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两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思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么,《道德经》究竟讲了什么?作为普通人,如何深入《道德经》,又能从《道德经》中获取什么?《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就是曾仕强教授帮助大家轻松进入《道德经》堂奥的力作。本书中,曾仕强教授从行道到养生逐一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解读与心得。曾教授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并身体力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罗浮山国学院藏书系列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
作者 | 曾仕强 |
出版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道德经》为春秋时老子所作,是道家开山立派的经典,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源泉。可是,两千年来,人们对《道德经》的思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那么,《道德经》究竟讲了什么?作为普通人,如何深入《道德经》,又能从《道德经》中获取什么?《道德经的人生智慧》就是曾仕强教授帮助大家轻松进入《道德经》堂奥的力作。本书中,曾仕强教授从行道到养生逐一分享了自己的独到解读与心得。曾教授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并身体力行。 内容推荐 《道德经的人生智慧/罗浮山国学院藏书系列》中,曾仕强教授从道德、自然、上善若水、素朴、虚静五个方面,对《道德经》做了深刻而独到的解读。曾教授认为,中国人的幸福依赖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恢复,并身体力行。面对物欲横流,心灵失守,现代人亟需找到人生方向。曾教授的《道德经的人生智慧》,正为处于心灵沦陷中的人们指明了幸福大道。 目录 第一章 遵道贵德,道德是最高信仰 老子传道:说真话 究竟何为道 道可道,非常道 上士闻道:勤行之 有道必有德 第二章 道法自然,道是基本规律 见微知著,因势随行 反:道的运动方式 弱:道的运用方式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章 上善若水,行道是价值的体现 水有七善 外身与后身 不争之德 功成弗居:不占有 第四章 见素抱朴,素朴人生的实现 适度把握“知”和“欲” 慎断善恶、是非 少私寡欲 莫若啬:要节制 祸福相倚 为人类谋福 第五章 致虚守静,养生之道的探索 何谓“冲”“虚” 抱朴之士:葛洪先师 养生“三要” 道家精神:山医命卜相 试读章节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中有这样三句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高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没有什么反应,因为他知道,道不是用来讲的,如果道是用来讲的,那永远也讲不清楚,永远会有偏失。道是用来行的。我们经常说“你行不行”,其实跟这个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说,上等智慧的人很勤劳,一步一步从实践中去了解道。中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好像听得懂,又好像听不懂。到底在讲什么?他不能说自己不懂,但是也不敢说自己听得懂。这已经很了不起,很不容易了。“下士闻道,大笑之”,下等智慧的人听到道以后大笑。现在还是这样,凡是那种听不懂的人,就会说你这是乱讲,不可能的,哪有这回事,好像他比你还懂。凡是听完一脸不认同、一脸怀疑的,这还算好的,你还没有讲完,就攻击你、否定你的人,那更糟糕。还有另外一种情况,老子说你真是太差了,你的智慧完全没有开发出来,但是对方赶快打圆场,说没有什么,不笑不足以为道。因为听懂了,所以很轻松,这也是笑。 不同的人闻道以后,会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人明白了就去付诸行动;有的人似懂非懂,只好继续琢磨。也有的人大笑之,有可能是因为不懂而不屑,也有可能是因为懂了而高兴。 一句“不笑不足以为道”再一次提醒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正如《易经》中所说的“一阴一阳之谓道”。那么,上面提到的老子给老虎讲道的那幅画,又能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这个老虎服服帖帖,但老子知道这只虎是会变的,它也很可能马上就把本性暴露出来。所以跟老虎讲道,一定要小心。可以从这幅画一步步深入,去明白老子的思想。老子弯下身来跟老虎讲话,就表示他是柔的,老虎是刚的,他不跟老虎硬碰硬。跟老虎讲什么它都听不懂,老子靠什么跟老虎沟通呢?就是靠《易经》里所讲的那个应字,这个应是感应的意思,我们人与人之间互动是靠感应,不一定要靠嘴巴。说得再多,不如把你的信息透过无形的管道传达给他,这个叫作心连心。当两个人心连心的时候,你不说对方也知道。但是我们现在都太相信嘴巴,非讲不可,把感应的能量弄到最小,这也是看到这幅画以后我们应该注意的地方。老子在第七十章里讲了一句话,值得我们用心体会。他说:“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大意是,我的话很容易了解,我说的道理很容易做到,可是很多人都听不懂,更不能付诸行动。 老子讲的问题都是很简单的,因为他在解释《易经》,我们大家所听到的这些话,都是从《易经》中来的,非常容易了解,可是你自己非要自作主张,用主观的意见,把它弄得很复杂,很难懂。你去做就可以了,一做就做出来了,就明白了。