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岚著的《合欢牡丹》是一部很好读的小说,讲述了一群旅美学人踏入社会以后,各自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人生。故事不是通过事件而是通过细节横向展开(不同于另一些小说借助人物的历史脉络纵向展开),在枝蔓缠绕中,引出众多人物,体现出本书在结构上的特点。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合欢牡丹/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美国)江岚 |
出版社 | 鹭江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江岚著的《合欢牡丹》是一部很好读的小说,讲述了一群旅美学人踏入社会以后,各自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人生。故事不是通过事件而是通过细节横向展开(不同于另一些小说借助人物的历史脉络纵向展开),在枝蔓缠绕中,引出众多人物,体现出本书在结构上的特点。 内容推荐 江岚著的《合欢牡丹》以当代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爱情故事。小说塑造了几位个性鲜明的女性,浓墨重彩于这些海外华人女性的异国“在地”生活,勾勒出华人女性情感世界的缤纷与包容,亲切生动而真实。贯穿小说始终的两位女性形象,沈玉翎与方若施仿佛都找到了情感的归宿,却留下了更深刻的复杂悬疑。小说的结尾,在异国的庭院里,一簇簇盛开得姹紫嫣红的牡丹,映衬出女人男人绽放的灵魂风景,无论是女人的自强、男人的自新,从某种程度上,都蕴含着一种重构性别伦理与婚姻关系的美好理想,体现出作者试图以女性情感日常生活,探索人类心性多彩底色而同构的文化关怀。 小说描写的这些爱情故事既是海外华人(主要是新移民)日常生活的“因”,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果”,经由这些爱情故事,小说展示了海外华人种种生存的不易和心理的挣扎。海外华人的人生百相,由此“现形”。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后记 试读章节 “出来!闲话少说!”玉翎大喝一声,“我到LaMadeleine等你。” 玉翎地关上手机,转身往华尔街的方向走。阿施做事做人都有股子狠劲,从不懂得顾惜本钱,一忙起来靠喝咖啡度日是常有的事。然而——女超人也还是要先吃饭再去拯救世界,何况我等凡夫俗子! 才刚刚进入二月,虽说今天阳光明媚,气温依然很低。冷风从曼哈顿的钢筋水泥缝隙间扑打过来,玉翎裹在厚厚的呢子大衣里,把领子竖得高高地,围巾手套捂得严严实实,还是觉得冷飕飕。街上人来人往,各种肤色的都有,照样有年轻的人们露肩膀,露肚皮,仿佛热得不得了的样子。 tt唉,年轻有年轻的好处”,玉翎心想。她们年轻的时候……唉,网施也不是这样的。那时她是鸳鸯蝴蝶派的盟主,吃喝玩乐的事儿哪里少得了她?可这个现实的商业社会里,吃喝玩乐是颇讲究一点客观条件的。努力工作可以给她带来很多实际的利益,解决她的衣食住行等等问题。离开了爹娘故土,她一个单身女人不死拼烂打,还能倚靠谁? 玉翎是很了解阿施的,也很欣赏她。 LaMadeleine离阿施的公司很近,等玉翎赶到,刚把大衣脱下来,抬头已看见方大小姐端坐在里面临街的窗口边向她招手。 玉翎坐下来,看见桌上有蒜茸面包,撕下来一片就往嘴里塞。 阿施穿黑色青果领西服套裙,米色丝衬衫,一本正经地端坐。见状摇着她那微卷的短发,用一副纽约地头之老鸟的口吻教训玉翎: “喂!你斯文一点好不好?这可是华尔街青年才俊吃午餐的高级法式餐馆!” “见你的大头鬼!这些人个个头上寸草不生,也算青年才俊?”玉翎嘴一撇。跑了一个整整上午,她是真的饿了。“再说,即使是青年才俊也与我毫不相干,你才要守好自己的卖桕。” “你巴巴地把我叫出来埋单,吃着我的还敢刻薄我!”阿施杏眼圆睁,眼角细微的鱼尾纹都拉平了,“仗着有那么一点点天分就可以为所欲为啊?” “啧啧,才叫你要守住卖桕,你就现了原形!”玉翎据案大嚼,头都懒得拾。她们二人是大学同班同学,同窗共读,同室而居,四年时间培养出来的感情,胜过亲姐妹。玉翎接着唠叨:“说实在的,你赶紧趁着还有桕可卖,找个人嫁了安稳过日子是正理。你到底要挑三拣四到几时?” 阿施长得皮肤白皙,五宫端正精致,唇型尤其漂亮,以前在大学里也不乏追求者。只是她自己心气高傲。那时见周围一帮同学神魂颠倒地闹恋爱,她在旁边翻着白眼冷笑,满心要先创下一番事业再谈感情。谁知道十几年弹指一挥问,蹉跎又蹉跎,落得至今也还是孑然一身。 “我还有资格挑人家?现如今都是人家挑我!”阿施掰着手指头苦笑。“不够年轻、不够温柔、不够听话、不够娇嗲……拿什么跟那些刚出道的小美眉去比?连老板都嫌你精力没她们旺盛!” 这言语有些凄凉了。