邝蓝岚著的《敦煌壁画乐舞(中国景观在国际语境中的建构传播与意义)》通过敦煌壁画乐舞,着重论述了“中国景观”(China—scape)这一新观点在近代跨国界主义(Transnationalism)、全球化(Globalization)与世界主义(Cosmopolitanism)语境中的建构、位置与战略意义。作者提出的“中国景观—China—scape”是一个融合了中国学者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美国学者“创造传统”(Invented Tradition)、本迪克特·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想像的共同体”(Imagined Community)、与人类学家阿俊。阿帕杜萊(Arjun Appadurai)“全球文化流动五维度”等理论的新概念。
作者邝蓝岚在《敦煌壁画乐舞(中国景观在国际语境中的建构传播与意义)》中通过对田野调研采录的实际案例分析,首次提出了敦煌壁画乐舞在表演过程中展现的自我指涉性敦煌元元素系统(Dunhuang meta—system), 以及其在表演过程中建构的“中国景观”(Chinascape)概念,并进一步将敦煌元元素系统中的两种要素定位为壁画乐舞表演过程中的“展示性传播内容”和“隐性论述性内容”,以解释敦煌乐舞本身作为一个多元文化地理概念在国际语境中的特殊位置,从传统美学、表演理论及知觉认知科学的角度,解释了敦煌壁画乐舞作为一种依附于时空与诗性的表演艺术形态,是如何在流动、演绎的表演过程中,以舞者与观舞者之间的认知、互动展现的两种元素来体现、建构“中国景观”,从而达到中国传统美学中所推崇的“象外之象”“诗与境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