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转型与人民主体性的话语表征
一 人民主体性的创造之维
二 人民主体性的表现之维
三 人民主体性的接受之维
四 人民主体性的精神向度
第二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作家生存哲学
一 新文化的生命指证:“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
二 新启蒙的内涵诉求:“人要有点东西,才叫活着”
三 后新时期的目的能指:“为活着而活着”
四 后现代的意义解构:“冷也好热也好活着就好”
第三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作家创作理念
一 民族文化与文学寻根
二 朦胧美与形式美追求
三 “底层文学”与“作为老百姓的文学”
第四章 历史转型与1980年代真实观的嬗变
一 20世纪中国文学真实观发展的背景
二 1980年代初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复归
三 从本质真实向文化真实突转的“寻根”之路
四 从文化真实向精神真实穿透的“虚构之刀”
五 从精神真实向生活真实还原的“自然”之在
六 “真实”的蜕变:从生活到生存的缘发与转换
第五章 历史转型与当代文学创作体式
一 颂歌体:意识形态的迎合
二 战歌体:战争记忆的回响
三 私语化:私密空间的自赏
四 闲聊体:日常生活的还原
五 对话体:主体间性的互动
第六章 历史转型与人物形象塑造的主体性
一 人物形象主体性的历史演进
二 创造主体、接受主体对对象主体的影响与生成
三 人物形象主体性嬗变的外部制约与内在动因
四 主体性与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思
参考书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