玉翎挥挥手,不让她继续自怜下去:“你是个聪明人,又懂事,性情也豁达,一定有某个男人会得欣赏你这些好处,你一时还没有碰上罢了。” “男女之间的情事,最理想的状态是相恋,其次是单恋或者暗恋,”阿施这些天可能真的太累,神色有些萎靡,“我这样的最惨,无论明的暗的,统统无人可恋!” 可见女人再聪明、再能干,专业上再出色,最终想要的也只有一样。爱情真是女人身上的死穴,她们需要去爱,更需要被爱。玉翎拍拍她的手背:“市面上的男人,性格都有千奇百怪的缺陷。你不打算丫角终老,就必须把标准降低,将就一点……” “将就?”阿施手里的刀叉停顿了一下,冷哼一声抬起头来,“既然已经熬到了这把年纪,我更不能将就了。” 固然是不肯将就,其实也没有办法“将就”了。只有把日子孤独地过下去,等候命运的裁决。玉翎心下黯然,吸一口气,说:“总有一天,你会遇到一个合适的八……”P2-4 序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自台港澳文学延展出来的“海外华文文学”开始进入大陆学界的研究视野。而所谓海外华文文学,指的是在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用汉语创作的文学。文学作品的创作者,集中于旅居海外的华人华侨群体之中。换言之,这一朵开放在异域的汉语言文学之花,实际上是移民现象的文化附着物、精神副产品。 据世界海外华人研究会(Overseas Chinese C0nfederation)2000年的统计数据,海外的华人华侨有3400万之众,侨居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华人移民的原籍、身份以及移出的动机、方式、目的都有很大的改变。新一代移民大多在国内接受过完整的教育,总体的人文素养比较好。不同于老一辈纯粹受外力逼迫而离家去国,这一代人多半是主动选择了移民的道路,携带着自幼被中华文化熏陶的印记,漂洋过海,前去追寻那起初或许连他们自己都不很明确的梦想。 然后,他们在无依无靠无基础的异域天空下,锲而不舍,磨砖成镜,用自己的天赋、学识、智慧和毅力开创新生活,打造新家园。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对异质文化观念不断认知不断适应,对自身文化传统不断回望不断反思,同时叉从不同角度对二者的优劣异同不断对比不断探求。无论是否功成名就,是否志得意满,这一代人有意识的个人奋斗经验,都因此染上了浓重的东西方文化相交错、相印证、相融合的底色。 他们当中的一些人,选择用永远的母语来表述现实生活场景当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以腕底最贴心的汉字来描画身边的众生相,将移民的生活形态带入了华文文学的文本世界,成为这个群体的代言人。这些作者置身于跨文化围城之内的书写,通过对具体个案的艺术加工,裹挟着深入血脉的“原乡”记忆与纷繁复杂的“异乡”体验,展示出这个群体的精神气质、价值判断与文化品格,标注出自身的属同时也属于时代的特殊记忆,为汉语言文学的本土样态提供了一个风情迥异的参照。 在海外华文文学创作圈里,女性作家占压倒性多数。她们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反映出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总体水平。随着国内学界对海外华文文学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投入该领域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海外女作家们的创作实力、表现及潜能,或多或少地引起了学界的区别观照,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的限制,目前国内图书市场上的文本尚不足以体现她们整体性的创作成果与风貌。 当今世界,中华文化对全球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海外华文文学正处在汉语言文学与国际文坛接轨的前沿。为进一步促进海外华文文学创作的繁荣,同时满足国内学界在该领域的文本需求,以《海外华文文学史》、《东南亚华文文学大系》等系列图书享誉海内外的鹭江出版社,由笪林华社长总策划,开始了“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的创编工作。 海外华文女作家的群体很大,丛书的海外编委在尽量考虑地域分布的前提下,以定居海外,并在新世纪这十多年来笔耕不辍的女性作者为主要选择对象,推荐她们质量比较好的作品。诸位作者的背景、经历、际遇和目前的创作状态各不相同,文风各异,经过国内专家编委和出版社的联袂推荐、审阅,最终确定了丛书的书目,力图集中展示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所构建的独特的文学风景。希望借由这套丛书的出版,激励海外女作家们在高涨的创作激情之外,更主动更积极地去寻求去承担她们在世界文化版图上的文学使命,同时向国内学界成序列地呈现海外女性文学现阶段的格局,以推动研究者与研究对象之间良性互动的局面。