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黑暗料理/同济汉语文学丛书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张生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迨至今年,即2016年,同济中文系已建系七十周年,复建也十载有余。为此,同济中文系同仁特编辑“同济·汉语文学丛书”,择期陆续出版。《黑暗料理》是其中一本,作者张生试图通过小说描写上海都市不同身份的的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和对生存的思考,来说明上海乃至中国的变迁和人们心灵的悸动。

内容推荐

《黑暗料理》为作者张生近年来的最新的中短篇小说的结集,约十余万字。书中小说大多以当下的上海的都市生活为背景,作者试图对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不同身份的人进行描摹,通过他们对自己的人生道路的选择,来探讨他们对存在意义的思考,从而折射出这些年来上海乃至中国的变迁和人们心灵的悸动。

目录

少白头

高升

新天地

大堂

钓鱼电话

信徒

凯旋门

穿人字拖的少年

后记

试读章节

少白头

可以肯定,我是早上第一个打电话给空调维修部的,否则,接电话的姑娘的口吻不会这么殷勤。要知道,这段时间可是空调维修的高峰期。她在仔细询问了我的空调的问题后,立即表示,让师傅今天就上门来给我修理。这当然是我求之不得的大好事,因为上海的夏天实在太热了,今年更是热得厉害,简直没有空调就不能活。而上海的夏天之所以比别的地方要热很多,并不是因为白天的温度高,关键是晚上的温度也和白天一样。昨天晚上,我房间里的空调突然不再制冷,整整一夜,我都只能依靠这台空调吹出的没有一丝凉意的热风来降温,对此的感受自然又加深了许多。

但一个白天下来,我都没有等到期待中的门铃声。我当然没指望修空调的师傅一大早就过来,所以,上午的时候,我还在落满灰尘的书架边站了一会,拿了几本很久没看的老书出来翻。可到了下午三四点钟,人还没来时,我就有点坐立不住了。在溽暑中,我甚至都发生了幻听,有好几次明明听见门铃在响,拉开门后却连个人影也没有。眼看着又一个闷热的夜晚即将降临,在房间里越来越亮的灯光下,我开始考虑是否到外面去吃个晚饭,然后就在附近的快捷旅店去熬过这个一定比昨天晚上还要难熬的夜晚。就在这时,我终于听到门铃叮咚叮咚地响了两声。尽管我已经不再兴奋,可还是立即开了门。一个二十多岁的瘦瘦的小伙子出现在我面前。他个子中等,留了个三七开的分头,可能是少白头的缘故,他的花白的头发与他那张年轻的脸,特别是那双年轻的眼睛不是很搭配。不过,他这头白发也可能是在发廊里专门染出来的,因为这个发型很像日本的某个动漫人物的发型。他穿着胸前印有公司标志的蓝布夹克,系着一条插满螺丝刀和钳子的棕色牛皮电工腰带,下面是一条有些油渍的牛仔裤。看到我开了门,他把背着的一个白色帆布工具包和一只装有氟利昂的铁罐子放在了门前。

“是张先生吧,不好意思,我来晚了。”他抬手把自己的头发往后撸了一下,开始边脱鞋子边向我道歉。

“不用脱鞋子,没事的。”我忙阻止他。

“这样也好。”他把一只已经脱掉的鞋子重新穿上。“等会到外面方便点。”

“对的,空调外机在窗台下,比较麻烦。你今天是不是已经跑了很多家了?”我带着他往挂着空调的里间走去。

“是,从早上到现在,已经修了十几台了。你这里是最后一家。”

“那真是辛苦你了。师傅贵姓啊?”我打开灯,指了指墙上悬挂的空调。

“我姓王,三横王,你叫我小王就行。上海这夏天没空调可不行。”他拖过旁边的一个凳子,踩了上去,把空调的塑料面罩取了下来。  我伸手接了过来,发现上面都是灰,想拿出去擦一擦。

“还需要我帮忙吗?”