现在有很多人整天在那里写文章、做研究,越弄越玄乎,越弄越迷糊,越弄大家越看不懂。“莫能行”这句话其实是达摩祖师到中国时,才警告我们的,可我们还是没有听懂。 达摩到中国时已经一百三四十岁了,他这么老了还来中国干什么?他在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中国人太喜欢做学问了,所以把佛经当作学问来研究,研究到最后,很少有人能把它付诸实践。“知而不行”,他在告诉我们这个,可我们还是依然故我。 P27-29 序言 我中华文化,自伏羲一画开天、神农画地而耕、黄帝道政合一、尧舜贵族推举、禹汤传位有道、文武明堂清庙、孔子集其大成。老子之《道德经》,以最本源、最玄妙、最高明、最博大的观点来解说易道,将天道、地道、人道的先天本有,合称为“道”。与儒家“欲知人不可以不知天”相呼应,符合“一阴一阳之谓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先天地生。所以能生万物。 我们生而为人,其实不必刻意求道。因为道把我们生下来。就终生不离开我们,一直在我们的身上。道生万物,万物最后复归于道。这就是周而复始,循环不已,生生不息。 道就是自然,人人各有其份,各有其位,也必须各尽其责,便是“道法自然”的真义。道始终不离开我们,却一直不主宰我们。任我们自化,人人都自作自受。 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因为常道为天体,无形无象而永恒不变,名为“玄德”;不可言宣,虚灵充满于宇宙全体,所以叫“无极”。“道”是虚的,才能容实。自宇宙万物以至于伦常日用,自先天后天以至于阴阳变化,无不一以贯之。看似玄妙,却十分实用。老子《道德经》,分开来看为五千言,合起来想则只有一个“道”字,再深一层,再进一步,连这一字都无了。既无言说,又有伺争?就是无争于天下,所以天下奠能与之争! “道”是用来力行的,我们应该一步一步,从实践当中明道。人生的价值,即在“行道”。行道有所得,便是道德。老子说:失“道”而后“德”,将无形无迹的“道”体,无心地流露出来,才是上“德”。一旦有了居,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已经不是自然的流露了。老子生于春秋时代,那时候“礼”为争权夺利的手段,剽窃名位的工具,因此老子认为“礼”表示忠信的不足,不幸成为祸乱的开端。老子所抨击的,是不合“道”的礼,希望大家恢复自然流露,不受外在制约的“德”。 道德是炎黄子孙共同的最高信仰,也是人类最为高贵的价值。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因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得好可以成“真人”;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这些都是充实自我之后,自然的流露,丝毫不存心,也不强求。可见“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才是“道”的本质,每个人都依循自己的“道”,积自己的“德”,也就是自在地过自己的生活,才是上“德”。 “道”的法则,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无论什么事物,当它发展到极点时,必然朝相反的方向发展,物极必反,应该是宇宙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人类既为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社会的发展,也就不可能违反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人愈来愈老,物愈来愈旧,事愈来愈糟。时间向坏的方向流动,我们应该做的,不过是依循“反者道之动”的法则。以“反”老还童的心态,来延缓愈来愈老;以继旧开新的方式,来旧调重谈,反而弹得更响;以不断合理调整,使事情由糟“反”顺,愈来愈受大众欢迎。反邪归正,实在易如反掌。“反”璞归真,当然不是反复无常。 “道”的本体不变,可现象却是不断地变化。万物变化多端,令人眼花缭乱。现代人只看到了变易的现象,却忘掉了不易的道体;误以为“新”即“进化”,断定一切旧的,都不如新的。宇宙在“变”,时代在“流”,却不知“变”中有“常”,“流”中有“住”。而道生,人因此才能成为万物之长、万物之灵。 老子所讲的上述三宝,都是天道。自然的规律不可违背,顺之就吉祥,逆之便有凶祸。所以老子说: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 道在天地,称为“道”,在人身上,叫作“德”。我们的言行举止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就是“德”;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就是失“德”。守住做人的基本道理,就等于牢牢地抱住道的根源,即为不忘本。老子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天爷当然要照顾有德之人,这样才合乎自然的规律。 对于大家耳熟能详的“上善若水”四个字,老子明确指出,水有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将水的七善合起来看,就只有“不争”两个字。一切事情,能掌握时机,顺应形势,做到大家都没有感觉,好像没有发生一样,才叫作“不争”。老子说:“夫唯不争,故无尤。”人若是不跟万物争,万物自然没有怨尤。 水的不争是无心的,老子的不争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水淳朴而自然,老子根本没有争的念头,是真正的上善若水。 现代社会的问题在于:大家做事常存功利心。倘若依循老子所说的“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使老子不再有“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的感慨,那就是有道世界在有情人间的具体实现了。 我们深信: 儒道本一家,都在阐明易理。 儒道释同心,社会自然和谐。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