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那时候一定知道自己是顽劣的,因为我曾经踢过我的保姆艾拉,当我的脾气过去之后,我又会觉得特别的后悔,但是我不记得这种悔恨让我的暴躁脾气有所收敛。
在这段时间里,一个打扮得十分漂亮的女孩子叫做玛莎·华盛顿,那是厨师的孩子;还有一个是贝拉,一条忠实的老猎犬,他们成为了我忠实的朋友。玛莎·华盛顿能够明白我的手势,我觉得自己和她的交流毫无障碍。她总是能够领会我的意思。这让我十分愿意对她发号施令。但是她总是一味地迁就我的蛮横,从来不会和我冲突,这就让我无形中感觉到自己的强大而不思后果。我总是坚持自己的念头,永远都是我行我素,就算有的时候需要用牙齿和指甲来捍卫自己的无理取闹。我们在厨房里度过了很长的时间,揉面团、做冰淇淋、磨咖啡豆、为烤蛋糕争执得面红耳赤、喂养厨房台阶上的母鸡还有火鸡。大多数家禽都十分温顺,可以从我的手里得到食物,我也可以感受到它们的存在。有一只硕大的火鸡曾经从我的手里拿走一只番茄,然后匆匆跑开。也许是被高伯乐的成功鼓舞,我们还得到了一个刚刚出炉的蛋糕,我们一点点吃掉了这个蛋糕。之后我就生病了,我怀疑是不是追赶火鸡的报应。
珍珠鸡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巢藏在一些偏僻的角落里,在草丛里找到它们的蛋成为了我最大的快乐。当我想要出去找蛋的时候,我没法告诉玛莎·华盛顿我的想法,但是我会攥起拳头,然后放在地上,意思就是在草丛里的圆圆的东西,玛莎总是能够明白。当我们幸运地找到一个巢的时候,我从来不会让玛莎把蛋带回家,我会拼命地做手势,让她把鸡蛋全部打碎。
谷仓、马厩还有给奶牛挤奶的庭院都是我和玛莎最感兴趣的地方。当在给奶牛挤奶的时候,牛奶工会让我把手放在牛的身上,为了满足我的好奇心,我总是会对牛又拧又掐。
为即将到来的圣诞节做准备是我最快乐的事情。当然其实我对此一无所知,但是我喜欢房子里的香味,而且丰盛的美食也会让我和玛莎·华盛顿安静下来。不过有的时候我们也会不开心,但是这丝毫不会影响我们享受节日的快乐。大人们总是允许我们帮他们研磨香料,挑选葡萄干,或者是用勺子帮忙搅拌。我也像别人那样把我的长筒袜给挂起来;但是我不记得这种庆祝让我特别有兴趣,我也不会怀着好奇在天还没亮之前就去看我的礼物。
玛莎·华盛顿和我一样喜欢恶作剧。在一个炎热的七月份的下午,两个小孩子坐在走廊的台阶上。其中是一个黑人姑娘,梳着俏皮的螺丝锥一样的头发。另一个是白人女孩子,有着长长的金色卷发。其中一个孩子是六岁,而另外一个大约大那么两三岁。年轻的那个孩子是盲人——那就是我——而另外一个自然是玛莎·华盛顿。我们忙着剪纸娃娃;不过很快我们就厌倦了,于是我们开始把手边够得着的树叶全部剪了下来,最后我开始对她的头发感兴趣。她一开始是拒绝的,不过很快就屈服了。然后我们想到,一人剪一刀才算是公平,于是她抓着剪刀剪下了我的一把卷发,如果不是母亲及时发现的话,我想我们肯定都变成两个秃子了。
贝拉是我的狗,也是我另一个伙伴,它很老了,总是懒懒地睡在壁炉边上,不太喜欢和我一起玩。我总是尝试着让它明白我的肢体语言,不过它太笨了,而且对此毫无兴趣。有的时候它会很兴奋,跃跃欲试,就好像是锁定了一只鸟一样。我不知道为什么贝拉突然会这样,但是我知道它并没有按照我的意愿。所以这总是会让我懊恼,我的训练课总是以我一顿乱打作为结束。贝拉总是会爬起来,懒懒地伸个懒腰,打一两个不屑的响鼻,然后跑到壁炉的另外一边去躺下,而我总是失望地跑去找玛莎玩。
在我记忆中,我年轻的时候发生过很多的事故,虽然互不相干,但是都是那么的清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安静、漫无目的、不知日月的童年。
有一天,我不小心把围裙弄湿了,于是我就跑到火炉边上去烘干。围裙在火的热力之下并没有很快烘好,于是我把围裙拿近了一些,但是却不小心放在了火焰上面。很快围裙就烧了起来,顺便还把我身上的衣服给引燃了。我惊慌失措地大叫着,很快就引来了我的老保姆维妮,她用一条毯子包裹着我,差点就把我给弄窒息了,不过总算是把火苗给扑灭了。除了双手和头发被烧了一下之外,我也没有受重伤。
差不多这个时候,我发现了钥匙的作用。有一天早上我把母亲锁在了仓库里,所有的仆人都出去了,她一直在里面敲着门,一直持续了三个小时。但是我就坐在走廊的台阶上,我能够感觉到大门的震动,但是我还是坐在那儿放肆地大笑。这类恶作剧让我的父母坚信我应该马上接受教育。当我的老师苏利文小姐来的时候,我还找了一个机会把她锁在了房间里。当时我拿着母亲让我交给苏利文小姐的东西上楼去交给她;但是没过多久我就把她锁在了房间里,然后把钥匙藏在了走廊的衣橱里面。在家人的哄劝之下,我坚持不把钥匙交出来,父亲只能搬了一把梯子把苏利文小姐从窗户接了出来。这件事情让我十分开心。过了好几个月我才把钥匙交了出来。
P108-109
海伦·凯勒(Helen Keller,1880—1968),美国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人类意志力的伟大偶像”。
1880年6月27日,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亚拉巴马州北部小城塔斯卡姆比亚。19个月大的时候,她被猩红热病夺去了视力和听力;不久,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1887年,作为家庭教师,安妮·莎莉文来到她的身边,用爱心和智慧引导她走出了无尽的黑暗和孤寂。在安妮·莎莉文的谆谆教诲和帮助下,海伦自强不息,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创造出了震撼全人类的伟大奇迹:她不但学会了读书、写字和说话,并且通晓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5种语言;她还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在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4年的学业,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的盲聋人;美国费城大学和格拉斯哥大学曾先后赠予了她“荣誉博士”学位。