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闻一多传(增订本)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闻黎明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闻黎明著《闻一多传(增订本)》,已于5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曾于1992年10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2012年6月群言出版社再版。经过15年的沉淀与思考,作者在许多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思考。增订本不仅补充了诸多新发现的第一手材料,并在结构上增加了若干章节。新出版的增订本,版面字数62万字余字,较初版增加了将近一倍。

今年是闻一多殉难七十周年,该书是对前辈和先烈的深情纪念。

内容推荐

由闻黎明著的《闻一多传(增订本)》共十二章,系统表现了闻一多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求学、留美、文化创造、学术研究、民主斗争诸方面,反映他为争取民族独立、推进国家现代化的曲折探索和不屈努力,直至奉献出宝贵的生命。补充的内容,主要是利用后来发现的新材料,对这一历程做了进一步加强。

目录

第一章 故乡与童年

 第一节 故乡与家世

 第二节 启蒙于家庭

 第三节 武昌求学

第二章 活跃在清华园

 第一节 入京读书

 第二节 兴趣养成

 第三节 “五四”洪流中

 第四节 用艺术改造社会

 第五节 上社与改良活动

 第六节 人生考验

 第七节 留级生活

 第八节 初涉诗坛

第三章 留学美国

 第一节 赴美途中

 第二节 在芝加哥

 第三节 耕耘文学园地

 第四节 在科罗拉多

 第五节 发起“大江会”

 第六节 在纽约

第四章 一个破灭的梦

 第一节 “我是中国人”

 第二节 受挫的国剧运动

 第三节 短暂的国家主义活动

 第四节 创办《晨报·诗镌》

 第五节 “我要回海上去”

第五章 教授生活

 第一节 在南京中央大学

 第二节 在武汉大学

 第三节 在青岛大学

 第四节 重返清华园

第六章 抗战岁月

 第一节 战时流离

 第二节 驻足春城

 第三节 主持清华中文系

第七章 学术研究

 第一节 研究领域略述

 第二节 学术研究的几个特点

 第三节 文学的运动方向

第八章 走上新的道路

 第一节 贫困的生活

 第二节 迅猛的转变

 第三节 汇人民主运动的洪流

第九章 民主斗士(上)

 第一节 新的姿态

 第二节 援助贫病作家

 第三节 发扬护国精神

 第四节 民主首先从自己做起

 第五节 拥护共产党

 第六节 与云南民主青年同盟

 第七节 “五四”大检阅

 第八节 反对一党专政

第十章 民主斗士(下)

 第一节 为了和平民主团结

 第二节 “一二·一”运动中

 第三节 迎接新风雨

 第四节 新的世界观

第十一章 最后的日子

 第一节 寄语青年

 第二节 冲破白色恐怖

 第三节 血写的诗篇

第十二章 抗议与惩凶

 第一节 愤怒的抗议

 第二节 惨案责任的追究

 第三节 美国的态度

 第四节 闻案的善后

 第五节 隆重的悼念

尾声

初版后记

再版后记

增订本后记

试读章节

同情罢课案通过后,清华学生为了策应提出了一些积极建议,如:组织部立私立各校联合会,以作国立八校联合会之后援;为求得教育之根本解决,应组织募集教育基金委员会;为求中国政治根本之刷新,应组织宣传政治革新会等。然而,就在清华学生以全副精力筹谋一致对外之际,校内却出现了一一种暗潮,并导致了学校当局和教职员们,与学生罢课的对立。而这种对立的表面原因,与即将举行的期末大考相连。

按照中国学制,每年6月为期末考试阶段。按照清华的课程安排,原定6月13日举行期末大考。但是,既然大学生通过同情罢课案,自然拒绝参加这次大考。同时,学生们还认为:大考不过是一种形式,因为根据清华的记分方法,平目的分数占总成绩的70%,大考仅占30%;而这30%中,上学期的大考又占一半。因此,从成绩上说,85%的优劣等级,早在本次期末大考前便已决定,所缺者不过形式上的考试而已。此外,既然清华学生已于11日起宣布罢课,如果13日又参加大考,无异于自欺欺人。学生们还认为,只要教潮稍有转机,还可以举行补考。因此,大多数学生对罢课期内不参加大考一事,均采取坚持态度。

6月13日大考这天,清华学生无人进入考场。面对这种情况,清华教职员自上午至下午,召开了整整一天的紧急会议。当晚,校长金邦正将会议结果报告董事会后,董事会遂做出决议:“本期大考改于18日举行,不赴大考学生即认为自请退学”。众所周知,清华学校是用美国退还的庚款办起来的留美预备学校,而且该校一直以仿照西方民主为荣。那么,为什么清华当局和教职员们明知学生的罢课是经过表决后才决定的,此时却又不惜抛弃民主原则呢?究其原因有三:首先,6月10日全体学生通过同情罢课案前,未征求教职员同意,事后接洽时,教职员已有啧言。其次,六三惨案前,清华学生正从事校内改革,其中涉及更换教员问题,一些不能使学生满意的教员,对此耿耿于怀。第三,由于原定13日大考,而同情罢课案恰于两目前通过,亦不免给入学生逃考之口实。

清华学生会评议部、干事部主席接到金邦正校长关于董事会的决议后,立即召开全体学生大会。会上,学生们愤愤不平,认为这是校方有意为难,于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两案。第一案为“无论学校用何种胁迫,清华学生对于罢课案坚持到底”,此案以424票对2票通过。第二案为“罢课终止时,全体要求学校实行补考”,此案以440票对l票通过。上述两案通过后,学生会遂向董事会报告,并附上了表决情况。同时,他们还说明:“第一案表明清华学生牺牲的决心,第二案足供清华罢课并非逃考的证明。”

