔纳·辛恩清晰、全面地分析了欧元的各种救助措施。他向我们展示到,尽管大部分所授的信贷资金永远无法还清,政客们如何越发沉溺在由纳税人负债的假设当中。对于那些没有盲目地吞下政治宣言,却想了解实际情况的人们来说,这正是本书扣人心弦的地方。本书是政治代表的必读物,这样他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做着什么。” ——曼弗里德·J.M.纽曼(Manfred J.M.Neumann), 波恩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主任、荣誉教授 “‘欧元陷阱’这本书对欧元区如何一步步陷入沼泽进行了大胆、精彩的分析。汉斯-维尔纳·辛恩用简明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欧元区的货币是如何被由北向南地转移。他提出的退出方案必须被欧洲及世界各地的人们和决策者认真研究、对待。” ——威廉姆斯·D.诺德豪斯(William D.Nordhaus), 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可能撰写了近十年以来最重要的、有关欧元的学术著作。所有关注该问题、但立场不同的人们应认真阅读此书。他的目的是提供客观、均衡的视野,而不是引发正、反方之间的论战。辛恩的基本思路是,只有变得更透明、更民主,欧元体系才可能前途光明。” ——肯尼斯·罗格夫(Kenneth S.Rogoff),哈佛大学经济学和公共政策系教授,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前首席经济学家 “尽管金融的机器还在运转,但汉斯-维尔纳·辛恩将我变成工程师的角色,探查那些被人们忽视的、深嵌于工作中的设计缺陷。本书的发现如此令人兴奋,以至于我一口气读完了所有使人不安的细节部分。” ——弗兰克·舍梅切尔(Frank Schirrmacher), 《法兰克福汇报》联合主编 “汉斯-维尔纳·辛恩撰写的《欧元陷阱》一书直接展示了欧元体系的基本弱点。本书并未囿于指出所采取的各种欧元救助政策,而是进一步提出了如何使货币联盟取得长期稳定的新战略。” ——赫尔穆特·施莱辛格(Helmut Schlesinger), 德国中央银行前行长 “汉斯-维尔纳·辛恩以其一贯的活力和直截了当、在这部重要的著作中对造成欧元区眼下危机四伏的根源进行了重新思考,并提出了其认为可行的修复方案。透过金融的复杂性,他看到更深层次、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一,在一个没有共同财政政策的货币联盟中,欧洲中央银行是事实上受财政行动所驱动的。其二,欧洲外围国家遭受的不仅是长期负债,而且还蒙受收益损失,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需要进行长期的实际汇率下调。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辛恩的建议,但他能迫使人们提出其他的解决方案。在这方面,辛恩是重量级的。” ——罗伯特·M.索洛, 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荣誉教授 “在欧洲国际收支危机以及困扰南欧国家的竞争力问题等方面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视野。尽管该书几乎没有或仅有部分采取实证研究,但其基于资料详细的分析方式仍毋庸置疑。这部重要著作为我们揭开了眼下危机的真相。” ——恩里克·斯特耶斯勒(Erich W.Streissler), 维也纳大学经济学荣誉教授 “汉斯-维尔纳·辛恩描述了欧元区里哪些地方出了问题,并认为必须对此实施大胆改革。本书是对欧元区议题的一个重要贡献,也是所有希望参与其中人们的一本必读之作。” ——哈拉德·乌里奇(Harald Uhlig), 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