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动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四、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空间视角
一、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二、考虑空间因素的计量模型构建
三、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异质性
四、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空间视角
第三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演变趋势及特征
一、农村金融发展的评价
二、农村金融的水平差异评价
三、农村金融的机构差异评价
四、农村金融的绩效差异评价
第四章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相关性与空间聚集分析
一、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
二、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中国农村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关联机制的空间计量
一、空间计量模型的设定
二、纳人空间因素的农村金融反贫困绩效分析
三、我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反贫困:实证分析
第六章 中国农村金融排斥区域差异的空间效应分析
一、农村金融排斥的涵义
二、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评价及其空间分布
三、中国农村金融排斥的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七章 金融包容视角下我国区域金融排斥的空间分析
一、引言
二、我国区域金融排斥的测度
三、区域金融排斥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四、区域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第八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一、基本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深刻地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区域协调发展,而传统的农村经济研究很少考虑到地区之间的空间相关性。基于此,吕勇斌编著的这本《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分析》主要运用空间经济学理论和空间分析方法,在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的基础上,构建农村金融发展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框架,从农村金融发展的“水平差异、机构差异、绩效差异、功能差异”四个维度揭示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在此基础上,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各省区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集群模式,通过建立空间滞后模型(SLM)、空间误差模型(SEM)、空间杜宾模型(SDM)系统分析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效应。
吕勇斌编著的这本《农村金融发展的空间分析》提出农村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空间分析基本理论框架,在借鉴和整合空间经济学和金融地理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中国农村金融发展差异研究中引入空间因素,以地理信息系统、空间统计分析方法、空间计量分析方法为主要工具,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多角度描述和测量,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演变趋势进行空间统计描述,利用Geoda图解农村区域金融信息,从空间角度研究中国农村区域金融活动和现象,定性诊断和表达中国农村区域金融布局的空间差异和动态不平衡性,分析可视化农村金融布局空间演变模式,采用证实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这种空间差异的空间效应进行定量分析,并对给定地区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反贫困的关联机制进行相关分析,以期挖掘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演变轨迹及变动特征,为政府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