她热爱生活,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喜爱参观博物馆和名胜古迹。她不仅走遍了美国,而且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也留下了她的足迹,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1964年,美国政府授予她美国公民的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奖章”,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之一。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对海伦·凯勒高度评价,认为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女性。美国著名 作家马克·吐温说:“十九世纪有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埃利塔说:“海伦·凯勒的故事永远也不会完结,因为人类精神的美一旦被人认识,我们就永远不会忘记,凯勒小姐给我们这些没有那么多困难需要克服的人们上了一堂永远不能遗忘的课。”她的事迹也被拍成了电影。1968年6月1日,海伦·凯勒平静地走完了她艰辛而又充满荣耀的一生。
海伦·凯勒被视为20世纪最富感召力的作家之一,受到了全世界的尊崇,她一生勤于写作,共创作了14部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我生活的故事》《我生活的世界》《石墙之歌》《走出黑暗》《中流》《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的老师》等。命运给予她不幸,她却并不因此而屈服于命运,她坚持在黑暗中寻找光明,在不幸中播种希望,并最终凭着这股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幸福快乐的执著追求,为自己赢得了光明和欢乐。她在1902年至1903年间创作的《我生活的故事》是她的处女作,作品一发表便立即在美国引起了轰动,被称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出版的版本超过百余种,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散文代表作,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大自然赐予的一切。 海伦·凯勒在中国同样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故事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决定全书英汉对照引进海伦·凯勒励志故事中的经典:《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我们相信,这两部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本书的英文部分选自原著。原著有些词汇是老式的写法,现在的英汉词典大多已不再收录。为了忠实于原著,本次出版时以不修改为宜,望读者阅读时留意。
本书由陈柏含组织翻译。参加翻译及资料整理工作的有纪飞、赵雪、刘乃亚、蔡红昌、陈起永、熊红华、熊建国、程来川、徐平国、龚桂平、付泽新、熊志勇、胡贝贝、李军、宋亭、张灵羚、张玉瑶、付建平等。限于我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英语水平,书中难免会有不当之处,衷心希望读者朋友批评指正。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和《我生活的故事》是世界励志文学的经典名篇。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作者海伦·凯勒以细腻的笔法、感人的语句,表达了自己对光明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告诉人们要珍惜生命、关爱他人和关爱社会,该作品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收录在中、小学教科书中,已成为广为传诵的经典名篇。《我生活的故事》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著作,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无与伦比的杰作”,作品真实地讲述了作者21岁以前的生活和心路历程,讲述了她如何战胜盲聋带来的不便与痛苦,最终冲破黑暗、获得内心的光明的人生经历。这两部作品自出版以来,一直畅销至今,被译成世界上几十种语言。书中所展现的故事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灵,无论作为语言学习的课本,还是作为通俗的文学读本,全文英汉对照,引进该书对当代中国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书主要内容——《我生活的故事》配有纯正的英文朗读,供读者免费使用。
海伦·凯勒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她的故事影响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基于以上原因,编者们决定全书英汉对照引进海伦·凯勒励志故事中的经典:《我生活的故事》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编者们希望能够编出为当代中国读者所喜爱的经典读本。相信,这两部经典著作的引进对加强当代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的科学素养和人文修养是非常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