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相关研究评述
(一)城镇化的道路选择
(二)城镇化的动力机制
(三)城镇化的区域差异
(四)城镇化的制度安排与政策支持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路径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论阐释
一 相关概念界定
(一)城市和城镇
(二)城市化和城镇化
(三)城镇人口和非农人口
(四)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
二 中国城镇化道路的演变
(一)传统城镇化阶段(1978—2001年)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阶段(2002年至今)
(三)不同阶段的对比分析与演进逻辑
三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内含与发展现实
(一)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核心价值
(二)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目标
(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基本现实
第二章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区域路径响应与动力机制
一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地域分异
(一)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二)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差异
二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区域类型划分
(一)区域发展视角: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
(二)城乡关系视角:双强型区域、强弱型区域、双弱型区域
(三)空间布局视角:核心地区、重点地区、区域中心地区
(四)功能承担视角:普通地区、特色地区、特殊地区
(五)综合视角划分:一类地区、二类地区、三类地区
三 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地域分异原因
四 动力机制对中国城镇化地域分异的影响
(一)动力机制衡量指标的选取
(二)动力机制对城镇化区域分异影响的模型设定
(三)中国城镇化区域差异影响因素的实证
(四)三类不同区域城镇化发展的动力机制归纳
第三章 我国城镇化质量的区域测度及评价
一 城镇化质量测度评价体系的建立
(一)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建立原则
(二)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定
二 城镇化质量测算过程
(一)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二)因子分析过程
(三)聚类分析过程
第四章 不同区域类型特色城镇化政策创新
一 中国城镇化政策梳理与演变
二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理念转变
三 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政策创新
(一)基于以人为本的均等城镇化政策创新
(二)基于提升质量的绿色城镇化政策创新
(三)基于动力机制的地区城镇化政策创新
(四)基于区际合作的联动城镇化政策创新
(五)基于区域分类的差异城镇化政策创新
第五章 三类城镇化区域:甘肃案例分析
一 甘肃省城镇化的特点与发展现状分析
(一)甘肃省城镇化的典型特点
(二)甘肃省城镇化的发展状况分析
二 甘肃省城镇化水平与质量的区域差异测算及评价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数据的处理
(二)因子分析过程
(三)聚类分析
三 甘肃省城镇化空间结构分布与动力机制
(一)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空间结构特点
(二)甘肃省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四 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制度创新是加快甘肃城镇化发展的根本保证
(二)产业协调发展是甘肃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三)城镇空间合理布局是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推动
(四)城乡生态环境的友好发展是甘肃省城镇化质量的有力支持
(五)提高真实度与协调度是甘肃省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结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