当时,清华董事会中,亦有人认为同情罢课,良心上不能认为学生完全错误,但是在职言职,亦只能维持校章。于是,董事会重申原议,仍坚持“不赴大考学生即认为自请退学”。6月14日后,清华教职员数次开会,学校亦与董事会往返商榷。17日,即改期举行大考的前一天,学校当局又议决两道校令。第一道为“本校大考事,经本校教职员议决定于20号举行,如不赴考,即以自行告退论”;第二道为“本学期不赴考者,准其于本年9月12日起,来与复校考试,考试及格者,准其复校依次升级,惟各班须一律留级一年”。这两道校令正式公布前,报端披露政府将提出五条办法以收束教潮,这一消息对坚持罢课的清华学生带来一线希望。他们中有人主张,既然教潮将有所转机,且校方又如此压迫,何不就此收束参加大考。如此,即可洗刷逃考嫌疑,又可再图考后之运动。基于这一理由,他们提出“终止罢课案”,清华学生会亦连续召开大会,讨论如何收束问题。

不过,另一些人则反对停止罢课,其理由亦堂堂正正。他们认为:一,“课既谨慎发之于前,当郑重将之于后,以争教育始者,当以争教育终,五条办法是否确实,教职员对于此五条是否满意,此在收束罢课以前当确应有把握者也。”二,“学生罢课,应自发自收,决不能因学校的压力,借题下台。”三,“罢课时既与部立私立各校一致行动,收束时自不能单独径行。”

对于第一种意见,清华学生会特于6月19日派代表两人前往教育部,探询报传解决教潮之五条办法是否确实。结果次长马邻翼仅承认前两项业已实行,“其余均系报纸谣传,政府否认有此办法”。同时,八校教职员也认为政府只是虚与委蛇,毫无收束学潮之诚意。对于第三种意见,部立私立各校并未停止罢课,即使收束亦非旦夕能够办到。这样一来,清华学生的态度,又由终止罢课复转回到坚持罢课了。

面对清华教职员步步迫人,董事会又着着不让,而大考日期转瞬即到,所谓“自请退学”关系甚大,非“坚持到底”四字可以了结。故清华学生会评议部于6月19日议决举行全校无记名投票,表决事项为:一,罢课期内参加大考还是不参加大考;二,服从多数还是不服从多数。投票结果:“不考,服从多数,298票。考,服从多数,71票。不考,不服从多数,3票。考,不服从多数,40票。废票,25票。”

P81-83

后记

增订本后记

《闻一多传》出版于1992年。当年书稿送到人民出版社时,本是想根据编辑意见再做修改,没想到我再次去出版社时,看到的竟然是清样。那时清样还是铅印排版,不允许做跨行跨段修改,所以遗憾难以挽回。不过,那时起,我就开始做着修订再版的打算。

白驹过隙,瞬间过去了快20年。2009年秋冬我在台北访问时,收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冯勤先生来信,问1994年出版的《闻一多年谱长编》有无增订再版计划,说他们正在策划一套现代人物年谱长编系列图书,想把这部书收进去。这真是个突然来临却等候了许久的好消息,于是,借着这个机会,我决定把《闻一一多年谱长编》的姊妹著作《闻一多传》也一·起加以修订,为此设计了“闻一多研究”课题,并于2叭O年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委员会通过。

“闻一多研究”课题由两项工作组成,一是修订1994年出版的《闻一多年谱长编》,二是修订1992年出版的《闻一多传》。2011年,为纪念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0周年,群言出版社筹划推出《民盟历史人物丛书》,编辑与我联系,说想把《闻一多传》放进这部丛书。我说,这部书已经开始修订了,如其再版20年前的旧书不如出版至少补充了三分之一内容的增订本。但是,由于丛书体例对字数有所限制,这个建议未被采纳。

“闻一多研究”课题于2013年如期结项。结项时,《闻一多年谱长编》的清样已经排出,《闻一多传》增订本还没婆家,但我并不着急,仍然像对待我的其他著述一样,认为冷处理一段时间是必要的。今年1月底,人民出版社编辑来信,约我参加策划一套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为主题的通俗可读的系列性小型图书,同时间我手边是否有待出版的书稿。当时,我刚连住了三次医院,做了五次微创手术,身体尚未恢复,加上时间紧迫,不敢承担这么大的工程。复信时,我试探地说,20年前你们出版过我的《闻一多传》,此书现已做了不少增补修订,如果可能,希望仍由你们出版。编辑接信后,立即向社里做了汇报,社领导很重视,并征求了刚刚退休的乔还田副社长的意见(他是这部书初版时的编辑室主任)。这样,这部书就很快促成了。

《闻一多传》增订本,大体保持了原书结构,同时对某些章节做了较大补充和调整,特别增加了李闻惨案的善后部分。相信凡是初版《闻一多传》的阅读者,对本书增补的内容,会有更多的理解与兴趣。

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本书初版不久,现代文学界一位前辈提出书中对闻一多的新诗探索、学术研究,还显得有些薄弱,既然闻一多是融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三重人格为一身的历史人物,诗人和学者就应该突出强调。对于这个问题,我也有过考虑,但这两部分内容是分属不同领域的独立研究,且不说个人能力难以企及,就是把握起来,也难免挂一漏万。编辑也赞成这个意见,认为这两个部分完全可以成为另外类型的单独著作,本书的文字已经不少了,没有必要再做增加。

一部著作成功与否,真正的评论家是读者。我虽然又一次竭尽了全力,但毕竟由于知识结构所限,只能再次留下一些不得已的遗憾。

2015年10月24日

东京·小山田樱台寓所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5:21:34