“现在不用,你去忙你的好了,我先查查挂机。”

他从电工腰带里抽出一把螺丝刀开始拆挂机里的东西。我把空调面罩拿到厨房,用一块湿抹布把上面的灰擦了一遍。等我重新回到卧室,看到他站在桌子边拿着一个万用表正在检测从挂机上拆下来的零件。

“挂机没问题。估计是该加氟利昂了。等会可能得麻烦你把这个递给我。”他指了指自己带进来的那个像个冬瓜似的氟利昂罐。

“没问题。”

看到他推开窗户,准备出去,我忙问他带了安全绳没有。

“带了。不麻烦了,五楼也不高。”

“你还是系上吧,我给你拉着好了。五楼也不算低。再说外面天都黑了。”我提醒了他一句。

他犹豫了一下,才从放在地上的工具包里掏出安全绳,在自己腰上扣好。我把安全绳另一头的搭扣打开扣在了旁边的书架上,然后又用手拽住安全绳。

“好,那就麻烦你了。”

他双手扒住窗棂从窗户爬了出去,然后下到了窗台下的空调外机旁,开始忙活了起来。因为天已经黑了,我有点担心他看不清楚,就问他要不要我去拿个手电筒。

“不用,有路灯,看得见。”

刚才我还没有注意到,果然,沿街的路灯都亮了。过了一会,他叫我把氟利昂递给他。我放下安全绳,弯腰把那个氟利昂罐提起来放到了窗口。他接了过去,然后继续在窗台下忙碌起来。从敞开的窗子外面,吹进来的都是热风,还有呛人的汽车油烟味,我紧紧抓着安全绳,很快就汗流浃背。

“好了,你先把这个接进去。”

他喊了我一声,把氟利昂罐放在窗口,我忙接过来放到地上。等我回过身,他已经从窗外重新回到房间里。

“这下不会有问题了吧?”

“应该可以了,你先试试看。”他用手背擦了擦脸上的汗。

“不用急,先到外面去洗一下好了。”我也抬手抹了一下额头。

我和他一起来到外间的客厅兼厨房,从墙上的毛巾架上扯下一条毛巾,让他先洗。然后我又回到里间,找到空调遥控器,把空调打开后重新出来。

“谢谢了。”

……

P1-3

序言

《同济·汉语文学丛书》总序

同济大学中文系创立于1946年。时名为国立同济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与同期建立的哲学系,外国文学系共同组成文学院,是为上海国立大学中第一个文学院。先后在此任教的有郭绍虞、穆木天、牟润孙、潘伯鹰、蒋大沂、张长弓、王善业、蒋天格、徐中玉、曹融南等先生,可谓大师云集。1949年8月,同济中文系奉新政府之命停办,师生遂并入同城的复旦中文系。直至2003年同济中文系方得以恢复。因有前贤筚路蓝缕,薪火相继,得以再聚俊彦,故不数年即在沪上乃至全国再现昔年峥嵘之态。迨至今年,即2016年,同济中文系已建系七十周年,复建也十载有余。为此,同济中文系同仁特编辑“同济·汉语文学丛书”,择期陆续出版,既宣己志,亦求友声。

而此套丛书初名“同济中文系学术丛书”,原拟循兄弟院校中文系的成例,以在同济中文系任教的教师的学术著作的出版为主。但在我与人文学院院长孙周兴教授商议时,他力主扩大该丛书的编辑框架,以“同济·汉语文学”总括其名,以从同济百多年来对汉语文学的贡献为题系统梳理和编辑丛书,而不必囿于同济中文系的狭小范围,并且,他进一步提议,这套丛书不仅可收录大家的学术研究著作,亦可收入教师们的文学创作作品,故以“汉语文学”而非“汉语文学研究”为名。对此建议我深以为然,因为若从“汉语文学”的角度考察,同济自1907年建校以来,师生们为现代汉语文学的研究和创作作出的贡献与其他历史悠久的大学比起来,虽不至于高山仰止,但也不遑多让。尤其是在汉语文学的创作上,人才辈出,不绝于缕。从上个世纪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诗人宗白华,二十年代的诗人殷夫,三十年代的诗人冯至、戏剧家杨晦,四十年代的戏剧家陈铨,诗人廖青主、穆木天,五十年代的小说家杨益言等,新世纪以来又有小说家马原等加入,皆可为一时之选。所谓“昭兹来许,绳其祖武”,这套丛书自也应当将其人其作选辑列入。

