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友笋编著的这本《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当代中国言说图景与学理批评)》共分六章:第一章,通过对当下文艺学界在文艺与政治关系命题研究上所呈现出的“共识已达”理论幻象及审美自治论影响下的文学实践乱象的揭示,说明“再问题化”文艺与政治关系命题的学理价值和时代意义;第二章,以范式的总体性视角为切入点,整体性考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文艺与政治关系问题上的言说范式特征及其诸种“症候”;第三章,通过对政治概念历史演绎和原初意义的回溯,在政治“去弊”和“返魅”的分析与批判中,探讨了政治的事实和价值存在维度;第四章,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出发,在“文学是人学”命题的再解读中辨析了文学的丰赡人学意蕴,由此阐明文艺与政治关系的事实和价值两维向度,并据此介入当下的文艺实践乱象,说明重构文学政治维度的现实意义。第五章,以“红色经典”为具体个案,将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探讨置于社会进程中,直接与那些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和文化的超理论因素进行应答和对话。第六章,以结语和展望的方式说明了本书分析与批判的建构意义。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话题,生动呈现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中国化进程中的沿因变革及其与时代主题疏离、汇通的多维景象,并深深影响和规约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国内文艺学界在阐释二者关系时,曾出现过非此即彼的关系论断。究其原因,当然有其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但当文艺研究已进入较为常态的生存环境以及文艺实践要求理论回答时代问题的今天,有关这一理论命题的反思依然被漠视、悬置甚或成为新的学术禁区,实乃与我们在文艺与政治关系认知上的政治概念不思和二元对立认识范式密切相关。对这一现象的反思和批判,构成了胡友笋编著的这本《在事实和价值之间(文学与政治关系的当代中国言说图景与学理批评)》的研究背景和结构内容。
第一章 一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命题的“再问题化”
第一节 论题的时代面相
第二节 病象的原因诊断
第三节 本书的建构意义
第四节 本书的研究理路
第二章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历史言说范式和“症候”
第一节 “范式”及其“症候”
一 “范式”的语义张力和总体性视角
二 “范式”的“症候式”阅读
第二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的历史言说范式
一 文艺观的二元划分视界
二 方法论的一维致思取向
第三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言说范式的“症候”分析
一 阶级政治等同政治全貌
二 意气言说制约学理批判
三 应然诉求混淆实然判断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如何解读“政治”:关系言说的前提性考察
第一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言说的政治指涉之困
第二节 政治阐释的多维演绎与当下指认危机
一 政治释义的历史语指嬗变
二 政治阐释的逻辑起点转换
三 政治质性的价值关切分野
四 政治认知的中国现实图景
第三节 政治的本原回归与身份重建
一 历史去弊与现实返魅
二 回归历史的原初语境
三 中国域阙与本体建构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文艺与政治关系重构的内在理路与现实意义
第一节 文学阐释的实践存在论观照
一 认识论思维模式下的文学本质追问
二 实践存在论视域下的文学再解读
第二节 文艺与政治关系建构的人学基础
一 “去政治化”语境的“文学是人学”解读
二 “文学是入学”的多维向度再识
第三节 文学实践的政治维度存在与想象
一 文学实践的政治存在维度
二 文学实践的政治想象与超越
第四节 重构文学政治维度的现实意义
一 文学的人学变体与政治虚无主义
二 “纯文学”的迷思与公共品性阙如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红色经典”现象:文艺与政治纠结互动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红色经典”作为考察个案的可能性
一 “红色经典”概念界定
二 “红色经典”的文艺思想史学价值
第二节 新时期以来的“红色经典”接受现象分析
一 20世纪80年代“红色经典”沉寂原因分析
二 世纪之交“红色经典”再度走红原因探析
第三节 “红色经典”个案考察的启思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