通过双向互证,双向互补,共同促进汉语言文学超越地域、超越国别、超越种族的繁荣与发展。 江岚 2015年7月3日于鹭江出版社 后记 那还是在2007年底的温哥华。 来自国内的文坛宿将陈建功先生、天津名作家肖克凡先生与来自美国的瑞琳和我,把酒论文。他们力劝我突破当时创作体裁的局限,将周围有类似经历的人们在经历着类同的大环境与小氛围的巨大改变之时所遭遇的情感波动与挣扎,铺衍成一部长篇小说。 在他们的激励之下,我返美之后便开始动笔。以数位华人女性的生活细节为线索,展开新一代移民女性当下的情感世界与生存形态。她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恰似牡丹扎根的顽强坚韧;她们特立独行的生命形态,又如牡丹盛放的华美绚丽。同时在个性的差别之外,她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心灵深处始终存在一个与外在表现并不能完全一致的自己。因而取唐人残句“拆破春风两面开”之意,我用了《合欢牡丹》这样一个书名。 到次年春天写成十四章,我自认为已“完稿”,心里又难免踌躇,遂将这部稿子送去南昌,向陈公仲老师讨教。公仲老师很快从庐山之上写来长信,圈点之处让我感激之余备受鼓舞,同时也认识到这一份初稿所存在的问题。比如情节的承转还需要打磨,背景与场景的铺排也还需要充实。可那时关于“英译唐诗在英美的传播与影响”的研究已进入最后的阶段,实在无力兼顾,《合欢牡丹》的修改便只能被搁置下来。 没想到这一搁置就是若干年,直到机缘巧合之下在广州结识了杨柳和建华。有了这两位大姐级资深文学粉丝的鼎力推动,我才下决心将《合欢牡丹》重新翻出来,照公仲老师的点拨意见,大篇幅改写。尽管最初的故事构想基本上没有变,但我自己观照那些从日常生活中积累起来的情节素材的角度已经和若干年前不太一样。修改过程中又有幸得到王红旗教授从北京打来国际长途,殷殷提点,才有了《合欢牡丹》最后终稿十九章的样貌。 始终不能忘记个头比我高出一大截的肖克凡兄在温哥华的街头回过头来,嘱咐我的那一句话:“你不应该只想着要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而更应该去思考要写一些什么样的人’’。创作的过程中,我试图将人物的命运放到更具有代表性的异质文化景观下去经历,把个体的矛盾挣扎放到更深层的人类情感中去体现——尽管并不确定自己的笔力能否做到这一点。 如今付梓在即,无论画眉深浅是否入时,昨夜画堂的红烛已停,这一株《合欢牡丹》将要面临一众方家读者的检视。在此衷心感谢诸位文坛师友的敦促勉励,感谢父母亲人的理解支持,更感谢鹭江出版社的大力扶植,感谢责任编委刘登翰老师、副总编辑余丽珍女士的不辞辛劳。今后总还要努力继续写下去地——对手身在异域的我,汉语言文字的向心力本已如此强大,更何况生命中还有了你们。 书评(媒体评论) 刘登翰 文学评论家。福建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 这是一部很好读的小说。以沈玉翎为中心,讲述了一群旅美学人踏入社会以后,各自不同的爱情和婚姻人生。小说的语言风格颇有古典小说(例如《红楼梦》)的韵味。通过大量生活细节,例如环境细节、服饰细节,绘声绘色地表现那个特定社会、特定阶层、特定人群(美国社会中产阶层的华人女性人群)的特征和氛围。故事不是通过事件而是通过细节横向展开(不同于另一些小说借助人物的历史脉络纵向展开),在枝蔓缠绕中,引出众多人物,体现出本书在结构上的特点。 陈公仲 文学评论家。南昌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副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名誉副会长,江西当代文学学会会长 写小说,我还是强调人物情节环境的。人物是小说的第一要素。我对这部小说最欣赏的一点,也就是人物塑造的成功。小说中那几个人物,都能呼之欲出,真实可信而又与众不同。尤其是女主角沈玉翎的形象,越过了一般的道德是非判断,勇猛地直击人性深处的奥秘,给读者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这为华文文学的艺术殿堂,增添了一幅浓墨重彩的人物风情画,实在可喜可贺。 刘俊 文学评论家。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 《合欢牡丹》以当代海外华人生活为题材,描写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爱情故事。这些爱情故事既是海外华人(主要是新移民)日常生活的“因”,也是他们日常生活的“果”,经由这些爱情故事,小说展示了海外华人种种生存的不易和心理的挣扎一一海外华人的人生百相,由此“现形”。江岚以研究古典文学见长,小说语言中经常出现的古典诗词的“化用”,使她的小说在当代题材中,流淌着古典的文化气韵。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