是为序。

张生

2015年4月27日于同济大学中文系

2016年3月16日改于五角场

后记

每当我有新书出版的时候,就会有朋友问,这本书是写什么的,可每次我都觉得一言难尽。这次,我就借这个后记,简单地谈一下这本书的情况,或许这样等书出版之后,朋友再问时会省掉很多口舌之劳。这本短篇小说集是我这几年陆续写就的,主要描述的是那些在当下的都市中生活的人的内心的困惑与挣扎。这些年来,我总有种感觉,我觉得我们为了过上现在的所谓的好日子,可能已经付出得太多太多。因为近年我亲自看到和听到身边的一些人在获得某种期望已久的生活的位置后所起的突然的变化,以及这种突然的变化所引发的一幕幕悲喜剧。而究其原因,这显然是来自某种失衡感,其中既有不适应导致的焦虑,也有太适应引发的亢奋,但更多的却是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深深的恐惧。不过,这不是对自我生命本身的短暂性的恐惧,而是对所附着的身外之物的短暂性的恐惧,是对自己从现有的生活位置上跌落的恐惧。

然而,也就是在这种恐惧中,让我们看到了人的被扭曲的灵魂,同时在这种扭曲的灵魂中,也让我们看到了人这种可怜的生物的卑微与低下,因之也使我们意识到了自己作为人的界限。就像尼采在《超越善与恶》中所提醒的,“那个与怪兽搏斗的人应该注意让他自己不要成为怪兽。因为当你长久地凝视一个深渊之时,那个深渊同样也在凝视着你。”而我们就是在与这个“怪兽”搏斗中,在与这个“深渊”对视之中,艰难地渡过自己的一生,因为我们稍不小心,就会随时变成可怕的“野兽”,也会随时变成黑暗的“深渊”。这一过程如此凶险,也许,我们——当然包括我自己——早已变成“野兽”和“深渊”而不自知。诚如尼采在同一本书中所质疑的:

在这里,我们中的哪一个人是俄狄浦斯?我们中的哪一个

人又是司芬克斯呢?

其实,我们很可能既是对人生提出谜一般问题的司芬克斯,又是解答了那个谜的俄狄浦斯。这也是我把尼采的这句话作为这本小说集的题记的原因。如果这部小说集需要一个主题的话,这句话就是它的主题。而这也是我把这部小说集命名为《黑暗料理》的原因之一,在我们的不可见的黑暗的内心世界,同样有着如可见的光明世界一样的各种“料理”。当然,给我的小说集取这个名字也有现实的启示。这几年我经常有课排在晚上,有时课后我会在同济附近的马路边灯火通明的小吃摊吃点东西,以安慰一下自己疲惫的身心。或许是在上海的高校里一直有着“吃在同济”的传统,同济周围的小吃摊也因油大料足保持了较高水平,进一步获得了上海大学“黑暗料理”界老大的美名,所以我很想以此为背景写篇小说,而这也是这部小说集计划中的第一篇小说。但遗憾的是,就像我们永远也无法说出自己最想说的话一样,这篇小说到现在也没能写出来,如今只留下了名字。作为一个纪念,我就索性把它用作了这个小说集的书名。  为了让这部小说有可以想象的依托,我特地邀请我原来在交大任教时的同事画家王宏卫兄给这部小说集画了插图。他为此停下手头自己的画作,在去年冬天寒冷的上海街头奔波了一个多月,根据我的小说里提到的场景进行了实地的临摹和创作。当我看到他完成的那些插图后,我忽然觉得不是他在为我的小说画插图,而是我在为他的那些画作配文字。其实之前我们曾有过一次愉快的合作,我在2004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地铁一号线》中就曾使用了宏卫兄拍摄的照片作为插画。这一次合作同样令人愉快。

当然,同样要感谢的是责编杨柏伟兄的辛苦的工作,这同样是我们的第二次合作,我2014年出版的散文集《人生就是高速公路》就是经柏伟兄之手责编。

另外,要感谢我在交大的学生麦欣,封面的照片就是他拍的,很高兴他愿意无偿地给我使用。

最后,特别需要说明的是,这本书能够顺利问世,还有赖于我所任教的同济中文系同仁的支持和同济中文系出版基金的资助,方得以纳入“同济·汉语文学丛书”并予以出版。

2016年3月16日于五角场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4: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